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OF-74和Mg-MOF-74的CO工作吸附容量及操作条件
1
作者 唐磊 王振菲 +4 位作者 李聪利 杨佳辉 郑浩 石琪 董晋湘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79-2293,共15页
Co-MOF-74和Mg-MOF-74分别代表具有强和弱CO结合位点的材料,其常温常压下的CO吸附容量不能评估其在CO/N_(2)变压吸附过程的适用性。通过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单组分静态和双组分动态穿透实验,研究CoMOF-74和Mg-MOF-74的CO工作吸附容量、再... Co-MOF-74和Mg-MOF-74分别代表具有强和弱CO结合位点的材料,其常温常压下的CO吸附容量不能评估其在CO/N_(2)变压吸附过程的适用性。通过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单组分静态和双组分动态穿透实验,研究CoMOF-74和Mg-MOF-74的CO工作吸附容量、再生性和吸附热(Qst)及其对应的操作温度和吸-脱附压力。结果表明,当CO/N_(2)组成为50%/50%时,Co-MOF-74的最佳操作条件为100℃、3.0~0.2 bar(吸附-解吸总压),CO工作吸附容量和再生性分别为2.85 mmol·g^(-1)和83.82%;而Mg-MOF-74为25℃、2.0~0.2 bar,CO工作吸附容量和再生性分别为1.63 mmol·g^(-1)和79.51%。Co-MOF-74在100℃下的Qst(34.57 kJ·mol^(-1))与Mg-MOF-74在25℃下的Qs(35.45 kJ·mol^(-1))相近,表明具有不同结合位点的吸附剂对CO的Qst在35.00 kJ·mol^(-1)左右所对应的温度为最佳操作温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具有不同CO结合位点的吸附剂的变压吸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 一氧化碳 吸附 工作吸附容量 再生 吸附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2
作者 郭冀峰 薛建新 +2 位作者 刘佳祥 赵延琴 李继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天然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核电的稳定供给,更是国家核威慑力量的根本保障。但是,陆地上的铀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寻找新的铀来源非常必要。海水中蕴含了约45亿t铀,如果能开发利用或将成为用之不竭的铀资源。但是... 天然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核电的稳定供给,更是国家核威慑力量的根本保障。但是,陆地上的铀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寻找新的铀来源非常必要。海水中蕴含了约45亿t铀,如果能开发利用或将成为用之不竭的铀资源。但是,海水提铀面临盐度高、铀浓度低、提取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吸附法作为海水提铀中最有前景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关注。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其中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因其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而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海试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有望为多孔吸附材料在海水提铀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多孔吸附材料 吸附容量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型钛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锂吸附性能
3
作者 王珍珠 何争光 +3 位作者 和兵 梁柯 白亦薇 贾宇鑫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4,共13页
钛基锂离子筛具有较强的Ti—O键使其具有结构稳定、耐酸碱性能好等优点,经常被用作盐湖提锂的吸附材料,但传统单一锂源合成的粉末锂离子筛存在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低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采用Li_(2)CO_(3)和LiNO_(3)作为混合锂源,与纳... 钛基锂离子筛具有较强的Ti—O键使其具有结构稳定、耐酸碱性能好等优点,经常被用作盐湖提锂的吸附材料,但传统单一锂源合成的粉末锂离子筛存在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低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采用Li_(2)CO_(3)和LiNO_(3)作为混合锂源,与纳米TiO_(2)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改性锂离子筛前驱体(LTO),酸洗后得到硝酸锂改性的粉末钛基锂离子筛(HTO-X),在HTO-X基础上又进行成型研究,合成了颗粒型钛基锂离子筛(PVB-HT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探究了PVB-HTO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吸附机理,通过锂离子吸附实验,对其吸附和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TO-X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大的吸附速率,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使用0.2 mol/L盐酸酸洗后得到的改性HTO-X的Li^(+)平衡吸附容量为35.82 mg/g,吸附速率较未改性前提高了75%,PVB-HTO的Li+平衡吸附容量为32.32 mg/g,经过20次循环后Li+吸附率仍保持在92%以上,钛的溶损率在0.15%以下。改性后的锂离子筛(HTO-X和PVB-HTO)在锂离子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和循环性能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卤水锂回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锂离子筛 吸附容量 吸附速率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CO_(2)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文皓 马悦 +2 位作者 吴明鸥 周明宇 王治红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6,共15页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寻找有效的CO_(2)吸附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可调性和优异孔隙结构的新型吸附材料,在CO_(2)捕集和分离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寻找有效的CO_(2)吸附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可调性和优异孔隙结构的新型吸附材料,在CO_(2)捕集和分离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其独特、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和高度不饱和的活性吸附位点,特别适用于低温环境中吸附CO_(2)。