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WANG Xiao-Ju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GSS) planning at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lanning levels in China. At general planning level, the problems of the UGSS are mainly from the ign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GSS) planning at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lanning levels in China. At general planning level, the problems of the UGSS are mainly from the ignoranc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nature spaces and the limitation factors of the urban planning system. Great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green spaces in the built area of city, but the green spaces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city is unnoticed. Furthermore, because the area of UGSS planning is strictly limi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zoning, the green space system loses its integrity and rationality in spatial patterns. The schedules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mismatched the paces and progresses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ycles. At special plan level, the problem of the UGSS in China is that the green spaces quantity was over emphasized but the rationality of their layouts is neglected.. Meanwhil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s and the green spaces layouts to balance betwee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s often ignored. With regard to the layouts in the UGSS planning practic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the compromising to the existing land-uses, the 'filling in' approach to plan green spaces and an over-emphasis on the layout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GSS) planning PROBLEMS quantity lay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tterfly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s of Hefei city
2
作者 Haicong Zeng Yan Zhu +5 位作者 Junyao Zhang Chenliang Li Jian Zhang Hui Liu Jianan Wang Dexian Zh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62,共16页
Urbanization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Green spaces are a vital component of urban ecosystem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This study a... Urbanization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Green spaces are a vital component of urban ecosystem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utterflies in urban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Simultaneously, it explored the status and differences in butterfly taxonomic divers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trait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regions, and urban gradients to provide relevant insights for further improving urban green space quality and promot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e conducted a year-long survey of 80 green spaces across different urban regions and ring roads with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with monthly sampling intervals over 187 transects. A total of 4822 butterflies, belonging to 5 families, 17 subfamilies, 40 genera, and 55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The species richness, Shannon, Simpson, functional richness, and Rao's quadratic entropy indices of butterflies in urban park green space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esidential and street green spaces(P < 0.05). Differences in butterfly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traits among different urban regions and ring roads were relatively minor, and small-sized, multivoltine, and long flying duration butterflies dominated urban green spaces. Overall, these spaces offer more favorable habitats for butterflies. However, some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and street green spaces demonstrate potential for butterfly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Rapid urbanization Butterfly functional traits green space types urban bio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瑞 张青萍 +1 位作者 唐健 张浪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0期2-11,共10页
以中国知网中2000年至2019年6月5日间1187篇国内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内研究呈多学科交叉,文献数量持续增长... 以中国知网中2000年至2019年6月5日间1187篇国内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内研究呈多学科交叉,文献数量持续增长,但学术合作有待加强。近20年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对象逐步聚焦到城乡绿地空间的整体规划,研究重点由注重平面视觉上的交织过渡到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研究方法由主观判断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科技及空间分析方法等可重复性的定量化研究。最后对我国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恢复性感知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要素对公众健康行为影响
4
作者 吴逸 裘鸿菲 +1 位作者 罗心玥 胡亚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目的】城市滨水绿地内部空间景观要素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亟待深入剖析,恢复性感知作为自然环境中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沙湖公园93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视觉技... 【目的】城市滨水绿地内部空间景观要素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亟待深入剖析,恢复性感知作为自然环境中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沙湖公园93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问卷调查和行为观测等方法,深入探究滨水绿地景观要素、恢复性感知对公众健康行为(恢复、体力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结果】自然景观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恢复性感知,而高比例的人工要素则产生相反效果;不同健康行为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显著影响要素各不相同;恢复性感知与恢复活动、社交活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揭示了3类健康行为对节点景观要素的偏好差异,并证实了恢复性感知对促进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未来可通过强化自然景观建设、合理规划空间色彩及实施节点差异化设计等措施,有效促进公众健康行为开展,进而提升滨水绿地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蓝绿空间 景观要素 景观感知 健康行为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和蓝绿空间时空演替特征研究——以沈大城市发展带为例
