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理论视域下高校治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优化
1
作者 楚旋 蔡宗模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I0003,共12页
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是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高校权力结构非行政与学术的划分,也非专断与民主的问题,而是不同场域形成的复杂的“权力-空间”关系。从场域理论视角看,高校治理的权力... 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是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高校权力结构非行政与学术的划分,也非专断与民主的问题,而是不同场域形成的复杂的“权力-空间”关系。从场域理论视角看,高校治理的权力结构由于场域交叠、利益冲突、信息垄断、权力缺位等出现空间错位、结构紊乱、关系失衡等问题,因此应关注权力结构的场域边界,完善权力结构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构建“场域-技术-制衡”的权力结构,即依据权力产生场域,明确场域边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增强相关利益者的影响力,完善权力制衡制度,优化权力运行机制,从而提高高校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高校治理 权力结构 学术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儿童不当行为现象的生成与治理机制研究——以阿者科计划为例
2
作者 林小入 杨兵 保继刚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9,共16页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部分旅游地出现了儿童向游客要钱等不当行为的现象,影响目的地秩序与儿童成长,但缺乏相关研究。文章以云南红河阿者科村为案例,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通过田野观察与访谈资料,探讨儿童要钱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治...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部分旅游地出现了儿童向游客要钱等不当行为的现象,影响目的地秩序与儿童成长,但缺乏相关研究。文章以云南红河阿者科村为案例,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通过田野观察与访谈资料,探讨儿童要钱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治理路径。研究发现,旅游凝视与扶贫结构共同构建出儿童不当行为的实践场域,在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互动中,儿童形成了被动接受与符号展演相结合的惯习,并通过模仿与创造不断复制和强化该行为。在治理方面,以“阿者科计划”为代表的第三方社会力量,通过设立经济惩罚规则、引导游客理性捐赠、营造儿童成长性文化空间,实现了对不当行为的有效干预与儿童主体性的积极塑造。研究揭示了旅游地社会结构、行动者惯习与实践逻辑的复杂交织,拓展了旅游地儿童研究的视角,并为乡村旅游社会问题治理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儿童不当行为 乡村治理 场域理论 阿者科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殷瑞敏 王占岐 +1 位作者 高云霄 柴季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的深刻性变革中与全要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联性与动态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之间密切关联。(2)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之间遵循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统一管理、环境供给的四大逻辑。(3)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全要素系统保护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关键环节,需从强化动力机制、优化要素组合、深化交互机制、提高配置效率等治理路径多管齐下。研究结论:新质生产力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然经历双向互促的动态演进过程,应持续发挥新质生产力对生命共同体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管理 系统观 新质生产力 山水林田湖草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文化治理的范式转变
4
作者 方兴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81,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既有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范式,传统治理范式面临监管失灵、评估标准失准和治理主体失位等方面的挑战。DeepSeek的问世,开启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主流化阶段,进一步强化全球信息的流动性和共通性,并...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既有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范式,传统治理范式面临监管失灵、评估标准失准和治理主体失位等方面的挑战。DeepSeek的问世,开启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主流化阶段,进一步强化全球信息的流动性和共通性,并为构建智能时代文化治理新范式赋能。一方面,DeepSeek以人工智能普惠的形式,打破过往的文化壁垒和隔阂;另一方面,DeepSeek以多智能体协同演化的方式,满足新的发展形势下传播与治理的需要。基于智能传播时代全球文化治理范式的转变,中国应坚持技术赋能与文化主权的双轨协同,致力于构建动态适应性治理框架,加快形成并不断提升“生成式软实力”,坚持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文化治理观,推动完善未来全球文化治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文化领域治理 智能传播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何以重塑基层社区集体行动——基于“文化场域”的个案分析
5
作者 邢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5,M0005,共14页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展开长时段的纵向跟踪研究,并建构了以“附近”为文化场域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场域的建构,以文化为纽带,借助空间建构、情感培育、社会关系等三重要素实现了寓文于治的治理目标。社会组织通过三重要素的运用,形成空间联结机制、纽带凝聚机制、秩序整合机制,成为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集体行动 文化场域 文化空间 情感培育 关系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国家文化安全能力的现代化跃升
6
