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ocardin-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 Mediates OxLDL-Induced Endothelial Injury 被引量:12
1
作者 Fang, Fei Yang, Yuyu +4 位作者 Yuan, Zhibin Gao, Yuqi Zhou, Jiliang Chen, Qi Xu, Yo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CjRAV1调控开花延迟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郭涛 艾丽皎 +2 位作者 邹世慧 周玲 李学梅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目的】探究山茶Related to ABI3 and VP1(CjRAV1)基因在开花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为四季山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转基因技术和DAP-seq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研究CjRAV1的功能... 【目的】探究山茶Related to ABI3 and VP1(CjRAV1)基因在开花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为四季山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转基因技术和DAP-seq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研究CjRAV1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CjRAV1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利用RT-qPCR技术分析CjRAV1在外源激素诱导下、不同组织以及花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构建CjRAV1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观察其表型变化,尤其是开花时间的改变。最后,采用DAP-seq技术筛选CjRAV1下游潜在的DNA结合位点及其调控基因,揭示CjRAV1的分子调控网络。【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jRAV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01 bp,共编码366个氨基酸,具有AP2和B3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茶CjRAV1蛋白与茶树CsRAV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分析证实,CjRAV1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提示其可能在转录调控中发挥直接作用。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jRAV1在山茶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苞成熟过程中,CjRAV1的表达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CjRAV1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晚花的表型。通过DAP-seq筛选出潜在的下游调控基因CjERF。【结论】CjRAV1过表达导致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晚花的表型,且这一功能可能与潜在的调控基因CjERF协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RAV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 花期调控 转基因 DAP-seq 晚花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晚转录因子VLTF-1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成 王玉婷 +4 位作者 杨勇飞 柳璇 吴锦艳 尚佑军 李有文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3期20-25,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山羊痘病毒晚转录因子VLTF-1的特性。研究以山羊痘病毒SS基因组株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晚转录因子VLTF-1基因,采用基因克隆常规方法与pET-42b表达载体相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转化... 试验旨在研究山羊痘病毒晚转录因子VLTF-1的特性。研究以山羊痘病毒SS基因组株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晚转录因子VLTF-1基因,采用基因克隆常规方法与pET-42b表达载体相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0.1 mmol/L 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情况;同时对VLTF-1基因及其蛋白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的目的基因全长783 bp,与参考株Pellor同源性为100%,推测其编码261个氨基酸。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羊痘病毒属的3个种各分成一个分支,目的基因与山羊痘毒株位于同一分支。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检测表达了27 kDa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表明目的蛋白得到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S株的VLTF-1基因与山羊痘病毒聚于一支,该蛋白是一个跨膜亲水蛋白,具有26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是其结构连接5个α-螺旋。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克隆晚转录因子VLTF-1基因,并诱导表达蛋白,预测该蛋白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晚转录因子vltf-1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D1/TEAD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变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阎小霞 董文杰 +2 位作者 张云翔 高芳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抗体滴度将470例正常对照组分为Hp感染阴性组(n=223)和阳性组(n=247)。在450例非贲门胃癌病例组和470例对照组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评估各SNP位点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EAD1、TEAD4各SNP位点均与Hp感染没有关联;TEAD1 rs2304733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TT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者均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CTvsTT:OR=2.321,95%CI:1.690~3.188;CCvsTT:OR=5.140,95%CI:1.080~24.463);TEAD4 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GG基因型者相比,携带GT基因型者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2.405,95%CI:1.480~3.908);TEAD4 rs7135838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联;TEAD1rs2304733、TEAD4 rs7135838以及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在Hp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在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EAD4 rs7135838在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均不起主要作用;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协同效应最强,为最佳交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转录因子1 TEA转录因子4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非贲门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ory puzzle of xyn1 gene (xylanase1) expression in Trichoderma reesei
