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eb测度的Lebesgue分解 被引量:1
1
作者 辛彩婷 马春晖 史艳维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7期164-166,共3页
给出了Loeb测度绝对连续和奇异的定义,讨论了它的性质,证明了内测度和Loeb测度的Lebesgue分解定理,给出了一个重要结论:L(*υ)=L(*aυ)+L(*sυ).
关键词 绝对连续性 奇异性 LOEB测度 lebesgue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MHD模型和三维稳态Hall-MHD模型在混合Lebesgue空间中的Liouville型定理
2
作者 周艳平 桂萍萍 范漪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在混合Lebesgue空间框架下,突破传统有限Dirichlet积分条件的限制,研究三维稳态情形下的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模型和具Hall效应的磁流体动力学(Hall-MHD)模型的平凡解的唯一性。通过解决压力项估计这一关键难点,建立... 在混合Lebesgue空间框架下,突破传统有限Dirichlet积分条件的限制,研究三维稳态情形下的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模型和具Hall效应的磁流体动力学(Hall-MHD)模型的平凡解的唯一性。通过解决压力项估计这一关键难点,建立了这两类模型的Liouville型定理,即若光滑解(u,b)属于混合Lebesgue空间L^(p)(R^(3)),p=(p_(1),p_(2),p_(3)),1/p_(1)+1/p_(2)+1/p_(3)≥2/3,且对于三维稳态MHD模型满足p_(1),p_(2),p_(3)∈[3,+∞),对于三维稳态Hall-MHD模型满足p_(1),p_(2),p_(3)∈[4,+∞),则u=b=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稳态MHD模型 三维稳态Hall-MHD模型 LIOUVILLE型定理 混合lebesgue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Lebesgue空间中超齐次核积分算子的最佳搭配参数
3
作者 洪勇 赵茜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文中引入了超齐次函数的概念,以超齐次核统一了齐次核、广义齐次核及若干非齐次核,然后利用权函数方法,讨论具有超齐次核积分算子在加权Lebesgue空间中的有界性及算子范数问题,得到了该类积分算子最佳搭配参数的充分必要条件和算子范数... 文中引入了超齐次函数的概念,以超齐次核统一了齐次核、广义齐次核及若干非齐次核,然后利用权函数方法,讨论具有超齐次核积分算子在加权Lebesgue空间中的有界性及算子范数问题,得到了该类积分算子最佳搭配参数的充分必要条件和算子范数的计算公式,统一了之前的诸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齐次核 积分算子 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 加权lebesgue空间 最佳搭配参数 有界算子 算子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测算与分解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马立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文章给出了Gini系数、Theil指数、Canberra指数、Zenga指数、CV的加权形式与数值分解方法,不仅考虑了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差异,还构建了数值分解的统一框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推广到多维场合,用于揭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多... 文章给出了Gini系数、Theil指数、Canberra指数、Zenga指数、CV的加权形式与数值分解方法,不仅考虑了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差异,还构建了数值分解的统一框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推广到多维场合,用于揭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多维特征,从新视角度量其不平等程度;比较了Dagum Gini系数分解与加权变异系数平方二重分解方法,建议空间分解以Dagum Gini系数分解方法为准,结构分解以WCVS二重分解方法为准,以便更详细地探索差异的成因。最后,通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测算与分解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不平等指数 空间分解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预测中的任务分解效应:未来边界和思维焦点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滋福 夏笔奇 +3 位作者 刘欣 陈火红 靳紫阳 彭玲艺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探讨任务分解对时间预测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效应还是收缩效应,以458名大学生为参与者,基于计划谬误理论的扩展模型,通过3个实验予以考察。结果发现,任务分解与否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短时... 为探讨任务分解对时间预测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效应还是收缩效应,以458名大学生为参与者,基于计划谬误理论的扩展模型,通过3个实验予以考察。结果发现,任务分解与否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短时,分解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显著长于不分解,且关注计划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长时,分解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边缘显著短于不分解,且关注障碍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任务分解对时间预测存在影响,且该影响受到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的调节,即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短时,表现为任务分解的扩张效应;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长时,表现为任务分解的收缩效应。此外,当任务分解时,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可以通过思维焦点对时间预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预测 任务分解 未来边界 思维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脱钩努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张雯苹 高雅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模型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各驱动因素的脱钩努力效应,以评估我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我国整体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30.03×10^(8)t增至105.77×10^(8)t,累计增加了75.74×10^(8)t,碳减排工作面临较大挑战;空间上,碳排放分布不均,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且东西差距逐渐缩小。