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祁连西段晚奥陶世-中志留世镁铁质岩脉的成因与构造启示
1
作者 贾开军 王超 +4 位作者 孙晓奎 喻遵谱 李雪 马得青 刘良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9-1296,共18页
中基性岩脉不仅是地球深部过程的信息载体,也是解码地幔源区性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指示标志。本文对中祁连构造带西段出露的柳树沟辉长岩、大青沟辉长岩脉、大青沟闪长玢岩脉和冬草沟辉长岩脉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 中基性岩脉不仅是地球深部过程的信息载体,也是解码地幔源区性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指示标志。本文对中祁连构造带西段出露的柳树沟辉长岩、大青沟辉长岩脉、大青沟闪长玢岩脉和冬草沟辉长岩脉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柳树沟辉长岩和这些岩脉分别形成于465Ma、448Ma、449~450Ma、4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柳树沟辉长岩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钾玄岩特征,其轻、重稀土分异较弱,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程度较弱,具有较高的Sr(363×10^(-6)~422×10^(-6))和Nb(16.5×10^(-6)~16.7×10^(-6)),表现出富Nb玄武岩的特征。此外,柳树沟辉长岩的(87 Sr/86 Sr)i介于0.708992~0.709067之间、εNd(t)值为-6.59~-6.84,具有高的Nb/Ta(22~23)比值,表明其形成过程与富集地幔源区和碳酸盐熔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大青沟闪长玢岩脉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对较高的SiO_(2)(51.00%~57.18%),Na_(2)O(3.11%~3.57%)、K 2O(1.92%~2.35%)和较低的MgO(4.22%~4.58%)、TiO_(2)(0.71%~1.02%),Mg#值介于50.8~57.9,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0.7~15.1),富集Rb、Ba(588×10^(-6)~858×10^(-6))和Sr(625×10^(-6)~644×10^(-6)),表现出赞岐质高Mg闪长岩的特征。大青沟闪长玢岩脉的(87 Sr/86 Sr)i为0.708593,εNd(t)值为-5.08,同时具有较高的Th/Nb(0.75~1.64)、Sr/Y(26~35)、La/Yb(15~21)和Nb/Ta(15~18)比值,较高的Zr、Hf元素,且Dy/Yb比值较低(1.94~2.0),Y元素含量处于中等(18~25),代表了俯冲洋壳和沉积物熔流体与上覆岩石圈地幔交代的产物。冬草沟辉长岩脉和大青沟辉长岩脉均具有高Ba/La、Ba/Th比值和Ba、Sr值以及低的Th(0.8×10^(-6)~2.07×10^(-6)),表明在岩浆源区中来自板片流体的影响较大,俯冲沉积物熔体参与较少。这些中基性岩脉的源区差异主要反映了地幔源区俯冲组分的差别,不同类型的俯冲组分交代上覆地幔,最终形成了中祁连西段广泛分布的中基性脉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中祁连西段地区的赞岐质高Mg闪长岩-富Nb玄武岩-辉长岩岩脉组合指示了祁连造山带在早古生代的板片回卷和板片断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脉 高Mg闪长岩 晚奥陶世 中志留世 中祁连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榆树沟山金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脉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彦 黄增保 +2 位作者 郭小刚 许延龙 颜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榆树沟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该金矿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为了查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成岩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开展了锆石U-Pb定年... 榆树沟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该金矿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为了查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成岩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岩性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于阴沟群地层内构造破碎带中。该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3.5±3.5)~(422.8±3.4)Ma,指示岩浆侵位时代为晚志留世。岩石具有低TFe2O3(1.57%~2.43%)和MgO(0.91%~1.43%)含量,高Al2O3(15.66%~17.20%)含量和A/CNK值(1.10~1.29),属于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集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Y、Yb等元素,具有高Sr含量(289×10^(-6)~486×10^(-6))和Sr/Y比值(65.1~95.3),低Y(4.11×10^(-6)~5.48×10^(-6))和Yb(0.38×10^(-6)~0.49×10^(-6)),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该岩体结晶锆石ε_(Hf)(t)为正值(+7.50~+11.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86~0.67 Ga,推测岩石起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榆树沟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脉形成于祁连山造山带碰撞后伸展环境,晚志留世强烈陆内伸展作用诱发造山带新元古代新生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沿断裂带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晚志留世 榆树沟山金矿 埃达克岩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刘晓宇 韩旭 +3 位作者 梁涛 李龙明 任升莲 李加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为深入认识北秦岭古生代中性岩浆作用的活动规律及深部过程提供进一步的限定。饭铺岩体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422.1±5.5 Ma和424.2±5.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志留世。其锆石的^(176)Hf... 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为深入认识北秦岭古生代中性岩浆作用的活动规律及深部过程提供进一步的限定。饭铺岩体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422.1±5.5 Ma和424.2±5.