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田一代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若虫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瑞 翟保平 孙晓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36-4546,共11页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近年来严重危害水稻并传播病毒病,麦田是其越冬并虫量扩增后向稻田迁移的重要场所,麦田一代灰飞虱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了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结构...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近年来严重危害水稻并传播病毒病,麦田是其越冬并虫量扩增后向稻田迁移的重要场所,麦田一代灰飞虱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了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结构,得出了空间自相关的各项属性与虫口密度或环境因素的关系:长、短变程与密度无关,保持相对稳定;块金常数与密度成正相关(比例效应的存在),随机性强度与密度成三次多项式曲线相关;各向异性主要由于麦田行株距的差别所决定。并用一般克立金方法作出预测表面图,按时间顺序排列,将灰飞虱若虫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灰飞虱若虫具有比较稳定的时空分布,认为食料充足、生境孤立、自身行动力较弱是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此外包括天敌在内的一些次要因素也对其种群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若虫 地统计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郭嘉雯 皮艺萌 +5 位作者 鲁艳辉 杨霞 许益鹏 吕仲贤 李永丰 徐红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以探究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降低了灰飞虱体内变形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沃尔巴克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金黄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但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细菌菌群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通路上基因丰度显著上升,而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孔雀稗的灰飞虱耐药性相关基因丰度下降。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可改变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影响菌群基因功能,为深入阐明灰飞虱微生物群落响应抗性稗草的动态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抗性 稗草 灰飞虱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国龙 王新谱 任应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目的】明确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异丙威在水稻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黄金晴’和室内培养的灰飞虱敏感种群为材料,采用稻苗浸渍法连续测定异丙威对F_(0)、F_(1)、F_... 【目的】明确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异丙威在水稻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黄金晴’和室内培养的灰飞虱敏感种群为材料,采用稻苗浸渍法连续测定异丙威对F_(0)、F_(1)、F_(2)和F_(3)等4代灰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使用生命表法,评估了异丙威致死中浓度(LC_(50))对连续3代灰飞虱发育历期和连续4代灰飞虱有效产卵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异丙威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不断增大,异丙威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LC_(50)由F_(0)代的71.142 mg/L增至F 4代的160.000 mg/L,灰飞虱的相对抗性倍数为2.25。与对照处理相比,在异丙威LC_(50)处理后,F_(1)代灰飞虱成虫前期、雌成虫寿命、雌虫寿命、世代历期,以及F_(2)代成虫前期、世代历期均显著缩短(P<0.05),但F_(3)代灰飞虱的成虫前期、雌成虫寿命、雌虫寿命、雄成虫寿命、雄虫寿命、世代历期则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异丙威LC_(50)处理的F_(0)、F_(1)、F_(2)、F_(3)代灰飞虱成虫的平均单雌产卵孵化出下一代1龄若虫数量分别增加了23.33,81.67,131.98,181.62头,说明异丙威具有刺激灰飞虱成虫产卵的作用,且随处理代数的增加,孵化出的后代数量显著增多,刺激产卵的作用更明显。【结论】在异丙威对灰飞虱连续4代筛选下,灰飞虱对异丙威产生了耐药性,相对抗性倍数为2.25。异丙威致死中浓度(LC_(50))条件下灰飞虱继代培养过程中,灰飞虱的单雌有效产卵量明显增加。因此在灰飞虱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应谨慎使用异丙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异丙威 致死中浓度 发育历期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LWO/AC/cAMP/PKA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介导对溴氰菊酯抗性
4
作者 张怡萍 徐圣 吴敏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1-554,共14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抗溴氰菊酯品系JH-del中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过量表达是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上调表达的机理,揭示其调控信号通路。...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抗溴氰菊酯品系JH-del中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过量表达是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上调表达的机理,揭示其调控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定量PCR检测灰飞虱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A家族长波敏感视蛋白(long wavelength-sensitive opsin, LWO)基因LWO在灰飞虱溴氰菊酯抗性品系JH-del和敏感品系JHS 4龄若虫中的表达量;通过RNAi和盐酸布比卡因干扰灰飞虱JH-del品系3龄若虫LWO/AC/cAMP/PKA信号通路基因LWO,AC-2,AC-3,PKA-1,PKA-2和PKA-3,利用生物测定检测灰飞虱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验证LWO通过增加自身表达量激活下游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基因,介导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利用转基因果蝇Drosophila结合GAL4/UAS系统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别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3日龄雌成虫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中异源表达灰飞虱LWO并验证其功能。