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林加涵 方永强 +1 位作者 刘建 林秋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0-173,T001,共5页
研究表明,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分化和成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14℃对文昌鱼性腺(卵巢和精巢)发育没有显著的作用,20和25℃十分有利于性腺发育和成熟,经40d培养,出现一些雌、雄文昌鱼产卵和释精以及加速性腺发育。本文还讨论... 研究表明,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分化和成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14℃对文昌鱼性腺(卵巢和精巢)发育没有显著的作用,20和25℃十分有利于性腺发育和成熟,经40d培养,出现一些雌、雄文昌鱼产卵和释精以及加速性腺发育。本文还讨论了水温促进性腺发育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温度 卵子发育 性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对稻纵卷叶螟卵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源松 廖怀建 +1 位作者 钱秋 刘向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6-791,共6页
为了探讨温湿度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种群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室内实验调查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下该蛾卵的发育历期、 胚胎发育情况、 孵化率和卵粒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卵历期随相对... 为了探讨温湿度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种群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室内实验调查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下该蛾卵的发育历期、 胚胎发育情况、 孵化率和卵粒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卵历期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缩短, 孵化率随相对湿度的加大而提高。在22℃下低于46%的相对湿度显著降低了卵的孵化率, 而在25~34℃下低于66%的相对湿度会引起孵化率的显著降低, 37℃下卵无论在何种湿度中均不能孵化。在50%左右的低湿条件下, 温度高于28℃后卵也不能孵化。温度在22~31℃和相对湿度在77%~100%范围内, 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这属于稻纵卷叶螟卵的适宜温湿度范围。稻纵卷叶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1±0.6℃和63.7±3.5日度。卵的孵化率(Y)与温湿系数(RH/T)间呈显著的逻辑斯蒂曲线关系Y=0.8662/[1+exp(17.4084-7.5714×RH/T)]。温湿系数在2.34以下时卵孵化率将低于50%, 而达到3.0左右时孵化率接近最高值。结论认为, 低湿造成的稻纵卷叶螟卵重量显著降低、 卵粒干瘪、 胚胎发育受阻是致死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温度 相对湿度 发育历期 孵化率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育与野生施氏鲟精、卵生物学及胚胎发育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丙乾 曲秋芝 +3 位作者 邱岭泉 马国军 刘洪柏 孙大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对人工培育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亲鱼与野生亲鱼的成熟卵、精子及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17~19℃),两者从受精卵到孵出期有着相同的发育特征;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成熟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100~113h,... 对人工培育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亲鱼与野生亲鱼的成熟卵、精子及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17~19℃),两者从受精卵到孵出期有着相同的发育特征;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成熟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100~113h,积温为1800~2034℃·h,野生施氏鲟的成熟卵从受精到出膜需95~104h,积温为1710~1872℃·h;人工培育施氏鲟成熟卵的受精率(30 12%)和孵化率(45 63%)明显低于野生鱼的(78 39%、74 54%);人工培育施氏鲟雄鱼精子的活力(快速泳动1 5~2 0min,寿命3 2~3 4min)较野生施氏鲟的(快速泳动3 4±0 5min,寿命5 3±0 2min)低得多;人工培育施氏鲟的成熟卵径(3 03±0 26mm)小于野生施氏鲟的(3 50±0 25mm),卵的粘性也较野生鱼卵低。此结果与精、卵的成熟程度有关,成熟程度上的差别又与亲鱼成熟的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卵子 精子活力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配子和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田传远 梁英 +3 位作者 王如才 任素莲 于瑞海 赵厚均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2期51-55,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太平洋牡蛎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段组成。精子全长约 2 1 .6μm ,尾段长约 1 8.2 μm ,末端观察到“针眼”样结构 ;头部最大处的直径约 2 .6μm ;中段直径约 1 .1 μm ;未成熟精子尾段中部出现膨大 ,该处直径约 0 .3...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太平洋牡蛎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段组成。精子全长约 2 1 .6μm ,尾段长约 1 8.2 μm ,末端观察到“针眼”样结构 ;头部最大处的直径约 2 .6μm ;中段直径约 1 .1 μm ;未成熟精子尾段中部出现膨大 ,该处直径约 0 .3μm。卵呈梨形 ;卵的直径约为 41 .9μm。卵表面有微绒毛组成的皱折结构 ,可见卵黄膜孔。卵质收回时 ,在卵表面卵柄处可见明显的树枝状结构。受精后 ,受精卵表面的卵黄膜剥离处可见较多数量的皮质小泡。