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Z对莴苣(Lactuca sativa L.)器官发生及乙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华松 陆祖军 +1 位作者 王永繁 黄学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4,共3页
为了研究TDZ在植物器官发生中的生理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DZ替代MS中的BA,发现仅用1/50BA浓度(0.1mg/L)的TDZ处理,已相当于用BA处理所得芽数,可见它具有很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但是TDZ又能显著促进乙烯形成,较低浓度时抑制莴苣... 为了研究TDZ在植物器官发生中的生理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DZ替代MS中的BA,发现仅用1/50BA浓度(0.1mg/L)的TDZ处理,已相当于用BA处理所得芽数,可见它具有很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但是TDZ又能显著促进乙烯形成,较低浓度时抑制莴苣的器官发生,可能此时乙烯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Z 莴苣 器官发生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莼(Ulva lactuca L.)营养成分及多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月 沈照鹏 +2 位作者 宗雯雯 崔欣 江晓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04-308,313,共6页
为使人们对石莼的食用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扩展其消费市场,促进石莼资源的开发及高值化利用,本文对石莼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石莼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与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 为使人们对石莼的食用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扩展其消费市场,促进石莼资源的开发及高值化利用,本文对石莼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石莼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与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莼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22.03、38.00、8.77、1.11、30.09,富含人体必需的Ca、Mg、Fe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5.90 g/100 g;经红外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从石莼提取出的石莼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为鼠李糖(45.23%)、木糖(26.04%)和葡萄糖(23.73%),且有糖醛酸与硫酸基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 营养成分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志敏 宋非非 +2 位作者 徐志刚 刘晓英 杨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4-49,共6页
以叶用莴苣品种永荣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1(RB100)、200μmol·m-2·s-1(RB200)和300μmol·m-2·s-1(RB300)的红蓝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RB10... 以叶用莴苣品种永荣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1(RB100)、200μmol·m-2·s-1(RB200)和300μmol·m-2·s-1(RB300)的红蓝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RB100处理叶用莴苣植株高度、叶面积、根长、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RB300处理叶用莴苣中VC含量最高,硝酸盐和叶绿素含量最低。结果表明:3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品质,而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光照强度 叶用莴苣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3701基因的克隆及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真真 韩莹琰 +4 位作者 范双喜 刘超杰 郝敬虹 李婷 李雅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为探讨热激蛋白Hsp70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 为探讨热激蛋白Hsp70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叶用莴苣热敏品种P-S11和耐热品种G-S59中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该基因c DNA全长为2 191 bp,开放阅读框为1 950 bp,编码649个氨基酸,具有Hsp70家族特有的标签序列,与拟南芥、番茄、小麦等物种的Hsp70同源性达到90%以上。qRT-PCR分析显示,高温胁迫下该基因在2个品种中的表达均上调,在耐热品种中总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热敏品种,且在42℃高温下热敏品种P-S11中基因表达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受到抑制,而耐热品种G-S59中则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s Hsp70-3701基因可能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相关。本研究为有效解决叶用莴苣高温抽薹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HSP70 基因克隆 高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挖掘叶用莴苣中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关键基因
5
作者 姜永强 王丽慧 孙雪梅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调控叶用莴苣叶片花青素合成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对叶用莴苣大速生(绿色)和紫霞(紫色)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速生和紫霞比较组中共检测到7 2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相对表达量上升基因4 214个,相对表达量下降基因3 018个... 为探究调控叶用莴苣叶片花青素合成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对叶用莴苣大速生(绿色)和紫霞(紫色)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速生和紫霞比较组中共检测到7 2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相对表达量上升基因4 214个,相对表达量下降基因3 018个。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代谢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花青素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产物-其他抗生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程度较高。在大速生和紫霞比较组中共鉴定到55个转录因子家族,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属于MYB、bHLH、C_(2)C_(2)和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从MYB转录因子基因中筛选出log_(2)FC绝对值较大的LOC111917799,命名为LsMYB1基因。瞬时表达试验结果验证了LsMYB1基因可以调控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结果为叶用莴苣叶色的分子遗传机理及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花青素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3701和LsHsp70-1707基因与抽薹特性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真真 韩莹琰 +3 位作者 范双喜 李婷 王振雨 刘秀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抽薹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抽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差异性。... [目的]探讨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抽薹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抽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差异性。[结果]Ls Hsp70-3701基因在热敏品种P-S11抽薹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抽薹前;在耐热品种G-S59抽薹初期的表达量与抽薹前无显著差异,但后期表达量显著降低。Ls Hsp70-1707基因在热敏品种P-S11抽薹初期表达量与抽薹前差异不显著,但其后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抽薹前;在GS59中抽薹期的最大表达量低于抽薹前的最大表达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其他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低于抽薹前最高水平。[结论]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与叶用莴苣抽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用莴苣抽薹是差异基因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HSP70 抽薹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盘梗霉菌自然寄主专化性的分化及其对莴苣的侵染性
