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信任赤字的形成原因与生成机制
1
作者 李志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75,共14页
多重因素加剧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信任赤字成为制约国际合作的重要障碍。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偏好、行为和结构三个核心维度来看,全球信任赤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国内工具理性思维传导,国际理性思维发展两极化;二是国... 多重因素加剧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信任赤字成为制约国际合作的重要障碍。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偏好、行为和结构三个核心维度来看,全球信任赤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国内工具理性思维传导,国际理性思维发展两极化;二是国家间冲突集中表现为压制性竞争和武力对抗;三是国际结构趋于安全阵营化、发展两极化、合作碎片化。三者相互作用影响,致使国际信任呈螺旋式下降。尽管全球信任结构呈现破碎化,但国际结构本身处于动态调整过程后趋向稳定,中国方案有望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赤字 国际合作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国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罗美娟 申小亮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60,共14页
“制度化信任”的缺失及其衍生出的“特事特办”制度引致当下中国人依然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塑造了农民极具乡土色彩的人际关系网络,针对农村地区不断上涨的人情支出现象,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 “制度化信任”的缺失及其衍生出的“特事特办”制度引致当下中国人依然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塑造了农民极具乡土色彩的人际关系网络,针对农村地区不断上涨的人情支出现象,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探讨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情支出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通过获得亲友信贷支持进行非农创业是重要的影响机制;工具变量法、敏感性分析与替换解释变量均表明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是稳健的;进一步地,异质性讨论得出人情支出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低收入家庭以及所在村庄为非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效果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信任”缺失 人情支出 亲友信贷支持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波 苏毓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95,共11页
为克服中国现实状况和研究方法局限给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造成的障碍,本文采用城镇化质量指数、地理空间信息建构了连续型的城乡自变量,将户籍制度的影响纳入研究设计当中,并从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两条路径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 为克服中国现实状况和研究方法局限给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造成的障碍,本文采用城镇化质量指数、地理空间信息建构了连续型的城乡自变量,将户籍制度的影响纳入研究设计当中,并从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两条路径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质量和地理空间距离可以显著影响城乡居民的政治信任,但是其对中央和地方政治信任的作用相反;中央政治信任受到制度与文化变量的均衡影响,而地方政府信任受到制度变量的单一影响;户籍制度加剧了常住人口与非常住人口在政治信任方面的差距,对非常住人口的地方政治信任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城镇化质量 户籍制度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科技信用缺失现象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明龙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6,共5页
剖析科技信用缺失现象 ,有利于全面治理社会信用缺失。科技信用缺失 ,存在于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和转让的全过程。就研究过程来说 ,主要表现为学术论著、实验报告、技术文件和情报文献造假。就开发过程来说 ,主要表现为技术鉴定和经济评... 剖析科技信用缺失现象 ,有利于全面治理社会信用缺失。科技信用缺失 ,存在于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和转让的全过程。就研究过程来说 ,主要表现为学术论著、实验报告、技术文件和情报文献造假。就开发过程来说 ,主要表现为技术鉴定和经济评价做假。就转让过程来说 ,主要表现为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中的失信行为 ,以及用假冒的高科技产品行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科技信用 信用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阜新市的调查看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信任缺失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连德 张红 《西北人口》 2006年第6期45-48,共4页
农民工虽然进城,但是却没有取得城市居民的信任,这就使得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进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以阜新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所表现出的信任缺失,又从农民工的社会名声污名化、流动性、社群隔离、城... 农民工虽然进城,但是却没有取得城市居民的信任,这就使得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进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以阜新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所表现出的信任缺失,又从农民工的社会名声污名化、流动性、社群隔离、城市居民自身处境的忧虑、传统文化的影响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信任缺失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克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信任缺失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农民工 信任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信任、主观绩效与政治参与——基于2019年“中国民众政治心态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伟 肖舒婷 彭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政治参与是维持和促进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手段,是民众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且与民众的政治信任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民众政治心态调查”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政治信任对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 政治参与是维持和促进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手段,是民众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且与民众的政治信任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民众政治心态调查”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政治信任对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机制,及主观绩效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对6579份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政治信任与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民众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就越倾向于进行制度化政治参与,反之则越倾向于进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同时,在政治信任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关系中,民众的主观绩效起调节作用,即在政治信任水平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民众的主观绩效将显著提高其进行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政治信任并不能通过主观绩效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政治信任 主观绩效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信任建构的反向逻辑:不信任的制度化及其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伍德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71,共18页
