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9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被引量:3
1
作者 LI Bin JIANG Yu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48-53,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of Bifidobacterium and the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s of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of Bifidobacterium and the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s of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was gotten from Bacillus bifidus ATCC 29521 by PCR. BSH gene was inserted into lactic acid bacteria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NZ8148-BSH. The recombinant pNZ8148-BSH was transferred into lactic acid bacteria NZ9000 with electro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the recombinant which could express BSH protein was obtained. It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activity verification. 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a rationale reference for expressing BSH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salt hydrolase lactic acid bacteria gene cloning IDENTIFICATION recombinant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of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Synergic Effect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Rui-jun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4,共5页
Eight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1 through 8)isolated from pickles and yogurt were evaluated for probiotic potential based on their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 Eight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1 through 8)isolated from pickles and yogurt were evaluated for probiotic potential based on their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Escherichia coli.Strain LAB 4 had excellent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ll 8 LAB strains had antagonistic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Moreover,strain LAB4 had synergic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with 0.0125%licorice root extract,0.025%Chinese wolfberry extract or 0.025%milkvetch root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OLESTE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3
作者 张相伦 赵红波 +5 位作者 高尚 姬凯茜 杨茗 盛清凯 刘晓牧 王璐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84-559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25%玉米秸秆和75%盐地碱蓬、100%盐地碱蓬)进行混合,分别记为100∶0、75∶25、50∶50、25∶75、0∶100组,每个比例下设2个处理,包括对照(CON,喷洒无菌生理盐水)和植物乳杆菌(LP,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 kg,厌氧发酵60 d。结果表明:1)25∶75组和0∶100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25∶75组和0∶100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2)0∶100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和25∶75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pH及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盐地碱蓬比例的升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0∶100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体外消化24、48和72 h时,50∶50组和25∶75组粗蛋白质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有机物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各时间点各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的混合比例为75∶25和5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盐地碱蓬 混合比例 乳酸菌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榨菜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冉 顾翰琦 +2 位作者 冯楷斌 周英昊 邵玲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现代人对于低盐、低添加剂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摄入高盐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产生,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含有大量的盐,抑制了榨菜中乳酸菌的生物活性,并且会产生高盐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从低盐榨菜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分别为弯曲乳杆菌... 现代人对于低盐、低添加剂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摄入高盐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产生,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含有大量的盐,抑制了榨菜中乳酸菌的生物活性,并且会产生高盐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从低盐榨菜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A)、嗜柠檬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B)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并对3株乳酸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嗜柠檬酸明串珠菌(B)的耐盐性、生长速率和产酸能力均高于弯曲乳杆菌(A)和植物乳杆菌(C)。通过了解乳酸菌的生长代谢特性以优化榨菜发酵工艺,提高乳酸菌的活力和代谢效率,从而改善低盐榨菜的口感和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低盐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李真 张钰 +3 位作者 蔡杰 杨勇 索标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期间的pH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发酵后期(6~8 h)和后熟24 h酸奶的酸度(P<0.05),且显著增加后熟24 h酸奶的WHC(P<0.05)。添加质量分数为0.4%的OBG可使后熟24 h酸奶表现出更高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即黏弹性较佳,感官品质也较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贮藏15 d时,0.4%OBG组的乳酸菌活菌数最多(9.12 log CFU/mL)。