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L模型的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响应时间滞后规律研究
1
作者 刘建奎 唐军 +2 位作者 魏路 孙何凌 张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0,共9页
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关键,而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数据往往夹杂着多种噪声信号,难以有效进行周期规律分析。基于Sentinel-1数据,利用SBAS-InSAR方法获取安徽省砀山县2018—2023年地面沉降时序数据... 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关键,而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数据往往夹杂着多种噪声信号,难以有效进行周期规律分析。基于Sentinel-1数据,利用SBAS-InSAR方法获取安徽省砀山县2018—2023年地面沉降时序数据,采用季节时序分解(STL)模型分析地面沉降漏斗区的形变季节周期特征,并结合时间滞后交叉相关性方法,研究季节性地面沉降对地下水位的响应时间滞后规律。结果表明,砀山县城区、县经济开发区和县高铁新区一带有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沉降漏斗区年周期季节信号明显,最大回弹值出现在2月中旬或5月中旬。观测站点JC01和JC02处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序列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面沉降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季节时序分解模型 滞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枯水期视角下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钱云 肖江 李宝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831,共1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异化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需求,为实施动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通过多因子修正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夹点和障碍点,构建两期生态安全格局,划定3类生态过渡区,提出差异化保护策略。【结果】(1)水位变化对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丰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3 555.23 km^(2),呈“中心集聚”分布;枯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减少62%,降至1 366.94 km^(2),转为“一带多点”分布。(2)枯水期生态廊道总长度较丰水期增加1.5倍,覆盖面积扩大25%,但夹点与障碍点数量激增,多分布于非保护区的自然水体和林地,加剧生态网络不稳定性。(3)识别出农田-湿地、水体-湿地和城市-湿地3类过渡区,主要位于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内,分别面临农业与渔业生产冲突、航运和挖砂影响及建设侵占等威胁。【结论】揭示了鄱阳湖生态安全格局存在显著季节性分异特征,提出“丰水期强化核心水域保护-枯水期优先修复破碎化源地与廊道-过渡区分类管控”的动态保护策略,为季节性敏感型湖泊湿地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水期 鄱阳湖区 电路理论 水位变化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志强 万俊毅 徐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分析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差异... 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分析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分布状态总体相对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和较强空间依赖性,水平区间的动态演进以相邻阶段转移为主,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整体呈现向好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但也存在向下转移风险。据此,建议各省份基于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加大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挖掘力度;强化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特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优化特色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分布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测算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4
作者 李丽清 彭崟 +1 位作者 卢祖洵 袁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495-3506,共12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地区面临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地区面临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极大影响居民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状况。目的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入健康距离模型,分析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的时空演变过程,为合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卫生物力、人力、保障资源三个层面建立基层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数据,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结果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整体失配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区际、省际间失配度差异不断扩大。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633、0.624、0.754,分别为中度失配、轻度匹配和重度失配。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479、0.522、0.639,分别为中度匹配、轻度匹配和中度失配。结论尽管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整体失配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仍在加剧。为持续优化基层医疗配置,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效能,需注重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失配度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 双层规划模型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真空引水罐内流动特性
5
作者 王欢 赵睿杰 +2 位作者 李红 杨帆 潘绪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解决真空引水罐出口气体流出问题,探究罐内气液两相流动机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对真空引水罐进行计算,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真空引水罐内的气液两相交界面形态、出口管气体流出量以及出口管内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空引... 为解决真空引水罐出口气体流出问题,探究罐内气液两相流动机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对真空引水罐进行计算,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真空引水罐内的气液两相交界面形态、出口管气体流出量以及出口管内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空引水罐内初始状态对罐内流场的影响,总结了罐内水位对内部流场及出口管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当初始水位远高于进水管时会大幅优化真空引水罐内流场;与原初始水位相比,罐内气液两相交界面的交互作用减少;气体流出量体积分数峰值从最初的6.916%降至0.106%,平均值从3.442%降至0.027%;出口管流态得到明显改善,顶部低压区域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真空引水罐内流场特性、气体流出量及出口管流态,为深入认识真空引水罐内部流动及真空引水罐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罐 流体体积模型 罐内水位 罐内流场 出口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及体细胞水平的蒙荷杂交牛泌乳性能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坤琳 夏淑雯 +5 位作者 沈阳阳 丁强 徐亮亮 仲跻峰 田雨 王慧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体细胞水平的蒙荷杂交牛泌乳性能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和变化规律,为蒙荷杂交牛的精细化管理和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贝利亚为父本、自繁荷斯坦牛为母本的杂交一代泌乳牛为研究对...