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志留世。其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560~0.282676,ε_(Hf)(t)值介于-8.48~14.45,T_(DM2)为1938~488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饭铺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硅、碱、钙和镁,Mg^(#)值介于41.7~57.4。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饭铺岩体具有Nb、Ta、Ti异常。饭铺岩体的稀土总量为117×10^(-6)~171×10^(-6),(La/Yb)_(N)比值范围是6.71~18.1,δEu值介于0.82~0.95,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特征,未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饭铺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可能受到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合,推测是商丹洋向北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铺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晚志留世 岛弧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碳硫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构建
4
作者 王泽唐 王超勇 +1 位作者 董再田 朱昱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4-2065,共12页
【目的】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过渡时期在全球出现的碳、硫同位素(δ^(13)C、δ^(34)S)显著偏移事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造成这些同位素发生偏移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开展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 【目的】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过渡时期在全球出现的碳、硫同位素(δ^(13)C、δ^(34)S)显著偏移事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造成这些同位素发生偏移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开展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在该时期沉积于不同区域的田林剖面和沙坝剖面共计47个页岩样品,分别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δ^(13)C_(org))、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测试,并结合Vensim 7.3.5系统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模型重建和动力学分析。【结果】(1)赫南特冰期前期,当有机碳埋藏通量增加1.5~2.0倍、黄铁矿埋藏通量增加1.5~3.0倍时,即可出现C、S同位素的同步正偏现象,指示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广泛发育的铁质缺氧水体有利于沉积有机质与黄铁矿的埋藏,而冰后期火山活动的增强是δ^(13)C_(org)短时间内出现显著负偏移的必要条件;(2)赫南特冰期前期较低的海水硫酸盐浓度(约为5 mM)是δ34S出现正偏移的基础,冰后期陆源硫酸盐输入通量的增加是引起δ^(34)S_(py)负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定量评价了δ^(13)C、δ^(34)S同步偏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地质历史时期C、S同位素分馏过程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定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 碳同位素 硫同位素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钾质斑脱岩U-Pb年代学及其成因环境研究
5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3 位作者 门欣 侯乾 郑斌嵩 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55,共15页
中国华南地区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沉积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同时,也发育有多套钾质斑脱岩层,斑脱岩层的多次出现证实华南地区该时期曾间歇性发生了火山活动,但对于斑脱岩的来源尚存在分歧。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多个五峰—龙... 中国华南地区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沉积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同时,也发育有多套钾质斑脱岩层,斑脱岩层的多次出现证实华南地区该时期曾间歇性发生了火山活动,但对于斑脱岩的来源尚存在分歧。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多个五峰—龙马溪组剖面内发育较多层且厚度较大的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和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等分析方法,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内所发育斑脱岩的年龄、火山活动持续时间及火山灰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野外观察显示,钾质斑脱岩颜色醒目,易于区分,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多与黄铁矿条带或集合体共生。X衍射结果显示,其主要由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成,其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组成,非黏土矿物以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为主。钾质斑脱岩主量元素以高K_(2)O含量、低TiO_(2)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显示,其轻稀土轻微富集、重稀土亏损,具负铕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右倾的特点;对各斑脱岩内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斑脱岩的形成年龄在(448±2)Ma~(440.4±5.6)Ma之间,证实该时期火山活动延续了至少8 Myr;岩浆判别图(Nb/Y–Zr/TiO_(2))指示这些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中酸性成分;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Nb–Y,Y+Nb–Rb,Zr–TiO_(2),Hf/3–Th–Ta,Nb/Yb–Th/Yb),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形成于岛弧环境。据斑脱岩层数及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事实,及现阶段华南大地构造性质的新认识,认为其来源可能与扬子北缘早古生代秦岭洋闭合过程中的板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末—早志留世初 钾质斑脱岩 U-PB年代学 成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群抱树坪组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