②技术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驱动力,同时经济规模、能源规模及人均碳排放因素也有明显贡献,而技术碳强度是降碳的关键因素,其次是经济碳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③2012年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指数始终保持在-0.3~0.8的范围,以弱脱钩状态为主。④经济碳强度、技术碳强度、能源碳强度及能源强度均可促进碳排放脱钩,其中,尤其显著的是技术碳强度,其脱钩努力指数大于1的频率高达63.64%。但是,在大多数年份下总脱钩努力指数仍为负值,表明总体脱钩努力尚不足以抵消经济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增长。因此,为加强我国碳排放治理及脱钩努力效应,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控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GDIM Tapio脱钩模型 脱钩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的产生、分解与合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口袋实验板”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宪阳 杨红莉 +2 位作者 黄家才 张国玉 褚南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针对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口袋实验板,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该实验板具备开展多项与波形相关实验的功能,尤其侧重于波形产生、分解与合成等关键实验。首先,利用方波发生器产... 针对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口袋实验板,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该实验板具备开展多项与波形相关实验的功能,尤其侧重于波形产生、分解与合成等关键实验。首先,利用方波发生器产生方波信号,并通过带通滤波器提取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以及7次谐波信号,完成波形的分解实验。然后通过移相器调节各信号相位,并通过加法器将这些信号叠加合成,最终还原为方波信号,完成波形的合成实验。该实验不仅可验证傅里叶级数理论,还可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兴趣。此外,该口袋实验板有效解决了设备资源短缺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的分解 波形的合成 口袋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二次分解的深度学习模型在PM_(2.5)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江雨燕 黄体臣 +1 位作者 甘如美江 王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9,共14页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EEMDAN-VMD-TCN-BiLSTM)。该模型先由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随后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2013—2016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序列分解为一系列高低频模态分量并计算各分量样本熵,将样本熵由K-means聚类整合为新的分量,再由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方法进行二次分解。最后,将所有分量先经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预测,叠加各分量预测值即为最终预测结果。消融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相比于单次CEEMDAN分解模型均方根误差E_(MAPE)降低19.312%,绝对误差E_(MAE)降低34.423%,百分比误差E_(MAPE)与希尔不等系数E_(TIC)分别减少40.465百分点和59.794%。由此可见,研究在引入VMD构成二次分解模型相比于单次分解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可为决策者在PM_(2.5)质量浓度预测与治理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质量浓度预测 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限学习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寿命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景文 杨淇 +2 位作者 兰天一 华志广 赵冬冬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预测。为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寿命预测精度,提出将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PE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 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预测。为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寿命预测精度,提出将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PE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滤波法在滤除噪声和尖峰的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趋势;其次,通过EEMD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时间尺度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PEMFC的老化信息;最后,将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分别通过PSO优化的ELM模型进行预测,能在保证预测精度的情况下降低运算复杂度。通过与经典的极限学习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地预测PEMFC的老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分解及实现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信丰 李海军 +2 位作者 县勇 巨玉祥 贺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80,共13页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计。