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1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动跨境开放合作能力不断增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但金融创新在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中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障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有待提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功能尚需强化,对绿色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以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沿边地区 自贸试验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矿区矿井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东晶 窦旋 +1 位作者 李业 夏志村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类似采矿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选取山东矿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36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煤层采高、煤层采深、工作面斜长和硬岩岩性比例系... 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类似采矿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选取山东矿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36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煤层采高、煤层采深、工作面斜长和硬岩岩性比例系数作为导水裂隙带预测模型的主控影响因子,分析其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之间的关联性,并基于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多因素高度关联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同实测数据和“三下”规范预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导水裂隙带实测值相比,“三下”规范预测值误差绝对值小于5 m的数据占比仅为6%和17%,而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2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误差绝对值小于5 m的数据占比分别高达83%和89%。2种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稳定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三下”规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山东矿区 回归分析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逻辑与方向
3
作者 关成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共11页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厘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背景下面临的矛盾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横琴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定位,促进澳门地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厘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背景下面临的矛盾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横琴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定位,促进澳门地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高与低”“开与合”“承与转”“有与优”等矛盾,制约了其制度、政策等比较优势的发挥。未来,建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紧紧围绕促进澳门地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快打造“国际科教城”“世界博物馆之城”“国际中医药之城”,建设“国际新技术创新应用中心”和“创意产业集群”,为澳门地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多重国家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生态关键区识别研究--以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4
作者 徐曦 钱静 印玉琴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36-44,共9页
生态关键区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其研究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并结合... 生态关键区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其研究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并结合景观连通性对生态源地进行重要性分析,耦合多源数据利用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利用电路理论识别重要生态节点,将重要生态源地及高电流密度重要节点作为生态关键区并进行分级,对照识别结果与遥感影像,基于道路、用地等划分关键区范围、标记实际位置。最终识别出研究区生态关键区50处,其中一级生态关键区11处,二级生态关键区39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格局优化、生态保护优先级、分类保护、保护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节点 生态关键区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PT1井区海相地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宇 郭建华 +4 位作者 沈欣宇 王秋彤 李亚天 唐宜家 李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PT1井区超深海相地层钻井过程中气侵和井漏频发,严重制约该区块的安全高效开发。文章基于有效应力法,利用最优化方法开展了海相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结合断层和裂缝发育程度探讨了PT1井区气侵和井漏纵横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异常高压和... PT1井区超深海相地层钻井过程中气侵和井漏频发,严重制约该区块的安全高效开发。文章基于有效应力法,利用最优化方法开展了海相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结合断层和裂缝发育程度探讨了PT1井区气侵和井漏纵横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异常高压和裂缝发育程度的双重影响,气侵主要发生在龙潭组,占比达40%;井漏主要发生在筇竹寺组和灯影组,占总漏失量的80%以上。气侵与异常压力、裂缝发育程度、断裂情况等因素有关,异常高压是气侵内在的原因,而断裂带和发育的构造裂缝为气侵提供了必要条件。井漏层位和漏失量主要受一、二级大型断裂带控制,不同断裂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断裂带附近发育的构造裂缝为漏失提供了通道,距离F I7断裂越近越易出现漏失,且漏失量越大。研究成果为PT1井区钻井过程井下复杂预防和处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井区 气侵 井漏 孔隙压力 裂缝发育程度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优化策略——以广州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20,共8页
分析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特征与存在问题,深入挖掘影响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因素,全面梳理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关系的转变趋势,基于此提出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优化策略,并以广州开发区为例展开实证分... 分析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特征与存在问题,深入挖掘影响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因素,全面梳理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关系的转变趋势,基于此提出大都市成长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优化策略,并以广州开发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以期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成长区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 广州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59-262,共4页
新发展格局确立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坐标,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安全纬度。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重视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筑牢安全防线,保护耕地和种子,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针对西... 新发展格局确立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坐标,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安全纬度。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重视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筑牢安全防线,保护耕地和种子,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针对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通过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做强产业发展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安全的相互促进、协调并进,提升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发展 安全 四区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区耕地非粮化景观格局特征及分区整治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8
