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锦玲 朱新运 马起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4,548,共11页
本文采用2008—2017年宁夏及邻区内1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131次地震的波形资料,基于地震波衰减与场地响应联合反演方法,分析频率介于1—7 Hz之间的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采用2.2—3.6 km/s的速度窗截取了1 069条Lg波,计算得到Lg波各分... 本文采用2008—2017年宁夏及邻区内1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131次地震的波形资料,基于地震波衰减与场地响应联合反演方法,分析频率介于1—7 Hz之间的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采用2.2—3.6 km/s的速度窗截取了1 069条Lg波,计算得到Lg波各分量的地震波衰减品质因子Q(f)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g波垂直、东西及南北向各分量的Q0分别为237.1,201.8及245.9;Q(f)对f的依赖性指数分别为0.44,0.52及0.44,该结果与全球其它地震活跃地区的相应研究结果相一致。对Q(f)在时间域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属性并未改变,15个台站的最大场地响应幅值不大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地区 lg波衰减 衰减参数 场地响应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波衰减模型中建模误差的定量评估
2
作者 胡岩松 陈友麟 +1 位作者 刘瑞丰 刘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9-1034,共16页
对Lg波衰减模型中建模误差的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了地壳二维Lg波衰减模型。由于Lg波振幅可能受到几何扩散函数的强烈影响,合理评估反演过程的误差对于能否使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反演非常重要。通过在川滇及其邻近地区收集的建... 对Lg波衰减模型中建模误差的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了地壳二维Lg波衰减模型。由于Lg波振幅可能受到几何扩散函数的强烈影响,合理评估反演过程的误差对于能否使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反演非常重要。通过在川滇及其邻近地区收集的建模误差样本,使用K-S数值检验方法、Q-Q图和正态分布图形检验方法对Lg波衰减层析成像反演的输入数据中建模误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和反投影方法,分别获得了川滇地区的Q_(Lg)模型,定量计算模型的协方差矩阵和分辨率矩阵,定量评估了Q_(Lg)模型中每个格点的分辨率和误差。结果表明:在一阶近似条件下建模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开发的数据筛选程序,可以产生一个接近完美正态分布的数据集;与反投影方法相比,利用SVD方法获得的地壳Q值的分辨率更高;在射线覆盖较好的区域,Q_(Lg)模型的分辨率达到100 km,相对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波衰减模型 Q值 建模误差 双台法 川滇地区 不确定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g波Q值反双台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地壳衰减
3
作者 鲁志楠 边银菊 +1 位作者 王婷婷 刘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302,I0001,共17页
首次基于2017—2019年西藏自治区区域台网27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757次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反双台法开展了青藏高原南部地区1 Hz的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研究中采用3.5—2.4 km/s的速度窗截取了1981条Lg波,计算得到13543条路径上的Q值... 首次基于2017—2019年西藏自治区区域台网27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757次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反双台法开展了青藏高原南部地区1 Hz的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研究中采用3.5—2.4 km/s的速度窗截取了1981条Lg波,计算得到13543条路径上的Q值,测试了1°×1°和0.5°×0.5°网格下的棋盘格恢复情况,得到了0.5°×0.5°分辨率的Lg波Q0值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整体的Lg波呈高衰减、低Q值,与P波速度负异常、地热分布及东部的两条裂谷系对应良好,因此推断青藏高原南部地壳存在广泛的熔融物质;两条可能存在的流体-熔融物质通道中,主通道位于亚东—谷露裂谷与桑日—错那裂谷之间,副通道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流而出。此外,还对亚东—谷露裂谷两侧熔融物质的分布差异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前端存在不同的动力?学演化模式,亚东—谷露裂谷以西符合缩短增厚理论,以东符合"水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lg波衰减Qlg 反双台法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