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掺杂浓度对Y_2O_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睿 顾牡 +1 位作者 刘小林 刘冰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8,共6页
在团簇近似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在Y_2O_3:Eu^(3+)中研究了随Li^+掺杂浓度的变化,缺陷形成情况以及C_2位处Y—O键长的变化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掺杂浓度的增加,与C_2格位相关团簇的Y—... 在团簇近似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在Y_2O_3:Eu^(3+)中研究了随Li^+掺杂浓度的变化,缺陷形成情况以及C_2位处Y—O键长的变化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掺杂浓度的增加,与C_2格位相关团簇的Y—O键平均键长出现了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引起此类材料发光强度随Li^+浓度出现类似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掺杂 Y2O3:Eu^3+ 分子动力学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Eu^(3+)共掺杂La_2MoO_6红色荧光粉的Pechini法合成及近紫外/蓝光激发下的发光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梅芳 周立群 +1 位作者 李玲 夏清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2,共6页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a1.9-xMo O6∶0.10Eu3+,x Li+(x=0,0.10,0.20,0.25),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分析。PL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a1.9-xMo O6∶0.10Eu3+,x Li+(x=0,0.10,0.20,0.25),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分析。PL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6 nm)有效激发,产生616和623 nm强的红光发射,归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该荧光粉与近紫外LED芯片(370~410 nm)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均匹配良好,具有潜在的商业应用价值。共掺Li+离子作为敏化剂能显著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最优掺杂量为x=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hini法 La2MoO6:Eu^3+ Li^+敏化剂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掺杂对ZnTiO_3:Eu^(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景川 胡聪 +4 位作者 邵阳阳 王韬 焦宝祥 刘银 张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提高ZnTiO_3:Eu^(3+)(ZTOE)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掺杂的ZTOE荧光粉,探讨了Li^+的晶格占位对ZTCE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Li^+离子,ZTCE的发光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与不掺杂的ZTOE荧光粉相比,... 为了提高ZnTiO_3:Eu^(3+)(ZTOE)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掺杂的ZTOE荧光粉,探讨了Li^+的晶格占位对ZTCE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Li^+离子,ZTCE的发光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与不掺杂的ZTOE荧光粉相比,掺杂4 mol%Li^+的荧光粉在位于615 mm处的红光发射峰提高了约2.1倍。ZnTiO_3:Eu^(3+),Li^+的色度坐标为(x=0.670,y=0.328),更加接近国际照明委员会(NTSC)指定的红色坐标(x=0.670,y=0.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TiO3 Eu^3^+ LI^+ 荧光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掺杂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肖玲 周建 刘桂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3-1148,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掺杂Sr2Mg Si2O7∶Eu2+,Dy3+长余辉材料,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曲线表征,研究了Li+掺杂对Sr2Mg Si2O7∶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掺杂对样...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掺杂Sr2Mg Si2O7∶Eu2+,Dy3+长余辉材料,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曲线表征,研究了Li+掺杂对Sr2Mg Si2O7∶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掺杂对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没有影响,但是能改善样品的余辉性能。与未掺杂Li+的样品比较,Li+掺杂摩尔分数为2.5%样品的初始发光强度提高了1.5倍,余辉衰减常数提高了1.6倍。通过热释光曲线表征分析陷阱数量并计算了陷阱深度,分析表明,掺杂Li+能增加基质中氧空位的数量,适量增加陷阱深度,从而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 Si2O7∶Eu^2+ Dy^3+ Li^+离子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a^+和Eu^(3+)共掺Lu_2O_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庹娟 王林香 李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Li^+、Na^+和Eu^(3+)共掺Lu2O3闪烁体发光材料,使用XRD进行结构表征,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形貌,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了Li+、Na+和Eu3+的掺杂浓度以及温度对合成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Li^+、Na^+和Eu^(3+)共掺Lu2O3闪烁体发光材料,使用XRD进行结构表征,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形貌,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了Li+、Na+和Eu3+的掺杂浓度以及温度对合成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Li^+、Na^+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2.5%和1%,在800℃空气中煅烧2 h制备的Lu2O3∶5%Eu~ (3+)样品的发光最强。在同样条件下,比单掺2.5%Na+的样品发光强度提高1.89倍,比单掺2.5%Li+的样品发光强度提高3.97倍,比不掺Li+和Na+的样品发光强度提高6.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体 Li^+、Na^+和Eu^3+共掺Lu2O3 高温固相法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激发Gd_(2)ZnTiO_(6)∶Eu^(3+),Li^(+)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王曦月 周琦 +1 位作者 周恒为 蒋小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69-2275,2331,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_(2)ZnTiO_(6)红色荧光粉,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的Gd_(2)ZnTiO_(6)∶Eu^(3+),Li^(+)(GZT∶Eu^(3...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_(2)ZnTiO_(6)红色荧光粉,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的Gd_(2)ZnTiO_(6)∶Eu^(3+),Li^(+)(GZT∶Eu^(3+),Li^(+))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大小为10μm的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5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GZT∶Eu^(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典型的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峰中心位于615 nm处,归属于Eu^(3+)的^(5)D_(0)→^(7)F_(2)跃迁。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7(摩尔分数),样品显示明显的浓度猝灭效应,其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Li^(+)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没有影响,但是一定量的Li^(+)掺杂可以显著增强样品的荧光强度。当Li^(+)浓度为0.05时,荧光粉发射主峰强度增强程度最大,提高至原来的4.3倍,说明通过Li^(+)、Eu^(3+)共掺杂可以获得高亮度的GZT红色荧光粉。GZT∶0.14Eu^(3+),0.05Li^(+)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6311,0.375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是一种潜在的LED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ZnTiO_(6) 溶胶-凝胶法 Li^(+)、Eu^(3+)共掺杂 双钙钛矿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