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体细胞水平的蒙荷杂交牛泌乳性能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和变化规律,为蒙荷杂交牛的精细化管理和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贝利亚为父本、自繁荷斯坦牛为母本的杂交一代泌乳牛为研究对象,提取其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数据,分别按胎次(1 胎次、2 胎次)、泌乳阶段(0~99 d、100~199 d、200~299 d和≥300 d)、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低SCC,0~1×10^(5) mL^(-1);中SCC,>1×10^(5)~2×10^(5) mL^(-1);高SCC,>2×10^(5) mL^(-1))进行分类和分组,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胎次蒙荷杂交牛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第1胎次的产奶量显著低于第2胎次;产奶量与乳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蛋比与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泌乳阶段蒙荷杂交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尿素氮、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泌乳阶段在0~99 d时产奶量最高、体细胞数最低。不同SCC水平蒙荷杂交牛泌乳天数、产奶量、乳脂率和脂蛋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产奶量在低SCC时最高。在不同的SCC水平,总乳脂量和总乳蛋白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低、中SCC水平,乳脂率与脂蛋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高SCC水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脂蛋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SCC水平的蒙荷杂交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第2胎次、泌乳早期和低SCC水平时的产奶量最高,并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因此,针对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体细胞水平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以充分发挥蒙荷杂交牛的生产潜力及杂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荷杂交牛 胎次 泌乳阶段 体细胞水平 泌乳性能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A-level考试制度:实践模式、发展困境及改革路向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玲玲 王舒琦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96,共18页
A-Level证书考试的实施是英国证书型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既是英国教育的"黄金标准",亦是诸多英语授课大学招收新生的入学准则。英国自1951年实施A-level考试制度以来历经多次变革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考试体系。然而,随... A-Level证书考试的实施是英国证书型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既是英国教育的"黄金标准",亦是诸多英语授课大学招收新生的入学准则。英国自1951年实施A-level考试制度以来历经多次变革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考试体系。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英国A-level入学考试逐步陷入应试的泥潭,严重影响其社会认可度和选拔功能的发挥,没能为中学生向大学过渡做好充足准备。因此,英国政府借改革契机调整考纲要求、转变评价机制、变更考试结构,为A-level入学考试制度发展寻找改良路径。英国A-level考试制度在转变培养模式、增强甄选效能、助力高大衔接方面所做的努力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反观与思考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A-level考试制度 实践模式 困境 改革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实证研究——以我国地级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源 李超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伴随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并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甚少,且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我国328个地级行政区... 伴随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并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甚少,且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我国328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形态维度选取指数,以及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干旱指数、城市总面积等控制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季节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发现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斑块连通性和复杂性与热岛效应呈显著负相关,且城市形态与热岛效应的相关性亦有明显的季节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形态有与其热岛效应存在显著的实证联系,我国城市可从城市形态优化的角度入手应对其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指数 中国地级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环流分型及其环境参量统计分析
9
作者 付智龙 姜帅 +5 位作者 李国平 陈芳丽 黄楚贤 骆蓉 张秋明 梁惠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可以分为切变型(第一类)、短波槽+低空急流型(第二类)和副热带高压外围+低空急流入口型(第三类)。进一步对比各类暖区暴雨的平均环流场发现,在500 hPa上除第二类暴雨受到短波槽影响外,其余两类暴雨惠州地区都处于西风气流、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的控制之下;在低层,第二、三类暴雨惠州附近都出现了双低空急流(西南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低空急流),而第一类暴雨只在925 hPa珠江口以南出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环境场特征分析表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环境参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适用性,第二、三类暴雨整体上水汽和能量条件优于第一类暴雨,但对于动力条件而言,第一类暴雨的垂直风切变则明显高于第二、三类暴雨,同时第一类暴雨的静力不稳定度也要高于其余两类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环流型 环境参量 双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1990—2020年景观格局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健明 祁雪姣 +9 位作者 李佳君 哈妍晖 王雨欣 张秀芝 包文金 司剑华 卢素锦 王玉婧 易冰雨 徐伟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源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近3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类型水平指数上看,黄河源区耕地... 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源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近3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类型水平指数上看,黄河源区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散布与并列指数大幅降低,各类型的形状逐渐复杂化;林地景观类型正处于被其他地类逐渐分割扩张的状态;草地是所有景观类型中优势度最高的类型,自然连通性最好。1990—2005年未利用地的形状指数(LSI)值最大,其景观整体形状较其他景观复杂。从景观水平指数上看,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周长-面积比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斑块连通度指数基本保持不变,表明源区整体破碎化程度低,空间异质性减小。黄河源区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年均温、年均蒸发量和年均降水量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景观水平 驱动因素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野生植物资源的县域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纪旭 胡舒萍 +3 位作者 张芙宁 吴明玥 刘娜 贾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01,共10页