因此,需要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进行特征分析,明确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为此,首先从铁路绿色设计概念出发,采用目标层次分解、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将资源节约划分为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及水资源节约等,将环境保护分解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人文景观提升及其他环境保护等方面,并进一步细化第3层次的属性特征,明晰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特征及内涵。通过对铁路工程各专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梳理各专业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主要绿色设计要点。基于jieba分词工具将绿色设计目标特征及各专业的绿色设计要点划分为多个词向量,采用主观赋权的方法确定特征分词的权重,并定义语义信息匹配度,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与铁路工程设计的各专业进行匹配,明确铁路工程各绿色设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为铁路工程各专业系统实现总体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铁路工程 目标分解 实现途径 设计要点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易冲击分解模型的爆轰驱动硅橡胶数值模拟及实验解读
11
作者 刘军 殷建伟 张凤国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为了反映爆轰驱动下硅橡胶发生冲击分解反应的物理过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硅橡胶冲击分解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爆轰驱动含硅橡胶夹层钢板实验进行了模拟,并分析解读了钢板的自由面速度。结果表明,实验中硅橡胶发生了冲击分解反应,导致钢... 为了反映爆轰驱动下硅橡胶发生冲击分解反应的物理过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硅橡胶冲击分解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爆轰驱动含硅橡胶夹层钢板实验进行了模拟,并分析解读了钢板的自由面速度。结果表明,实验中硅橡胶发生了冲击分解反应,导致钢板的自由面速度曲线出现了首次起跳中间速度平台及首次起跳速度峰值降低的现象。受硅橡胶冲击分解影响,首次入射波压力将在临界冲击分解压力附近弛豫一段时间,再继续升高至最高压力。该压力波作用于钢板的自由面后,出现了自由面速度在中间速度平台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升高至速度峰值的现象。硅橡胶冲击分解后的气相物质可压缩性较高,首次加载波内较多的能量被用于压缩气体做功,导致首次波传播至自由面时能量衰减,峰值压力降低,首次起跳速度峰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爆轰驱动 冲击分解 分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分解的城市轨道出行模式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雨阳 李世堃 +4 位作者 胡世龙 邓沙沙 柳堤 陈艳艳 罗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0-2012,共13页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各模式OD客流强度进行拟合预测。使用城市轨道交通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AFC)系统数据,从空间、时段以及出行日3个维度构建3阶客流OD张量,采用交替非负最小二乘法(alternating non negative least squares,ANLS)实现非负CP张量分解。基于张量分解结果,从北京轨道交通344个站点连续1周16266966条出行数据中,提取出晨高峰长距离通勤、早高峰中短通勤、平峰休闲中转出行、晚归出行4种出行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对各模式OD客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XGBoost与CatBoost、LightGBM、OLS相比更具优势。根据OD起终点站域环境特征,考虑起终点缓冲区内各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量、小区住户数、房价、人口数量、站点偏离距离以及出行距离等指标,构建OD强度关联指标体系,解释各指标对OD客流强度的正负反馈效应。SHAP归因分析说明,居民更倾向于14站以内的中短途出行,并分别得到了就业类POI数目对晨、早通勤客流正向影响,以及餐饮类POI数目对休闲中转出行客流正向影响的临界阈值。该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精细化出行引导和客流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供需平衡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 出行模式 张量分解 机器学习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产芯片的可复现矩阵分解
13
作者 唐滔 姜浩 +2 位作者 彭林 漆海俊 鲁轻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1-774,共14页
浮点程序的可复现性是指相同的浮点程序在多次不同的运行中得到按位完全相同的数值结果,这对程序调试或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值仿真模拟领域应用广泛。然而,浮点计算的结果往往受到计算顺序的影响,因而指令的动态调度... 浮点程序的可复现性是指相同的浮点程序在多次不同的运行中得到按位完全相同的数值结果,这对程序调试或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值仿真模拟领域应用广泛。然而,浮点计算的结果往往受到计算顺序的影响,因而指令的动态调度和乱序执行使得浮点计算的精确可复现成为一个挑战。矩阵分解算法在数值仿真应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基于可复现的矩阵分解算法可有效提升精度敏感的数值仿真应用的调试和结果分析的效率。基于无误差变换技术,在可复现BLAS库的基础上实现了分块LU分解、Cholesky分解和QR分解3个可复现矩阵分解算法,并在国产处理器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可复现矩阵分解算法具备良好的数值精确性和可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现 LU分解 CHOLESKY分解 QR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配合物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鹏 张思巍 +4 位作者 任卓群 唐晓林 张宽 张依福 黄驰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通过添加燃速催化剂可以影响氧化剂的分解进而有效调控固体推进剂的燃速。MOFs因其在催化高氯酸铵(ammonium perchlorate,AP)热分解中的良好特性开始崭露头角,现有研究更多集中在金属中心的改变,并未讨论配体对催化过程的影响。本工作... 通过添加燃速催化剂可以影响氧化剂的分解进而有效调控固体推进剂的燃速。