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研究
1
作者 董佩 索利敏 +12 位作者 张磊 何敏 贾薇 李通 范林静 李青峰 杨洁 靳玲 李丹 薛金梅 赵长青 张亚茜 段建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 研究探讨一个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及家族史、进行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绘制该家系遗传系谱。抽取先证者(Ⅲ-7)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 目的 研究探讨一个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及家族史、进行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绘制该家系遗传系谱。抽取先证者(Ⅲ-7)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对先证者妻子(Ⅲ-8)、大女儿(Ⅳ-7)、二女儿(Ⅳ-9)和儿子(Ⅳ-10)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Ⅲ-7)19岁时出现视力下降,30岁时出现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言语识别率下降,其所在5代20人大家系中10人(2人已故)有类似听力及视力下降症状。先证者(Ⅲ-7)、大女儿(Ⅳ-7)和儿子(Ⅳ-10)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ABR双耳未引出,40 Hz相关电位(AERP)双耳均未引出,OAE部分或全部频率可引出,镫骨肌声反射阈值未引出;Ⅲ-7、Ⅳ-10眼底检查有不同程度视乳头萎缩,OCT示双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视觉诱发电位示P100波峰时延长,确诊为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Ⅲ-7行全外显子检测发现3号染色体有一个致病位点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一代测序结果示Ⅳ-7和Ⅳ-10也有该突变,Ⅲ-8和Ⅳ-9该位点的基因型是野生纯合型,即未发生突变。结论 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位点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OPA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童绎 高静娟 +3 位作者 林玲 陈贻锴 林经安 黄欧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Leber病线粒体DNA3个原发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视力、视野、视觉电生理、FFA等检查而确诊为视神经病变者,常规采用外周血液行mtDNA3个位点检测,行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突变特异引物多聚酶反应、改良等位基因... 目的探讨国人Leber病线粒体DNA3个原发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视力、视野、视觉电生理、FFA等检查而确诊为视神经病变者,常规采用外周血液行mtDNA3个位点检测,行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突变特异引物多聚酶反应、改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序列分析等;同时对发病性别、年龄、视力等进行观察。结果65个家系中有104例mtDNA突变。11778位点阳性,发病97例,男73例,女24例;携带者41例,男8例,女33例。mtDNA14484位点突变9例,5例发病;3460位点突变3例,2例发病(同时并发11778位点突变)。其发生频率11778占93.3%,14484占4.8%,3460和11778占1.9%.发病年龄15岁以下占48%,25岁以下93.3%.视力低于0.05者占60.6%.长期随访中有10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自发恢复率占9.6%.结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以男性mtDNA11778位点突变占绝对多数,可作为国人常规初筛,属母系遗传,严重威胁视力,发病年龄有偏低趋势,视力恢复与不同位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线粒体DNA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Glu)A14693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永梅 冀延春 +8 位作者 刘晓玲 周翔天 赵福新 孙艳红 韦企平 张娟娟 刘燕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DNA测序分析,在tRNAGlu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视力障碍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林玲 陈贻锴 +3 位作者 童绎 郑志 林建银 朱进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为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常见致病原发突变的频谱,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 为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常见致病原发突变的频谱,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以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3个家系22位临床诊断为LHON的患者及其母系亲属21人的线粒体DN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临床拟诊为LHON的13个家系中,11个家系存在mtDNA位点11778G→A突变,另2个家系存在14484位点T→C突变。说明中国LHON病人存在线粒体DNA11778或14484位点突变,其中14484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 线粒体基因 突变 线粒体DNA PCR-SSCP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携带m.14484T>C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单体型及多态位点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祥娟 朱金萍 +9 位作者 高敏 张赛 赵福新 张娟娟 刘晓玲 韦企平 童绎 张铭连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 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 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1 177例中国汉族LHON患者MT-ND6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查,共筛查到67例患者携带m.14484T>C同质性突变,在该研究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7%.携带m.14484T>C突变的51例家系LHON的外显率从5.6%~100.0%不等,平均外显率为21.5%.对家系中51例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各表现为不同的多态性,分别属于18个东亚线粒体单体型.其中单体型A和单体型F在病例组频率均明显低于106例对照组.另外,单体型M10a在病例组中占9.8%,在对照组中未被发现,进一步发现该单体型家系LHON的平均外显率(46.13%)显著高于其他单体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提示线粒体单体型M10a可能增加视力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 突变 单体型 外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ND1基因T3866C突变可能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突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燕 庄淑流 +7 位作者 童绎 瞿佳 周翔天 赵福新 张娟娟 张永梅 章豫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状,1人呈现四肢畸形跛行症状,4人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临床症状,而其他成员无临床症状。