5
作者 马驰骋 杨东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选取沈大城市发展带为研究区,按照“渗透效应—用地扩张—生态胁迫—空间演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1—2021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描述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特征,研判模式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沈大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 选取沈大城市发展带为研究区,按照“渗透效应—用地扩张—生态胁迫—空间演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1—2021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描述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特征,研判模式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沈大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存在3种模式差异,城乡渗透效应在不同城市间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研究区建设用地以海陆双向扩张的方式实现对蓝绿空间的侵占,城乡渗透效应通过刺激土地利用需求驱动建设用地扩张并逐渐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压力;研究区在增长秩序趋于稳定的背景下面临的蓝绿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压力大于发展机遇,城乡渗透效应与城镇发展阶段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对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逻辑进行重新认识,为东北地区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参考与准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带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演替特征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固碳能力评价
6
作者 钱璟 沈思栋 +1 位作者 范舒欣 董丽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在“双碳”目标下,定量研究园林植物的光合固碳机理,评价、筛选高固碳能力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城市绿地中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助力低碳园林建设。[方法]以北京城市绿地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实地监... [目的]在“双碳”目标下,定量研究园林植物的光合固碳机理,评价、筛选高固碳能力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城市绿地中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助力低碳园林建设。[方法]以北京城市绿地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实地监测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计算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日均光合速率。采用同化量法核算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根据上述3项指标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对树种的固碳能力进行分级。[结果]在供试树种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在不同季节的日均光合速率均值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对于同一生活型的树种,不同树种的日均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根据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可将供试树种年固碳量由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其中,榆(Ulmus pumila)的3项指标均为Ⅱ级及以上。综合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对供试树种的综合碳汇效应进行评价,乔木中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灌木中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鸡树条(Viburnum opulus subsp.calvescens)和黄刺玫(Rosa xanthina)的综合碳汇效应较强。乔木类树种单株年固碳量显著高于灌木类树种,但在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灌木类树种的应用方式有关。[结论]基于对北京市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固碳能力的核算、比较,筛选出综合碳汇效应较强的树种,可为未来北京市低碳园林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景观营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低碳景观 树种选择 固碳量 光合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流域滨水绿地视觉景观价值研究
7
作者 张明看 王诗雨 金阳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92-94,共3页
城市滨水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我们对其视觉价值的理解仍相对有限,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价值以及如何确保人群平等享有这些视觉利益方面。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选取了六个代表性的滨水绿地... 城市滨水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我们对其视觉价值的理解仍相对有限,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价值以及如何确保人群平等享有这些视觉利益方面。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选取了六个代表性的滨水绿地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色彩多样性、天空可视度、竖向视觉层次、色彩协调度和绿视率五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景观视觉价值评估模型,基于权重计算其综合得分,并对其视觉价值进行评估。文章探讨了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滨水绿地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滨水绿地 景观视觉评价 钱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景观感知评价与量化方法研究综述
8
作者 许烁钰 李芝也 邓梭梭 《城市建筑》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景观感知评价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厚积薄发,研究方法日趋多元,但缺少对已有方法的系统梳理。因此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从现有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目标... 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景观感知评价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厚积薄发,研究方法日趋多元,但缺少对已有方法的系统梳理。因此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从现有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目标人群、数据来源与量化方法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景观感知评价与量化方法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可能,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景观感知 评价方法 量化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Ygreen的城市绿地规划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 张倩倩 张伟捷 《山西建筑》 2011年第7期197-198,共2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并依据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结合,重点利用C ITYgreen对研究区域内部树木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算,旨在将这一先进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定量手段引入到我国城市规划及设计的工作中去,以使我国的城市建设科学高效...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并依据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结合,重点利用C ITYgreen对研究区域内部树木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算,旨在将这一先进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定量手段引入到我国城市规划及设计的工作中去,以使我国的城市建设科学高效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green 城市绿地规划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及驱动因素研究
10