6
作者 翟文建 张永 +2 位作者 唐国胜 赵焕 翟文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82,共24页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火山岩夹层已变质为(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常与黑云石英片岩呈“互层状”产出;岩石原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具有相对低的SiO_(2)(52.56%~62.04%)、较高的Al_(2)O_(3)(10.70%~18.55%)、低的MgO(4.06%~6.21%)和FeO^(T)/MgO(1.23~1.8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镁安山质岩石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认为,抱树坪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盆地。获得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原岩的结晶锆石U-Pb年龄为446.0±1.7 Ma,以及侵入其中花岗斑岩脉的成岩年龄为430.0±3.0 Ma,首次将抱树坪组的形成时代准确地限定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小寨组和抱树坪组在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上符合广义二郎坪群的划分方案,但大庙组、火神庙组及由小寨组和抱树坪组构成的整体三者在形成时代上表现为近于同时性,在空间上主体呈现近平行关系,可能主体属时代大体相当的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在大地构造属性方面,认为二郎坪群是在约470 Ma之前由于商丹洋向北俯冲而形成的火山岛弧,在470~436 Ma转化为弧后盆地,至约430 Ma之前最终完成消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郎坪群 抱树坪组 火山岩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火山岛弧—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9
7
作者 陆露 吴珍汉 +3 位作者 胡道功 Patrick J BAROSH 郝爽 周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0-1158,共9页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山组 流纹岩 锆石U-PB年龄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晚志留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8
作者 毛晓长 王立全 +4 位作者 李冰 王保弟 王冬兵 尹福光 孙志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7-1528,共12页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晚志留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1.2±1.2Ma和417.6±5.1Ma。该套火山岩具有富铝(12.73%~16.63%)、富钠(K2O/Na2O=0.56~0.99)和高Mg#(46.0~50.0)的特征...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晚志留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1.2±1.2Ma和417.6±5.1Ma。该套火山岩具有富铝(12.73%~16.63%)、富钠(K2O/Na2O=0.56~0.99)和高Mg#(46.0~50.0)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同时富集轻稀土,Eu具有不同程度的弱亏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正εNd(t)值(3.86~4.39)和较高的Th/Ta比值(15~17),显示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大中河晚志留世火山岩很可能是俯冲沉积物流体交代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浅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结合区域同期(410~420Ma)岩浆活动及相关的高压变质事件分析,应为原-古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末期向东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从而为扬子陆块西部边缘晚古生代"三江"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演化提供了前锋弧发育的岩石学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县-景谷火山弧 晚志留世火山岩 原-古特提斯洋 大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志留世西别河组的区域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允平 苏养正 李景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9-1605,共7页
晚志留世西别河组是发育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套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西别河组广泛角度不整合在蛇绿混杂岩、岛弧火山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之上,揭示了其下伏杂岩之间的区域构造关联性,是内蒙古中部地区曾经发生过加... 晚志留世西别河组是发育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套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西别河组广泛角度不整合在蛇绿混杂岩、岛弧火山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之上,揭示了其下伏杂岩之间的区域构造关联性,是内蒙古中部地区曾经发生过加里东期陆壳增生作用过程的证据。西别河组具有与欧洲老红色砂岩类似的区域构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晚志留世 西别河组 不整合 加里东期陆壳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岩体地球化学与^(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7-522,共6页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21Ma,证实早古生代末期东昆仑地区已从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表明昆仑山具有多期造山作用叠合的大地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东昆仑 阿牙克岩体 伸展构造背景 ^40AR/^39AR 晚志留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乌兰萨拉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敏 王居里 +1 位作者 胡洋 王建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8-636,共19页