对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进行分析,发现ND1基因T3866C突变位点和43个多态位点,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东亚单体型D4a3。MtDNAND13866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ND1亚基第187位进化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转变为苏氨酸,从而改变该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在135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因此,线粒体ND1T3866C可能是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突变 视力障碍 四肢畸形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12338C突变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 被引量:7
7
作者 冀延春 刘晓玲 +5 位作者 赵福新 张娟娟 章豫 周翔天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8,共7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发现两个家系成员中视力都仅有先证者一人损害严重,即外显率很低。经常规的方法对母系成员进行mt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F2。线粒体DNA ND4 G11696A是一个已知的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而T12338C位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亚基ND5的第2个碱基,该突变使起始密码子由蛋氨酸转变成苏氨酸,并且紧连tRNALeu(CUN)的3′末端。这可能影响tRNA Leu(CUN)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以及起始密码子改变导致线粒体ND5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需求能量高的视神经受损和视力损害。因此,线粒体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突变可能协同作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但外显率很低说明突变本身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对这两个家系发病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 外显率 线粒体DNA 突变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赖春涛 杨凌 +7 位作者 尚军 张晓君 王景群 王薇 秦朝晖 王虔 孙林 余华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i006,共4页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果  96例患者中 4 0例 (41 7% )线粒体基因突变 ,其中男性 34例 (85 % ) ,女性 6例 (15 % ) ;34例 (85 % )为 11778位点突变 ,2例 (5 % ) 346 0位点突变 ,4例 (10 % ) 14 4 84位点突变 ;346 0及 14 4 84突变均为散发病例 ;有家族史者突变表达占 87 0 % (2 0 /2 3) ,无家族史者突变占 2 7 4 % (2 0 /73) ;头颅MR显示 11778突变者中 3例有脑白质区病灶 ,1例LHON合并垂体瘤 ;12例突变阳性者检查脑脊液 ,11例有炎性脱髓鞘改变。结论 LHON以 11778突变常见 ;起病及病程多样化、散发病例比例较高、眼底微血管病改变不易发现、脑脊液改变与炎性脱髓鞘雷同导致LHON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 ,应尽早行突变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冯雪梅 高殿文 张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为了探讨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诊断方法 ,对无家族史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病例 ,应用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SfaNI、MaeⅢ双重鉴定np11778G→A突变及BsaHI检测np3460G→A突变的有无。结果二例呈现np11778点突变... 为了探讨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诊断方法 ,对无家族史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病例 ,应用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SfaNI、MaeⅢ双重鉴定np11778G→A突变及BsaHI检测np3460G→A突变的有无。结果二例呈现np11778点突变阳性 ,np3460点突变阴性 ,明确诊断为LHON。上述点突变的检测 ,是目前诊断散发性LHON的首选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 视神经 线粒体DNA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线粒体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旅珍 李天琦 +1 位作者 王斌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变异而导致的母系遗传疾病,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有m.3460 G>A,m.11778 G>A和m.14484 T>C,其他突变类型较为少见,而了解患者的mtDNA突变位点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变异而导致的母系遗传疾病,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有m.3460 G>A,m.11778 G>A和m.14484 T>C,其他突变类型较为少见,而了解患者的mtDNA突变位点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结合LHON患者的发病特点检测和分析其线粒体突变位点.方法 纳入2010-2014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无亲缘关系的12例LHON患者,对患者的双眼进行视力、视野、眼前节、视觉诱发电位、眼底等眼科检查.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 ml,采用PCR法对患者的mt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对患者携带的3个常见突变位点和其他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双眼视力同时下降者7例,左眼先发病者3例,右眼先发病者1例.患者左右眼间视力损害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近视力为看不到J7者18眼,近视力为J7者3眼,近视力为J6者2眼,近视力为J2者1眼.患者远视力为手动/眼前者1眼,光感者1眼,0.01 ~0.1者18眼,0.12~ 0.3者2眼.患者鼻侧视野严重缺损者7眼,颞侧视野严重缺损者3眼,中央视野严重缺损者8眼.12例患者的mtDNA测序发现,m.3460 G>A突变者3例,m.11778 G>A突变者5例,m.14484 T>C突变者2例,2例患者无上述3个常见位点突变,分别为MT-ND1和MT-ND4L基因的序列突变,其突变位点分别为m.3497 C>T和m.10663 T>C. 结论 LHON患者中以男性多见,患者双眼间视力下降的程度不同,多数患眼近视力损害更为严重.视野损害以中心区较为多见.