在水温2 1 .2~ 2 3.5℃ ,精卵混合 34min时 ,释时出第 1极体 ;1h2 2min时 ,放出第 2极体 ;2 1h55min时 ,胚胎发育至初期D形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精子入卵 胚胎发育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养殖条石鲷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文超 区又君 李加儿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31-35,共5页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鲷受精卵的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在孵化水温为25.64±0.77℃、...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鲷受精卵的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在孵化水温为25.64±0.77℃、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2h30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孵化后10~15min)体长为1.836±0.078mm。根据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将其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孔关闭期、克氏泡期、尾芽期、心跳期、孵化前期和孵化期等9个时相。其中卵裂期、囊胚期和原肠期分别历时3h、3h和4h45min。对比不同温度下条石鲷的胚胎发育,认为原肠期、尾芽期至孵化期这2个时期的发育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受精卵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汤才 黄德超 +1 位作者 童晓立 黄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了 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 (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 ,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 ,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 ,其产卵量显著降低 ;湿地松粉蚧成... 研究了 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 (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 ,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 ,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 ,其产卵量显著降低 ;湿地松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7~ 2 1℃ ,卵的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是 2 9~ 2 3℃ ;在 2 9~2 3℃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速作用 ,而在 2 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粉蚧 梯度变温 实验种群 存活率 产卵量 发育速率 森木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角蜡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彩花 陶玫 +1 位作者 陈国华 时玉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伪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Green)严重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幼虫和成虫吸食寄主汁液,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中旬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为卵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进入... 伪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Green)严重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幼虫和成虫吸食寄主汁液,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中旬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为卵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进入成虫期,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准确预测该虫的卵期是防治该虫成败的关键,经恒温和室内变温饲养测定,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6±1.23(℃)和10.33±1.01(℃),有效积温为296.94±22.10日度和319.04±20.29日度。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角蜡蚧 卵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园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蚕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凤云 宋策 +1 位作者 左士臣 仝振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0-892,共3页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泌丝昆虫资源。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分别通过15、18、21、24℃恒温处理暖种,测定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0.6)℃、孵化有效积温为(181.7±11.6)℃.d,表明一旦给予越冬后解除滞育的栗...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泌丝昆虫资源。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分别通过15、18、21、24℃恒温处理暖种,测定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0.6)℃、孵化有效积温为(181.7±11.6)℃.d,表明一旦给予越冬后解除滞育的栗蚕卵9.6℃以上的温度条件,就可能使其开始发育,当有效积温达到170℃.d时便可孵化。该结果可作为栗蚕卵的人工越冬保护及暖种技术处理的理论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蚕卵 发育 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卯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卯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32℃,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4.3%-91%),温度高于34℃和低于22℃时,孵化率较低。温度与培育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函数关系为Y=0.3607x^2-26.836x+553.5,R^2=0.973。仔鱼生存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的温度是24—26℃。温度为22℃时,SAI值分别为19.9,但是仔鱼发育的缓慢,部分仔鱼的身体色素一直没有出现,不适合仔鱼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受精卵 温度 发育 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稻虱长、短翅型产卵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玲 姚振威 +1 位作者 吴剑光 吴荣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99-103,共5页