因此,适量添加OBG不仅能增强凝固型酸奶的发酵特性,还能显著提升其贮藏品质,并对凝固型酸奶中的乳酸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乳酸菌 凝固型酸奶 发酵特性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车建美 王阶平 +3 位作者 郑雪芳 陈燕萍 陈冰星 刘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观察其对巨菌草青贮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具有较强耐酸性能、生长速度以及产酸速率快、抑菌效果好等特点。添加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进行巨菌草青贮发酵可提高粗蛋白和总糖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添加不同乳酸菌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为:FJAT54908处理组>FJAT54898处理组>FJAT54906处理组>C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产酸速率 巨菌草 青贮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吴海玥 胡蓉 闫忠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9-22,26,共5页
为了解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后牦牛腩的色泽、质地、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后的L*值和b*值均有所降低,乳酸菌发酵组的a*值显... 为了解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后牦牛腩的色泽、质地、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后的L*值和b*值均有所降低,乳酸菌发酵组的a*值显著优于ck组;发酵后牦牛腩的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弹性显著提高(P<0.05)。发酵牦牛腩的DPPH、·OH和ABTS清除能力显著提升,TBARs含量显著低于ck组,巯基含量显著高于c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腩 乳酸菌 发酵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发酵薏苡仁酸奶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8
作者 游新侠 田红涛 +4 位作者 朱玲 胡航伟 程晶晶 蔡宗亮 李冰倩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乳酸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酸奶风味、质地、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价、酸度、黏度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及乳酸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薏苡仁... 为研究乳酸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酸奶风味、质地、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价、酸度、黏度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及乳酸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薏苡仁质量分数12%、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比例4.5:1、菌种接种量0.45%、赤藓糖醇质量分数13%、发酵时间7.5 h,制备的薏苡仁酸奶色泽均匀,风味独特,酸甜适中。薏苡仁酸奶酸度较市售酸奶的98.67°T低20.77°T;黏度为12.1 Pa·s,与市售酸奶相差不大;硬度2.20 N,黏性1.37 N·s,弹性0.35,胶着性1.28 N,内聚性0.93,分别比市售酸奶高0.65 N,0.42 N·s,0.09,0.4 N,0.52;微观结构显示,酸奶中酪蛋白簇间距小,脂肪分布均匀,更易消化吸收;乳酸菌总数为1.2×10^(7)CFU/mL,未检测到大肠菌群。研究为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发酵菌种的多样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薏苡仁 酸奶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传统酸马奶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9
作者 国立东 毛吾丽旦·米吉提 +3 位作者 王丽群 卢玺 王烁彤 张燊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丰富益生乳酸菌资源,该研究从新疆采集传统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属,并对其酸和胆汁耐受性、疏水性、抑菌、抗氧化、抗胁迫、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 为丰富益生乳酸菌资源,该研究从新疆采集传统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属,并对其酸和胆汁耐受性、疏水性、抑菌、抗氧化、抗胁迫、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益生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株乳酸菌,经鉴定,3株(K-1、K-5、K-6)为短促生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6株(K-2、K-3、K-4、K-7、K-8、K-9)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其中,菌株K-1、K-2和K-3在pH 2.0条件下维持2 h活菌数无明显变化,菌株K-2可完全耐受0.3%胆汁4 h。菌株K-7对二甲苯、十六烷、氯仿的疏水率均为最高,达80%以上。多数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表现出抑制活性,所有菌株无细胞上清液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1.5 mg/mL维生素C(P<0.05)。菌株K-3和K-8可完全耐受4%Na Cl,菌株K-2对乙醇耐受性最好。各分离菌株对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存在菌种和菌株特异性。综上,各乳酸菌分离株均展现出了良好的体外益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耐受性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生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李莉峰 邱晗 叶春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99-101,共3页
乳酸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乳酸菌在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乳酸菌发酵食品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乳酸菌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 乳酸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乳酸菌在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乳酸菌发酵食品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乳酸菌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食品 果蔬 乳制品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生长的乳酸菌筛选、鉴定及保鲜研究
11
