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振达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点原则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在以下方面则尚存争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及界定,汉语拼音的地位性质与使用范围,语言权利和义务,“软法”属性,“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规范。面对新时代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1)科学研判,深究法理依据;(2)与时俱进,修订法律规定;(3)系统落地,对接执法司法;(4)共享共治,增强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 语言立法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学前教育立法:走向优质普惠 被引量:1
2
作者 钱雨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在国际视野下建构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分为补缺阶段、扶弱阶段与普惠阶段,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变革趋势由弱势群体获得... 在国际视野下建构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分为补缺阶段、扶弱阶段与普惠阶段,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变革趋势由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机会的“适度普惠”,走向每个儿童都有权接受教育的“全面普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体现了“国际视野、本土关怀”的中国特色,贯彻了教育公平、儿童优先、政府核心、多义务主体和融合教育等五大原则。依法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促进学前儿童和谐发展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中国学前教育走向“优质普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法学 优质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议程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忠 叶发保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专门立法不足、法治化程度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不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等构成了问题源流;党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建言献策、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形成了政策源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对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法治化需求形成了政治源流。三源流两两反复互动、交汇耦合,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政策之窗”,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多源流理论 立法议程 “政策之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体育立法配套与完善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善旭 张剑 +5 位作者 阎旭峰 陈岩 李雁军 张爱华 宋国绪 胡雪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11,共11页
论文分析了我国体育立法现状与建立体育法规体系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反差,论证了在现有立法基础上加强和加快以《体育法》为核心的体育立法配套与完善工作的必要性,并对体育立法的配套与完善的涵义与特征、意义与原则以及模式选择等有关基... 论文分析了我国体育立法现状与建立体育法规体系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反差,论证了在现有立法基础上加强和加快以《体育法》为核心的体育立法配套与完善工作的必要性,并对体育立法的配套与完善的涵义与特征、意义与原则以及模式选择等有关基本问题进行了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体育立法 配套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犯罪最新立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改之 黄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7,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犯罪做了修正。在刑事政策、刑法机能、刑罚目的与立法技术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转变。从"重受贿、轻行贿"转变到"行贿、受贿并重处罚"的刑事政策,更侧重于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表现出预防性的... 《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犯罪做了修正。在刑事政策、刑法机能、刑罚目的与立法技术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转变。从"重受贿、轻行贿"转变到"行贿、受贿并重处罚"的刑事政策,更侧重于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表现出预防性的立法目的以及抽象与具体兼顾的立法技术。在理论与规范的层面上,本次修法也与刑法教义学有一定的抵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行贿犯罪 刑事政策 立法技术 刑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的法规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书美 郑永田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8,134,共6页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基于政治上的考量和社会各界的请求,在首都设立国立中央图书馆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李小缘先生认为公共图书馆建设"首必有法律上之根据,或受法律之许可",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基于政治上的考量和社会各界的请求,在首都设立国立中央图书馆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李小缘先生认为公共图书馆建设"首必有法律上之根据,或受法律之许可",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典范,其建设也应该从法规建设展开。民国时期有关国立中央图书馆的法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组织条例建设,二为人员遴选聘任规则建设,三为新书呈缴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央图书馆 图书馆史 图书馆法 图书馆事业 法规建设 公共图书馆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涉恐条款 被引量:51
7
作者 梅传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8,共12页