本研究中发现了中国人群中LHON患者的少见线粒体基因m.3497C>T和m.10663 T>C位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疾病 DNA突变分析 基因学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聚合酶链反应 leber遗传性 视神经病变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福新 周翔天 +6 位作者 张娟娟 瞿佳 冀延春 章豫 周晖晖 戴显宁 管敏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ND1基因 突变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基因治疗中ND4基因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皓 徐凤岚 +5 位作者 王贵攀 裴晗 刘荣 胡维琨 李涛 李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构建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基因治疗做准备。方法人工合成人的正常ND4基因,构建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纯化与浓缩后,用特异扩增ND4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 目的构建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基因治疗做准备。方法人工合成人的正常ND4基因,构建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纯化与浓缩后,用特异扩增ND4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用地高辛标记的H1探针点杂交方法检测病毒液中rAAV2/2-ND4的物理滴度。结果构建的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够特异地扩增出ND4目的基因条带,基因组测定物理滴度为400×109vg·mL-1,证明该重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作为一种先进的载体系统,为今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NADH脱氢酶4 重组腺相关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778突变家系异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利平 马旭 金学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11778点突变家系的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对LHON的发病率和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研究5个11778点突变LHON家系,其中母系成员68例,发病者27例;除2例携带者外,66例母系成员接受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11778点突变家系的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对LHON的发病率和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研究5个11778点突变LHON家系,其中母系成员68例,发病者27例;除2例携带者外,66例母系成员接受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家系之间突变的异质性以及异质性与发病和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在5个家系中,2个家系为同质突变(纯合突变),包括24例母系成员和10例患者;3个家系为异质突变(杂合突变),包括42例母系成员和17例患者。同质突变和异质突变母系成员之间LHON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突变患者之间的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HON患者11778的突变存在异质性,但其异质性对发病和视力预后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基因突变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778位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敏 宋丹 +4 位作者 安慧娟 陈慷 王志立 鲍玉洲 赵朝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与视神经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均不相同,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相似,因此易被误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LHON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与视神经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均不相同,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相似,因此易被误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LHON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定量突变特异性Taqman探针技术检测LHON线粒体DNA(mtDNA)11778G〉A突变的方法,实现快速、简便、准确地筛查mtDNA11778位点突变LHON患者。方法根据mtDNA全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mtDNA11778G〉A突变的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分子生物室LHONDNA库任意选取标本84份,另抽取40名18~20岁健康体检者的血样40份作为正常对照,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特异性探针法和序列测定法检测LHONmtDNA11778G〉A突变,并对检测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mtDNA11778G〉A突变,84例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发现mtDNA11778G〉A突变者23例,阴性结果者61例,23例阳性患者样本扩增曲线结果显示ct值为22.993±0.708,正常对照组样本ct值均为0,与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完全相符,其符合率为100%,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突变特异性Taqman探针法检测LHONmtDNA11778G〉A突变位点的方法简单、省时、准确、直观、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用于对LHONmtDNA11778G〉A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学民 王珮 +3 位作者 胡宏阁 刘斌 李晓文 姜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778、14484、3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394、4136、4160、4216、1...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778、14484、3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394、4136、4160、4216、11696、14459、14482、14498八个已知继发突变位点的4对mtDNA片段,对3个LHON家系30位母系成员的血样进行检测。32份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血样作对照。参照mtDNA序列为剑桥标准mtDNA序列。结果:30位母系成员均含11778位点突变,其中1人合并4164位点突变(A→G)。与剑桥标准mtDNA序列对比,30位LHON母系成员和32位正常对照均含有11719位点突变。