5
作者 Robert L Mach Elisabeth Würleitner +2 位作者 Astrid R Stricker Roman Rauscher Christian Wacenovsky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1,共1页
Xylanase 1 (Xyn1)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xylanase system of T. reesei;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expression were analys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All factors and regulatory motifs responsible... Xylanase 1 (Xyn1)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xylanase system of T. reesei;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expression were analys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All factors and regulatory motifs responsible fo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model of their interplay in induction and repression will be presented. Using in vivo foot printing analysis of xylan-induced and glucose repressed mycelia, we detected three adjacent nucleotide sequences contacted by DNA-binding proteins. Protection within the inverted repeat of the Cre1 (SYGGRG) consensus sequence on the non coding strand under repressing conditions is in perfect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re1 dependent glucose repression of xyn1. Constitutive protein binding could be observed to a CCAAT-box and an inverted repeat of a 5′ GGCTAA 3′ sequence. EMSA with crude extracts from induced and repressed mycelia revealed that the latter motifs are sufficient for formation of the basal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under all conditions. The inverted repeat of GGCTAA closely resembles the consensus sequences of the cellulase and xylanase regulators Ace1, Ace2 and, Xyr1 (encoded by xyr1, cloned and characterised in this study) EMSA with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components of each factor and of the T. reesei Hap2/3/5 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that the basal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is formed by Xyr1 and the Hap2/3/5. Additionally to the Cre1 mediated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a yet unknown mechanism antagonizing induction of xyn1 expression could be elucidated. Latter occurs through competition of the repressor Ace1 and Xyr1 for the GGCTAA motif. In vivo proof for the relevance of identified motifs could be given through analysis of T. reesei transformants containing correspondingly mutated versions of the xyn1 promoter fused to the A. niger goxA ge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asal as well as the induction level of xyn1 gene transcription is dependent on an interaction of Xyr1 with the GGCTAA motif while formation of the CCAAT-Hap2/3/5 complex slightly reduces induc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mutations impairing protein binding in vitro lead to a loss of distinct regulatory functions in xyn1 gene expression in vivo. A respective model of gene regulation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DERMA gene regulation xylanase1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khead box O1 / 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 intracellular translocation is regulated by c-Jun N-terminal kinase and involved in prostaglandin E-2-induced pancreatic beta-cell dysfunction
6
作者 Meng, Zhuoxian Lv, Jinghuan +6 位作者 Luo, Ying Lin, Yan Zhu, Yunxia Nie, Jia Yang, Tao Sun, Yujie Han, Xiao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5,共1页
