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响应及其开挖顺序研究
1
作者 钟健云 朱江伟 +3 位作者 张营 柴建国 徐兵兵 刘晓林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以深圳市龙岗区坪南路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分析隧道衬砌内力变化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施工顺序下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夹岩柱稳定性与衬砌受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时... 以深圳市龙岗区坪南路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分析隧道衬砌内力变化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施工顺序下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夹岩柱稳定性与衬砌受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时临近中夹岩柱侧拱腰与拱脚为结构易失稳点,施工中需做加固处理;相比于大断面先行,隧道小断面先行时,大、小断面拱顶沉降、衬砌弯矩和轴力分别最多减小16.1%、10.6%、12.5%,同时提高中夹岩柱稳定性,水平应力和竖向位移分别最多减小16.7%和28.3%,利于其结构整体安全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结果对比分析,轴力与弯矩最大值误差分别控制在12.5%和16.5%以内,数值结果整体趋势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较好地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因此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时,遵循“小断面先行、大断面后行、后行洞远离中夹岩柱区域先行”的原则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 数值计算 现场监测 开挖顺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承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夏冰 贺少辉 +3 位作者 麻建飞 于娅娜 郭佳城 张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5,共11页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超大跨隧道在偏压侧的右拱脚~右拱肩范围内支护结构受力偏大,存在局部应力集中,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时的结构承载安全性和对围岩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单层初期支护技术;2)出口偏压段的实测水平收敛最大值为18.5 mm,荷载偏压侧的围岩沉降值达49.5 mm,二次支护施作后在拆撑施工阶段能有效稳定围岩变形;3)由双层初期支护受力的实测结果可知,传递到二次支护上的接触压力与对应位置围岩/一次支护接触压力之比为16%~33%,荷载偏压侧的右拱脚及右拱肩位置的二次支护轴力约为一次支护轴力的15%,通过二次支护的施作补强了一次支护对偏压侧的承载作用,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提高了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超大跨隧道 出口偏压段 双层初期支护 承载特征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净距隧道断面形态及合理间距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辉 陈卫忠 +3 位作者 陈培帅 田洪铭 曹俊杰 赵武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41-646,共6页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某拟建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不同扁平率及其间距进行参数化设计;采用精确罚函数法以及Nelder-Mead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程序,以隧道开挖面积、围岩塑性区、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等作为优化目标值,对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计算,提出依托工程条件下扁平率及间距的最优组合。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推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 参数化建模 断面形态 合理间距 Nelder-Mea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71
4
作者 龚建伍 夏才初 +1 位作者 朱合华 唐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6-240,共5页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实际,建立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隧道施工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中模拟了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和上下台阶法3种施工方案,对拱顶下沉、地表沉降...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实际,建立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隧道施工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中模拟了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和上下台阶法3种施工方案,对拱顶下沉、地表沉降、中间岩柱应力、围岩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鹤上隧道围岩实际情况,在隧道出口Ⅴ级围岩段,改双侧壁导坑法为中隔壁法,顺利完成了施工,对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上隧道 大断面 小净距隧道 施工方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跨花岗岩残积土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秋南 赵磊军 +2 位作者 谢小鱼 贺成斌 曹运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75-3480,共6页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小合理间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较适合偏压率为1.13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最小合理间距为24 m,中间岩柱是最薄弱部位;岩柱上方地表沉降最大,靠近岩柱两侧隧道支护锚杆轴力最大,在施工过程中塑性变形较严重,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时应优先加固岩柱的上岩盘,同时兼顾加固中岩盘和下方岩盘,确保中间岩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 合理间距 花岗岩残积土 数值模拟 工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中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蒋坤 夏才初 卞跃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1-847,共7页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2期工程魁岐2号双洞八车道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建立了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针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和CD法3种施工方案下隧道拱顶下沉...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2期工程魁岐2号双洞八车道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建立了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针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和CD法3种施工方案下隧道拱顶下沉、中间岩柱水平位移、围岩水平位移和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成果,并结合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现场实际情况,在该隧道进口Ⅴ级围岩段,将双侧壁导坑法变更为CRD法,顺利完成了施工,此施工方案的变更对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小净距隧道 特大断面 施工方案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梦军 张永兴 +2 位作者 蒋树屏 刘新荣 李炘彤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设计上具有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的特点,而在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围岩将受到多次扰动,衬砌结构也将受开挖的多次影响。因此,其受力和变形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开挖时空效应与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设计上具有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的特点,而在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围岩将受到多次扰动,衬砌结构也将受开挖的多次影响。因此,其受力和变形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开挖时空效应与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对大跨扁平连拱隧道的施工动态全过程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应力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开挖 大跨扁平 连拱隧道 时空效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跨5车道公路隧道过渡“3+2”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俊儒 王智勇 +3 位作者 龚彦峰 徐向东 张航 叶伦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厦门芦澳路与海沧疏港通道交叉处拟建一座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隧道分岔处由单洞5车道大跨段直接过渡至主洞3车道及匝道2车道的“3+2”小净距段,采取直接过渡的方式不设置连拱段,最大开挖跨度达到30.46 m,最大开挖面积达450.41 m^(2)。... 