【目的】野生植物资源是对人类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植物集合,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塔里木河流域蕴藏着丰富而特殊的野生植物资源,但其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该流域野生植物资源的... 【目的】野生植物资源是对人类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植物集合,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塔里木河流域蕴藏着丰富而特殊的野生植物资源,但其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该流域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理塔里木河流域药用、纤维、果品和观赏4类野生植物资源的相关资料,构建《塔里木河流域野生植物资源名录》,据此分析其科、属、种的组成和分布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及层次分割分析,探讨植物分布与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流域内共记录野生植物312种,药用植物居多,达280种,另外还分布着19种果品植物、27种观赏植物和14种纤维植物。(2)整体来看,野生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且随年均温度的升高,其种数呈减少趋势。(3)药用植物集中于流域西南部、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区,种数随年均气温升高而减少,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而增大。(4)果品植物多集中于流域西部和中部,观赏植物在流域西北部分布较多,纤维植物主要分布于东部。【结论】塔里木河流域不同类别植物资源的丰富度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均温和人口数量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区域生态保护与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 塔里木河流域 分布格局 药用植物 县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优化研究
12
作者 刘克强 何爽 徐天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当前太湖流域的流域、区域、城市(含圩区)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回顾了太湖流域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形成过程,采用太湖流域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高度城镇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运动状态,剖析了... 当前太湖流域的流域、区域、城市(含圩区)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回顾了太湖流域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形成过程,采用太湖流域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高度城镇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运动状态,剖析了当前流域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从加强流域性骨干行洪通道周边及省界地区防洪治理布局协调的角度,研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高度城镇化背景下遇50 a一遇以上降雨时,太湖流域河网洪水位抬高较多,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降低,防洪规划既定的防御流域100 a一遇标准洪水目标已无法实现;提出的黄浦江沿线“拓卡口、增出路,挡高潮、增泄量”、吴淞江沿线“涝水先排、中低水行洪、适当地分”、望虞河西岸地区“扩北排、减东排”等优化方案,可实现规划目标,促进3个层次治理格局相协调。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治理格局 高度城镇化 优化方案 水动力数学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13
作者 范静 刘文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6,共6页
文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要素-结构-功能”框架,首先构建了涵盖要素融合、结构适配、功能协同三大维度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2012—2022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技... 文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要素-结构-功能”框架,首先构建了涵盖要素融合、结构适配、功能协同三大维度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2012—2022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技术、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演进规律与关键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其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中心外扩”规律,重心向西南方向微移。演进表现为整体提升与区域差异并存,东部地区发展聚集效应显著。结构适配和功能协同维度的障碍因素频繁出现,反映了结构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对城乡融合的深刻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治理滞后是制约城乡融合的关键障碍,技术要素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水平测度 障碍因子 时空格局 投影寻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el Set方法的西夏字轮廓提取 被引量:3
14
作者 柳长青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6,共6页
随着国内外对西夏研究的不断深入,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大批西夏古籍文献通过影印方式陆续出版。如何将这些西夏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文本化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平滑和细化算法对西夏影印文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利用Level set方... 随着国内外对西夏研究的不断深入,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大批西夏古籍文献通过影印方式陆续出版。如何将这些西夏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文本化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平滑和细化算法对西夏影印文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利用Level set方法对影印文献中的西夏字进行了轮廓提取。Level Set演化函数在空间方向上采用了四阶紧致差分逼近式离散,计算过程中加入了窄带算法及全局优化方法。实验表明,算法在不增加计算时间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较精确的西夏字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 西夏文信息处理 level SET方法 西夏字 轮廓提取 紧致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武汉市北湖水质污染变化评价
15
作者 黄梧琦 刘晓 霍利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0,共7页
武汉市青山区(化工区)北湖作为典型工业纳污湖,长期承受水质污染与生态退化压力,明确其水质污染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对实施精准治理至关重要。研究基于2014至2023年间武汉市北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 武汉市青山区(化工区)北湖作为典型工业纳污湖,长期承受水质污染与生态退化压力,明确其水质污染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对实施精准治理至关重要。研究基于2014至2023年间武汉市北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法(CPI)以及秩相关系数法(RCC),系统评估了北湖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关键污染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20年间,北湖水质整体呈恶化趋势,年均水质由IV类降至劣V类,CPI从0.54升至1.50,富营养化水平由轻度升至中度(TLI峰值达65);关键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其浓度在2018年分别达峰值4.05、6.72和0.336 mg/L。(2)2021年北湖水质出现显著改善,年均水质稳定于V类水质水平,劣V类月份占比从2017年的100%降至零;2023年NH3-N、TN和TP浓度分别降至0.33、1.31和0.138 mg/L,降幅达91.85%、80.51%和58.93%。(3)秩相关性分析显示,2019-2023年BOD5、COD、TN的秩相关系数(r_(s)=-1.00)表明污染物削减趋势显著,但TP分担率逐年上升(2023年达26.71%),且TLI指数仍维持在中度富营养化(≥60)水平,提示TP控制与生态恢复需持续强化。本研究创新性地融合多时段动态分析与多方法综合评价,揭示了北湖水质“恶化-转折-趋稳”的三阶段演变规律,明确了关键污染因子,为长江中下游工业型湖泊水质污染的长效监管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演变规律 关键污染因子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秩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多目标决策视角的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动态评析
16
