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黄浦江水系常见鱼类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 唐振 +1 位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5,共13页
黄浦江是兼具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渔业、旅游等功能的上海“母亲河”,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黄浦江水系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黄浦江水系15种优势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肌肉中Cu、Zn、Fe、Mn、Pb、Cd、Cr、As、Hg的含量。结果表... 黄浦江是兼具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渔业、旅游等功能的上海“母亲河”,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黄浦江水系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黄浦江水系15种优势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肌肉中Cu、Zn、Fe、Mn、Pb、Cd、Cr、As、Hg的含量。结果表明,除As外,所有鱼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或农业行业标准限值。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淀山湖水域翘嘴鲌、大鳍■为重金属中度污染(2.03.0);苏州河水域翘嘴鲌、兴凯■为中度污染,大鳍■为重度污染。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As外,Cu、Zn、Pb、Cd、Cr、Hg、Mn等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不显著。复合重金属危害系数(TTHQ)分析结果显示:黄浦江水域似鳊的TTHQ值为0.957;苏州河水域光泽黄颡鱼、刀鲚、似鳊、翘嘴鲌、■、大鳍■、日本鳗鲡、兴凯■的TTHQ值均大于1;淀山湖水域泥鳅的TTHQ值接近1,翘嘴鲌、黄颡鱼、■、大鳍■的TTHQ值大于1。以上鱼类均存在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目前,淀山湖水域仍有专业渔民开展捕捞作业,因此,应对当地居民重金属健康风险作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苏州河 淀山湖 鱼类重金属污染 人类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88
2
作者 吴阿娜 朱梦杰 +3 位作者 汤琳 朱刚 汪琴 张锦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华暴发过程.其叶绿素a对数与总磷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氮、TN/TP呈负相关,与总氮、氨氮等则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淀山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此外,叶绿素a与水温、pH、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叶绿素A 蓝藻水华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丽卿 李燕 张瑞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4-1139,共6页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系统和马来眼子菜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2)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3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4
作者 连民 陈传炜 +1 位作者 俞顺章 刘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水温(TEM)、pH值、可见度(VDWB)、风向、风速.结果表明,MC分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区域差异,早晨和下午最高,西南水域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体现了光照、空气流动对MC分布的影响,同时MC的分布与总磷、pH值、可见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光照、空气流动外,影响湖水MC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湖水可见度和水中总磷的含量.表明光照、空气流动、水体总磷含量是影响夏季淀山湖水体MC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生态学 淀山湖 夏季 采样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气象水文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铭玮 徐启新 +1 位作者 车越 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31,共11页
2007-2009年淀山湖的总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3.47~4.53mg/L和0.18~0.24mg/L,明显高于富营养化水平,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物质基础.MODIS影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分别为3,6,10d,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暴发后... 2007-2009年淀山湖的总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3.47~4.53mg/L和0.18~0.24mg/L,明显高于富营养化水平,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物质基础.MODIS影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分别为3,6,10d,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暴发后易于集中在湖中心、东北和东部水域.受黄浦江顶托和太浦河壅水作用影响,淀山湖6-9月间平均水位较高,换水周期较长.7-9月日均气象因素变化与暴发日气象条件的对照结果显示,气温偏高(24.2~30.5℃)、日照时间长(大于5.9h)的气象条件成为诱发蓝藻大规模增殖的气象条件;低气压(小于1 015hPa)、低风速(小于2.2m/s)以及基本无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强降水、高风速的气象条件则能够抑制蓝藻水华形成.水文气象因素是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测预警以及风险应急系统建立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水文 蓝藻水华暴发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玲玲 仇雁翎 +3 位作者 张洪恩 刘登国 韩中豪 赵建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探讨了淀山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CDOM与叶绿素a、浊度和COD等水质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波段范围内CDOM光谱吸收形状(指数函数斜率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山湖CDOM吸收系数不高,在355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变化... 探讨了淀山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CDOM与叶绿素a、浊度和COD等水质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波段范围内CDOM光谱吸收形状(指数函数斜率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山湖CDOM吸收系数不高,在355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是6.95-10.28 m^(-1),而且湖南区高于湖北区;CDOM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浊度、COD等水质参数的相关性都不高,证明湖中的CDOM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CDOM吸收系数在300- 500nm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超过500 nm之后呈线性递减,在300-500 nm波段范围内指数函数的曲线斜率S为11.7-14.8μm^(-1),在501-750 nm波段范围内波长每增1 nm,CDOM的吸收系数减小0.0021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质 光谱吸收系数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胡雪芹 王强 +2 位作者 马明睿 徐春燕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6,163,共9页