Prostaglandin E-2(PGE(2)) is a well-known mediator of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bo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W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the Akt pathway activity is implicated in PGE(2)-induced panc... Prostaglandin E-2(PGE(2)) is a well-known mediator of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bo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W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the Akt pathway activity is implicated in PGE(2)-induced pancreatic beta-cell dysfunc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dissect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this process in pancreatic beta-cell line HIT-T15 cells and primary mouse islets.We found that PGE(2) time-dependently increased 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pathway activity.JNK inhibition by the JNK-specific inhibitor SP600125 reversed PGE(2)-inhibited 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PGE(2) induced de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FOXO1, leading to 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transactivation of FOXO1.Activation of FOXO1 induced nuclear exclusion but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whole-cell protein level of 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PDX1).However, these effects were all attenuated by JNK inhibition.Furthermore, adeno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 of dominant-negative(DN)FOXO1 abolished whereas constitutively active(CA)-FOXO1 mimicked the effects of PGE(2) on GSIS in isolated mouse islets.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DN-JNK1 but not DN-JNK2 or CA-Akt abolished the PGE(2)-induced AP-1 luciferase reporter activity, whereas DN-JNK1 and CA-Akt but not DN-JNK2 reversed the effect of PGE(2) on FOXO1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overexpression of DN-JNK1 rescued PGE(2)-impaired GSIS in mouse islets.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activation of the JNK is involved in PGE(2)induced beta-cell dysfunction.PGE(2)-mediated JNK1 activation, through de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FOXO1, leads to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FOXO1 and nucleocytoplasmic shuttling of PDX1, finally resulting in defective GSIS in pancreatic beta-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 细胞 蛋白质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1:转录调控中的一个桥梁分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冬 姜颖 贺福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KAP-1(又称TIF1β,TRIM28等)是一种转录中介因子,在诸多转录调控复合体中起桥梁作用。它通过其N端RBCC结构域与含KRAB结构域的锌指蛋白、MDM2、MM1、C/EBPβ等相互作用;通过C端的PHD及BrD结构域与SETDB1、Mi-2α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形... KAP-1(又称TIF1β,TRIM28等)是一种转录中介因子,在诸多转录调控复合体中起桥梁作用。它通过其N端RBCC结构域与含KRAB结构域的锌指蛋白、MDM2、MM1、C/EBPβ等相互作用;通过C端的PHD及BrD结构域与SETDB1、Mi-2α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形成具有组蛋白甲基化酶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复合体;通过中间的HP1BD区域与HP1蛋白相互作用,进而与组蛋白相结合。大量研究表明,KAP-1作为一个桥梁分子,主要以共抑制因子形式参与转录抑制复合体的形成,在某些复合体中也可作为共激活因子发挥作用。KAP-1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在精细胞发育、胚胎早期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属于表观遗传调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1 转录中介因子 基因表达调控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N1基因5′上游AP-1顺式调控元件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HUVECs EDN1基因转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段金虹 徐海珊 +7 位作者 戴顺龄 王小明 吴云清 张彦东 程锦轩 孙仁宇 李良 陈槐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探讨EDN1基因5′上游AP-1顺式调控元件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HUVECs EDN1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探针DCF检测HUVECs内活性氧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EDN1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c-jun/AP-1蛋白的表达;同时用... 目的:探讨EDN1基因5′上游AP-1顺式调控元件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HUVECs EDN1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探针DCF检测HUVECs内活性氧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EDN1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c-jun/AP-1蛋白的表达;同时用双抗夹心法测定HUVECs上清液中EDN1的分泌;利用重组质粒的瞬时转染技术观察了HUVECs的AP-1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Hcy能明显增加HUVECs ROS的生成,促进EDN1的分泌和提高EDN1mRNA的表达;瞬时转染分析实验结果显示Hcy能明显诱导质粒pGL3-EDN1-AP-1(-115/+135)荧光素酶的表达,但对质粒pGL3-EDN1-AP-1(-115/+135)的突变体pGL3-EDN1-AP-1MU(-115/+135)荧光素酶的基础表达及Hcy的诱导作用均明显降低。结论:推测Hcy可能改变HUVECs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促进ROS的释放,激活核转录因子AP-1,通过EDN1基因中AP-1顺式作用元件调控该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AP-1 高半胱氨酸 基因 ED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梁自文 周广举 +2 位作者 杨宗城 陈建 陈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鉴定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为深入研究EOLA1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进一步缺失突变EOLA1基因5′侧翼区-1672~+51(1723bp)序列,将产物插入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转染ECV304细胞,瞬时表达后测定... 目的鉴定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为深入研究EOLA1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进一步缺失突变EOLA1基因5′侧翼区-1672~+51(1723bp)序列,将产物插入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转染ECV304细胞,瞬时表达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1723bp片段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缺失到785bp片段仍具有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缺失到717bp片段后活性消失,从而确定启动子位于-738~-676bp序列,其附近含Sp1和Myf顺式作用元件。结论确定了EOLA1启动子范围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 启动子 转录因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OU1F1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姜润深 杨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7-961,共5页