谢米斯台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谢米斯台地区乌兰萨拉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萨拉岩体是一个由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 谢米斯台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谢米斯台地区乌兰萨拉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萨拉岩体是一个由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422.7±2.0Ma),岩石高硅、富碱,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V"字型配分样式,Eu负异常强烈,相对富集Ga、K、Rb、Th、U和Pb,亏损Ba、Sr、P、Ti、Cr和Ni等;岩石具有低(^(87)Sr/^(86)Sr)i值(0.7017~0.7038),正的ε_(Nd)(t)值(+4.49^+6.58)和锆石ε_(Hf)(t)值(+10.0^+14.2),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00~771Ma。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1.7±1.7Ma),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右倾型配分样式,无明显Eu异常,相对富集LREE、LILE(Rb、Ba、K)、Th、U和Pb,亏损Nb、Ta、P和Ti等;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i值(0.7041~0.7046),正的ε_(Nd)(t)值(+1.66^+3.87)和锆石ε_(Hf)(t)值(+4.4^+13.9),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16~1120Ma,岩石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出现一定程度的解耦。综合研究认为,乌兰萨拉岩体碱长花岗岩属A_2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I型花岗岩,两者都是由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前者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受到亏损玄武质岩浆(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产生的上涌岩浆)的底侵,它们均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和A型花岗岩 晚志留世 早泥盆世 陆缘弧 谢米斯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北坳陷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舒兵 张廷山 +3 位作者 梁兴 杨洋 谢磊 张朝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基于8口钻井、2个剖面点的岩样观察和测试分析,滇黔北坳陷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是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的层段,有机质演化达到过成熟阶段。X衍射全岩分析表明,龙马溪组泥页岩由黏土矿物、石英、碳酸盐、长石、黄铁矿等矿物组成... 基于8口钻井、2个剖面点的岩样观察和测试分析,滇黔北坳陷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是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的层段,有机质演化达到过成熟阶段。X衍射全岩分析表明,龙马溪组泥页岩由黏土矿物、石英、碳酸盐、长石、黄铁矿等矿物组成,黏土矿物则以伊利石为主。泥页岩的平均脆性指数56.11%~73.21%,压裂时易于形成网络裂缝;常规物性测试,孔隙度、滲透率很f氏,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级孔隙和裂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坳陷 志留系 龙马溪组 页岩气 泥页岩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突破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江大勇 郝维城 +2 位作者 白顺良 王新平 姚建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9-536,共8页
首次系统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长期遗留的、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塔里木盆地重大疑难地层问题 :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东河砂岩时代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厘定了几条重要的相关地层界线 ,并将东河砂... 首次系统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长期遗留的、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塔里木盆地重大疑难地层问题 :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东河砂岩时代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厘定了几条重要的相关地层界线 ,并将东河砂岩的时代确定为泥盆纪晚泥盆世弗拉斯期。这些研究成果表明 ,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尤其是对在化石缺乏地区和层段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 志留纪 泥盆纪 早石炭世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地层划分 化学-生物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中—晚志留世西别河组的划分和时代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永清 孟二根 +2 位作者 巩智镇 韩建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稳定盖层——西别河组是顶底清晰,下界不整合覆于早—中奥陶世岛弧建造之上,其上被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不整合覆盖的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建造。本次工作根据岩石地层特征划分了砂砾岩... 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稳定盖层——西别河组是顶底清晰,下界不整合覆于早—中奥陶世岛弧建造之上,其上被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不整合覆盖的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建造。本次工作根据岩石地层特征划分了砂砾岩段、灰岩段、砂板岩段和巴特敖包礁4个填图单元;在生物地层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划分了2个珊瑚、腕足化石组合带,确立了该组为中—晚志留世地层,即Wenlockian-Pridolian期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西别河组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组合带 中一晚志留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带两侧上志留统-下泥盆统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兵兵 彭头平 +3 位作者 范蔚茗 高剑峰 方小玉 张靖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61,共28页
