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闲置土地规制体系的失能样态与完善路径——基于系统论法学视角
1
作者 王江 刘鑫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土地闲置是国有建设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体现。透过系统论法学“功能分化”“运作封闭”“结构耦合”等分析工具审视闲置土地规制体系,可以发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在运作封闭上存在缺失,同时分别与政治、经济系统存在结构耦合上的松散和偏... 土地闲置是国有建设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体现。透过系统论法学“功能分化”“运作封闭”“结构耦合”等分析工具审视闲置土地规制体系,可以发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在运作封闭上存在缺失,同时分别与政治、经济系统存在结构耦合上的松散和偏失,导致功能发挥不足。对此,应锚定实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经济系统整体功能提升的规制目标,完善闲置土地规制体系。一是要健全闲置土地法律系统的规范结构,有效发挥法律功能;二是要强化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结构耦合,促进功能互嵌;三是要矫正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结构耦合,实现功能互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用地 闲置土地 土地制度改革 系统论法学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征收补偿唇齿关系的中国方案——以“先补偿、后交付”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常鹏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征收需进行公平合理及时的补偿,征收和补偿形成唇齿关系,通常概括为“有征收必有补偿,无补偿则无征收”。在我国,这种唇齿关系的具体方案是“先补偿、后交付”,即征收机关依法向被征收人实际补偿后,被征收人再交付被征收财物,与德国等... 征收需进行公平合理及时的补偿,征收和补偿形成唇齿关系,通常概括为“有征收必有补偿,无补偿则无征收”。在我国,这种唇齿关系的具体方案是“先补偿、后交付”,即征收机关依法向被征收人实际补偿后,被征收人再交付被征收财物,与德国等法域采用的“先补偿,后物权变动”方案明显不同。“先补偿、后交付”方案符合我国征收决定和实施的整体制度,符合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符合我国相应的民事法律制度,具有合理性。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先补偿、后交付”中的“补偿”仅限于实际补偿,不包括拟定补偿方案、补偿款足额到位、签订补偿协议或作出补偿决定。“先补偿、后交付”是在法律框架内保护被征收人利益的强制规范,除非被征收人自愿放弃这种利益,否则征收机关所为的与此相悖的违法行为,无论是补偿决定、非补偿协议的其他约定还是强制拆迁,均不受法律保护,征收机关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收补偿 物权变动 被征收人保护 《民法典》施行 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多重逻辑与探索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名勇 姜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20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护以及农村土地增值收益与分配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历史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两权分离→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对不同阶段城乡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新时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现实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在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破解城乡失衡困局及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深层次的制度约束。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围绕“拓权”、“引流”、“重塑”、“统筹”等关键环节:依托土地产权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助力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城乡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现实需求、政策分析与优化思路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颖 赵利梅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9,共11页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土地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优化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优化人地资源配置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土地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优化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优化人地资源配置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受制于多种原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要以农村承包地和建设用地的联动性改革实现细碎土地资源的连片利用,又要以农村土地资源整体性治理推动城乡“人口—土地—产业”发展的有序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时代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基本原则、模式探析与保障机制
5
作者 罗玉辉 廖敏伶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9,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已成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愿”与“有偿”的基本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已成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愿”与“有偿”的基本原则。“流转型模式”“抵押型模式”“退出型模式”“入市型模式”等多种宅基地退出模式不仅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还蕴含着可供借鉴的普遍性经验。应通过提炼和整合这些经验,构建公平合理的退出补偿机制、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民主协商机制,以保障农民有效退出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宅基地 退出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6
作者 宋洪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共12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在厘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矛盾问题及其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在厘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矛盾问题及其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和发展目标看,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从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乡村人才发展存在短板,城乡人口融合与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要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土地制度改革 体制机制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
作者 周子铭 高鸣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发土地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历史经验,应围绕农村承包地和集体经...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发土地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历史经验,应围绕农村承包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明确科学推进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坚持理顺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工作主线,强化与农村其他改革政策的系统协同,推进农村土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能力,以激活和释放土地要素活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研究综述
8
作者 古思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9-23,共5页
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经济成效显著的同时农村闲置宅基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国家、政府、社会的高度关注。从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基本状况、盘活运用模式、途径及其影响要素等维度出... 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经济成效显著的同时农村闲置宅基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国家、政府、社会的高度关注。从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基本状况、盘活运用模式、途径及其影响要素等维度出发,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相关研究予以回溯梳理,现有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的比例较高,同时闲置原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相关学者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和途径进行探索,但在人才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应该加强人才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便是后续有待深入探究的方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闲置宅基地 盘活利用 土地产权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困难挑战与政策优化
9