现代法律系统有着天然地不被信任的倾向。但现代法律系统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信任,法律信任的建构因此只能遵循从反向出发的合法化逻辑,这要求在法律系统内部建立对于不信任的全面、严格的制度化处理机制,法律信任就变成了对于系统内部... 现代法律系统有着天然地不被信任的倾向。但现代法律系统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信任,法律信任的建构因此只能遵循从反向出发的合法化逻辑,这要求在法律系统内部建立对于不信任的全面、严格的制度化处理机制,法律信任就变成了对于系统内部不信任功能的信任。不信任被制度化后就构成了法律信任的自我反思机制。对不信任的制度化通过将不信任情绪及其处理变成一种可预期状况与常规化操作,从而有助于实现法律信任的动态稳定。对不信任的制度化还能够使法律信任实现“去人格化”,使得人格信任所难以接受的不信任表达与处理在系统内部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内在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信任 人格信任 法律信任 不信任的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疗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章成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年第6期6-9,共4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公众医疗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医疗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医疗诚信缺失的表现着眼 ,指出医疗诚信缺失的危害 ,分析造成当前医疗诚信缺失的原因 ,并从政府卫生部门的监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公众医疗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医疗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医疗诚信缺失的表现着眼 ,指出医疗诚信缺失的危害 ,分析造成当前医疗诚信缺失的原因 ,并从政府卫生部门的监管、医院的自律与社会的他律以及社会的大环境的等方面探讨解决当前医疗诚信缺失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 诚信 诚信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和谐医患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大喜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年第10期35-39,共5页
当今医患冲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焦点问题,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是重要原因。互相猜疑的医患关系不但扰乱疾病诊断与治疗,还将阻碍医学的发展,带给患者极大的损失与痛苦。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 当今医患冲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焦点问题,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是重要原因。互相猜疑的医患关系不但扰乱疾病诊断与治疗,还将阻碍医学的发展,带给患者极大的损失与痛苦。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重建医患间的信任关系,关键在于建立诚信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信息不对称 信任缺失 制度变迁 激励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金融深化过程的滞后——基于履约承诺与金融转换成本视角的研究
10
作者 潘英丽 苏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1,109,共6页
从履约承诺和金融转换成本两个视角来看,我国金融深化进程表现为信用缺失和转换成本高。对两个指标的量化研究显示,我国金融深化过程滞后,其负面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储蓄—投资之间的低转化率和国民福利的损失等。通过制度建设来... 从履约承诺和金融转换成本两个视角来看,我国金融深化进程表现为信用缺失和转换成本高。对两个指标的量化研究显示,我国金融深化过程滞后,其负面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储蓄—投资之间的低转化率和国民福利的损失等。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当事人的履约承诺和通过金融创新来降低金融转换成本,是加快我国金融深化过程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深化 信用缺失 金融转换 制度建设 金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交易中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8-182,共5页
作为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已经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并表现出势不可当的高速发展态势。同时其行业短板愈发突显,假货侵权、虚假营销、售后服务不当、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如影随形,其主要根源在于电商交易方的信任缺失。政策滞后、立法薄弱及... 作为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已经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并表现出势不可当的高速发展态势。同时其行业短板愈发突显,假货侵权、虚假营销、售后服务不当、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如影随形,其主要根源在于电商交易方的信任缺失。政策滞后、立法薄弱及政府监督追责机制的不足是电商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政府应积极推进相关立法进程,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设立相应监管机制和追责机制,是保证交易方权益,保障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任缺失 政府监管 追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小劲 陈波 苏毓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9,共8页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相关性,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将政府当作一个同质化的整体,其政治信任受到制度与文化变量的均衡影响;农村居民倾向于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别对待,其地方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治理绩效评估,而中央政治信任受到文化变量的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理性化和批判性程度更高,而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则具备更多传统色彩,这种差异源于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政治信任 城乡差别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任与教育法治——一种文化制度主义的解释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73,共9页
有学者用“信任危机”“信任赤字”等描述当代教育治理中的“失序”状态。所谓“失序”是站在国家公权力的角度上显示出教育公共治理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则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们教育自决、教育自主,甚至教育自治的新时代权利要求。从文... 有学者用“信任危机”“信任赤字”等描述当代教育治理中的“失序”状态。所谓“失序”是站在国家公权力的角度上显示出教育公共治理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则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们教育自决、教育自主,甚至教育自治的新时代权利要求。从文化制度主义的角度来看,教育信任问题的关键是受教育者不相信自己合理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在制度性框架内公平且稳定地实现。因此,我国的教育法治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是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信任关系,从构建有利于促进信任关系的教育制度结构入手,在中观层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规范职业监管、社会监管和教师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信任 教育信任 教育法治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信任缺失语境下的知情同意权落实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秀芹 周光平 +2 位作者 李亚军 安颖 赵凌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知情同意权的有效实施是对患者权益的合法保护,但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信任危机、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导致了医患信任的缺失,从而影响了知情同意权的有效贯彻与执行。通过探索与分析,落实知情同意权的有效途径是:重塑社会信任... 知情同意权的有效实施是对患者权益的合法保护,但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信任危机、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导致了医患信任的缺失,从而影响了知情同意权的有效贯彻与执行。通过探索与分析,落实知情同意权的有效途径是:重塑社会信任,建立交往性医患关系,完善知情同意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医患信任 信任缺失 知情同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后期政治博弈对族群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世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5,共10页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与地方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博弈,对唐帝国的族群认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肃宗以降,朝廷围绕文化而设计的博弈战略冲击了唐前期"夷夏一家"的族群认同理念,进一步造成"夷夏之防"意...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与地方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博弈,对唐帝国的族群认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肃宗以降,朝廷围绕文化而设计的博弈战略冲击了唐前期"夷夏一家"的族群认同理念,进一步造成"夷夏之防"意识的强化,并促使族群认同产生质变。"会昌灭佛"实际上是政治博弈的产物,它标志着唐代夷夏一家族群理念的结束。唐后期政治博弈对帝国族群认同的影响既深且远,由此产生的夷夏之防意识也不时困扰中国士人,直到近百年来才逐渐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后期 政治文化 政治博弈 族群认同 夷夏之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