作者 李武艳 何春榕 +4 位作者 朱从谋 陈成 陈思竹 陈莎 徐保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8,共9页
研究目的:解析经济发达区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科学确定非粮化耕地整治的优先次序及分区,以期为耕地非粮化空间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综合评价法和四象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率为37.6%,非... 研究目的:解析经济发达区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科学确定非粮化耕地整治的优先次序及分区,以期为耕地非粮化空间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综合评价法和四象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率为37.6%,非粮化类型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其次为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南远郊向西北城区递减的分布格局;(2)研究区非粮化耕地以核心和边缘耕地类型为主,核心耕地和边缘耕地的非粮化利用分别以水产养殖和经济作物为主,穿孔和环岛耕地类型较少;(3)通过整治适宜性和紧迫性评价可明确非粮化整治的优先次序,研究区耕地非粮化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储备整治区和一般整治区的占比分别为40.1%、15.1%、24.5%和20.3%,不同分区的类型组合与整治时序安排可为非粮化差异化整治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应重视非粮化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结合耕地耕作条件、利用状态、管控政策等组合差异,合理制定耕地非粮化分区整治策略以提升治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景观格局 分区整治 MSPA模型 经济发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中限制开发生态区的细分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米楠 杨美玲 +3 位作者 樊新刚 米文宝 李同昇 王婷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58-5066,共9页
限制开发生态区是主体功能区划中介于优先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间的一大类生态区,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存在区域范围大、实施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非常必要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细化。在总结现有县域尺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细... 限制开发生态区是主体功能区划中介于优先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间的一大类生态区,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存在区域范围大、实施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非常必要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细化。在总结现有县域尺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细分限制开发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导向和生态优先原则,提出了利用综合指数法和景观指数法分别细化限制开发生态区,二者细化结果叠加后,通过专家系统和政策需求修正,形成了限制开发生态区四类区域单元:禁止开发区、强限制开发区、中限制开发区和弱限制开发区,作为现有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的补充,从更为微观的尺度反映了主体功能的差异和发展潜力,促进主体功能区划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限制开发生态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细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开发 生态区 主体功能区 细分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TOD开发密度分区构建及容积率确定——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京元 郑贤 莫一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满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需要、形成TOD的发展格局,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度,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别地区的开发强度标准,作为土地开发容积率的控制准则。依据车站功能定位将车站划分... 为满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需要、形成TOD的发展格局,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度,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别地区的开发强度标准,作为土地开发容积率的控制准则。依据车站功能定位将车站划分为综合站点和一般站点两种发展区域类型;利用非参数统计学的局部线性回归法对地价和地块距站点距离两个参量进行拟合,确定轨道交通影响半径,进而将站点周边划分为三个圈层,300m以内为高密度复合开发区,300~600m之间为中密度开发区,600~1000m之间为低密度开发区,开发强度随用地与车站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开发应尽量建于核心圈层。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开发强度与开发利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使土地开发利润最大的最佳容积率;以政府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土地开发强度优化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住宅售价和建造成本测算了各密度分区的最佳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区 开发强度 容积率 公交导向型开发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域尺度的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多功能特征与振兴方略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玉 唐林楠 潘瑜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17,共9页
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科学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该研究在考虑规划约束的前提下,从经济条件、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质量4个维度构建密云区乡村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OF... 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科学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该研究在考虑规划约束的前提下,从经济条件、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质量4个维度构建密云区乡村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OFM网络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工具系统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在经济发展、交通区位等综合影响下,密云区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其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水库南部>水库北部"的特点。其中,密云镇、穆家峪镇和十里堡镇内的乡村发展最为突出,其乡村发展均处于较高级别以上;古北口镇和新城子镇的乡村发展弱。2)将密云区乡村划分为经济交通主导高水平区、交通生态主导高水平区、资源生态主导中高水平区等7大类,其中交通生态主导高水平区和经济生态主导中高水平区是主要的乡村发展类型,集中分布在不老屯、大城子、巨各庄、穆家峪、西田各庄、冯家峪和溪翁庄等镇。交通生态主导高水平区村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叠加上较强的经济实力,乡村综合发展水平高。经济生态主导中高水平区村庄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也较高。3)基于多功能视角梳理各类型区的功能特征,遵循"重点发展优势功能、适度提升弱势功能"的思路提出村庄振兴建议,以期为制订差异化的乡村振兴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分区 乡村发展 村域 多功能 乡村振兴 密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玉 任艳敏 +1 位作者 潘瑜春 唐林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1-289,共9页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符合平谷区生态涵养建设目标及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空间的主导功能,将平谷区划分为生产主导、生活主导、生态主导、生活生产复合、生产生态复合、生态生活复合、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共7类功能区。通过分析发现,平谷区基本呈现“平原区生产功能主导、中心城区及乡镇中心村生活功能主导、山区乡镇生态生活功能主导”的分布特征,其中生产主导功能区和生态生活复合功能区居多,面积占比分别为27.27%和24.38%。建议生产主导功能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及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活主导功能区适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生态主导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功能发展;兼具2种以上优势空间功能类型的复合功能区,应结合区域自身及周边乡村的空间特性,宜生产则生产、宜生活则生活、宜生态则生态,优化布局“三生”空间;而复合功能区中“三生”功能均处于劣势的乡村,则需要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迫切程度,合理展开村庄空间规划和重构。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遥感 分区 发展格局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正山 孙艳 吉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在探讨旅游空间功能区划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提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旅游开发密度和旅游发展潜力,将特定空间单元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 在探讨旅游空间功能区划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提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旅游开发密度和旅游发展潜力,将特定空间单元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进而确定不同旅游发展类型区的开发次序和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在缓解生态压力、加强旅游区域空间管治、促进大旅游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功能区划 优化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 引导发展区 适度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业春 吴学大 +3 位作者 梁文芳 曾世文 谌忠 赵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5-157,162,共4页