作者 郑兆峰 宋洪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6,共15页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梳理了宅基地制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改革步入深水区面...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梳理了宅基地制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改革步入深水区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了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等闲置资源,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助推农民共同富裕。当前,农民退出宅基地仍然面临潜在风险,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锚定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权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实现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共享三大目标,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健全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宅基地改革红利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缩小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势、困境与改革方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五大独特优势,分别是能够在人口规模巨大条件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够以释放土地财产收益为抓手夯实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能够以赓续农耕文明、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耕地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路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以支撑内生型发展模式为手段保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农村土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财产性收益提升、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秩序稳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优势 改革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化赋权:我国土地使用权建构的制度逻辑
11
作者 李凤章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形式重建土地财产权,恰是采取了契约化赋权方式,并根据社保纳入情况,不断扩展契约化赋权的范围。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产权稳定,有利于树立契约型税理观,有利于强化民法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契约化赋权 土地使用权 出让合同 契约型税理观 现代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土地保障能力的制度保障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继明 熊柴 刘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49,共9页
如何通过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土地要素在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能力,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现实命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着“计划性”土地供给约束,一方面不利于城市化优势地区有效... 如何通过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土地要素在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能力,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现实命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着“计划性”土地供给约束,一方面不利于城市化优势地区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和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取消对特大超大城市人口总量限制的同时,增加城市化优势地区“计划性”土地供给;第二,扩大宅基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范围,增加城市化优势地区“市场化”土地供给。通过以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可以为提高城市化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供土地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扩大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增强农业优势地区的土地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地区 高质量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保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哲 杨斯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探讨了其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的适配度问题,指出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 土地管理制度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微观样本——佛山市南海区的集体土地制度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燕府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为应对制度更替时的剧烈震荡,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稳态治理模式。构建渐进式改革中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对南海区集体土地制度变迁开展历时性研究,指出初始阶段南海区与中央的制度偏差成为其微观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依赖。地方政府作为科... 为应对制度更替时的剧烈震荡,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稳态治理模式。构建渐进式改革中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对南海区集体土地制度变迁开展历时性研究,指出初始阶段南海区与中央的制度偏差成为其微观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依赖。地方政府作为科层制中的下级政府与社会场域的实际治理主体,既是中央制度在进入社会场域时的“润滑剂”,也与市场主体一同推动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创新性制度变迁,通过制度变迁在体制与社会场域的传导与反馈,宏观渐进式改革与微观渐进式改革得以双向互动演进。最后提出地方性制度变迁是我国深化改革在社会场域的重要支撑,对中央制度变迁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制度变迁 集体土地制度 南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51
15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抵押 农地制度创新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土地征用及其管理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卫东 楼立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8,共6页
土地征用是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将集体农用土地强制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和安置的行为.由于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低价征用土地的现象,使土地征用带有一定的损害农村集... 土地征用是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将集体农用土地强制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和安置的行为.由于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低价征用土地的现象,使土地征用带有一定的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权益的嫌疑,甚至出现了对现行的征地制度的完全否定.本文针对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中关于征地的种种迷思,对于建立高效、公平和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土地征用制度 土地补偿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城镇化联袂演绎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变革 被引量:27
17
作者 贾康 梁季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81,共15页
土地出让收入的攀升总体上是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客观必然反映。具有学理支撑和客观现实需要的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为土地财政提供了既高效又带有"矛盾积累"特征的制度条件,引发的扭曲问题不... 土地出让收入的攀升总体上是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客观必然反映。具有学理支撑和客观现实需要的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为土地财政提供了既高效又带有"矛盾积累"特征的制度条件,引发的扭曲问题不可忽视。在澄清房地产税的法理依据的同时,应把构建税、租、费、债归位后的可持续地方"土地财政"作为长治久安的出路,制度供给的大方向是合理完善"养地升值"和"土地生财用财"机制,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从长远看,我国"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本出路是借鉴深圳经验转为国有,但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出让 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用地方式比较及改革思路探索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萍 张绍基 +1 位作者 丁富军 李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新时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满足日益发展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新要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不同保障性住房的土地权属特征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以适应住... 研究目的:探讨新时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满足日益发展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新要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不同保障性住房的土地权属特征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以适应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保障房 用地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 被引量:133
19
作者 陶然 曹广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88,共6页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是解决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政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征地体制改革 户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态:由农村改革试验区例证 被引量:45
20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3,共10页
在农民增收需求迫切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存量盘查、入市交易以及收益分配方式。但是,当前改革依然面临着集体增收与土地财政矛盾、村庄规划缺失、集体间存量失衡、与... 在农民增收需求迫切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存量盘查、入市交易以及收益分配方式。但是,当前改革依然面临着集体增收与土地财政矛盾、村庄规划缺失、集体间存量失衡、与征收相比收益差距大以及收益分配不可持续等问题。未来改革中应进一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念范围,建立新型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体系,放松入市用途管制,完善入市土地的权能,确立差异化调节金征收标准,同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三农”问题 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