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的打开时限及其缝合带的具体位置对理解哀牢山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分析了哀牢山构造带及其两侧不同时期沉积物源的特征及其变化,解译了其物源差别所指示的哀牢山古特提... 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的打开时限及其缝合带的具体位置对理解哀牢山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分析了哀牢山构造带及其两侧不同时期沉积物源的特征及其变化,解译了其物源差别所指示的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盆打开时限以及缝合带的构造位置。碎屑锆石年代学显示,哀牢山构造带两侧上志留统碎屑锆石都记录一个~450 Ma的最年轻的峰值和一个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的年龄群(1100~800 Ma),以及一个2600~2400 Ma的次峰;不同于上志留统,构造带东侧下泥盆统碎屑锆石并未出现年轻的~450 Ma峰值年龄信息,西侧U-Pb年龄分布模式与上志留统一致,记录~450 Ma峰值年龄信息,而且构造带两侧下泥盆统碎屑锆石的2600~2400 Ma的峰值明显要强于上志留统。区域上发表的碎屑锆石年代学资料,也揭示相同的年龄峰值。因此,综合区域上的其他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盆的打开时限应该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哀牢山断裂带代表了哀牢山洋盆闭合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碎屑锆石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哀牢山构造带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地区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健 滕学建 +2 位作者 张永 刘洋 段霄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8-1169,共12页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零星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主要出露于哈日音熬瑞一带。该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块状构造,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9.0±4.0~413.3±1.8Ma。岩石暗色矿...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零星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主要出露于哈日音熬瑞一带。该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块状构造,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9.0±4.0~413.3±1.8Ma。岩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富铁(4.27%~4.65%)、富钠(4.17%~4.4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Pb,不同程度亏损高场强元素P、Ti、Nb,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弱负Eu异常,这些特征与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La/Ba-La/Nb图解显示俯冲交代地幔的源区特点;岩石负的εHf(t)值(-12.1^-8.8)及较大的TDM2值(1981~2362Ma)反映了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熔融的特点。花岗岩类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岩体形成于弧陆拼贴的构造背景。对比白乃庙地区新发现的晚志留世弧陆拼贴的石英闪长岩,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华北地块北缘晚志留世弧陆拼贴作用向西延伸至狼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狼山地区 晚志留世 石英闪长岩 弧陆拼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带对比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梁峰 王红岩 +7 位作者 拜文华 郭伟 赵群 孙莎莎 张琴 武瑾 马超 雷治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6,共7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与威远区块是我国页岩气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气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介于20~40 m,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然而,从笔石地层的角度分析后发现,上述2个区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时间和沉积...