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MOFs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MOFs吸附材料的常见类型和制备方法,然后详细探讨了影响MOFs材料吸附性能的因素及改性手段,最后提出了优化水热合成法、构建核-壳结构复合MOFs、引入非极性基团有机配体来提高水稳定性能、与多孔固体材料复合进行改性等MOFs在CO_(2)吸附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CO_(2)捕集技术 吸附容量 复合改性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渣元素的铁钙基双功能材料吸附增强水气变换制氢
5
作者 钟涵琪 岑望来 肖鑫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2,共8页
为应对水气变换制氢过程中CO_(2)大量排放的问题,可利用铁钙基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原位吸附CO_(2),提高水气变换反应的制氢脱碳效率。以钢渣所含元素作为材料组成元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x)/CaO-MAM样品(x=n(Ca)/n(Fe))。通过XRD、N... 为应对水气变换制氢过程中CO_(2)大量排放的问题,可利用铁钙基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原位吸附CO_(2),提高水气变换反应的制氢脱碳效率。以钢渣所含元素作为材料组成元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x)/CaO-MAM样品(x=n(Ca)/n(Fe))。通过XRD、N_(2)物理吸/脱附、CO_(2)-TPD和TG等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织构性质、碱度、碱性位点数量和CO_(2)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样品在水气变换中的吸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_(5)/CaO-MAM的碱性位点最多,CO_(2)吸附容量最大(0.105 g/g),且10次循环后CO_(2)吸附容量仅下降23%。在温度600℃、常压、n(H_(2)O)/n(CO)=6、混合气流量100 mL/min(φ(CO)=4%,φ(N_(2))=46%,φ(Ar)=50%)条件下反应2 h,Fe_5/CaO-MAM表现出最优的吸附/催化性能,其CO平均转化率和H_(2)平均产率均达到84.24%,H_(2)选择性为100%,产物气中CO_(2)平均占比(体积分数)为18.05%,预穿透阶段持续时长达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变换 铁钙基双功能材料 n(Ca)/n(Fe) 吸附容量 碱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尚文 李奇 +3 位作者 薛华庆 郭伟 李晓波 卢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0-1697,共8页
页岩吸附气含量是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来确定。等温吸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量法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认为... 页岩吸附气含量是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来确定。等温吸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量法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认为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得的吸附量均为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并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并建立了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转换关系。为了对比分析两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相同样品的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低压时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曲线呈Ⅰ型的吸附曲线特征,但是当压力进一步增大后,等温吸附曲线会出现下降。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流体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在传感器精度和天平精度经过校准的情况下,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实验参数和环境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容量法。特别是对于吸附量较低的泥页岩,容量法测试中引起的误差大于重量法。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认为重量法更适用于页岩的等温吸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容量 重量法 等温吸附 过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铵吸附容量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温东辉 唐孝炎 马倩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对象,测试其化学组成与物理形态特征,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其对铵离子的吸附特性,再根据数学分析,确定该沸石的铵吸附容量。
关键词 天然沸石 铵离子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沸石改性处理氨氮废水及其吸附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贵贤 吴奇 +2 位作者 赵旭涛 张琼 曹天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8,共4页