【结果】LWO在抗溴氰菊酯灰飞虱品系JH-del中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JHS中的1.54倍;与对照组(喂食dsGFP)比,喂食目标基因dsRNA干扰灰飞虱品系JH-del 3龄若虫中LWO/AC/cAMP/PKA信号通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该信号通路下游代谢溴氰菊酯的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灰飞虱JH-del品系3龄若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都得以恢复。将灰飞虱LWO分别在黑腹果蝇和Sf9细胞中异源表达后,黑腹果蝇和Sf9细胞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也显著提高,抗性的提高也是通过灰飞虱LWO/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介导的。【结论】LWO受体通过增加自身表达量激活下游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介导了灰飞虱对溴氰菊酯抗性的产生,该研究结果为灰飞虱抗性的治理和杀虫剂新靶标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溴氰菊酯 抗药性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通路 细胞色素P450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蟹共生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研究
5
作者 王玉全 范思宁 +5 位作者 于怡琳 梅杰 孙娜 梁晓晨 刘学深 李晓东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为探讨稻田养蟹中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情况,2020年6月10日—9月24日,在辽宁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式试验,通过田间灰飞虱数量变化(田间灰飞虱数量调查采用盆拍法:将白色搪瓷盘用水润湿后轻轻贴于水稻基部,... 为探讨稻田养蟹中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情况,2020年6月10日—9月24日,在辽宁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式试验,通过田间灰飞虱数量变化(田间灰飞虱数量调查采用盆拍法:将白色搪瓷盘用水润湿后轻轻贴于水稻基部,快速用手拍打稻株3次,立即观察盆中灰飞虱数量)、田间中华绒螯蟹胃肠内容物检测,室内模拟中华绒螯蟹对灰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了体质量12~24g中华绒螯蟹对田间灰飞虱的捕食作用机理,以及体质量规格、性别、短时饥饿对其捕食灰飞虱能力的影响。田间试验分为3组:单养水稻组、大眼幼体与水稻共养组和扣蟹与水稻共养组,每组4个平行。试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对灰飞虱具有捕食效应,2种稻蟹养殖模式分别较无蟹田的田内害虫的数量降低53.05%和51.50%;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捕食能力极显著高于小规格(P<0.01);处于短时饥饿状态下的中华绒螯蟹捕食能力极显著高于饱食状态(P<0.01);雄蟹和雌蟹的捕食能力无明显差异。体质量增大、短时饥饿均能极显著增强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能力,3种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中华绒螯蟹 灰飞虱 捕食 饥饿 雌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柏君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以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作为试验地点,采用7种常用化学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这些化学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7%乙虫腈悬浮剂在速效性方面表现突出,药后第1天和第3天的防效均... 以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作为试验地点,采用7种常用化学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这些化学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7%乙虫腈悬浮剂在速效性方面表现突出,药后第1天和第3天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持效性,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防效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所有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植株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药剂 防治效果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地区3个主栽品种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
7
作者 于深州 邢亚楠 +3 位作者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马晓慧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为探明盘锦地区近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特征,连续2 a对盘锦3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各品种灰飞虱发生总量显著高于2023年,各品种间灰飞虱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上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趋势大... 为探明盘锦地区近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特征,连续2 a对盘锦3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各品种灰飞虱发生总量显著高于2023年,各品种间灰飞虱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上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趋势大体一致,但2023年9月灰飞虱种群数量低于2022年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种群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自动识别计数方法研究
8
作者 程麒文 邱白晶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1,共6页
