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
余琪祥
田蜜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雪峰隆起西南缘深部构造特征 |
张鹏辉
何梅兴
王通
刘建勋
何大双
|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中国南海东沙隆起北缘晚始新世构造裂点迁移及其源-汇效应 |
刘强虎
彭光荣
刘培
余雄飚
熊万林
周子强
朱红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一段滩相薄储层分布规律 |
唐浩
廖子超
孙豪飞
徐唱
陈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改进圆弧滑动法 |
黄茂松
付臣志
时振昊
|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MT法和二维地震勘探在太康隆起西部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
胥博文
朱怀亮
杨忠彦
叶高峰
张德森
闻爽
邵炳松
郭充
闫晋龙
孙健
|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冀北燕山隆起-华北断陷盆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热学意义 |
孙厚云
马峰
朱喜
余鸣潇
陈自然
卫晓锋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8
|
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性质及运聚富集模式 |
熊昶
王彭
刘小钰
王伟
赵星星
孙冲
|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储层成岩流体演化及成储效应 |
聂晶
周刚
张亚
武鲁亚
孙奕婷
张宝收
马奎
豆霜
乔艳萍
袁海锋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发育阶段及其对沉积体系的制约 |
孔家豪
张关龙
许淑梅
王金铎
曾治平
王千军
任新成
武向峰
舒鹏程
马慧磊
崔慧琪
|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物源区转变:中央古隆起消失的响应 |
朱森
曹高社
石小虎
姚泾利
孙凤余
周昕航
牛永斌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 |
杨程宇
于博
张剑锋
王铁冠
李美俊
倪智勇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南部构造边界厘定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田刚
卢明德
薛海军
汶小岗
马丽
袁安龙
宋立军
蒲仁海
贾会冲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模式 |
龙虹宇
张亚
和源
周刚
李勇
李成龙
陈迪
陈曦
钟梓月
杨西燕
范存辉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成因模式 |
陈朝兵
庞天翊
郝泽坤
宋微
杨克荣
孟凤鸣
高建荣
段晨阳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和田古隆起改造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
刘士林
邓铭哲
蔡芃睿
曹日洲
周雨双
沙旭光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软土地区考虑坑内土体强度的狭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研究 |
李庭平
谢晓蕾
李明广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宁波地铁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及变形特性研究 |
姚任行
邱豪磊
安然
成怡冲
龚迪快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雪峰隆起带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以沃溪和万古金矿为例 |
陈海龙
权永彬
陈平波
欧阳志强
张威
彭欢
卜建财
陈勇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绿泥石与浊沸石矿物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部下乌尔禾组为例 |
牛君
王聪
梁飞
|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