通过盐改性、碱热熔-碱水热改性、加热活化等方法对承德沸石进行改性处理,用模拟氨氮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并采用XRD和SEM对其改性效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去除效率发现:采用质量分数为7%的NaCl溶液改性的沸石最适合于处理氨氮废水... 通过盐改性、碱热熔-碱水热改性、加热活化等方法对承德沸石进行改性处理,用模拟氨氮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并采用XRD和SEM对其改性效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去除效率发现:采用质量分数为7%的NaCl溶液改性的沸石最适合于处理氨氮废水.同时测量了天然沸石吸附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并比较等温吸附曲线后认为Freundlich曲线有更好的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改性 吸附 氨氮废水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污泥对铬(Ⅵ)的吸附容量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许燕滨 冯爱坤 孙水裕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接种了高效菌种A、B的驯化污泥在前期的生物滤床系统中体现了良好的铬(Ⅵ)去除效率,为了解决系统放大后污泥再生与使用周期等问题,对污泥的铬(Ⅵ)吸附容量进行了测定,测定项目包括一次连续吸附总量、营养添加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等。以铬... 接种了高效菌种A、B的驯化污泥在前期的生物滤床系统中体现了良好的铬(Ⅵ)去除效率,为了解决系统放大后污泥再生与使用周期等问题,对污泥的铬(Ⅵ)吸附容量进行了测定,测定项目包括一次连续吸附总量、营养添加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等。以铬(Ⅵ)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废水进行实验,得到该污泥吸附最佳时间为40min,此时污泥对铬的吸附能力为污泥自身干重的14 94%。一次连续吸附总量为27~28mg/g干污泥。营养液的加入使得污泥吸附能力提高了29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生物吸附 吸附容量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丽萍 苏现波 曾荣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0-915,共6页
煤体性质是影响煤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华北和西北两个重要煤层气富集区煤的煤岩学、煤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从煤级、显微组分、煤体变形三个方面对煤的吸附容量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 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条件... 煤体性质是影响煤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华北和西北两个重要煤层气富集区煤的煤岩学、煤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从煤级、显微组分、煤体变形三个方面对煤的吸附容量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 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条件下煤的吸附容量与煤阶的关系为倒U字型,吸附容量随煤阶的变化为跃变式, 基本与四次煤化作用跃变阶段相对应,主要受控于煤化作用过程中煤的亲甲烷能力和孔隙度的变化;煤体中惰质组含量较高时,其对煤体的吸附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与惰质组中丝质体的高吸附能力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表面物化发生的变化使构造煤吸附容量比同一矿区同一煤层原生结构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容量 煤化作用跃变 显微组分 煤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5
11
作者 何宏平 郭九皋 +1 位作者 朱建喜 杨丹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在 pH =4 ,t=2 3℃和微量浓度条件下 ,不改变离子浓度 ,通过增加吸附液体积进而增加体系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对Cu2 + 、Pb2 + 、Zn2 + 、Cd2 + 、Cr3 + 等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3种... 在 pH =4 ,t=2 3℃和微量浓度条件下 ,不改变离子浓度 ,通过增加吸附液体积进而增加体系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对Cu2 + 、Pb2 + 、Zn2 + 、Cd2 + 、Cr3 + 等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3种矿物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与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切相关。Cu -蒙脱石和Cr-蒙脱石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Cu2 + 、Cr3 + 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了蒙脱石的层间。同一矿物对不同重金属离子也有不同的吸附容量 :蒙脱石Cr3 + >Cu2 + >Zn2 + >Cd2 + >Pb2 + ;高岭石Cr3 + >Pb2 + >Zn2 + >Cu2 + >Cd2 + ;伊利石Cr3 + >Zn2 + >Cd2 + >Cu2 + >Pb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高岭石 伊利石 重金属 吸附容量 铜离子 铅离子 锌离子 离子交换作用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气体状态方程优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向祖平 李志军 +5 位作者 陈朝刚 刘林清 黄小亮 肖前华 梁洪彬 郭秋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78,共6页