为更精确地施药,提供可靠的虫量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灰飞虱数量计算方法。设定由拍摄距离和相机调节倍数组成三组拍摄条件,融合区域面积、区域圆度和边界直径三个参数组合构成识别计数模型,利用边缘检测和区域填充完成图像... 为更精确地施药,提供可靠的虫量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灰飞虱数量计算方法。设定由拍摄距离和相机调节倍数组成三组拍摄条件,融合区域面积、区域圆度和边界直径三个参数组合构成识别计数模型,利用边缘检测和区域填充完成图像中的个体提取,每组条件下分别计算5张单个长翅和短翅的参数值作为标准。拍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计算4张相互独立和4张有轻微连接的灰飞虱的计数图像,将每个区域的结果比对参数标准值范围,如果三个参数均在范围内,则输出1;至少有一个参数不符合,重新计算该区域面积和边界直径,当同时符合标准值的2倍时,输出2。试验结果表明:灰飞虱全为独立的图像中,有8张相对错误率为0%,3张小于10%,1张为13.3%;轻微连接的图像中,有2张相对错误率为0%,6张小于10%,4张为10%~25%,能满足灰飞虱数量的自动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自动识别计数 区域面积 区域圆度 边界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昆虫行为学的灰飞虱防治策略研究
9
作者 邵凌云 于凤泉 李志强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本研究基于昆虫行为学,探讨了灰飞虱的防治策略。分析了灰飞虱的行为特征,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和迁飞行为等,总结了调控这些行为在灰飞虱防治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昆虫行为学防治灰飞虱的多项措施和手段,展望了昆虫行为学在灰飞虱防... 本研究基于昆虫行为学,探讨了灰飞虱的防治策略。分析了灰飞虱的行为特征,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和迁飞行为等,总结了调控这些行为在灰飞虱防治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昆虫行为学防治灰飞虱的多项措施和手段,展望了昆虫行为学在灰飞虱防治中的前景,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行为学 灰飞虱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冠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0
作者 钟嘉怡 李莉 +1 位作者 王锡锋 刘文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冠蛋白属于WD40重复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结合肌动蛋白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聚合与解聚。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了灰飞虱3个冠蛋白coronin 1A、coronin 2B和coronin 7的基因CDS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冠蛋白属于WD40重复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结合肌动蛋白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聚合与解聚。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了灰飞虱3个冠蛋白coronin 1A、coronin 2B和coronin 7的基因CDS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3个冠蛋白分别属于3个分支,且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3个冠蛋白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2%、88.2%和82.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oronin 1A在成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coronin 2B在雄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雌虫,coronin 7在雌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雄虫。而3个冠蛋白基因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都显著高于肠道。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后体内3个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冠蛋白可能在灰飞虱传播RSV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冠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冠蛋白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卵表面分泌液中蛋白质组分鉴定及分析
11
作者 李静 李晶 +4 位作者 俞姗 付健美 赵志畅 方继朝 纪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9-1038,共10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卵表面分泌液中的蛋白质组分,为后续灰飞虱效应子筛选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显微镜下从水稻叶鞘中收集灰飞虱完整卵,用磷酸缓冲液洗脱并收集完整卵表面的分泌液;利用液相色谱-... 【目的】鉴定和分析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卵表面分泌液中的蛋白质组分,为后续灰飞虱效应子筛选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显微镜下从水稻叶鞘中收集灰飞虱完整卵,用磷酸缓冲液洗脱并收集完整卵表面的分泌液;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联用仪测定卵表面分泌液蛋白质组,将其中的35个蛋白与10种节肢动物唾液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推测这35种蛋白的功能保守性和特异性;采用qPCR检测10个基因(LsHSP70,LsPDIA3,LsHSP90,LsPPIase,LsADPRF1,LsHSP68,LsEF 1α,LsATPS,LsG3PD和RZF49036)在灰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和成虫)和雌成虫组织(输卵管、唾液腺、肠道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结果】在灰飞虱卵表面分泌液中鉴定到149个蛋白,其中有35种蛋白检测到2个及以上的唯一肽段。在这35个蛋白中,发现6个蛋白在至少5种节肢动物的唾液蛋白质组中也普遍存在,推测它们在取食和产卵中具有相似功能;另有9个蛋白未在节肢动物唾液蛋白质组中发现,这些蛋白可能特异性地参与了飞虱的产卵过程。