MOFs因其在催化高氯酸铵(ammonium perchlorate,AP)热分解中的良好特性开始崭露头角,现有研究更多集中在金属中心的改变,并未讨论配体对催化过程的影响。本工作通过使用3种不同的配体(2-甲基咪唑,对苯二甲酸和1,2,4,5-苯四胺)制备了3类Co基配合物(Co-CP)催化剂,分别讨论了对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配体的差异导致3种Co-CP作用在AP的分解行为存在显著差别。Co-ZIF可以显著降低AP分解温度的同时提升体系放热;Co-BDC由于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影响了催化AP热分解效果;Co-BTA可以通过配体分解释放NH3导致AP的低温分解的延后。通过热重-红外联用(TG-IR)测试捕获了反应过程中的气相产物,进一步探索并讨论了不同Co-CP催化AP分解的可能机理。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金属配合物类燃速催化剂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高氯酸铵 燃烧催化剂 MOF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扰动的本地化差分隐私矩阵分解推荐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 罗陈红 +1 位作者 邓江洲 高明星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 推荐系统作为有效应对信息过载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等领域中。矩阵分解具有泛化能力强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之一。为提高推荐质量,推荐服务器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推荐模型的训练。由于推荐服务器不是完全可信的,向服务器共享用户数据会对用户隐私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构建一个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还能确保推荐质量和准确性的系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本地化差分隐私是一种分布式的隐私保护机制,它从中心化差分隐私中发展而来,旨在解决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的数据的安全收集和分析。这种框架通过精确的数学证明来确保隐私保护的强度。目前,已经有研究工作将本地化差分隐私引入推荐系统,目的是在推荐效果可接受的情况下,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然而,这些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隐私保护的范围有限。目前的方法大多只关注显式数据的具体数值,认为这是用户的隐私信息。事实上,攻击者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是否包含在数据集中,来推测用户的隐私信息。其次,推荐质量较低。本地化差分隐私通过引入扰动来保护用户隐私,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扰动幅度过大和误差累积,进而影响推荐质量。在推荐服务器不可信场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将评分数值和评分存在性同时作为隐私保护的对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隐私保护。其次,本算法采用目标扰动方法,添加的噪声量不会随着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加,有效避免模型训练过程中噪声累积的问题,保证模型训练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分布式场景下多轮迭代导致的中间参数泄露问题,以无放回方式将采样的模型梯度元素发送给推荐服务器,用于模型训练。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满足本地化差分隐私。对所提算法的效用分析证明本文算法在保证有效的推荐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极大地提高了隐私保护推荐算法的性能,本文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误差下降幅度平均可达18%,在推荐领域数据隐私保护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本地化差分隐私 目标扰动 推荐算法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与BiLSTM神经网络的低矮房屋脉动风压时程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冶 袁有明 伞冰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为解决风压测量中传感器数据间歇性缺失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EMD)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结构表面风压时程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风压时程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 为解决风压测量中传感器数据间歇性缺失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EMD)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结构表面风压时程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风压时程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并通过样本熵对其进行重构获得子序列;其次,针对各子序列完成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构建、训练及预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BO)算法对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低矮房屋风洞测压试验数据进行了风荷载预测,验证了学习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与传统预测模型(多层感知器、BiLSTM)相比,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与Bi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适用于高斯与非高斯风压信号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风荷载 深度学习 双向LSTM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 贝叶斯优化 时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HMX热分解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芳 贾方硕 +3 位作者 陈瑶 李天浩 郭国琦 