页岩气藏资源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基础资料——等温吸附曲线,通常是通过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获取的,决定其准确与否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吸附/解吸气量。为此,针对不同气体状态方程对页岩气相态描述差异较大的情况,设计了... 页岩气藏资源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基础资料——等温吸附曲线,通常是通过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获取的,决定其准确与否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吸附/解吸气量。为此,针对不同气体状态方程对页岩气相态描述差异较大的情况,设计了简易、方便的气体状态方程优选评价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该方法避开了对气体体积的频繁计算所带来的实验误差,仅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压力即可评价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性,其原理和设备操作简单,计算方便。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表明:(1)不同气体状态方程对甲烷的相态描述均有不同程度偏差,且压力越高偏差越大,页岩等温吸附实验中必须优选合适的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吸附气量和解析气量;(2)低压下(小于10 MPa)宜选用SRK方程、高压下(大于10 MPa)宜采用RK方程来计算甲烷气田相态变化;(3)总体上,结合我国页岩气藏埋藏较深、压力多在20 MPa以上的实际情况,RK方程能更好地计算出甲烷气田的相态变化特征,从而满足页岩等温吸附实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容量 等温吸附 状态方程 实验室试验 测试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系统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哲 张玉文 田津津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8,64,共5页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变压吸附系统中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包括吸附温度、吸附压力,给出吸附容量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实验结果可对工业选用吸附剂以...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变压吸附系统中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包括吸附温度、吸附压力,给出吸附容量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实验结果可对工业选用吸附剂以及变压吸附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吸附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X-502对一元酚动态吸附曲线和吸附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连存 包南 +1 位作者 王淑仁 唐炳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0-53,共4页
测定了GDX-502树脂对水中9种一元酚的动态吸附曲线和吸附容量,讨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各种酚对GDX-502存在着竞争吸附,若水样体积足够大,则水也参与竞争吸附。浓度高的酚,竞争能力强,被吸附容量... 测定了GDX-502树脂对水中9种一元酚的动态吸附曲线和吸附容量,讨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各种酚对GDX-502存在着竞争吸附,若水样体积足够大,则水也参与竞争吸附。浓度高的酚,竞争能力强,被吸附容量大。相同浓度的酚,溶解度越小,偶极矩适当大,并能做为电子受体与树脂形成较强的π-键合作用力,则竞争占优势,被吸附容量大。动态吸附曲线上负吸附现象的存在是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X树脂 吸附曲线 吸附容量 树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俊霞 肖雄木 +1 位作者 李国辉 周晓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胰腺炎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5例)采用CPFA+HVHF治疗,对照组(14例)采... 目的:观察应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胰腺炎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5例)采用CPFA+HVHF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HVHF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中。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IL-6、IL-10、白细胞、APACHEⅡ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APACHEII评分、白细胞明显下降(P<0.01),促炎因子水平下降,抗炎因子水平上升,尤以治疗组效果明显,同一治疗组治疗7d时的效果优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CPFA联合HVHF能更有效地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提示CPFA联合HVHF治疗SAP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 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重症胰腺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条件下测定吸附剂静态吸附容量的装置 被引量:2
16
作者 侴爱辉 张辉 李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采用静态容量法研制开发了适于高压条件下的静态吸附仪,阐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并采用该仪器测定了活性炭对CO2、CH4和N2的吸附量,获得了吸附剂在不同高压条件下对各气体的吸附容量数据。该吸附仪能直观地分析吸附剂对气体的... 采用静态容量法研制开发了适于高压条件下的静态吸附仪,阐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并采用该仪器测定了活性炭对CO2、CH4和N2的吸附量,获得了吸附剂在不同高压条件下对各气体的吸附容量数据。该吸附仪能直观地分析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特性,对吸附剂的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该仪器能够与上位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通讯,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高压吸附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长江、钱塘江水样中胶体对铅吸附络合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卫红 张正斌 王江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96-102,共7页