恐怖活动犯罪是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呈高发态势,并对反恐立法形成了"倒逼式"拷问。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相对系统、从注重实体... 恐怖活动犯罪是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呈高发态势,并对反恐立法形成了"倒逼式"拷问。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相对系统、从注重实体法到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了应急性强而机制性弱、碎片化突出而系统性不足、从严从重明显而区别对待欠缺的特征。检讨反恐刑事立法还可发现,结构体例不系统、概念界定不清晰、规制范围不严密、罪刑设置有遗漏等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对检讨的回应,在未来的反恐刑事立法中,应当调整刑法结构体例、完善罪刑设置,并通过专节对恐怖活动犯罪进行规定;同时,在"涉恐"财产处置和恐怖组织、人员认定方面,应当注重反恐刑事立法与行政立法之间的衔接,综合运用行政性查控与司法性查控、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活动犯罪 反恐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改《体育法》的目的、原则与取向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善旭 李先燕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在修改《体育法》中坚持法治新十六字方针中"科学立法"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对这种意志表达与创造活动进行科学认识与规律考量,对事关修法全局的重点基础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理论回答。从建构法律秩序、确立体育地位、彰显... 在修改《体育法》中坚持法治新十六字方针中"科学立法"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对这种意志表达与创造活动进行科学认识与规律考量,对事关修法全局的重点基础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理论回答。从建构法律秩序、确立体育地位、彰显人本性与现代性、支撑合法性与有效性等宏观视角,探讨修法应明确的基本目的;基于法制统一与政策协调、现实国情与体育需求、改革前瞻与保持稳定、必要宣示与操作可行等关系因素,提出修法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在对现行《体育法》价值关注和现代法治权利重心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修法应进行价值重构而确立体育权利保护的根本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修法目的 修法原则 立法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法》的立法语言缺陷及完善 被引量:9
9
作者 吴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尽快对《体育法》进行修改是目前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体育法》最终必须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其立法语言规范与否对立法质量有重要影响。采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法律语言学的视角对《体育法》... 尽快对《体育法》进行修改是目前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体育法》最终必须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其立法语言规范与否对立法质量有重要影响。采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法律语言学的视角对《体育法》的立法语言缺陷及完善对策进行研究。在分析立法语言及其要求的基础上发现,《体育法》立法语言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立法核心词语使用不规范、立法表述中的特定语句模式存在问题、通用语言语病以及体育自身特性引发的其他立法语言问题4方面。分析了《体育法》立法语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基本思路、具体措施2个层面阐述了《体育法》立法语言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体育法规 体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地方立法权:历史、歧视及矫正-以2015年《立法法》修改为中心的论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倪洪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去特权化的过程,立法特权是一切特权的源头,立法不平等是最深刻和最上游的不平等,全面扩大地方立法权的平权过程就是在立法上从特权走向宪法平等的过程。故此,2015年《立法法》第一次修改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优化我国立... 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去特权化的过程,立法特权是一切特权的源头,立法不平等是最深刻和最上游的不平等,全面扩大地方立法权的平权过程就是在立法上从特权走向宪法平等的过程。故此,2015年《立法法》第一次修改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优化我国立法体制本身,必将极大促进地方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和治理方式的法治转型,也会更加深远地影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发展。同时,地方立法主体的扩大也是执政党兑现"共同富裕"和"科学发展"政治承诺的关键步骤和革命性举措,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对地方立法经验的总结,未来应将设区的市改制为自治市,在保留其立法权能并转化立法权属性的基础上,适时地赋予县政与其事权相适应的立法权,逐步实现对建国初期即1954年以前地方立法权配置格局的历史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立法法》修改 地方立法 宪法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立法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朝丽 刘治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7-79,共13页
立法文本为人们设定了社会行为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判定违法行为的依据。作为众多法律文本中的规范性文本,立法文本具有显著的社会规范功能。立法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严密的法律语言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正式性、规范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立法文本为人们设定了社会行为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判定违法行为的依据。作为众多法律文本中的规范性文本,立法文本具有显著的社会规范功能。立法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严密的法律语言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正式性、规范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在众多法律文本的翻译中,立法文本的翻译具有普遍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顺应论及顺应论翻译观为理论指导,选取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并具有较高学术参考价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语料,通过例证分析与翻译批评的方法,在顺应论翻译观的理论指导下,探讨立法文本汉英翻译"形式顺应意义""局部顺应整体""选择顺应意图"三大顺应性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适用,以期为法律文本尤其是立法文本的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顺应论翻译观 顺应性翻译策略 立法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法律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行政区划名称的英译研究
12
作者 胡光全 张法连 高茜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名称有着自身的特色,体现着我国独特的行政区域划分方式。本文以我国现行的几部立法文本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类型理论和静态对等翻译策略的指导下,基于《布莱克法律词典》等权威词典,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名称有着自身的特色,体现着我国独特的行政区域划分方式。本文以我国现行的几部立法文本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类型理论和静态对等翻译策略的指导下,基于《布莱克法律词典》等权威词典,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四级行政区划名称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规范我国行政区划名称的英译,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助力我国法治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名称 立法文本英译本 法治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的体育仲裁范围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共6页