本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抗性品种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褐稻虱长、短翅型雌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前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6~33℃恒温和17.4~27℃自然变温范围内,长、短翅型雌虫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的... 本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抗性品种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褐稻虱长、短翅型雌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前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6~33℃恒温和17.4~27℃自然变温范围内,长、短翅型雌虫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取食同一生育期植株的两种翅型雌虫产卵量也无显著差异。同在感虫品种或中抗品种上,不同规型雌虫的卵量也未表现显著的差异,只有在抗虫品种7105上,短翅型雌虫的卵量明显高于长翅型雌虫。此外,在22~31℃范围内,处在同一温度下短翅型雌虫的产卵前期显著短于长翅型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稻虱 翅型 产卵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甲的实验生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孝羲 王明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在六种温度(20.3℃,23.9℃,277℃,32.2℃,33.7℃,35.9℃)及三种相对湿度范围(51.3%~55.0%RH,75.50~76.0%RH,83.8%~85.0%RH)组合下,开展了对烟草甲Lasi... 在六种温度(20.3℃,23.9℃,277℃,32.2℃,33.7℃,35.9℃)及三种相对湿度范围(51.3%~55.0%RH,75.50~76.0%RH,83.8%~85.0%RH)组合下,开展了对烟草甲Lasiodermaserricorne(F.)实验生态的系统研究,获得其在不同温、湿度组合情况下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一系列特性和参数,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平均繁殖力等,并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害虫 烟草甲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卵的发育、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祥飞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1981—1983年,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观察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eiflorus)卵的发育时间、种群的增长并用3种不同方法测算生产量。在5—30℃的培养温度下,轮虫卵的发育时间(D)随温度(T)升高而缩短,其曲线迴归方程为:LnD;=2.... 1981—1983年,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观察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eiflorus)卵的发育时间、种群的增长并用3种不同方法测算生产量。在5—30℃的培养温度下,轮虫卵的发育时间(D)随温度(T)升高而缩短,其曲线迴归方程为:LnD;=2.0539+0.1097LnT-0.3046(LnT)^2在10,15,20,25℃的培养温度下,从休眠卵孵化出来的孤雌生殖雌体,其繁殖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S”形,或称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 curvc)。不同的温度,种群达到高峰所需的时间有所不同,温度高者短,低者长;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却随温度增加而有所增加。用线性和指数方法计算轮虫种群的生产量所得的结果相似;而与世代时间方法计算所获得的结果相比,差距很大。这种差距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和文献中报道的数据,获得了在0.6—35.2℃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时间(D)与温度(-I)之间的迴归方程:LnD=2.1869—0.1919LnT-0.2218(L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萼花臂尾轮虫 发育 种群增长 生产量 活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和光照对鸭盲肠杯叶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
13
作者 林琳 江斌 +2 位作者 吴胜会 张世忠 黎朝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23-627,共5页
为探索鸭盲肠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caecumalis sp.nov虫卵孵化所需的最适温度和光照,设置每天室外日照3h、不同室温(28~36℃、20~28℃、10~20℃、0~10℃)以及在27℃恒温、无光照条件等5个试验组进行虫卵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室... 为探索鸭盲肠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caecumalis sp.nov虫卵孵化所需的最适温度和光照,设置每天室外日照3h、不同室温(28~36℃、20~28℃、10~20℃、0~10℃)以及在27℃恒温、无光照条件等5个试验组进行虫卵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室温28~36℃组和室温20~28℃组的虫卵发育较好,其孵化率分别为27.5%和25.2%,孵化时间分别为14d和21d;室温10~20℃组的虫卵发育较差,其孵化率为5.1%,孵化时间为28d;室温0~10℃组虫卵不发育;而27℃恒温、无光照条件组,虫卵发育差,毛蚴多死亡,孵不出毛蚴。