作者 李德海 殷丽 +2 位作者 周才雪 王泽童 孙常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9,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霉与小孢根霉)的乳酸菌P-2,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评估P-2的抗生素敏感性以及不同条件下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致腐真菌抑制效果。最后以P-2的CFS作为保鲜剂对蓝靛果进行保鲜实验。【结果】在分离并纯化出的22株乳酸菌中,P-2菌株展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P-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耐受,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或中性敏感,其CFS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对蛋白酶敏感。P-2 CFS对链格孢霉和小孢根霉的MIC分别为12.8 mg/mL、25.6 mg/mL。与对照组相比,乳酸片球菌P-2的CFS可以降低蓝靛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减缓蓝靛果在贮藏期间硬度、总酚、类黄酮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可以使蓝靛果的货架期至少延长7 d。【结论】乳酸片球菌P-2的CFS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应用于浆果的采后保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蓝靛果 致腐真菌 抗真菌活性 链格孢霉菌 小孢根霉菌 筛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雪艳 赵丽霞 +1 位作者 李瑜 刘文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0个属,21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分离株的数量最多,其次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和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优势菌群分析发现不同乳源的菌群结构差异较大,酸马乳的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马乳酒样乳杆菌是其优势菌种之一。根据酸马乳低pH值、低酒精含量的特点,从93株马乳酒样乳杆菌中筛选出4株在低pH值(pH 3.0)和6%(体积分数)乙醇环境下耐受性较好的菌株,然后进一步研究其人工胃肠液耐受性、乙醇耐受性和对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2株马乳酒样乳杆菌分别为:IMAU12331与IMAU12208,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抑菌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菌株筛选 耐受性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明可 陈慧芝 +5 位作者 吴伟杰 牛犇 房祥军 陈杭君 刘瑞玲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结果表明,3个发酵组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总酸含量最高(1.52 g·L^(-1))、总糖含量最低(789.59 mg·L^(-1))、总花色苷含量最高(6.04 g·L^(-1)),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电子鼻分析结果可有效区分3种菌种的发酵风味;气相色谱-质谱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种、酸类14种、醛类9种、酮类7种、酯类8种、其他物质7种,其中2-壬酮在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中含量较高,赋予发酵汁果香以及花香。综合而言,植物乳杆菌发酵组在营养成分、气味及风味物质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更适用于蓝莓桑葚原浆的发酵,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益生元蓝莓果浆。本研究可为蓝莓桑葚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桑葚 乳酸菌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的研制
14
作者 张莉 柳程欣 +4 位作者 郑亚群 金涵滢 芮诗雨 张奕莹 王雨婷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以牛蒡、薏米、纯牛乳作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营养健康、质地绵密、弹滑的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牛蒡浆、乳酸菌、罗汉果甜苷和混合胶的添加量对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品质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该酸奶冻... 以牛蒡、薏米、纯牛乳作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营养健康、质地绵密、弹滑的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牛蒡浆、乳酸菌、罗汉果甜苷和混合胶的添加量对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品质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该酸奶冻的配方,确定最佳添加量为:牛蒡浆44.50%、薏米浆25.00%、乳酸菌0.09%、红豆5.00%、罗汉果甜苷3.60%、柠檬酸0.09%、混合胶(卡拉胶与魔芋胶质量比为16∶9,W/W)0.90%。使用该配方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制得的酸奶冻酸甜适宜,嫩滑富有弹性,口感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罗汉果甜苷 乳酸菌 混合胶 酸奶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生物保护潜力的耐低温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文静 王强 +2 位作者 陈倩 刘骞 孔保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129,共9页
本研究筛选具有生物保护潜力的耐低温乳酸菌菌株,并探究其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性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在4℃和7℃培养温度下,与清酒广布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B2相比,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1和植物乳植杆菌(L... 本研究筛选具有生物保护潜力的耐低温乳酸菌菌株,并探究其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性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在4℃和7℃培养温度下,与清酒广布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B2相比,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G1-1具有较高的低温耐受能力,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且菌株形态仍然保持完整。筛选出的2株菌能显著抑制肉制品中常见的腐败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的生长,其抑菌能力显著高于商业保护菌L.sakei B2。这2种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经85℃热处理后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经胰蛋白酶处理其抑菌能力会显著降低。此外,这2种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随pH值升高而降低,当pH 7时无抑菌性。综上所述,P.acidilactici L1和L.plantarum HG1-1在低温条件下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具有作为低温肉制品生物保护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低温适应性 抑菌性 生物保护菌 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羊肉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玲燕 钱敏 +5 位作者 徐晔 程峰 王待巽 张开屏 田建军 靳烨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8,共9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室前期制备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接种到发酵羊肉香肠中,分析了香肠的品质指标、风味及多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乳酸菌...