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宅基地征收向宅基地收回的“逃逸”及其规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志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实践中存在宅基地征收向村集体强制收回宅基地使用权逃逸的现象,并呈现为两种路径:一是向村集体基于乡村公益的宅基地收回逃逸,二是向基于村民自治的宅基地收回“逃逸”。此类“逃逸”行为规避了征收法的适用,侵害了农民权益。法律对宅... 实践中存在宅基地征收向村集体强制收回宅基地使用权逃逸的现象,并呈现为两种路径:一是向村集体基于乡村公益的宅基地收回逃逸,二是向基于村民自治的宅基地收回“逃逸”。此类“逃逸”行为规避了征收法的适用,侵害了农民权益。法律对宅基地使用权强制收回事由、程序、补偿和救济措施规定存在缺漏,人民法院对村民自治决议司法审查较为困难,形成了宅基地征收和宅基地收回之间的制度落差。应当从收回事由、程序、补偿等方面严格规制村集体的宅基地强制收回权,并通过明确村民自治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司法审查机制预防强制收回行为借村民自治之名遁入法治真空。建议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等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村民自治 集体决议 宅基地收回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土地征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立法构造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军书 张晓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间存在冲突。正在进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其关键是将改革试点区域探索的新经验、新做法与国家层面的立法相结合,确保"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能落实转化为法律。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法规... 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间存在冲突。正在进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其关键是将改革试点区域探索的新经验、新做法与国家层面的立法相结合,确保"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能落实转化为法律。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法规,可以弥补我国农村宅基地专门立法的空白,依法维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用益物权,构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机制,有利于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的新经验新做法可以提供借鉴,立法中的政法传统可以提供理论支撑,农村宅基地自发规则和秩序可以成为实践基础,发现法律可以成为法律创新手段。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管理立法应包括农户宅基地退出遵循的原则、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申请与审核、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补偿、农户宅基地的收回、法律责任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土地改革 《农村宅基地退出管理条例》 《土地管理法》 立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户农民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重庆个案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楝子 陈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宅基地确权政策以及二元化的城乡土地市场价格,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一,配套激励机制缺失,是影响重庆市转户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系统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调动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应建立以实有面积为准的... 宅基地确权政策以及二元化的城乡土地市场价格,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一,配套激励机制缺失,是影响重庆市转户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系统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调动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应建立以实有面积为准的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实物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户农民宅基地 土地政策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以租代征”问题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石佑启 苗志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以租代征"是一类新出现的隐蔽性很强的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以租代征"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以租代征"的泛滥不仅导致统计失真、弱化宏观调控等,而且造成国土资产流失、扰乱土地秩序、损害农民权益、影响... "以租代征"是一类新出现的隐蔽性很强的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以租代征"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以租代征"的泛滥不仅导致统计失真、弱化宏观调控等,而且造成国土资产流失、扰乱土地秩序、损害农民权益、影响社会稳定。解决"以租代征"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健全土地利用机制;强化土地执法的力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与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变革,建立公平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以租代征 危害 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名家笔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轶 王利明 +18 位作者 吕忠梅 吴汉东 张荣刚 刘守英 高圣平 王策 谢鸿飞 程啸 于飞 李建伟 刘俊海 石佳友 刘承韪 翟远见 尹飞 徐海燕 刘坤轮 余钊飞 陈昶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价值引领上,民法典的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在案件裁判和民法教学中落实诚信价值观,民法典的平等、自由原则也为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制度空间。在制度供给上,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新规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支撑,同时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也在实践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一步细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实施 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媒体治理 诚信价值观 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语境下的住房财产权与抵押登记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孟光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96,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为国家试点政策"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落实,解决理论和操作困难,探索可行的操作路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历史分析、法律解释。研究结果:(1)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使用权决定着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归属,家... 研究目的:为国家试点政策"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落实,解决理论和操作困难,探索可行的操作路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历史分析、法律解释。研究结果:(1)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使用权决定着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归属,家庭户成员对住房财产权享有共有权利;(2)抵押登记是表意行政行为,以形式审查为主。抵押期限、反担保主债权数额、超额抵押等问题属于民事意思自治,行政权不应越界干涉。研究结论:住房财产权抵押登记的诸多困难,需要综合考虑理论与实际,以寻求现实中可操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 宅基地 住房财产权 抵押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系解释视角下农村违法占地建房执法权限争议的解决 被引量:9
7
作者 程雪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45,共13页
由于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第77条和第78条存在着规范模糊,农村违法占地建房执法责任分配领域出现了执法争议。从体系解释角度来看,应根据《土地管理法》所建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秩序”和“宅基地分配流转管制秩序”,合理划分... 由于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第77条和第78条存在着规范模糊,农村违法占地建房执法责任分配领域出现了执法争议。从体系解释角度来看,应根据《土地管理法》所建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秩序”和“宅基地分配流转管制秩序”,合理划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和监管职责。同时,鉴于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监管领域违法情形的复杂性、多元性,在执法力量下沉、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改革过程中,各省级政府可根据“功能适当性”原则将农村违法占地建房领域的执法权限统一授予乡级政府行使。此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两种不同管制秩序,分别承担对应的指导和监督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宅基地执法 权限争议 功能适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读 被引量:29
8
作者 贺雪峰 桂华 夏柱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为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为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观察了解“三项”试点启动后各地的试点成效,结合对“修正案草案”解读,评析本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总体结论是:现行征地制度基本合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保持在“存量”范围内;农村宅基地退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土地制度改革需稳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征地制度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宅基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