试验表明鸭盲肠杯叶吸虫虫卵发育的适宜条件为20~36℃,每天日照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盲肠杯叶吸虫 虫卵发育 孵化率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豆天蛾卵的发育情况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5 位作者 廖怀建 邓盼 李大维 李俊领 樊继伟 陈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79,共6页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为20℃,湿度为50%时,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为20℃,湿度为50%时,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平均卵期为9.08 d,显著短于其他湿度条件下的平均卵期(P<0.05)。湿度一定时(50%),温度为30℃时孵化率最高,达97.00%;其次为25℃,孵化率达91.00%。豆天蛾卵在此两种温度下孵化率显著高于除20℃外的其他温度(P<0.05)。35℃下平均卵期最短,为5.32 d;其次为30℃和25℃,分别为5.45 d和5.70 d。此3种温度下的卵期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短于15℃和20℃下的卵期(P<0.05)。湿度、温度一定时,产自4、5、6、7、8月的豆天蛾卵中,6月的卵孵化率最高,达96.67%,显著高于其他4个月份豆天蛾卵的孵化率(P<0.05)。4-8月产的卵平均卵期分别为10.07、7.08、6.80、6.07 d和5.34 d。本研究明确了各因子对豆天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完善了人工养殖豆天蛾技术体系,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卵 温度 湿度 产卵月份 发育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及其数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诗洋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8-1125,共8页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胚后发育 群集性寄生蜂 低温 卵成熟 产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坏鳃指环虫产卵、孵化和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效平 商宝娣 +3 位作者 王桂堂 李文祥 杨兴 李正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7-1183,共7页
实验研究了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产卵和孵化的影响,以及在20℃、在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产卵和发育过程。在离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10、20、30和35℃时,其平均产卵... 实验研究了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产卵和孵化的影响,以及在20℃、在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产卵和发育过程。在离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10、20、30和35℃时,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0.25、5.9、9.1、9.2和13.4枚/虫;除4℃外,绝大多数虫卵是在离体后的前5h内产出;然而,在体条件下虫体的产卵是连续且稳定的,在20℃条件下平均产卵量为6.5枚/(虫·d)。虫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持续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0、20、30和35℃条件下,孵化时间和孵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9d、3d、2d、36h和24d、5d、5d、3d,而最高的孵化率(65.5%)却出现在30℃。在20℃条件下,纤毛幼虫在感染7d后90%的虫体都已成熟,因此,在此温度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由虫卵发育到成虫大约需要8—10d。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的暴发,在第一次用药1周后要进行第二次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鳃指环虫 温度 产卵 孵化 幼虫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卵中间感温过程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的变化
17
作者 徐欣 刘中文 +2 位作者 孙晓宁 袁倩 崔自学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5-659,共5页
家蚕越年蚕种的初春中间感温是复式冷藏法的一个技术环节,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与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为了解中间感温期间蚕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的生理生化变化,以菁松×皓月(JS×HY)杂交种为材料,对其初... 家蚕越年蚕种的初春中间感温是复式冷藏法的一个技术环节,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与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为了解中间感温期间蚕卵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的生理生化变化,以菁松×皓月(JS×HY)杂交种为材料,对其初春中间感温过程中的谷胱甘肽含量与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GSH(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关酶活性变化对抵抗温度伤害有一定作用,蚕卵解除滞育需要高GR(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GR活性显著降低是GSH/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测家蚕越年蚕种在初春中间感温中借助谷胱甘肽氧化还原代谢指标的变化抵抗温度变化,并为解除滞育做准备。这对于阐明蚕卵滞育解除和胚胎活化的生化机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卵 中间感温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 胚胎发育 解除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蛹、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18
作者 郑永祥 崔相富 +1 位作者 张小平 张建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2,42,共3页
经试验测定 ,鞭角华扁叶蜂蛹、卵在室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8.3℃、8.5℃ ,有效积温分别为 1 30 .9℃、1 76.1℃ ;在恒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8.4℃、9.2℃ ,有效积温分别为1 2 7.2℃、1 64.9℃。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