董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本文采用ReaxFF-lg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奥克托金(HMX)在六种不同温度下的初始反应热分解过程,验证了ReaxFF-lg势函数对HMX体系的适用性,计算了不同温度下HMX体系势能、总物种演化趋势、初始反应产物以及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ReaxFF-lg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奥克托金(HMX)在六种不同温度下的初始反应热分解过程,验证了ReaxFF-lg势函数对HMX体系的适用性,计算了不同温度下HMX体系势能、总物种演化趋势、初始反应产物以及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结果表明,HMX热分解过程主要有三种初始分解机理:N-NO_(2)键的断裂,HONO的解离和主环上C-N键的断裂,计算得到的初始分解阶段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n(A),与实验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X 反应分子动力学(RMD) ReaxFF-lg 分解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宽频信号估计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玲 郭颖 +2 位作者 李红艳 熊思宇 李小鹏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758,共11页
随着新能源并网的发展,电网宽频振荡频发,且具有频率范围宽、模态分量多等特点。而现有的宽频信号估计方法由于存在忽略各基波动态变化、未能很好降低分量间的相互干扰等情况而无法提供准确的宽频振荡相关参数信息。因此,该文提出一种... 随着新能源并网的发展,电网宽频振荡频发,且具有频率范围宽、模态分量多等特点。而现有的宽频信号估计方法由于存在忽略各基波动态变化、未能很好降低分量间的相互干扰等情况而无法提供准确的宽频振荡相关参数信息。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基波动态、降低相互干扰的宽频信号估计方法,以实现信号参数的高精度辨识,为宽频振荡分析、扰动溯源定位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提取宽频信号中多种模态分量的波形信息以及对应的中心频率;其次,考虑到实际电力系统中基波频率的动态变化,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跟踪基波分量的实际频率,并以此修正基波中心频率;最后,将中心频率、模态分量波形等信息代入动态相量模型,实现宽频信号参数估计。在频率线性变化、频率动态调制、噪声等工况下验证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更准确地获取宽频信号的参数信息,保持总相量误差(total vector error,TVE)低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参数估计 变分模态分解(VMD) 基波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重构-优化”的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尚俊平 李文浩 +1 位作者 席磊 刘合兵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8,共13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分解-重构-优化”的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er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剔除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其次,运用Fine-to-coarse高低频重...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分解-重构-优化”的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er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剔除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其次,运用Fine-to-coarse高低频重构方法将分解序列划分为高频项、低频项与残差项。随后,利用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后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对重构序列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累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结果】以嘉博环球数据库中的重点农产品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结果表明,在滞后时间为5 d时模型效果最优,EEMD-GWO-LSTM对生姜、大蒜、大葱3种农产品价格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27、0.086、0.18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01、0.067、0.161,组合模型预测误差均为最小值。【结论】该组合预测模型融合了各模型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分解 重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选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伟 陈渊隆 黄天富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3,共13页
目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s)仅依靠固定阈值作为动作判据,在参数配合整定不合理、谐波含量大和高频电弧脉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且无法有效辨识出真正的触电事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 目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s)仅依靠固定阈值作为动作判据,在参数配合整定不合理、谐波含量大和高频电弧脉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且无法有效辨识出真正的触电事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选的新型RCD动作判据,可快速识别出常规接地故障、触电、电弧等多种类型的故障。首先,利用高阶统计量中对信号冲击敏感的峭度值捕捉故障起始时刻,并通过计算该时刻前后各一周波差分剩余电流信号的能量比,以实时甄别异常状态。其次,收集故障前一周波和故障启动后三周波的差分剩余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融合各节点分量的峭度值、小波包能量比与样本熵特征为动态优选指标(DOI),并结合各分量DOI的贡献度重构低频与高频信号,以突出各故障类型在不同频段电流波形中的故障特征信息。最后,提取不同重构信号的电气量特征,透过双层链式规则实现故障精准分类。该方法已在RCD样机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在低压交流配电网的串联电弧、接地电弧、触电故障以及常规接地故障检测中表现优异,识别率达到97.52%,平均诊断时间为79.6 ms,能够满足RCDs所要求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了RCDs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触电故障 串联电弧 小波包分解 特征分量动态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