作者 胡惠林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2-89,共8页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安全治理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安全治理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面临外部意识形态竞争与文化渗透、 内部文化发展与治理的复杂性,以及数据与技术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未来,应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国家文化安全能力跃升,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在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中推进治理观念变革,优化国家文化安全能力战略布局,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国家文化安全 新质生产力 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国家文化安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共同体治理模式探析——基于江苏省盐城市曙阳村“小田并大田”的实践
7
作者 崔远博 董雅玲 +1 位作者 雷小晴 田素妍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38-44,共7页
破解耕地细碎化的难题关键在于发展不同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小田并大田”就是有效之举。基于共同体理论构建“小田并大田”耕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其内涵机理,并以盐城市曙阳村为例探讨其实践模式与成效。研究发现:曙阳村... 破解耕地细碎化的难题关键在于发展不同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小田并大田”就是有效之举。基于共同体理论构建“小田并大田”耕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其内涵机理,并以盐城市曙阳村为例探讨其实践模式与成效。研究发现:曙阳村通过政府引导、村社统筹与多元主体利益联结,形成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的治理共同体,有效推动了“小田并大田”耕地细碎化治理进程,在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提升机械化效率与粮食产量方面效果显著。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构建多主体协同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共同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经营 耕地细碎化治理 小田并大田 共同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体系之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8
作者 汪习根 张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际,重新审视并探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优化路径确有必要。在立法构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从立法核心、立法格局、立法重心、立法质量、立法空间、立法衔接六大维度加快释放立法体系效能。在演进逻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遵循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破除制约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在价值功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通过强化主体、深化目标、转化客体、绿化内涵、优化场域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在战略部署上,立足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严格落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全局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阳梯田景区生态敏感性定量评价与分区治理
9
作者 贺冉 黄梦竹 +1 位作者 司徒彬 苏明轩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55-62,共8页
根据元阳梯田景区特征,构建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和人类干扰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法,开展元阳梯田景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元阳梯田景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各敏感性分区(不敏感... 根据元阳梯田景区特征,构建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和人类干扰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法,开展元阳梯田景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元阳梯田景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各敏感性分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度敏感)由低到高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16.9%、27.8%、29.1%、17.8%,以中度和高度敏感性为主,二者面积合计占比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50.0%;元阳梯田景区生态敏感性呈现“北部高—中部过渡—南部回升”的分布格局,高度和极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气候炎热、坡度陡峭的北部低海拔河谷区与植被敏感的南部高海拔原始森林区。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与景区内的道路和传统村寨分布高度重合,体现了哈尼族聚落选址的自然适应性;基于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研究区现状,构建了“一核、两廊、三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其中“三区”包括综合利用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保护区,并针对各区域敏感性等级和实践情况提出了差异化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分区治理 指标体系 GIS空间分析 层次分析法 元阳梯田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舒成利 刘芳颖 +1 位作者 赵晶旭 高山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场域互动模式、跨场域互动模式和复跨场域互动模式;数字平台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其治理机制,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要求有相对应的保障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平台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推动数字平台领域研究、数字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政府有效精准地规制数字平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场域理论 互动模式 治理机制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模式、动能:高效能治理视阈下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琼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55,共16页