根据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进行的淀山湖生态调查资料,报道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与时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淀山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87~139.43 mg/m'、平均值为25.35±... 根据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进行的淀山湖生态调查资料,报道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与时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淀山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87~139.43 mg/m'、平均值为25.35±2.71mg/m3;(2)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0.40~210.91×106 ind/L、平均值为(10.02±2.45)×106 ind/L;(3)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特点,在水平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4)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较高,不同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随季节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叶绿素A 浮游植物密度 分布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20年变化及其藻类增长响应 被引量:79
8
作者 程曦 李小平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从淀山湖20年的监测数据和AGP试验结果入手,结合20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分析淀山湖氮磷营养物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演替和增长的影响.从1985年第一次大规模藻类水华暴发,经过15年的营养物积累,在1999-2000年之间,淀山湖由中度富营养化... 从淀山湖20年的监测数据和AGP试验结果入手,结合20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分析淀山湖氮磷营养物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演替和增长的影响.从1985年第一次大规模藻类水华暴发,经过15年的营养物积累,在1999-2000年之间,淀山湖由中度富营养化湖泊逐渐转化为重度富营养化湖泊,1999年之后淀山湖水体氮磷营养物大量聚集,叶绿素a水平迅速提高,分别以1999年前的2.25倍、6.67倍和3.40倍的速率上升,其中以磷的上升速率为最快;透明度则以平均每年递减5cm的速度下降.藻类群落转化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藻类水华的频率为1999年前的2-3倍.当水体TN浓度超过3.5mg/L时,AGP试验不再有任何显著性反应.2002年的现场试验和藻类水华频次与高浓度TN出现概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夏秋季当水体TN浓度在3.5mg/L时,可以引起藻类大量增长;高浓度TN出现概率越高,藻类水华的次数越多.研究证明淀山湖已经具备暴发大规模、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条件,水体TN浓度超过临界值(>3.5mg/L)的频次越多,淀山湖爆发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 水质 富营养化 藻类增长潜力试验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及其近30年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施文 刘利华 达良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调查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其近30年变化,探讨水生植被的发展趋势及退化原因.淀山湖现有水生高等植物29种,隶属18科,25属,栽培种、外来种比例较过去升高.30年来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面... 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调查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其近30年变化,探讨水生植被的发展趋势及退化原因.淀山湖现有水生高等植物29种,隶属18科,25属,栽培种、外来种比例较过去升高.30年来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面积严重萎缩,主要植被类型从沉水植物占优势转变为漂浮植物占优势,沉水植被主要优势种由苦草转为竹叶眼子菜.水体营养盐升高、透明度下降以及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植被衰退和沉水植物优势种演替,而城市发展和渔业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植被衰退,并影响着演替的方向和多样性格局.目前淀山湖水体营养水平高、透明度低、人为干扰强度大,水生植被难以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水生高等植物 生物多样性 人为干扰 逆向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底泥生态疏浚适宜深度判定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伟 商景阁 +2 位作者 周麒麟 程南宁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测定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温度下的铵态氮(NH4+-N)、正磷酸盐(PO34--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释放速率,并对该区域沉积物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淀山湖表层沉积物近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测定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温度下的铵态氮(NH4+-N)、正磷酸盐(PO34--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释放速率,并对该区域沉积物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淀山湖表层沉积物近年来总磷和有机质含量有较大增加.淀山湖东部湖区NH4+-N和DOC存在着释放趋势,PO34--P在夏季会从沉积物中向上覆水中释放,在年内会形成"源"和"汇"的转化.整个淀山湖东部湖区按不同研究区域划分,疏浚深度以10~20 cm最佳,疏浚季节以秋季为佳.通过对淀山湖东部湖区的沉积物在不同疏浚深度和疏浚时间下的污染物释放速率的研究,可以为淀山湖和其它类似湖泊的疏浚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释放速率 疏浚深度 疏浚温度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风浪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洪生 辜俊波 文武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3-788,共6页