作者 刘秀萍 赵松婷 +2 位作者 李新宇 李嘉乐 王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目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命支持和环境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地固碳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部分,量化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以探明城市绿地在助力“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 [目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命支持和环境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地固碳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部分,量化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以探明城市绿地在助力“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ASA模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布格局、固碳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相比2014年增加了10.89%,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2014、2017、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年固碳总量分别为5.23×10^(4)tC、7.09×10^(4)tC、7.45×10^(4)tC,各年度公园绿地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分别为2.46 tC/hm^(2)、3.19 tC/hm^(2)、3.29 tC/hm^(2),2014-2020年有82.15%的公园绿地固碳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2014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以中等和中高等级为主,2017和2020年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均转变为以中高和高等级为主,其中大型公园绿地斑块在提高固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呈现出边缘高、中间低的特征。公园绿地固碳能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年降雨量、斑块面积、相似邻近比例、斑块结合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平均斑块分维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014—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明显提升;公园绿地斑块面积越大、聚合度指数越高、连通性越好、斑块形状越简单,固碳能力越高。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CASA模型 固碳能力 时空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多功能性空间规划探析
11
作者 祁彤彤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该文概述了多功能性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详细讨论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多功能性空间规划的具体路径,包括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用途、绿色空间与生物多样性的整合、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适应性设计策略,即为现代城市提供一种既美... 该文概述了多功能性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详细讨论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多功能性空间规划的具体路径,包括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用途、绿色空间与生物多样性的整合、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适应性设计策略,即为现代城市提供一种既美观又实用,既具有生态价值又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空间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多功能性 空间规划 绿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海市绿地规划的花海景观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12
作者 王艳可 李小双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228-232,共5页
花海景观作为城市绿化中重要的植物景观专类,对满足城市居民审美、游憩等生活需求、丰富绿地景观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缺少花海景观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不利于景观综合效益提升。文章以草本植物花海作为研究对象,将花海景观纳入研... 花海景观作为城市绿化中重要的植物景观专类,对满足城市居民审美、游憩等生活需求、丰富绿地景观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缺少花海景观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不利于景观综合效益提升。文章以草本植物花海作为研究对象,将花海景观纳入研究范畴;基于上海市绿地规划,运用层次分析法融合植物应用评价与景观效益评估模型,并邀请专家打分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出花海景观综合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选取9个典型花海景观点位进行评价,论证其可行性,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为对花海景观进行科学的效益量化评价提供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规划 层次分析法 花海景观 综合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13
作者 栾春凤 郭欣然 陈敏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37-243,247,共8页
生态网络构建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手段,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空间及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方面有积极意义。利用Arcgis平台运算、对遥感数据解译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使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构建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手段,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空间及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方面有积极意义。利用Arcgis平台运算、对遥感数据解译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使生态网络的构建更加精准。以CNKI、WOS为数据源,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内容的结合进行研究,对于构建生态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MCR模型”在生态网络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尺度范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态势作出展望。结果表明,我国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的研究,按照发文量可分为3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而现阶段最小阻力模型(MCR)在生态网络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只是在因子选取及赋值方面未形成统一科学标准;此外,研究尺度呈现多元化,涉及市、省、城市群等多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地 最小阻力模型(MCR)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地空间布局评估探索——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14
作者 金山 李梁 +1 位作者 吴苏 王浩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4期63-65,共3页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文章以底线思维为约束,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将绿地空间布局规划与现状绿地和上一轮法定规划绿地进行对比,判断规划方案的延续性与...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文章以底线思维为约束,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将绿地空间布局规划与现状绿地和上一轮法定规划绿地进行对比,判断规划方案的延续性与合理性;通过现行规范中的各类绿地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在指标层面判断规划方案的达标率与科学性。通过上述方式,综合判断绿地空间布局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通过探索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评估方式,旨在为研究判断城市绿地空间布局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绿地空间布局 评估 西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
15
作者 高杨晓惠 赵高舒 朱泽明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229-232,共4页