高效能治理是社会治理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价值—工具型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当前,全国各地从家庭治理、社区治理、城市治理、农村治理、网络治理等... 高效能治理是社会治理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价值—工具型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当前,全国各地从家庭治理、社区治理、城市治理、农村治理、网络治理等场域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样态与基本方式,不断创新“共同缔造”“枫桥经验”“千万工程”“智慧治理”等实践,坚持人民至上,最大限度地把我国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新时代更好地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需要持续完善党建引领机制,促进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协同合作机制,完善高质高效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创设制度型开放机制,优化全领域全要素的利益共同体;构建应急处突机制,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治理共同体;创新智慧治理机制,借助数据算力算法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高效能治理 发展动能 基本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重塑与跨域交互: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内生逻辑——基于X市H社区“红色四邻工作法”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玉琼 李天聪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6,共10页
传统社区一元线性的治理模式难以回应居民多元化的现实诉求,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党建引领吸纳多元治理要素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一种成功实践。根据场域理论,社区治理共同体可视为元场域,具体可划分为网格场域、协商场域、互助场域... 传统社区一元线性的治理模式难以回应居民多元化的现实诉求,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党建引领吸纳多元治理要素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一种成功实践。根据场域理论,社区治理共同体可视为元场域,具体可划分为网格场域、协商场域、互助场域、文化场域四类子场域。每一子场域重塑过程可从核心行动者、场域内优势资本行动者、被调整对象的惯习衍变等维度进行阐释,其中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行动者引领各类场域重塑的方式存在差异。网格场域中基层政府赋能社区网格,党组织整合下沉治理资源。协商场域中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共同搭建民主协商平台。互助场域中基层党组织引导发展社会资本。文化场域中基层党组织联合辖区单位开展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这一核心行动者推动各子场域之间跨域互动,整合子场域网络,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逻辑解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平 崔子傲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回应社会治理问题的主战场。相较于科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场域建构起了独特的治理格局,在此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具有特殊的情境逻辑。基于场域-行为的社区政策执行场域分析框架,对执行主体进行角色... 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回应社会治理问题的主战场。相较于科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场域建构起了独特的治理格局,在此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具有特殊的情境逻辑。基于场域-行为的社区政策执行场域分析框架,对执行主体进行角色行为分析,可以发现,社区治理情境中的压力型体制背景、政策设计内生性模糊与组织资本困窘、场域叠加、行动者区隔,以及政策执行者心理系统等场域要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执行行为。从组织场域、社会关系场域以及心理场域对城市社区的政策执行进行全方位及全过程调节,将极大地提升社会治理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场域理论 政策执行 行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协同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基于“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案例研究
14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2-150,共9页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①国有企业对协同创新网络主体存在行政要素驱动、技术要素驱动和利益要素驱动3类竞合关系;②针对不同类型竞合关系,分别采取行政协调、柔性治理与规范合作3种细分机制,促进创新网络主体良性合作,同时对价值创造与分配中存在的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为国有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企业 国有企业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协同创新 竞合关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大学治理场域的结构体系及演化逻辑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天乐 王兴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场域视角是观察高校治理的重要“窗口”。现有研究仅限于社会场域表层意义下的隐喻和“嫁接”,缺乏更深层级的理论结构探析和演化探究。基于场域-惯习理论,通过理论探析构建了数字经济条件下大学治理场域的结构体系,阐释了数字经济影响... 场域视角是观察高校治理的重要“窗口”。现有研究仅限于社会场域表层意义下的隐喻和“嫁接”,缺乏更深层级的理论结构探析和演化探究。基于场域-惯习理论,通过理论探析构建了数字经济条件下大学治理场域的结构体系,阐释了数字经济影响下大学发展背后场域演化的底层逻辑。研究发现,大学治理框架由创新资本场域、组织能量场域、数字场域和高层治理者能力场域等四个元场域组成。四个元场域相互有机作用,作为整体呈现出“资本供给矛盾-惯习转变-资本积累及优化配置-矛盾解决-场域演化-大学发展”的链式逻辑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大学治理 数字经济 惯习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困境、成因与路径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银龙 舒盛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119,共9页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是维护国家体育利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全球体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必然路径。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系统探讨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这一实践活动,明晰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角色地位和现实...