对淀山湖的风场和风浪场进行了观测,根据所观测的风场利用SWAN模型计算了湖区的风浪场.通过将计算的波高和观测值进行比较,说明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和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观测结果的波动幅度较大,而计算结果比较平滑.总体说来,基于... 对淀山湖的风场和风浪场进行了观测,根据所观测的风场利用SWAN模型计算了湖区的风浪场.通过将计算的波高和观测值进行比较,说明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和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观测结果的波动幅度较大,而计算结果比较平滑.总体说来,基于SWAN模型所计算的波高可信、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SWAN模型较为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水位和不同风速的风场组合作用下淀山湖水域的风浪场,为今后淀山湖的防汛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初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风浪场 SWAN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B试验的不同湖泊夏季营养物投入与藻类响应关系的比较:以淀山湖、小兴凯湖和洱海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菲菲 李小平 +1 位作者 程曦 吴雪峰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8,共8页
淀山湖、小兴凯湖和洱海分别处在不同的营养阶段,夏季都存在蓝藻水华现象,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应控氮还是控磷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营养物加富生物测试的试验方法,研究和比较三个湖泊限制性营养元素(N和P)夏季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刺激作用... 淀山湖、小兴凯湖和洱海分别处在不同的营养阶段,夏季都存在蓝藻水华现象,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应控氮还是控磷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营养物加富生物测试的试验方法,研究和比较三个湖泊限制性营养元素(N和P)夏季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刺激作用,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方法(LSD)检验试验结果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淀山湖(TN/TP=10左右)、洱海(TN/TP=29左右)、小兴凯湖(TN/TP=9左右)在夏季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氮响应、氮磷双重响应、氮响应;较低氮磷比的营养程度较高的湖泊(淀山湖和小兴凯湖)夏季应控制氮含量,若添加氮更容易引发蓝藻(微囊藻)水华,而高氮磷比的初期富营养化湖泊(洱海)夏季应同时控制氮磷含量,同时添加氮磷的交互作用容易引发蓝藻(微囊藻)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NEB 限制性营养元素 氮磷比 淀山湖 洱海 小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水环境容量评估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寿兵 马小雪 +3 位作者 张韦倩 冯述青 杨天翔 樊正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7-1140,共4页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年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已有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水质目标情景下淀山湖对CO...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年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已有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水质目标情景下淀山湖对COD、TN和TP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在保持现状水质条件下,COD、TN和TP的环境容量分别为47213,8337.7,476.3t/a;水质控制目标为II类时,其环境容量分别为46325,1191.1,59.5t/a;水质目标为III类时,环境容量分别为68547,2382.2,119.1t/a.为IV类水质目标时,TN、TP的环境容量分别为3573.3,238.2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环境容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冯德祥 刘一 +3 位作者 禹娜 陈亮 李二超 陈立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80种,其中轮虫46种(58%),枝角类21种(26%),桡足类13种(16%),优势种主要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80种,其中轮虫46种(58%),枝角类21种(26%),桡足类13种(16%),优势种主要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diversicorn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简弧象鼻溞(Brachionus coregoni)、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 leuckarti)、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淀山湖浮游动物的月平均密度为(356±334)ind./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5月,为1 260 ind./L,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12月,为52ind./L;淀山湖浮游动物的月平均生物量为(12.67±12.53)mg/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7月,为40.85 mg/L,最低值为2008年12月的1.45 mg/L.水平分布上,浮游动物周年年均生物量在S11(水产养殖场)最高,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达208 ind./L和22.77 mg/L,S9(威尼斯别墅段)样站年平均密度最低,为208 ind./L;年平均生物量最低点出现在S7站位,仅为6.91 mg/L.淀山湖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动在0.841~2.187之间,平均为1.718,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淀山湖水体总体呈现α-中污型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COM-CAEDYM模型的淀山湖营养物投入响应关系的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嘉 陈小华 李小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74,共9页