风景园林景观绩效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三部分。本研究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对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问卷获取参与者的自身特征和行为偏好;其次,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对个人身... 风景园林景观绩效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三部分。本研究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对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问卷获取参与者的自身特征和行为偏好;其次,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对个人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园特征及场地社会价值进行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信效度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园景观质量对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效应,但个人所获得的场所感受因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期望该研究能够为城市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绩效评价 健康效益 青岛海泊河公园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晶懋 王一凡 +2 位作者 张涛 范李一璇 孙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目的】目前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以西安市碑林区和沣西... 【目的】目前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以西安市碑林区和沣西新城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街区单元的绿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分类,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碳汇量化关系,并从平面布局和垂直结构两方面提出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碳汇效益的优化方法,并选取碳储量最低的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的3个绿地样方进行碳汇效益优化设计。【结果】总结出4种西安市典型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模式,明晰了碳储量分布特征以及绿地空间格局对碳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碳汇效益优化方法,发现碳储量与斑块类型面积(CA)、景观形状指数(LS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聚集度(A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类绿地空间格局碳储量大小为多核心辐射型>散点分布型或廊道穿越型>单核心辐射型,建议在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优化中增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并增加高固碳植物种类及数量,提升样方内年固碳量。【结论】从中观尺度讨论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城市中小尺度绿地发挥应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方法,为低碳绿地设计提供参考,提升城市街区单元内社区生活圈的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单元 绿地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碳储量 碳汇效益 植物群落设计 陕西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自然实验方法的城市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研究
17
作者 谢波 谭徐媛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绿道建设已被认为是有效的绿色空间干预措施之一,探究城市绿道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对于优化绿色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运用准...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绿道建设已被认为是有效的绿色空间干预措施之一,探究城市绿道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对于优化绿色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以体力活动变化量、生理健康变化量、情绪状况变化量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因果机制。【结果】1)绿道暴露可直接显著影响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通过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量两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2)绿道暴露仅能直接影响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分变化量;并通过BMI变化量间接作用于女性心理健康,通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变化量和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作用于男性心理健康。【结论】揭示了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多路径因果机制以及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存在作用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差异。未来可通过优化绿道可达性、差异化配套绿道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康导向的绿道规划措施,促进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绿道 绿色暴露 心理健康 准自然实验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空保护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18
作者 王敏 赵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8,62,共6页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B1(0.3197)>夜间环境B2(0.3089)。(2)指标层中防眩光的总权重高于其他评价指标。(3)各指标层中重要性程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B1中夜间灯光指数C2(0.1720)、滨水视域开阔度C3(0.0177);B2中滨水绿地生态保护性C7(0.1729)、标识可识别性C6(0.0167);B3中防眩光C12(0.2361)、照明能耗与智能控制C10(0.0252)。该评价体系旨在为今后暗夜景观的定量评价、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建设和保护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绿地 暗夜景观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夜空保护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特征及不同出行模式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子亮 刘宇航 +1 位作者 黄子秋 刘文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显著增长。在城市尺度提升绿地的蓝色和绿色游憩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取居民游憩出行的最短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显著增长。在城市尺度提升绿地的蓝色和绿色游憩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取居民游憩出行的最短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分别构建步行、骑行和驾车3种出行模式下的5 min、10 min和15 min城市绿地的游憩服务网络,并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节点功能和节点类型,进而探究这些特征在不同出行模式下的响应差异。【结果】当出行时长为5 min时,骑行和驾车模式能够组织超过85%的城市绿地节点协同联系形成游憩服务网络,而步行模式下游憩服务则呈零星局部组团分布。随着出行时长的增加,3种出行模式下游憩服务网络的核心集聚功能节点占比呈上升趋势,且节点类型主要以绿色游憩服务为主。骑行和驾车模式下的边缘汇聚功能节点占比则随出行时长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其蓝色游憩服务型核心集聚节点的占比则逐渐上升。【结论】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效率的整体提升须系统考虑不同出行模式下居民的游憩需求,并协同整合蓝色和绿色游憩空间。这些发现可以为城市绿地游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游憩资源的系统整合提供直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憩服务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绿地 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璇 王思元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6,共6页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设及体系完善,提升居民福祉。【方法】引入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对被调查者感知到的文化功能、服务价值进行参与式互动制图,实现北京市核心区生态空间中CES感知点的空间落位,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人群对CES的差异化感知、CES感知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类CES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为北京市核心区及其他区域城市绿地的更新优化提供参考意见,探索以文化为根基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