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是维护国家体育利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全球体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必然路径。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系统探讨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这一实践活动,明晰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角色地位和现实样态及其成因。研究认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正从半边缘走向中心位置,表现出明显的治理主体、平台、话语和效能困境。其主要成因是场域位置失衡和固化制约主导地位的获得、资本差距限制场域位置的跃升以及惯习束缚导致主体自觉的缺失。未来,需通过营造有利于我国深度参与的场域环境、加强资本积累获得更高的场域位置和培养参与主体积极进取的良好惯习,促进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体育治理 体育对外交往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场域—惯习”框架下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章文光 李心影 李鹏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行政与自治在长期的博弈中走向耦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而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探析尚不充分。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蕴含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行为逻辑,通过构建“场域—惯习”框架分析其作用逻辑发现:行政属性赋能、自... 行政与自治在长期的博弈中走向耦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而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探析尚不充分。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蕴含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行为逻辑,通过构建“场域—惯习”框架分析其作用逻辑发现:行政属性赋能、自治属性嵌入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使社区治理场域中“规则”“利益”“关系”场域发生变化,形塑“行政任务对接居民需求”“规范议事协商”“多元联合共治”的惯习。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培育主体“认同归属”“契约责任”惯习,重塑“熟人社区”,形成全方位规范制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本体属性和工作机制为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行政 自治 场域—惯习 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治理适应性变革的内在紧张与优化路径——基于多案例社区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丹 张丽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城市社区治理的场域结构、主体协同、规则供给和资本布局的差异性催生不同类型的治理适应性变革。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失衡、主体利益的非一致性及其行为边界的动态性...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城市社区治理的场域结构、主体协同、规则供给和资本布局的差异性催生不同类型的治理适应性变革。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失衡、主体利益的非一致性及其行为边界的动态性、规则供给条件的复杂性与供给效果的局限性、治理手段的非相宜性与强行政的回归等导致城市社区治理适应性变革的内在紧张。消解结构性、主体性、制度性和技术性紧张,需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党建引领行动主体治理角色精准定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规则指引、引导社区技术资本“以人为本”有序发展,逐步实现社区治理系统的耦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适应性变革 场域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司法安全风险的算法中心治理模式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艳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人工智能司法的本质是算法司法,法官后撤是人工智能司法的实践特征。算法正义不仅未对司法正义造成冲击,而且契合传统司法正义一以贯之的形式理性价值。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司法的安全风险是算法正义指导下的程序风险、实体风险以及技... 人工智能司法的本质是算法司法,法官后撤是人工智能司法的实践特征。算法正义不仅未对司法正义造成冲击,而且契合传统司法正义一以贯之的形式理性价值。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司法的安全风险是算法正义指导下的程序风险、实体风险以及技术的固有风险。因此,以算法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才是人工智能司法安全风险治理的理想模式与核心所在。面向人工智能司法的未来实践,可以围绕算法训练的数据、算法运算的模型以及算法输出的结果这三个维度,配合数据的安全与保护、模型的微调与优化以及结果的纠偏与校验等具体方案,构建“数据-模型-结果”三维一体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理性 算法司法人工智能司法 风险治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以算法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支行 朱迎婷 +3 位作者 龚亚龙 李世杰 宋安康 高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75-78,共4页
为验证大田环境下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效果稳定性,开展了连续3年的原位钝化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施用第1年,土壤酸化情况明显改善,土壤pH由5.64最高提升至7.1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稻米镉含量与土壤有... 为验证大田环境下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效果稳定性,开展了连续3年的原位钝化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施用第1年,土壤酸化情况明显改善,土壤pH由5.64最高提升至7.1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稻米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最高降幅达71.48%,治理效果整体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后续2年,处理组土壤pH、土壤有效镉含量均有所回弹,但稻米镉含量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且降幅与施用量间无明显相关性,此外,所有处理组均未对水稻产量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通过高施用量的土壤改良剂可在短期内明显提升土壤治理水平,但长期来看较低的施用量更有利于实现镉污染耕地的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镉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 治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