催乳素 (Prolactin ,PRL)、生长激素 (GrowthHormone ,GH)、促甲状腺素 β(Thyroid stimulatingHormone β ,TSHβ)是家禽垂体前叶分泌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激素 ,这些激素通过调控家禽就巢性的发生与维持、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等过程来... 催乳素 (Prolactin ,PRL)、生长激素 (GrowthHormone ,GH)、促甲状腺素 β(Thyroid stimulatingHormone β ,TSHβ)是家禽垂体前叶分泌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激素 ,这些激素通过调控家禽就巢性的发生与维持、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等过程来影响家禽的产蛋性能、生长性能以及免疫力。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OU1F1(Pituitary specificTranscriptionFactor)是家禽垂体前叶特异表达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 ,它与PRL基因、GH基因、TSHβ基因以及Pit 1自身的启动子结合 ,调控这些基因的转录 ,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而对家禽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很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较了家禽Pit 1基因的结构与哺乳动物的差异 ,阐述了家禽Pit 1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效应。考虑到POU1F1的重要作用和作者的研究 ,作者认为Pit 1基因可作为家禽生长、产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垂体特异转录因子 PIT-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佳 陈超 +6 位作者 廖珍媛 崔盼盼 雷良玉 徐华林 田丹 郑静 徐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比例;TUNEL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的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miR-7靶分子CGGBP1和EGFR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48h后,与p-cont转染组相比,转染p-T-miR-7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EGFR和CGGB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细胞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可导致人肺癌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基于miR-7的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启动子 基因治疗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GS诱导MdHB-1沉默对苹果果实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温小红 姜永华 +1 位作者 周轲 任小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9,共7页
为研究MdHB-1是否可调控苹果果实MdACO1表达及果实成熟进程,以‘澳洲青苹’果实为试材,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抑制果实MdHB-1表达,分析其对MdACO1表达情况和果实成熟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V... 为研究MdHB-1是否可调控苹果果实MdACO1表达及果实成熟进程,以‘澳洲青苹’果实为试材,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抑制果实MdHB-1表达,分析其对MdACO1表达情况和果实成熟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VIGS技术成功抑制果肉MdHB-1表达,使MdACO1表达量下调,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受到显著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下降延缓。说明:MdHB-1不仅可以正向调控苹果果实MdACO1表达,还参与果实的成熟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青苹’苹果 VIGS 转录因子MdHB-1 果实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AP1、NF-κB和DNA的结合活性。结果:F10基因瞬间转染A549细胞48h NF-κB-Luc和AP1-Luc荧光素酶的活性较其对照组分别下降0.3和上升2倍、AP1和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分别上升23%和下降49%。结论:F10基因上调AP1活性、下调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基因 F10 NF-Κ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文洁 魏琦超 周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4,共5页
以苜蓿转化植株为材料,利用苜蓿的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苜蓿HD-Zip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正义转化植株F4(转入基因编码区序列)产生体细胞胚胎时期较对照47/1-5反义转化植株D3(转入编码区的反向... 以苜蓿转化植株为材料,利用苜蓿的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苜蓿HD-Zip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正义转化植株F4(转入基因编码区序列)产生体细胞胚胎时期较对照47/1-5反义转化植株D3(转入编码区的反向序列)和C5(转入编码区+uORF)早,且形成的体细胞胚胎数量远高于对照47/1-5;D3植株产生的体细胞数量较对照少;C5植株产生的体细胞数量较对照少,但比D3稍多。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属于HD-Zip转录因子的Mfhb-1基因能够促进苜蓿体细胞胚胎的发育,并能够提高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Zip转录因子 Mfhb-1基因 苜蓿 体细胞胚胎发生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与XAF1基因在胃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霆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崔生达 崔丹瑜 郭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肠道肿瘤细胞株或用RNA干扰的方法上调或下调HSF1表达,同步检测对XAF1表达的影响;用应激原(stressstimuli)刺激诱导HSF1表达,观察对XAF1表达的作用。