qPCR检测结果显示,LsHSP90和LsEF 1α在雌成虫中高表达,且LsEF 1α在雄成虫中不表达;LsPDIA3和LsHSP90在输卵管中高表达;其余基因在灰飞虱各个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在灰飞虱卵表面分泌液中鉴定到149个蛋白,其中一些蛋白与节肢动物唾液蛋白相比既有普遍性也有特异性,不同编码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卵表面分泌液 蛋白质组 唾液蛋白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红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为探讨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设置了处理A组(喷施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8mL/667m^(2))、B组(喷施10%呋虫胺微乳剂15mL/667m^(2))、C组(喷施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667m^(2))、D组(喷施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 为探讨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设置了处理A组(喷施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8mL/667m^(2))、B组(喷施10%呋虫胺微乳剂15mL/667m^(2))、C组(喷施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667m^(2))、D组(喷施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667m^(2))和对照组(喷施等量清水)5个处理进行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的结果为A组和D组防治效果最优。出于对药剂安全性的考虑,实际使用时建议选用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水稻 稻飞虱 田间防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雄成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研究
13
作者 高静 吴承媛 李秀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其雄成虫的2.88倍和3.09倍,说明雄成虫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均高于雌成虫。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雌成虫的LC_(50)是其雄成虫的1.79倍。2种飞虱雌雄成虫对其他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种飞虱的雌成虫体型均大于雄成虫,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体重分别是雄虫的1.88倍和1.85倍。综上,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对烯啶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大小差异并不是雌雄虫对杀虫剂敏感性不同的唯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开花灌浆初期喷施农药对灌浆后期灰飞虱的影响及生化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燕 封超年 +4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李邵 蒋小忠 彭永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5-989,共5页
为明确麦田常规使用农药对灌浆后期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并揭示原因,为稻麦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开花初期喷施杀菌剂,花后7d喷施杀虫剂,研究了小麦花后5种农药(杀菌剂:多菌灵、咪鲜胺;杀虫剂: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 为明确麦田常规使用农药对灌浆后期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并揭示原因,为稻麦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开花初期喷施杀菌剂,花后7d喷施杀虫剂,研究了小麦花后5种农药(杀菌剂:多菌灵、咪鲜胺;杀虫剂: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对小麦灌浆后期灰飞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菌灵、毒死蜱和乐果均能导致小麦灌浆后期灰飞虱虫口密度显著增加,其中毒死蜱和毒死蜱加多菌灵处理分别使虫量增加255.2%和425.6%。花后27d测定小麦叶、穗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酚含量和蔗糖转化酶(Invertase,Inv)、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吡虫啉和咪鲜胺外的农药处理均使小麦叶、穗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和Inv活性增加,酚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以多菌灵加毒死蜱处理的调控效应最大。经相关分析,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与小麦叶、穗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Inv活性呈正相关,与小麦叶中酚含量和PPO活性呈负相关,说明农药对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农药使小麦植株生理生化发生变化而引起。把灰飞虱虫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建议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宜轮换使用多菌灵与咪鲜胺,防治麦蚜时宜选用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农药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IR24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3 位作者 张迎信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4个控制条纹叶枯病的QTL,分别位于第3、5、7、11染色体上(qSTV3、qSTV5、qSTV7、qSTV11),其中qSTV3、qSTV7和qSTV11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自抗性亲本IR24。采用图示基因型比较法,在CSSL群体中将4个抗条纹叶枯病相关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4、L17、L39、L61、L62的IR24插入片段上。对比分析RIL群体和CSSL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发现qSTV3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17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7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4的杂合片段、CSSL39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11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61的IR24片段以及CSSL62的杂合片段相吻合,表明确实存在这3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qSTV3区域存在抗刺吸性害虫的基因簇,是一个表达稳定的抗灰飞虱基因座;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qSTV7不同于已报道的抗性基因座,表明IR24携有新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不同于主基因Stvbi-,为防止广泛使用单一基因而造成的遗传脆弱性提供了新的抗性基因源,并且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抗性基因培育抗性稳定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5 位作者 刘世家 张迎信 黄培鸿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10,共6页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到1个与条纹病毒抗性相关的QTL(qSTV11),LOD值为9.2,贡献率为35.79%;在第3染色体R1618~C595和R2170~C1135标记区间各检测到1个与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QTL(qSBPH3-a,qSBPH3-b),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2和2.96,11.69%和11.36%,表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由不同基因所控制,而且两者之间不相关.