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室前期制备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接种到发酵羊肉香肠中,分析了香肠的品质指标、风味及多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乳酸菌可以快速降低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同时丁酸乙酯、戊酸乙酯、芳樟醇、反式-2-壬醛等24种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1)对风味起主导作用;复配乳酸菌显著提升了发酵香肠多肽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与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酵羊肉香肠的品质、风味和多肽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复配作用 发酵羊肉香肠 风味 多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益生乳酸菌筛选及原位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伟中 李慧颖 +5 位作者 史早 杨雪 易志强 周姝芯 阚建全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2,共10页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活性的乳酸菌,经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1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7、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24、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7。益生潜力评估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XJ-47表现出最佳的模拟胃肠液耐受性。5株乳酸菌均具有良好的胆盐耐受性、自聚集性和共聚集性,而乳酸片球菌XJ-14和乳酸片球菌XJ-7的疏水性最佳。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和氯霉素敏感,且无溶血活性。在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抑菌活性最强,单增李斯特菌降低了1.71 lg CFU/mL。此外,在预发酵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几乎完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乳酸片球菌XJ-24可粘附单增李斯特菌,并严重破坏其细胞形态。该研究为上述5株乳酸菌在益生菌领域和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乳酸菌 益生潜力 原位抑制 巴氏灭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诱导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的4D打印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岩 牛犇 +5 位作者 王冠楠 房祥军 刘瑞玲 吴伟杰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粉的添加量为25%(质量分数)时,打印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支撑性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4D打印凝胶体系的乳酸菌数量大量增长、霉菌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引起打印物pH值降低约1.8,导致打印物中花青素的颜色从紫色变为红色,发酵12 h的ΔE值为15.2;此外,打印物的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回复性)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小幅度增加,这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和水分的变化(水分质量分数降低5.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浆凝胶 4D打印 乳酸菌发酵 自发变色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抗真菌添加剂对湿啤酒糟全混合日粮青贮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思然 丁成龙 +5 位作者 田吉鹏 程云辉 许能祥 张文洁 王欣 刘蓓一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26,共14页
湿啤酒糟是一种产量庞大且富含粗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副产物,但其含水量高不易保存,严重限制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为此,本试验旨在评价乳酸菌及抗真菌添加剂对湿啤酒糟全混合日粮(TMR)青贮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 湿啤酒糟是一种产量庞大且富含粗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副产物,但其含水量高不易保存,严重限制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为此,本试验旨在评价乳酸菌及抗真菌添加剂对湿啤酒糟全混合日粮(TMR)青贮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干酪乳杆菌组[LC,1×10^(6)cfu·g^(-1)鲜重(FW)]、布氏乳杆菌组(LB,1×10^(6)cfu·g^(-1)FW)、山梨酸钾组(POS,1 g·kg^(-1)FW)、双乙酸钠组(SOD,5 g·kg^(-1)FW)和丙酸钙组(CAP,5 g·kg^(-1)FW)6个处理。青贮100 d后全部开窖(20 L),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同时将剩余TMR有氧暴露,分别在第6、9和14天取样分析,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100 d后,各组TMR发酵品质良好,具有较低的pH值(4.32~4.47)、丁酸[0.837~1.750 g·kg^(-1)干重(DM)]及氨态氮(76.7~91.8 g·kg^(-1)全氮)含量。对照、LB、POS和SOD组有氧稳定性均较好,其中POS组在有氧暴露第14天时具有更低的好氧菌(5.50 vs.6.56~7.66 log_(10)cfu·g^(-1)FW)和霉菌数量(4.93 vs.4.96~5.91 log_(10)cfu·g^(-1)FW)。相较于对照组,POS组和CAP组均提高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62.5%、65.4%vs.55.3%)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56.3%、59.1%vs.48.2%)。综合考虑,在生产湿啤酒糟(100 g·kg^(-1)FW)发酵TMR饲料时可添加1 g·kg^(-1)FW的山梨酸钾,既能改善有氧稳定性,还能提高体外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真菌添加剂 全混合日粮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型乳酸菌发酵麦麸中脂质代谢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三月 武国栋 +4 位作者 艳茹 齐艳玲 郭奇慧 王学梅 吴青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27-335,共9页
该研究以麦麸(wheat bran,WB)为原料,选择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GG)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并分析2株菌对麦麸中脂质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与W... 该研究以麦麸(wheat bran,WB)为原料,选择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GG)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并分析2株菌对麦麸中脂质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与WB相比,LGG-WB和LP-WB中分别有84、66种差异脂质代谢物。在2组发酵麦麸中石胆酸、已二烯二酸、丙二酸、油酸和十二烷二酸等有机酸的水平增加,而溶血磷脂酰类化合物的水平降低。另外,LGG发酵显著提高了甲羟戊酸、山梨酸、硬脂酸和戊烯二酸的水平,而显著降低了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溶血磷脂酰肌醇等脂质代谢物的水平;而LP发酵提高了琥珀酸、乙基丙二酸、油桐酸和脱氧胆酸的水平,降低了硬脂酰胺、十六碳酰胺和油酸酰胺等化合物的水平。在代谢通路上,LGG发酵显著改变了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而LP发酵对脂质代谢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发酵改变了麦麸中脂质代谢物,且2株菌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比之下,LGG菌对麦麸中脂质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乳酸菌发酵麦麸可为今后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新型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麦麸 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