7
作者 何晓婵 周小军 +3 位作者 朱浩 龚婉 张敬泽 朱丽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明确引起浙江金华地区杂草苦苣菜和苣荬菜霜霉病的病原菌及其寄主范围,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寄主范围的测定。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特征鉴定、病原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以及基于核糖体ITS区和28S基因、Cox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为明确引起浙江金华地区杂草苦苣菜和苣荬菜霜霉病的病原菌及其寄主范围,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寄主范围的测定。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特征鉴定、病原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以及基于核糖体ITS区和28S基因、Cox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引起2种杂草霜霉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莴苣盘梗霉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可侵染其他自然寄主和栽培品种莴苣和生菜,但不能侵染已知的自然寄主续断菊,证实来自杂草上的莴苣盘梗霉菌存在寄主专化性的分化,不完全相同于已知的寄主范围。苦苣菜和苣荬菜可能是莴苣霜霉病的接种源,控制这些杂草将是控制霜霉病害的重要一环,研究结果为揭示活体营养莴苣盘梗霉菌具有寄主专化性及其分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霜霉病 杂草 寄主专化性 莴苣盘梗霉菌 续断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联合生物炭施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及油麦菜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林倩茹 聂呈荣 +4 位作者 阮博 陈雅玲 赵阳 关开阳 林剑文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了解决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生物炭联合施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复合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升高范围在0... 为了解决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生物炭联合施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复合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升高范围在0.37—1.37之间。同时,复合调理剂对重金属有固定和转化作用,使土壤中镉、铬含量控制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5.5<pH≤6.5,Cd=2 mg·kg^(–1)、Cr=850 mg·kg^(–1))以下。实验中设置了5种处理,分别是CK(0 g·kg^(–1))、T1(2 g·kg^(–1))、T2(4 g·kg^(–1))、T3(8 g·kg^(–1))、T4(16 g·kg^(–1))。其中T2(4 g·kg^(–1))处理组对重金属镉含量降低效果最好,较对照组下降了0.1625 mg·kg^(–1)。施加调理剂后,可以有效降低油麦菜地上和地下部的重金属含量,油麦菜可食部各重金属指标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Cd=0.2 mg·kg^(–1)、As=0.5 mg·kg^(–1)、Pb=0.3 mg·kg^(–1))。其中油麦菜可食用部分镉含量降低最为显著,与对照组含量相比降低了68.10%。根据油麦菜地上可食用部分重金属的降低幅度,T3(8 g·kg^(–1))处理组综合效果最优。上述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生物炭可以有效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提升油麦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炭 土壤调理剂 重金属污染 油麦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莴苣LsE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燕川 李盼盼 +4 位作者 肖爽 韩莹琰 刘超杰 郝敬虹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为探明E3泛素连接酶基因对叶用莴苣高温抽薹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克隆得到LsE3编码序列,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序列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LsE3基因长度1 122bp,编码37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 【目的】为探明E3泛素连接酶基因对叶用莴苣高温抽薹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克隆得到LsE3编码序列,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序列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LsE3基因长度1 122bp,编码37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C端有一个RING-H2finger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亲缘关系较近。LsE3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高温处理显著影响植株茎中LsE3表达量。【结论】LsE3可能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高温抽薹 E3泛素连接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D组合光质对莴苣灰霉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勇鹏 王彬 +8 位作者 杨哲 任旭妍 朱新红 马肖静 孙凯乐 孙治强 朴凤植 张涛 姚秋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47,共7页
本试验在水培条件下,以LED红蓝光(红蓝光比例4∶1)为基础和对照,研究添加紫光、黄光、绿光组成的不同LED组合光质对叶用莴苣接种灰霉病菌后的病情指数以及接菌前后POD、PPO、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组合光质处理中... 本试验在水培条件下,以LED红蓝光(红蓝光比例4∶1)为基础和对照,研究添加紫光、黄光、绿光组成的不同LED组合光质对叶用莴苣接种灰霉病菌后的病情指数以及接菌前后POD、PPO、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组合光质处理中,以添加紫光的LED红蓝紫处理最能降低莴苣灰霉病病情指数;防御酶活性上,红蓝光基础上添加紫光和黄光处理的POD、PAL、PPO、GLU活性较高,添加绿光、黄光处理的CHT活性较高。整体上看,在LED红蓝光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的紫光或黄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莴苣灰霉病的病情指数,还可以提高莴苣体内的防御酶活性。该结果可为莴苣生产中通过光环境控制来抑制灰霉病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组合光质 莴苣 灰霉病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光条件下LED补光灯的频率和占空比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晓旭 何蔚 +3 位作者 陈丹艳 陈乐涵 胡晓婷 杨振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3-111,12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间歇光对生菜生长及电能转换效率的影响,进一步细化适宜生菜生长的光频率和占空比。【方法】以生菜品种‘香港玻璃’为材料,以LED为光源,在保证日累积光量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频率、占空比和照光时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间歇光对生菜生长及电能转换效率的影响,进一步细化适宜生菜生长的光频率和占空比。