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与威远区块是我国页岩气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气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介于20~40 m,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然而,从笔石地层的角度分析后发现,上述2个区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时间和沉积速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应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了上述2个区块8口钻井的岩心描述和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于WF1—LM4笔石层段,而威远地区则主要沉积于LM1—LM8笔石层段,二者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时间差异较大;(2)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中心不断向北(威远地区)迁移,越靠近南部的海岸线,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就越早;(3)威远地区局部缺失观音桥组下部和部分笔石带,发育水下古隆起(赫南特冰期或已隆出水面),其边界目前尚未明确,影响了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在该区域进行页岩气勘探部署需格外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区块 威远区块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 笔石 对比 古隆起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演化与黑色页岩的关系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海全 许效松 +1 位作者 刘伟 门玉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24,共8页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的中上扬子地区,是一个周边被前陆隆起围限的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受武陵-雪峰及黔中前陆隆起带的控制。前隆间的隆后盆地为滞留、还原环境的海域,为黑色页岩沉积提供了空间。上奥陶统凯迪阶五峰组黑色页岩厚度薄而稳定...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的中上扬子地区,是一个周边被前陆隆起围限的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受武陵-雪峰及黔中前陆隆起带的控制。前隆间的隆后盆地为滞留、还原环境的海域,为黑色页岩沉积提供了空间。上奥陶统凯迪阶五峰组黑色页岩厚度薄而稳定,含笔石生物层和丰富的放射虫,沉积环境为浅海深水盆地;下志留统鲁丹阶龙马溪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为五峰组的继承性沉积,其上部及埃隆阶的龙马溪组为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由潮下带潮汐沙坝-潮坪环境黑色含粉砂质页岩、灰色粉砂岩薄互层所构成。沉积序列的变化和时空演化受边缘古隆起的制约。晚奥陶世前陆隆起范围小(平缓),至早志留世鲁丹期,前陆隆起不断扩大并导致盆内构造分隔,发育了大致与前隆平行的坳陷,造成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厚度变化大;至埃隆期晚期,海平面相对下降,水体变浅。除个别地区外,中上扬子地区基本结束了黑色页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岩相古地理 黑色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孔隙定量表征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3 位作者 李新景 董大忠 王淑芳 管全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5,共8页
裂缝和孔隙是致密储层重要的储渗空间,对其识别、描述和定量评价也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以四川盆地涪陵气田和长宁气区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双孔隙介质孔隙度解释模型,对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含上奥陶统五峰组)富... 裂缝和孔隙是致密储层重要的储渗空间,对其识别、描述和定量评价也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以四川盆地涪陵气田和长宁气区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双孔隙介质孔隙度解释模型,对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含上奥陶统五峰组)富有机质页岩段的裂缝孔隙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得到以下认识:1应用双孔隙介质模型开展页岩裂缝孔隙度解释,是实现页岩储层裂缝孔隙定量评价的有效办法,也是对海相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技术的丰富和发展;2该区主力产层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分布稳定,基质孔隙度总体保持在4.6%-5.4%;3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显示出页岩储渗条件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根据裂缝孔隙定量表征结果判断,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基质孔隙+裂缝型和基质孔隙型这两种类型的页岩气藏:前者主要发育于特殊构造背景区,具有裂缝孔隙发育、含气量大、游离气含量高、产层厚、单井产量高等特点,在该盆地的分布范围可能相对局限;而后者具有基质孔隙度较高、裂缝孔隙不发育、单井产量中高等特征,预计其在该盆地海相页岩气分布区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富有机质页岩 基质孔隙度 页岩裂缝 裂缝孔隙度 岩石物理模型 双孔隙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脆性评价与“甜点层”预测 被引量:67
20
作者 张晨晨 王玉满 +2 位作者 董大忠 李新景 管全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60,共10页
页岩气储层评价过程中,有机碳含量是表征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脆性指数则是反映压裂品质的重要参数,有机碳含量与脆性指数相结合可以更为精细地刻画"甜点层"的分布,从而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为此,依据岩矿资料,应... 页岩气储层评价过程中,有机碳含量是表征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脆性指数则是反映压裂品质的重要参数,有机碳含量与脆性指数相结合可以更为精细地刻画"甜点层"的分布,从而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为此,依据岩矿资料,应用"石英+白云石+黄铁矿"三矿物脆性指数模型对四川盆地焦石坝、长宁和威远3个气田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了脆性评价。基于脆性指数(BI)与有机碳含量(TOC)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综合有机质丰度和可压裂性,建立了储层品质的分级标准:TOC>3%且BI>50%为优质储层(甜点层);2%<TOC<3%且40%<BI<50%为次优储层;1%<TOC<2%且30%<BI<40%为差储层;TOC<1%且BI<30%为非储层。依据该标准,长宁地区优质页岩气储层厚度为32 m,焦石坝地区优质储层厚度为22 m,威远地区优质储层厚度为13 m。探索脆性指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富有机质、高脆性页岩的常规测井响应图版,以自然伽马大于160 API、钍铀比小于3且密度小于2.58 g/cm^3作为优质储层的测井识别标准,进而预测了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甜点层"的平面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脆性指数 TOC 可压裂性 储集层品质 测井响应 甜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