厦门芦澳路与海沧疏港通道交叉处拟建一座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隧道分岔处由单洞5车道大跨段直接过渡至主洞3车道及匝道2车道的“3+2”小净距段,采取直接过渡的方式不设置连拱段,最大开挖跨度达到30.46 m,最大开挖面积达450.41 m^(2)。分岔隧道由大跨段直接过渡到小净距段决定了施工过程中非常复杂的工序转化,施工力学机制难以把控,分岔隧道围岩应力受隧道净距和断面形式的影响,分岔隧道的施工与支护结构设计面临诸多难题。通过三轴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大跨段与小净距段交界处以及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现场取得的花岗岩试样属于弹脆性岩石,岩石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时岩石强度和稳定性远大于双向受力状态,花岗岩试样弹性模量与围压呈正相关,结合Hoek-Brown强度准则以及Mohr-Coulomb强度准则对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现场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2)分岔隧道大跨段过渡至小净距段施工时,应及时对大跨段与小净距段交界面处围岩进行封闭,建议采用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和工字钢支护,保证围岩尽快处于三向受力状态。3)小净距段隧道开挖对大跨段末端断面位移的影响主要是竖直方向,同时也会引起大跨段隧道末端初期支护不同程度的内力变化,其中左右拱脚处内力变化最为剧烈。主洞隧道施工对大跨段隧道内力和位移影响范围为掌子面后16 m,匝道则为掌子面后12 m。4)小净距段施工时,主洞和匝道隧道最佳纵向开挖间距为16 m;当主匝隧道净距大于6 m时,可作为独立单洞进行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小净距隧道 大跨 施工力学 地下立交 三轴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志 李勇 靳晓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重庆两江隧道工程拟用隧道的方式构建江底全互通式立交,采用钻爆法施工,共有6处平交、4处近距离立交隧道。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全过程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建成类似工程,提出江... 重庆两江隧道工程拟用隧道的方式构建江底全互通式立交,采用钻爆法施工,共有6处平交、4处近距离立交隧道。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全过程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建成类似工程,提出江底钻爆法隧道间的平交段与近距离重叠立交段的关键设计参数,如:隧道平交段与近距离重叠立交段合理间距。建立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平交段和立交段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组织方案,特别是钻爆法隧道之间的平交和立交施工方案。对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在世界上首创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修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平交 小净距 连拱 大跨 地下立交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54
10
作者 龚建伍 雷学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12-417,共6页
结合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分别建立不同跨度小净距隧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特征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三车道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区别于两车道小净距隧道的基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不同隧道跨度、隧道净距... 结合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分别建立不同跨度小净距隧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特征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三车道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区别于两车道小净距隧道的基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不同隧道跨度、隧道净距和围岩级别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相同隧道净距条件下,三车道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状态比两车道隧道差,净距越小,差别越大,而围岩质量越低,差别也越显著;另外,在质量较差的围岩中,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受力最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岩柱雁形部,而两车道小净距隧道则为岩柱中部。研究结果可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小净距隧道 数值分析 围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围岩非连续变形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贺鹏 李术才 +3 位作者 李利平 许振浩 石少帅 陈云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9-1896,共8页
由于现有隧道规范不足与设计、施工经验匮乏,裂隙岩体中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分析与中夹岩柱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支护方案优化仍是大型隧道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以济南市东南二环绕城高速大岭超大断面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 由于现有隧道规范不足与设计、施工经验匮乏,裂隙岩体中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分析与中夹岩柱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支护方案优化仍是大型隧道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以济南市东南二环绕城高速大岭超大断面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掌子面岩体结构信息的精细化描述,获取各评定指标分布概型,并应用Monte Carlo法生成符合围岩等级评价指标分布概型的大量随机数,通过归纳统计获得隶属各围岩亚级分级的概率分布,由此对岩体质量进行了稳健评估。此外,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RF)法对大岭隧道浅埋小净距段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及裂隙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裂隙扩展破碎区贯通与否作为中夹岩柱稳定性的评定依据,分别针对无锚、有锚支护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状况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锚支护条件下,隧道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的裂隙扩展及变形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而锚杆支护则可显著约束围岩尤其是中夹岩柱的裂隙扩展及贯通,锚杆支护条件下二次扰动后先行洞围岩的裂隙扩展情况、变形破坏特征与单洞开挖无异,且系统锚杆支护与中夹岩柱水平加长锚杆支护对裂隙演化的控制效应无较大区别。研究结果对裂隙岩体中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支护方案优化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 改进非连续变形(DDARF)法 中夹岩柱 围岩等级可靠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大跨小间距双洞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新社 曹正喜 《隧道建设》 2006年第4期40-42,60,共4页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粘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主要通过理论计算、进度要求及方便施工等方面的比选,确定了适用于该工程洞口段的开挖技术方法。同时...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粘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主要通过理论计算、进度要求及方便施工等方面的比选,确定了适用于该工程洞口段的开挖技术方法。同时,介绍了洞口浅埋段的实际施工方案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小间距 双洞隧道 开挖技术 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云龙 谭忠盛 陈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28,共5页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团岛段小间距隧道为例,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受力,结果表明该隧道后行洞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都较大,这种结果有别于大部分小间距对称隧道的理论预测及实测结果。为有效...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团岛段小间距隧道为例,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受力,结果表明该隧道后行洞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都较大,这种结果有别于大部分小间距对称隧道的理论预测及实测结果。