【方法】以生菜品种‘香港玻璃’为材料,以LED为光源,在保证日累积光量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频率、占空比和照光时间,设置1Hz/50%/24h(T1),1Hz/75%/16h(T2)和10kHz/75%/16h(T3)3个间歇光处理,以连续光处理10kHz/100%/12h作对照(CK),研究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间歇光对生菜生长、品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电能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除T1处理外,间歇光可使生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鲜干质量及生长速率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T1处理硝酸盐含量最高,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间歇光处理的Vc含量均较对照有所提升。低频率、低占空比的间歇光会使生菜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不利于生菜的光合作用。T2和T3处理的电能转换效率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提高了92.50%和82.50%。【结论】考虑能源消耗并兼顾生菜干物质积累和品质,认为实际生产以频率为1 Hz、占空比为75%、照光时间为16h的处理(T2)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条件 间歇光 lED 光照强度 电能转换效率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莼酶解提取物延缓皮肤衰老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瑾 江晓路 +5 位作者 余俊红 尹花 张洪峰 林月 詹照雅 沈照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7-325,共9页
目的:研究石莼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按800 mg/kg·d进行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6周,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提取物和V_(C)给药28 d后,表征小鼠皮肤老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水浸提物相比,石... 目的:研究石莼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按800 mg/kg·d进行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6周,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提取物和V_(C)给药28 d后,表征小鼠皮肤老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水浸提物相比,石莼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总糖、蛋白质、还原糖、多酚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SOD活力提高5.72、7.95、13.26倍。动物实验显示,石莼酶解提取物显著改善衰老性皮肤GSH-Px、T-SOD、CAT、T-AOC活力及MDA、蛋白质羰基水平,缓解小鼠脏器萎缩;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提高71.63%,Ⅰ/Ⅲ型胶原比例提高55.40%;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酶GSH-Px、T-SOD、CAT活力和T-AOC水平;抑制机体生物大分子的氧化降解,如降低蛋白质羰基和MDA水平(P<0.05)。结论:石莼酶解提取物可降低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小鼠皮肤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 酶解水提物 D-半乳糖 小鼠模型 皮肤衰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劼 胡博华 +1 位作者 戈涛 陈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892-4896,共5页
水培条件下,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0、5、10、20、40 mg/L镉(Cd2+)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mg/L)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种子的发芽势较没有Cd2+胁... 水培条件下,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0、5、10、20、40 mg/L镉(Cd2+)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mg/L)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种子的发芽势较没有Cd2+胁迫处理的增加63.64%;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30和119.29;而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进一步升高,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显著降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步减小,且处理浓度越高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与没有Cd2+胁迫的处理相比,低浓度Cd2+(5 mg/L)胁迫对生菜幼苗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根长、芽长、鲜质量增幅分别为16.04%、11.61%和11.59%,且生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总量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当Cd2+浓度>10 mg/L时,生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总量的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Cd2+胁迫对生菜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抑制作用,Cd2+胁迫对生菜幼苗叶片叶绿素a的影响作用小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此外生菜幼苗根组织中丙二醛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生菜(lactuca SATIVA l.) 种子萌发 叶绿素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源 刘贵波 +4 位作者 高洪文 王赞 赵海明 谢楠 王艳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7-812,共6页
为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研究。在日光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根系长度等形态指标,比... 为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研究。在日光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根系长度等形态指标,比较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三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差异,同时筛选抗旱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得出供试材料抗旱性强弱为:M7>M8>M3>M10>M9>M4>M11>M2>M12>810>M6>M14>M1>CK>M15>M16>M13>M17>M5,评价结果与材料实际观测基本一致。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不但考虑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地鉴定每份材料的抗旱能力,比聚类分析法和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的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质资源 苗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灌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被引量:46
15
作者 朱练峰 张均华 +2 位作者 禹盛苗 胡志华 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7-114,共8页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磁化水灌溉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增幅4.0%~7.9%)、结实率(3.9%~8.7%)和产量(增幅5.2%~9.3%)。2013年,磁化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低位分蘖发生率(增幅9.4%~21.5%),增加了孕穗期、灌浆期倒三叶的SPAD值(增幅2.4%~7.8%)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8.7%~18.8%);磁化水灌溉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的的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13.3%和12.0%,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1.4%和7.7%,胶稠度分别提高了6.0和4.0mm,碱消值提高了4.3%和4.8%。该结果为磁化水在水稻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磁化装备 作物生长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生菜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丁文雅 邬小撑 +2 位作者 刘敏娜 王军君 林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采用雾培试验,比较Hoagland、日本园试、日本山崎、华南农大叶菜B、英国Hewitt等5个生菜常用的水培营养液配方对生菜生物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南农大叶菜B的营养液pH值升幅最小,英国Hewitt最大;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生菜根系... 