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磷酸盐在有机胺溶液中的胶体化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金锁 唐颐 +1 位作者 张华 高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3-98,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层状磷酸铁(α-ZrP)、磷酸锡(α-SnP)和磷酸钛(α-TiP)在有机腹水溶液中的胶体化(即层板剥离)和水解状况.发现磷酸盐在有机胶嵌入而胶体化的同时,层板表面的HPO42-和金属离子发生水解而脱离,HPO42-的脱离先... 系统地研究了层状磷酸铁(α-ZrP)、磷酸锡(α-SnP)和磷酸钛(α-TiP)在有机腹水溶液中的胶体化(即层板剥离)和水解状况.发现磷酸盐在有机胶嵌入而胶体化的同时,层板表面的HPO42-和金属离子发生水解而脱离,HPO42-的脱离先于金属离子,HPO42-水解度超过40%则磷酸盐层状结构破坏严重.在相同的有机腹溶液中,不同磷酸盐的水解和胶体化状况不同,其中磷酸钛的水解最严重,层板最难打开,在保持层板结构的前提下很难完全胶体化;磷酸锡的水解程度居中,层板较易打开,胶体化效果及层极稳定性均优于磷酸钛;磷酸锆的层板最不容易水解,其结构最稳定,也较易实现肢体化.对不同的磷酸盐可选择不同的有机股和实验条件,以控制层板的水解和胶体化,达到所需要的制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磷酸盐 胶体化 稳定性 有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磷酸锆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华 徐金锁 +1 位作者 唐颐 高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回流、水热晶化和HF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α-Zr(HPO4)2·H2O(α-ZrP)晶体.HF沉淀法制备的α-ZrP晶体尺寸最大,层板有序度最高,水热法次之,回流法最差.水热法合成的α-ZrP尾板本身的结晶度最高.随α-ZrP晶粒增大,层... 用回流、水热晶化和HF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α-Zr(HPO4)2·H2O(α-ZrP)晶体.HF沉淀法制备的α-ZrP晶体尺寸最大,层板有序度最高,水热法次之,回流法最差.水热法合成的α-ZrP尾板本身的结晶度最高.随α-ZrP晶粒增大,层板有序度和层间水的脱除温度均提高,并且需要嵌入更多的烷基胺和醇胺才能导致层板胶体化.HF沉淀法和回流法制备的α-ZrP层板较易水解,水热法制备的样品水解率较低,但三种样品在有机胺浓度为等当点时水解率均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磷酸锆 胶体化 层板有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态FeS颗粒在电脱水器油水界面上的沉积与防治 被引量:37
3
作者 吴迪 孟祥春 +4 位作者 张瑞泉 赵凤玲 丛丽 陈岩 林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19,341,共4页
大庆油田杏二联合站电脱水器内油水过渡层加厚 ,导致脱水电流过高 ,电场频繁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了油水过渡层加厚的原因 ,研制了可防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油破乳剂。在电场破坏时脱出的污水呈黑色 ,含大量FeS颗粒 (134mg/L) ,SRB... 大庆油田杏二联合站电脱水器内油水过渡层加厚 ,导致脱水电流过高 ,电场频繁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了油水过渡层加厚的原因 ,研制了可防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油破乳剂。在电场破坏时脱出的污水呈黑色 ,含大量FeS颗粒 (134mg/L) ,SRB菌 (1.1× 10 5个 /mL)及其他细菌。FeS颗粒为胶态粒子 (粒径范围 <0 .0 4— 2 0 μm) ,为SRB产生的H2 S腐蚀油井和地面设备的产物。将黑色含油污水与含水原油配制成含水 70 %的乳状液 ,乳状液静置破乳时 (5 0℃ )脱出淡黄色污水 ,而油水过渡层破裂时脱出黑灰色污水 ,表明FeS颗粒沉积在油水界面。通过专门程序将FeS颗粒从污水分离 ,用含分离出的FeS颗粒的盐水和 45号变压器油配制含水 5 0 %的W/O乳状液 ,在乳状液分层时 (5 0℃ )出现了被胶态FeS颗粒稳定的油水中间层。筛选出了一种可使FeS颗粒表面转变为油湿从而进入油相的破乳剂 (DODD 3) ,以防止油水过渡层生成并增厚 ,用于人工配制的含FeS颗粒的含水 5 0 %的W /O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时 (5 0℃ ,加量按总液量计为 5 0g/t) ,脱出污水水质 (吸光度 )和净化油含水两项指标均优于原用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基原油 电化学脱水 油水过滤层 电脱水器 界面稳定性 胶态颗粒 硫化亚铁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聚合-无机杂化载体材料ZnPS-PVPA的合成及表征
4
作者 胡小艳 傅相锴 +1 位作者 黄静 许江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6,共4页
采用直接沉淀合成法,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使用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二氢钠作磷源合成了不同比例的新型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Zn(NaPO4)1-x(O3PG)x.mH2O(x=0.35~1.0,G是有机基团),用FT-IR、TG、... 采用直接沉淀合成法,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使用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二氢钠作磷源合成了不同比例的新型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Zn(NaPO4)1-x(O3PG)x.mH2O(x=0.35~1.0,G是有机基团),用FT-IR、TG、XRD、N2吸附、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这类新型杂化材料具有规整的层状结构,有一定的比表面及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新型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 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 热稳定性 层状结构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钒磷酸盐(pipzH_2)_2[(VO)_3(HPO_4)_2(PO_4)_2]·H_2O的水热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安建成 廖立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6-1320,1354,共6页
水热合成了钒磷酸盐体系中少有的结构中具有多面体共棱连接的层状孔道结构化合物(pipzH2)2[(VO)3(HPO4)2(PO4)2].H2O的纯相。用ICP、单晶XRD、TG-DTA、粉晶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在空气中开始失重的温度为274℃,随... 水热合成了钒磷酸盐体系中少有的结构中具有多面体共棱连接的层状孔道结构化合物(pipzH2)2[(VO)3(HPO4)2(PO4)2].H2O的纯相。用ICP、单晶XRD、TG-DTA、粉晶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在空气中开始失重的温度为274℃,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合物中有机分子分解,同时伴随着重结晶过程,但晶体的外观形貌保持不变直至有机部分分解殆尽。相变过程分析和与模板相同的(pipzH2)0.5[(VO)(PO4)]的热稳定性对比研究表明,有机模板的稳定性及分解过程不但影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变化过程,还影响原晶体微形貌的保持;无机骨架结合的牢固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孔道结构 钒磷酸盐 水热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