针对淀山湖严重富营养化的问题,应用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ELCOM-CAEDYM对淀山湖水质进行了模拟,确定了一套可应用于淀山湖水质模拟的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ELCOM-CAEDYM耦合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浓度... 针对淀山湖严重富营养化的问题,应用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ELCOM-CAEDYM对淀山湖水质进行了模拟,确定了一套可应用于淀山湖水质模拟的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ELCOM-CAEDYM耦合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浓度动态变化,模拟结果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相符合.同时运用该模型对淀山湖营养物的投入响应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从模拟结果来看,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随淀山湖磷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较显著,氮输入量的增加对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淀山湖总氮含量降低到3.70-4.31mg/L之间的某个临界值以下或者更低时,淀山湖叶绿素a的含量会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COM-CAEDYM模型 藻类模拟 富营养化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夏季蓝藻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虹 由文辉 +3 位作者 汪益嫔 胡雪芹 徐春燕 童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411-11413,共3页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蓝藻时空变化特点,于2009年6月至9月对淀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蓝藻11属28种,微囊藻属(Microcystis)、颤藻属(Oscillatoria)和色球藻属(Chroococcus)为淀山湖夏季蓝藻最主要的构成群落。调查期间,淀山湖...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蓝藻时空变化特点,于2009年6月至9月对淀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蓝藻11属28种,微囊藻属(Microcystis)、颤藻属(Oscillatoria)和色球藻属(Chroococcus)为淀山湖夏季蓝藻最主要的构成群落。调查期间,淀山湖蓝藻平均密度为16.48×106cells/L,在1.01×106~59.76×106cells/L范围内变化,特点为9月〉7月〉8月〉6月,9月时,由于微囊藻的大量繁殖、聚集导致部分水域水华现象严重。空间上,淀山湖西部及西南部点位蓝藻平均密度大于东部及东南部点位。在营养物质充足时,温度是影响蓝藻水华生消的主要因素,风向也是影响蓝藻分布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时空分布 淀山湖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志红 郑力行 +1 位作者 屈卫东 朱惠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090g/L,是类毒素-A的13倍.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LR污染和轻度的类毒素-A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类毒素-A 富营养化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吕大伟 周彦锋 +2 位作者 葛优 王晨赫 尤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2-769,共8页
研究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可为探其繁殖、性成熟年龄、存活率等习性积累有效数据,并可为优化鱼类种群结构、科学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以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逐月于淀山湖采集到的452尾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研究材料... 研究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可为探其繁殖、性成熟年龄、存活率等习性积累有效数据,并可为优化鱼类种群结构、科学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以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逐月于淀山湖采集到的452尾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研究材料,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间的紧密联系。结果表明:翘嘴鲌体长15.32—77.91 cm;体重范围43—5567 g。雌雄群体间的体长和体重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和体重拟合关系式为W=0.00002L^(2.9211)(R^2=0.9143,n=452),符合匀速生长特性;选用鳞片鉴定年龄、测量鳞径,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_t=99.65[1–e^(–0.1357(t+0.6287))];W_t=11874.27[1–e^(–0.1357(t+0.6287)]2.9211)。采集的翘嘴鲌样本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3龄,占样本总数的55.71%,表明生长趋于低龄化、小型化;生长拐点年龄为7.2711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65.54 cm和3471.79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翘嘴鲌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及其控制因子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杨漪帆 朱永青 林卫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3,88,共7页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常规水质数据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盐、pH、水温、风速、光强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常规水质数据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盐、pH、水温、风速、光强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计算结果显示,目前营养盐并非淀山湖蓝藻暴发的主要限制因子;淀山湖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越适合蓝藻的生长;当pH为7.5~9.5、水温为30~35℃、静风或风速小于3.1m/s、光强为70~400W/m2时,蓝藻能很好地生长。模拟结果可以为揭示淀山湖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OX模型 藻类模拟 影响因子 富营养化 淀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千墩浦河口生态浮床试验工程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阳俊 阮仁良 +2 位作者 孙从军 曹勇 陈小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6期28-31,共4页
在淀山湖千墩浦河口实施生态浮床试验工程,利用多种水生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水质。结果表明:浮床区DO质量浓度比千墩浦来水、浮床区进水分别提高2.060、.38 mg/L,透明度分别提高8.1、7.4 cm;浮床区的Chl-a质量浓度年均值均小于20μg/L;浮... 在淀山湖千墩浦河口实施生态浮床试验工程,利用多种水生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水质。结果表明:浮床区DO质量浓度比千墩浦来水、浮床区进水分别提高2.060、.38 mg/L,透明度分别提高8.1、7.4 cm;浮床区的Chl-a质量浓度年均值均小于20μg/L;浮床试验工程对千墩浦来水TN、TP、COD、SS的去除负荷分别为14.9、0.905、8.3、64.4 g/(m2.d),对浮床区进水的去除负荷分别为5.27、0.36、25.13、47.53 g/(m2.d)。浮床系统有效改善了千墩浦来水水质和浮床外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生态浮床 富营养化 TN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