采用雾培试验,比较Hoagland、日本园试、日本山崎、华南农大叶菜B、英国Hewitt等5个生菜常用的水培营养液配方对生菜生物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南农大叶菜B的营养液pH值升幅最小,英国Hewitt最大;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生菜根系和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最高,英国Hewitt或Hoagland处理的最低;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生菜叶片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抗氧化活性和DPPH(1,1-diphenyl-2-picrydrazyl)自由基清除率最高,日本园试次之,日本山崎最低;日本园试处理的生菜类胡萝卜素和谷胱甘肽含量最高,华南农大叶菜B次之,日本山崎最低;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生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日本园试相当,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生菜叶片和茎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英国Hewitt和Hoagland,略高于日本园试和日本山崎。说明采用华南农大叶菜B作为生菜气雾栽培的营养液配方,不仅营养液pH波动小,而且生菜具有较高的生物量、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较低的硝酸盐含量,是较为适宜的生菜气雾栽培配方,而英国Hewitt和日本山崎不适合生菜的气雾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培 生菜 营养液配方 生物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液浓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别之龙 徐加林 杨小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09-112,共4页
该文研究了4种营养液浓度处理(山崎生菜配方的1/4(1/4s)、1/2(1/2s)、1(1s)和2(2s)单位)对水培生菜(品种为“弘农”和“绿领”)生长、硝酸盐积累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单位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叶长和叶宽最大,... 该文研究了4种营养液浓度处理(山崎生菜配方的1/4(1/4s)、1/2(1/2s)、1(1s)和2(2s)单位)对水培生菜(品种为“弘农”和“绿领”)生长、硝酸盐积累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单位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叶长和叶宽最大,而2个单位营养液浓度处理下上述指标最小。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下叶片硝酸盐积累的高低顺序为2s>1s>1/2s>1/4s,2个单位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生菜生长发育后期叶片中的SOD活性和M DA含量最高。对采收时生菜品质的分析表明,生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2个单位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生菜叶片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R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采用1/2单位的山崎生菜配方是适合生菜水培的营养液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液浓度 水培 生菜 产量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洪助 王虹 +3 位作者 沈建华 郭世荣 朱为民 许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3-608,共6页
以罗马生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6种不同比例的红(R)蓝(B)光质(2R/1B,4R/1B,8R/1B,1R/2B,1R/4B,1R/8B)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的白光相比,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2R/1B,4R/1B,8R/1B)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明显,其发... 以罗马生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6种不同比例的红(R)蓝(B)光质(2R/1B,4R/1B,8R/1B,1R/2B,1R/4B,1R/8B)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的白光相比,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2R/1B,4R/1B,8R/1B)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明显,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红蓝复合光对生菜幼苗的形态建成、根系活力、叶片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均有促进作用,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促进效果优于以蓝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在以红光为主的复合光处理中,2R/1B,4R/1B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8R/1B。总之,不同红蓝光比例显著影响了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其中以2R/1B和4R/1B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光质 种子萌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健晖 蒋伍玖 +2 位作者 周东升 曹丽敏 任永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以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u、Cr、Pb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 mg/L)的Cu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高浓度时对莴苣生长有抑制作用。Cr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 以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u、Cr、Pb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 mg/L)的Cu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高浓度时对莴苣生长有抑制作用。Cr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随其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急剧上升。Pb对莴苣种子萌发有延迟作用,对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经3种不同重金属处理后的莴苣种子,幼苗根长、芽长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0 mg/L Cu处理除外),3种重金属对其毒害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r、P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lactuca SATIVA l.) 重金属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侨 韩莹琰 +3 位作者 范双喜 陈青君 陈学珍 谷建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176,共6页
研究了11个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在20、25、30、35、40℃5个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随温度上升,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5℃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能更... 研究了11个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在20、25、30、35、40℃5个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随温度上升,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5℃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能更好地反映品种间耐热性差异。试验中11个叶用莴苣品种对高温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W1、W7J、20耐热性较强,W2、S2、S7、S20、S24耐热性中等,J2、J17、S39耐热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高温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