为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对支护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增强后行洞的径向支护能力并对中间岩柱采取加固措施。继后施工中的监测结果显示,后行洞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类似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小间距 非对称 浅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变位分配控制原理在小间距偏压突变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社荣 杜晓喻 +2 位作者 陈愿 陈克强 彭振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利用分步变位控制原理研究复杂地质浅埋暗挖小间距偏压突变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规律,对限制周边环境及结构本身复杂的隧道工程地表变形具有指导意义。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例,分析地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 利用分步变位控制原理研究复杂地质浅埋暗挖小间距偏压突变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规律,对限制周边环境及结构本身复杂的隧道工程地表变形具有指导意义。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例,分析地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过程中,注浆体充分发挥了作用,地表竖向沉降量(最大为14.82 mm)满足标准要求,但实际监测得到的地表沉降位移明显超过标准值,因为地表变形不仅受注浆措施的控制,还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从现场观测结果来看,同时经相关单位论证后,表明并没有因为隧道施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因此保障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用统一标准进行地表沉降控制是不尽合理的,对处于复杂地质环境中,且结构本身复杂的隧道工程来说,日常沿用标准几乎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变位分配控制原理 浅埋暗挖法 偏压隧道 小间距 突变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浅埋小净距非对称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战平 王双院 +2 位作者 苏春生 潘红伟 卫守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6-656,共11页
在黄土地层中进行浅埋非对称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时极易引起围岩变形和沉降过大等工程问题.为优化该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本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雁南四路站——大唐芙蓉园站存车区间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右隧先行和左隧先行... 在黄土地层中进行浅埋非对称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时极易引起围岩变形和沉降过大等工程问题.为优化该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本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雁南四路站——大唐芙蓉园站存车区间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右隧先行和左隧先行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开挖方式完成后地表沉降稳定值为23.5 mm、23.9 mm,右隧拱顶沉降稳定值为31.5 mm、31.7 mm,左隧拱顶沉降稳定值为22.0 mm、22.3 mm,几乎没有差别.右隧先行时1#导洞至4#导洞最大水平收敛值是左隧先行的0.80倍、0.86倍、0.79倍、0.90倍;左隧最大水平收敛值是左隧先行的0.54倍,这表明右隧先行能够有效的减小围岩水平收敛值.两种开挖方式下右隧围岩最大主应力为0.22 MPa、0.25 MPa,左隧围岩最大主应力为0.19 MPa、0.16 MPa,差别很小,两种开挖方式开挖完成后塑性区分布相似.最后对比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发现数值差异较小且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西安地铁4号线存车区间隧道,可为后续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非对称断面 小净距隧道 数值模拟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大跨小间距双洞隧道洞口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新社 曹正喜 《隧道建设》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黏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介绍了对该工程的洞口段所进行的小导管、大管棚预支护与注浆加固处理技术。
关键词 大跨小间距双洞隧道 软弱围岩 洞口 大管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建荣 王淑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1期3052-3055,共4页
应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内力,并进行该隧道变形性状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及围岩均处于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是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手段,为同类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 应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内力,并进行该隧道变形性状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及围岩均处于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是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手段,为同类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大断面 有限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地铁隧道的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南京地铁4号线蒋王庙站—王家湾站区间隧道断面面积达290 m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断面高宽比取0. 64是合理的,可提高隧道建筑净空使用率;针对不同断面形式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和CRD法,... 南京地铁4号线蒋王庙站—王家湾站区间隧道断面面积达290 m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断面高宽比取0. 64是合理的,可提高隧道建筑净空使用率;针对不同断面形式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和CRD法,大、小断面隧道嵌套开挖,可降低对围岩的扰动;相接部位逐步挑高扩挖,提高隧道支护设计参数,可以确保施工安全;先行开挖小洞对隧道整体安全和裂缝控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设计方案 数值计算 矿山法隧道 超大断面 小净距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立交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学兵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255-259,共5页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以及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以及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和施工技术,并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对象,详细介绍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下立交 大跨 连拱 小净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矩形断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20
作者 康祖玮 杨伟超 +1 位作者 尹荣申 邓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5-1112,共8页
超大断面、超小净距、多孔矩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包括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和环境风险等。采用R=P×C定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风险的风险源进行排序和评价,可得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的风险等... 超大断面、超小净距、多孔矩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包括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和环境风险等。采用R=P×C定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风险的风险源进行排序和评价,可得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的风险等级为高度,环境风险的风险等级为中度。并以此采取相应地控制措施,对残余风险等级进行相应评价,将风险分析与合理对策相结合,提出预防或降低风险的措施。研究结果对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系统、综合、实用的依据,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的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顶管 超大断面 超小净距 矩形隧道 施工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