结果在胃肠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胃肠癌细胞株中XAF1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刺激上调HSF1的同时下调XAF1表达。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高表达HSF1,其结果是抑制XAF1表达,这种机制应该是XAF1在(胃肠道)肿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XAF1 胃肠道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逄键梁 吴补领 +2 位作者 张亚庆 柯杰 吴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观察具有矿化活性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在重组人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和Dm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 目的:观察具有矿化活性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在重组人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和Dm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的HDPSC矿化诱导模型,经10ng/L重组人TGF-β1刺激后,运用RT-PCR、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检测细胞在TGF-β1作用后Dmp1mRNA表达变化以及对pGL3-P-193~+86和pGL3-P-505~+862个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诱导矿化后具有部分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特征的HDPSC经TGF-β1刺激后,Dmp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存在时间依赖性。pGL3-P-193~+86和pGL3-P-505~+86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下降,以pGL3-P-505~+86活性下降更明显,说明TGF-β1具有下调HDPSCDmp1转录活性的作用。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bp区存在多个TGF-β1下游作用分子Smads的结合位点。结论:TGF-β1可下调Dmp1mRNA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以pGL3-P-505~+86活性下降更明显。启动子-505~-193bp区存在TGF-β1下游作用分子或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从而参与下调Dmp1转录表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生长因子β1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人牙髓干细胞 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转录因子AP-1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刚 高璐 +5 位作者 郭献灵 浦浩 吕志强 蒲永东 吴孟超 卫立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8-401,406,共5页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DEN对p53功能正常和缺失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检测不同DEN处理时间对p53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及PFT-α对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转录激活活性用相对荧光强度表示。结果应用PFT-α或转染sip53质粒24h后,p53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单纯DEN处理后AP-1的相对荧光强度轻度上调,而DEN+PFT-α和DEN+sip53处理的细胞内AP-1相对荧光强度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均有上调,呈现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在作用24h时点或DEN浓度为100ng/L时作用达高峰,随后回落。DEN处理后p53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上调,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在24h达高峰,随后回落。DEN+PFT-α处理的细胞p53相对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以PFT-α抑制p53功能后,L02细胞内AP-1的相对荧光强度上调,且此上调作用与PFT-α的作用时间相关。结论DEN刺激可上调L02细胞内p53的表达,后者可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p53功能缺失可明显促进DEN诱导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上调,提示p53是正常肝细胞抗恶变的重要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二乙基亚硝胺 基因 p53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ATA-1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秀丽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1-26,共6页
 转录因子GATA-1为正常红细胞发育和分化成熟所必需。GATA-1的表达严格限制于造血细胞系,主要调控红系的增殖和分化,对巨核系、肥大细胞系及嗜酸性粒细胞系也起一定的作用。GATA-1参与自身启动子的正调节,而且GATA-1和PU.1可以通过交...  转录因子GATA-1为正常红细胞发育和分化成熟所必需。GATA-1的表达严格限制于造血细胞系,主要调控红系的增殖和分化,对巨核系、肥大细胞系及嗜酸性粒细胞系也起一定的作用。GATA-1参与自身启动子的正调节,而且GATA-1和PU.1可以通过交互作用抑制各自的功能;GATA-1与红系Kr櫣ppel样因子(EKLF)、FKLF-2、SCL、生长因子骨形态生成蛋白(BMP-4)及其他GATA转录因子之间存在相互调控作用。GATA-1可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白血病中表达,它的表达还可影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GATA-1还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伴有严重贫血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GATA-1 基因调控 造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核转录因子AP-1活化及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敏 闻良珍 +1 位作者 凌霞珍 赵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检测AP 1活性。结果 HEL细胞感染HCMV后 15min ,c junmRNA即有阳性表达 ,30~ 6 0min达高峰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正常对照组HEL细胞无c junmRNA表达。HCMV感染后AP 1亦迅速被活化 ,至 2h达高峰 (P <0 0 1) ,其后有所下降 ,维持于一定水平。结论 HEL细胞感染HCMV后 ,c junmRNA表达迅速增加 ,AP 1活化。提示HCMV可能通过刺激原癌基因过度表达而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 ,以干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AP 1活化为早期病毒基因有效表达所必需 ,并可启动一系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与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 原癌基因C-JUN HCMV感染 mRNA表达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体外 核转录因子 HEL细胞 转录激活蛋白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