用过滤和切向超滤将黄河、长江和钱塘江的水样分成< 1 .0μm 、< 0 .4μm 和< 5000Dalton ( 相当于1 .5nm 孔径) 三种级分,对铅在不同级分上的吸附络合容量进行了初步探讨。铅在不同级分上的吸附络合容量... 用过滤和切向超滤将黄河、长江和钱塘江的水样分成< 1 .0μm 、< 0 .4μm 和< 5000Dalton ( 相当于1 .5nm 孔径) 三种级分,对铅在不同级分上的吸附络合容量进行了初步探讨。铅在不同级分上的吸附络合容量差别很大,滤膜孔径越小,吸附络合容量越小。的黄河水样真溶液中的配体对铅的键合能力相对较强,而粒级较大的络合能力相对较弱;长江水样较大粒级的配体对铅的键合能力相对较强;钱塘江水样的各粒级配体的键合能力相似。胶体对三种江河水体的吸附络合容量具有很大贡献,黄河水样< 1 .0μm 的吸附络合容量中,1 .5nm ~1 .0μm 的胶体部分的吸附络合容量占总量的82 .5 % ,其中以0 .4 ~1 .0μm 大粒径胶体为主;长江和钱塘江水样中1 .5nm ~1 .0μm 的胶体部分的吸附络合容量分别达到了总量的57 .7 % 和56 .8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化学 吸附络合容量 江河水 切向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柱定容容量法测定气固吸附相平衡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建郁 叶振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81-187,共7页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测量真空及压力下单组分或多组分易达平衡的气固吸附相平衡。对多组分,用安装于柱内的小风机强制气体循环达到均匀吸附。测定了O_2、N_2及其混合物在13X分子筛上298K及308K时的吸附等温线,平衡压力达600kPa。其真...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测量真空及压力下单组分或多组分易达平衡的气固吸附相平衡。对多组分,用安装于柱内的小风机强制气体循环达到均匀吸附。测定了O_2、N_2及其混合物在13X分子筛上298K及308K时的吸附等温线,平衡压力达600kPa。其真空下的吸附量与Cahn 2000电天平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很好。文中对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定容 容量 气固吸附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苏南城市段表层沉积物铜、锌吸附特征及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广彬 刘义 +1 位作者 俞慎 李桂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4,共5页
应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京杭大运河苏南三城市段(常州、苏州和无锡)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吸附行为,并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估算运河城市段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QⅢ)。结果表明:大运河表层沉积物... 应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京杭大运河苏南三城市段(常州、苏州和无锡)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吸附行为,并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估算运河城市段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QⅢ)。结果表明:大运河表层沉积物的Cu和Zn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表层沉积物Cu最大吸附量(Cu-Qmax)为5.20~9.03 mg·g-1,Zn最大吸附量(Zn-Qmax)为2.40~5.07 mg·g-1;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性质密切相关,但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无关。根据Langmuir拟合方程估算,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阈值时,Cu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为沉积物总Cu量的19倍以上,而Zn则为2~6倍。因此,Zn对三城市段大运河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要高于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吸附容量 风险评价 京杭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3种污灌土壤镉最大吸附容量的推求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绍元 马素英 杨华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3-349,共7页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土壤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容量对加强土壤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阳离子交换量、平衡吸附方程和实验实测法推求了北京地区3种污灌土壤对重金属镉的最大吸附容...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土壤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容量对加强土壤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阳离子交换量、平衡吸附方程和实验实测法推求了北京地区3种污灌土壤对重金属镉的最大吸附容量.由阳离子交换量(CEC)推求的北野厂、衙门口和永乐店3种污灌土壤对镉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822、4148和4721mg·kg-1;由单表面Langmuir方程推求的3种污灌土壤对镉的最大吸附容量均为5000mg·kg-1,由传统双表面Langmuir方程推求的3种土壤对镉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040、6950和6994mg·kg-1,由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Sposito方法推求的3种污灌土壤对镉的最大吸附容量均为6200mg·kg-1;恒温25℃条件下,上述3种污灌土壤对镉的单分子层最大吸附容量实测值分别为5700、5600和5600mg·kg-1,多分子层最大吸附容量实测值分别为9000、8000和8120mg·kg-1.比较而言,双表面Langmuir方程是目前推求污灌土壤对镉最大吸附容量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最大吸附容量 污灌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