结论:11778是LHON患者常见的突变位点,4164位点突变可能是新的继发突变或正常人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11719位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存在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女性携带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译心 戴艳丽 +2 位作者 巩琰 黄厚斌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7-591,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女性基因携带者眼底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目前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却不清楚。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LHON女性携带者RNFLT和黄... 背景研究表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女性基因携带者眼底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目前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却不清楚。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LHON女性携带者RNFLT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的经mtDNA检测确诊的来自5个家系的5例女性LHON患者及来自16个家系的18例女性携带者,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5人25眼。所有入选者均行一般眼科检查和OCT检查,OCT扫描程序选择“视盘容积200×200”和“黄斑容积200×200”。记录视盘360。平均RNFLT、4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及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栅格9个子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统计分析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和患者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HON女性携带者内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46、0.024、0.008),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中心子区和外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平均、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象限RNF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2、0.051、0.238、0.663、0.110、0.104、0.419、0.371、0.158、0.063、0.563)。与LHON女性携带者相比,LHON女性患者除中心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鼻侧象限RNF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8、0.580)外,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内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平均、颞侧、上方、下方象限RNFLT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7、0.002、0.002、0.000、0.000、0.040、0.000、0.016、0.000、0.000)。结论LHON女性携带者视盘周围RNFLT正常,但黄斑4个内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中心子区和4个外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本研究首次发现LHON女性基因携带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异常,提示LHON黄斑部病变早于RNFL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基因携带者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冀延春(综述) 管敏鑫(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与线粒体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在不同种族人群的LHON家系中,有50%以上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Ⅰ上ND1 G3460A、ND4 G11778A和/或ND6 T14484C的原发性突变引起的.然而...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与线粒体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在不同种族人群的LHON家系中,有50%以上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Ⅰ上ND1 G3460A、ND4 G11778A和/或ND6 T14484C的原发性突变引起的.然而,线粒体病呈现多样化的表型,相同的线粒体DNA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型,且不同的mtDNA突变又可以产生相似的表现型.LHON临床表型的多样性、男性多发、不完全外显和不同的基因表现度等现象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如环境、核修饰基因等)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起到修饰作用,而环境因素如慢性氰化物中毒、吸烟、饮酒、创伤应激、营养缺乏及mtDNA甲基化等均可能影响正常的线粒体功能.因此,环境与基因遗传模式的相互作用可能对LHON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 突变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丽平 贾建平 崔世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视物不清 体格检查 眼底检查 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 入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皓 袁勇 郭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543-2546,共4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之一,线粒体疾病常累及多个需高能代谢的组织和器官,尤以神经系统显著,其次也累及心肌、骨骼肌等。随着对LHON心血管并发症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相继有关于心脏的神经系统受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之一,线粒体疾病常累及多个需高能代谢的组织和器官,尤以神经系统显著,其次也累及心肌、骨骼肌等。随着对LHON心血管并发症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相继有关于心脏的神经系统受累、心肌病变和血管病变等心血管异常的报道,LHON的不同器官组织受累和外显发病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LHON患者应常规进行心血管方面检查,同时也表明线粒体DNA突变致病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遗传性 leber DNA 线粒体 心血管系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DNA 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分析
20
作者 杜培洁 周军卫 +3 位作者 李晓文 金学民 宋国英 刘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6-868,共3页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 线粒体DNA 突变 外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