作者 吴梦婷 史海霞 修长百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畜牧业作为内蒙古的主导产业,在外部草原承载力约束与内部产业升级瓶颈的双重挑战下,亟需转型为生产效率更高的现代畜牧业。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测度出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畜牧业作为内蒙古的主导产业,在外部草原承载力约束与内部产业升级瓶颈的双重挑战下,亟需转型为生产效率更高的现代畜牧业。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测度出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但近年来增速有所减缓。草原围栏面积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优化生产模式、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地力,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现代化水平 多目标决策 时空格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消落带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预测模型及环境解释--基于XGBoost-SHAP模型框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瑞雪 李佳轩 李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52-9669,共18页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预测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来构建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多变量关系模型。空间大数据技术及机器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探索环境-生物多样性关系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空间...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预测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来构建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多变量关系模型。空间大数据技术及机器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探索环境-生物多样性关系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预测模型,融合实地调查的植物多样性数据和来自多源数据库的环境变量数据,分别构建了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人类活动5类共34个环境变量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关系模型,对丹江口水库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同时结合SHAP框架确定关键环境因素;并进一步预测2050年水库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表明,XGBoost算法在预测水库消落带植物多样性方面表现较好,3个多样性指标中谱系多样性的预测模型展现了最优的预测能力,而物种多样性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低。结合SHAP分析发现年平均水淹时长、人类足迹与最冷季平均气温是影响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素,其中年平均水淹时长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年平均水淹时长增加,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降低。本研究构建的可解释预测模型可有效揭示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为消落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新方法,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空间格局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洲 罗晓容 +6 位作者 周进高 胡子见 魏柳斌 李靖 师平平 曹斌风 吕玉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白云岩获得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展示出马四段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马四段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该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岩心、薄片、工... 鄂尔多斯盆地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白云岩获得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展示出马四段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马四段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该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岩心、薄片、工业CT、U-Pb定年、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马四段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并预测了该盆地白云岩储层分布和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马四段主要发育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斑状白云岩储层,其中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岩性为砂砾屑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斑状白云岩储层岩性为斑状粉—细晶白云岩、斑状粉晶白云岩和斑状灰质白云岩。(2)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含少量溶蚀孔洞、残余粒间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5.06%;斑状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2.46%。(3)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主要受微生物丘和颗粒滩控制,并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斑状白云岩储层发育主要受生物扰动作用、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控制。(4)构造古地理格局和海平面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丘滩体发育、生物扰动作用程度和白云石化流体的形成。结论认为,马四段优质白云岩储层主要沿中央古隆起和神木—志丹低隆起规模分布,其中神木—志丹低隆起马四段白云岩储层位于岩性相变带上,其储盖配置关系好,是天然气富集区,预测有利区储层面积18 0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四段 白云岩储层 构造古地理格局 海平面升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20年中国台风灾害灾情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鹏 张云霞 +4 位作者 汪洋 丁一 尹宜舟 董震 武喜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63,共17页
为探究中国台风灾害影响和灾情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基于县域经济社会和灾情统计数据、历史台风风雨数据、高精度地形数据等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统计分析法、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为探究中国台风灾害影响和灾情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基于县域经济社会和灾情统计数据、历史台风风雨数据、高精度地形数据等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统计分析法、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1978—2020年中国台风灾害灾情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口、倒损房屋数量和每百万人口死亡失踪率、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台风灾害灾情重心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南移,灾害影响呈现沿海地区减轻、内陆地区加重的特征;3)台风引发的风雨是灾情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形因素是造成人员死亡失踪和农作物损失的驱动因素之一;4)浙江闽北、粤西桂东两大区域灾情集聚特征显著,与台风活动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5)局部地区生产总值与灾情呈负相关关系,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能力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县域尺度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空间相关分析 GWR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城市消费需求能否促进FDI流入?——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继增 彭桃强 凌娇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分析消费需求提升对FDI流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需求提升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该正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生产型...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分析消费需求提升对FDI流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需求提升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该正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生产型城市以及高水平消费需求城市中更为显著,且消费需求提升有助于促进更高质量的FDI流入;产业结构升级和信贷规模扩大在消费需求提升与FDI流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消费需求与FDI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消费需求提升能够促进本市及相邻城市FDI流入。本研究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消费需求 FDI 空间集聚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