此外,还分别检测到两对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上位性QTL,暗示水稻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受主效和上位性QTL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SSR标记BJ11-8与qSTV11紧密连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介体灰飞虱 回交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上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海藻糖酶基因的克隆及RNA干扰效应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倩 鲁鼎浩 +2 位作者 蒲建 吴敏 韩召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1-920,共10页
RNA干扰(RNAi)不但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沉默靶标基因干扰特定的生命过程。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发掘高效专一性靶基因和RNAi技术,有可能开辟针对性的害虫RNAi防控新途径。本研究通过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转录组数... RNA干扰(RNAi)不但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沉默靶标基因干扰特定的生命过程。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发掘高效专一性靶基因和RNAi技术,有可能开辟针对性的害虫RNAi防控新途径。本研究通过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转录组数据分析并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灰飞虱两种海藻糖酶的全长基因,分别命名为LSTre-1和LSTre-2,其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027050和JQ027051。它们均具有海藻糖酶基因的典型特征,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的海藻糖酶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虫种亲缘关系。其中LSTre-1为水溶性海藻糖酶基因,全长204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602个氨基酸,前端有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域;LSTre-2为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全长261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618个氨基酸,前端有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有2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利用喂食法研究2种海藻糖酶基因dsRNA对灰飞虱的致死效应,发现靶向水溶性酶基因的干扰效应略高于靶向膜结合型的,但两种海藻糖酶基因的dsRNA都可以显著抑制灰飞虱海藻糖酶基因的表达,降低其活力,还能显著抑制试虫的生长,大幅增加试虫死亡率。结果提示,通过适宜途径干扰海藻糖酶基因可以开发防治灰飞虱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海藻糖酶 DSRNA RNA干扰 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被引量:50
18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4 位作者 张迎信 程遐年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爱知97和Kenta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抗性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 被引量:49
19
作者 马崇勇 高聪芬 +1 位作者 韦华杰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558,共4页
采用点滴法和稻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2006年4月采自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灰飞虱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及1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无锡种群和湖州种群对吡虫啉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9.6倍和44.6倍... 采用点滴法和稻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2006年4月采自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灰飞虱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及1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无锡种群和湖州种群对吡虫啉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9.6倍和44.6倍;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6.6倍和40.1倍,属高水平抗性;对甲萘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9.8倍和45.3倍,属中等一高水平抗性;对二嗪磷、杀螟硫磷、仲丁威、丁硫克百威、醚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4~8.1倍,属敏感一低水平抗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对无锡和湖州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G50值为0.21~0.41mg/L;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吡蚜酮、异丙威、敌敌畏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用药。还讨论了灰飞虱抗药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敏感性 抗药性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在中国三种稻飞虱中的感染 被引量:27
20
作者 甘波谊 周伟国 +2 位作者 冯丽冰 沈大棱 李昌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研究了灰飞虱中沃尔巴克氏体所诱导的胞质不相容性及其在不同地域灰飞虱中的分布。还发现能寄生于上述 3种飞虱的稻虱红螯蜂也受同种沃尔巴克氏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WSP基因 感染 共生菌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