体育仲裁是基于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协议仲裁,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体育组织章程、体育赛事规则等申请仲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创制性地增设体育仲裁制度,通过“列举+排除”的立法表述方式,明确了体育仲裁范围,为化解... 体育仲裁是基于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协议仲裁,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体育组织章程、体育赛事规则等申请仲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创制性地增设体育仲裁制度,通过“列举+排除”的立法表述方式,明确了体育仲裁范围,为化解体育领域矛盾纠纷提供了制度保障。体育仲裁范围的确定,立足国情实际,聚焦体育领域突出难题,注重做好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依法维护国家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体育仲裁 范围 立法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授权立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敬裕 鲁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71-276,共6页
我国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将"三小"(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授权地方进行立法,此行为虽利于地方立法的灵活性及执法的通畅性,但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对授权立法的严控性规定,该授权... 我国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将"三小"(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授权地方进行立法,此行为虽利于地方立法的灵活性及执法的通畅性,但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对授权立法的严控性规定,该授权立法因并未对授权目的、原则、范围及期限进行规定,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为此,本文建议对"三小"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准入机制及处罚机制进行明确,并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以推进"三小"授权立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 “三小” 授权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米传振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研究《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技术有利于降低图书馆事业法律规范的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和立法质量,实现立法目的,贯彻落实法律。在形式结构上,《公共图书馆法》对草案附则的调整比较合理。在内容结构上,将"坚定文化自信"纳... 研究《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技术有利于降低图书馆事业法律规范的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和立法质量,实现立法目的,贯彻落实法律。在形式结构上,《公共图书馆法》对草案附则的调整比较合理。在内容结构上,将"坚定文化自信"纳入立法宗旨是合理的,但应考虑原条文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的表述顺序。在立法依据上,应明确宣示"依据宪法,制定本法"。在权利义务规范上,该法的权利性规则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图书馆事业提供了激励,也为主管部门的管理提供了合法性支撑,还调动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未明确法律责任,该法的大部分义务性规则在结构上是不完整的,这使该法的落地面临不少障碍。在语言表达技术上,该法在必要情况下使用了一些模糊语词,但过多使用模糊语词会导致法律成为具文,为了确保制度的可行性,今后在制定具体的实施规范时应使用语义明确的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立法技术 立法宗旨 义务性规则 语言表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司法何以促进立法完善——兼论《体育法(修订草案)》相关条款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定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6,共9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体育司法实践可以检视体育立法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修订和完善。通过对近十年217份体育司法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发现,体育司法判例呈现数量逐年递增、涉案范围广泛、法条援引集中和法条适用不均衡等特点,在体育司法实...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体育司法实践可以检视体育立法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修订和完善。通过对近十年217份体育司法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发现,体育司法判例呈现数量逐年递增、涉案范围广泛、法条援引集中和法条适用不均衡等特点,在体育司法实践中存在仲裁与司法受案范围设置不合理,部分法律条款可操作性不强,体育组织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纠纷解决机制不畅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应进一步明确仲裁与司法的受案范围,科学设置体育法律内容,划清体育组织权责范围及行为边界,构建多元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司法适用 裁判文书 立法完善 修订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授权立法的体系性反思与优化
17
作者 吴思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29-42,共14页
基于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授权立法对既有的立法权进行二次调整,成为平衡法治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变革性的重要制度。自1955年全国人大对其常委会授权适时制定单行法规开始,我国授权立法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国务院与经济特区... 基于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授权立法对既有的立法权进行二次调整,成为平衡法治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变革性的重要制度。自1955年全国人大对其常委会授权适时制定单行法规开始,我国授权立法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国务院与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在内的更多主体获得了授权。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对授权立法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并确立了浦东新区法规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新形式。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授权立法包括内部授权、横向授权、纵向授权三大类型,为了进一步满足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价值,化解实践中所面临的合宪性与合法性风险。实现对授权立法制度的体系性优化,应当严格规制授权程序、适当扩容授权对象、科学界定授权范围、完善健全授权监督,以此促进法治与改革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经济特区法规 浦东新区法规 海南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