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的黔西北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园。为探索科技示范园的综合发展新路子,总结了... 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的黔西北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园。为探索科技示范园的综合发展新路子,总结了园艺植物观光展示区、优质水果示范区、现代种苗生产及无公害特色蔬菜展示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区、科普培训区5个主要功能区的建设规模与布局及其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山区 科技示范园 建设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辉 张之源 +2 位作者 蒋宗豪 贾良清 潘成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51-755,共5页
以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实践,探讨了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思想及方法,以期为相似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文章提出把连接水陆异质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殊单元的生态交错带,作为保护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区域。... 以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实践,探讨了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思想及方法,以期为相似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文章提出把连接水陆异质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殊单元的生态交错带,作为保护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区域。在生态交错带内进行生态恢复,保护景观多样性,并使之成为连接核心区斑块的廊道。通过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及景观连接度的提高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立保护性经营区缓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划 生态交错带 保护性经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极化区发展及功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2 位作者 Josef Nipper 张维阳 于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通过中国极化区发展及功能模式分析方法探讨,构建识别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化区发展分析及功能评估方法,对中国已经批准建设的、具有极化区发展潜力的16个规划发展区进行了发展状况分析及功能定量评估,并提出发挥重要竞争力和影... 通过中国极化区发展及功能模式分析方法探讨,构建识别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化区发展分析及功能评估方法,对中国已经批准建设的、具有极化区发展潜力的16个规划发展区进行了发展状况分析及功能定量评估,并提出发挥重要竞争力和影响力、承担重要引领带动功能、具有重要门户和枢纽地位、支撑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等4类适合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极化区发展功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区 规划发展区 区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磊 汪波 张保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28-31,37,共5页
环渤海地区目前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区内的高新区更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环渤海地区十个高新区进行人才政策评价研究,并得到动态聚类谱系... 环渤海地区目前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区内的高新区更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环渤海地区十个高新区进行人才政策评价研究,并得到动态聚类谱系图.从而为各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高新区 人才政策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万州区公路洪灾孕灾环境分区 被引量:14
18
作者 覃庆梅 林孝松 +1 位作者 唐红梅 陈洪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4,共6页
针对重庆市万州区公路洪灾,选择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暴雨强度、洪水频次、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与地质构造等8个孕灾环境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提出了孕灾环境指数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网格... 针对重庆市万州区公路洪灾,选择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暴雨强度、洪水频次、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与地质构造等8个孕灾环境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提出了孕灾环境指数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网格为单位提取出各网格的孕灾环境指数,据此结合万州区乡镇级行政区划将万州区公路洪灾孕灾环境划分为4个等级区,即危险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通过研究其成果对公路洪灾风险评价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环境分区 公路洪灾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璟 卢新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统一比较,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工具和制定科学管理政策的决策依据。对武汉城市圈内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实证分析显示,综...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统一比较,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工具和制定科学管理政策的决策依据。对武汉城市圈内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实证分析显示,综合采用统一理想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现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进行再处理后,可以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评价及排序,并可以侦测出不同指标对区域内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因此,在利用政策工具提高一定区域内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时,应以不同类型的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程度作为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开发区 区域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媛 韩焱 +1 位作者 张志君 柳意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参照容积率分区原则,国外近年来开展基于地块综合条件的绿地率分区研究。我国现行控规编制中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确定以遵循技术规范为主,方法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地块的生态、人口、经济等条件。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基于GIS平台,... 参照容积率分区原则,国外近年来开展基于地块综合条件的绿地率分区研究。我国现行控规编制中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确定以遵循技术规范为主,方法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地块的生态、人口、经济等条件。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基于GIS平台,对125个规划居住地块和124个现状居住地块进行分析,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维度构建绿地率模型,探讨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的确定方法。首先,遵循碳氧平衡原则,建立基于生态效益的随容积率变化的绿地率模型,并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区;其次,借鉴密度分区方法,构建基于经济效益的绿地率指标模型,根据地块的环境、服务、交通、地价因素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级体系;最后,整合优化生态与经济双模型,形成绿地率分区的指标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控制 居住区 绿地率分区 番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