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伟馨 武玥 +6 位作者 郭文 许琳琳 李佳欣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1417,共7页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凭借其高效分离能力与超痕量检测优势,已成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核心技术。系统综述近年来HPLC-ICP-MS在砷(As)、汞(Hg)、铬(Cr)和铅(Pb)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技术创新、生态毒理学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未来,HPLC-ICP-MS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在线富集技术,实现多元素/形态的高通量同步精准检测,必将在重金属环境污染动态评估、食品全链条安全监测及个性化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 重金属 元素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异味气体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侯畅 袁孟韬 +6 位作者 陈佳 尤巍 赵一凡 管航 李开开 郭磊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6-1855,共10页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异味气体污染成为重要环境问题,其低嗅觉阈值和多途径暴露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GC-MS)技术因其准确鉴定和灵敏定量能力,成为目前异味气体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在近15年...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异味气体污染成为重要环境问题,其低嗅觉阈值和多途径暴露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GC-MS)技术因其准确鉴定和灵敏定量能力,成为目前异味气体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在近15年间的文献计量分析基础上,针对性总结了TD-GC-MS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继而对TD-GC-MS在不同来源异味气体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天然源、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消毒源等在内多类来源异味的特征识别和来源追溯进行了系统探讨。未来研究可聚焦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构建、与电子鼻技术联用及便携式设备开发等方向,以提升异味气体自动化分析能力与现场监测效率,为环境污染防控和公共健康保障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异味气体 污染源解析 健康风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流式技术用功能微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雷婷玥 李万万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8-655,共8页
质谱流式技术(mass cytometry,MC)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质谱流式细胞仪(CyTOF)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ICP-TOF-MS)分析仪进行检测,其中作为质量标签的功能微纳米材料可同时标记、测量多达50种生物标志物,因此... 质谱流式技术(mass cytometry,MC)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质谱流式细胞仪(CyTOF)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ICP-TOF-MS)分析仪进行检测,其中作为质量标签的功能微纳米材料可同时标记、测量多达50种生物标志物,因此该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识别、量化细胞系统的各种参数。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通过CyTOF获得的信息范围不断增加,而其中典型的功能微纳米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螯合聚合物(metal chelating polymers,MCP)、金属纳米颗粒(metal nanoparticles,MNP)和聚合物微球等。介绍、总结了这几种功能微纳米材料作为质量标签试剂的主要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评述,以助力质谱流式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流式技术 质谱流式细胞仪 质量标签试剂 功能微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ERG11位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燕 朱红霞 +3 位作者 康海全 郭毅 徐银海 孙静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75-2580,共6页
目的探讨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ERG11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唑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对同一菌株进行Sanger测序和... 目的探讨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ERG11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唑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对同一菌株进行Sanger测序和核酸质谱检测ERG11基因A395T和C461T的突变情况。以Sanger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核酸质谱技术检测位点突变的性能。结果本研究所构建的核酸质谱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出ERG11的A395T和C461T的4种基因型,各突变位点均可产生特异产物峰且无相互干扰。在88株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A395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00%、100%、97.3%;C461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100%、100%、96.0%。Kappa检验显示核酸质谱技术与测序方法一致性强。结论核酸质谱技术检测ERG11位点突变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通量灵活的特性,是真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念珠菌 唑类耐药 ERG11基因 核酸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惠华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高分辨质谱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痕量有害物质的准确筛查和定量,还能提供详尽的分子结构信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原理、类型及其与传统检测技术的对比优势,并从五个方面对高分辨质谱技术在... 高分辨质谱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痕量有害物质的准确筛查和定量,还能提供详尽的分子结构信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原理、类型及其与传统检测技术的对比优势,并从五个方面对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该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有助于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权益起到保障作用,推动农业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质谱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福红’李冷藏期间初生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福红’李果肉中共检测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核苷酸等573种代谢物。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0 d vs 0 d存在95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30 d存在99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0 d存在17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福红’李冷藏期间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酸代谢、硫代谢、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初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可为‘福红’李果实品质评价与采后贮藏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冷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初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荆莲核消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欣 李念 +7 位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段瑶 郭亦男 朴东 刘子婷 皮子凤 越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7,共1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UNIFI软件及相关文献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的质谱数据,通过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采用UNIFI软件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和推断出18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1个、萜类化合物2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4个、苯酞类化合物12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鉴定出荆莲核消方中的化学成分,准确性较高,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莲核消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筛选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成分
8
作者 杨淑莉 程端端 +4 位作者 司丽慧 贾妍 李佳慧 曾祚萍 林瑞新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大叶藜中抗卵巢癌活性成分。获得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醇提...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大叶藜中抗卵巢癌活性成分。获得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醇提物和大孔树脂精制物对卵巢癌OVCAR-3细胞抑制的影响,确定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并采用HPLC-Q-TOF-MS技术分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选择5个重要的卵巢癌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EGFR,分别与大孔树脂精制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发现大叶藜醇提物与大孔树脂精制物对OVCAR-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大孔树脂精制物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活性;HPLC-Q-TOF-MS鉴定出大孔树脂精制物中13个化学成分,包括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山柰酚等12个黄酮类成分和1个酚酸类成分绿原酸;分子对接结果说明,13个成分与5个靶点之间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与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木糖苷与各靶点间结合较好。研究证明,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为大孔树脂精制物,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具有较好的抗卵巢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藜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分子对接 抗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14)CO_(2)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晓宇 邢冠华 +2 位作者 王超 于建钊 袁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CO_(2)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CO_(2)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CO_(2)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CO_(2)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14)CO_(2)分析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顶空分析总状土木香精油成分
10
作者 严志宏 许金娣 +3 位作者 张臣 顿珠次仁 张宁方 罗珍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以产自四川的总状土木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总状土木香精油的提取,建立总状土木香精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分析方法,并以顶空进样法进行挥发性成分的GC×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 以产自四川的总状土木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总状土木香精油的提取,建立总状土木香精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分析方法,并以顶空进样法进行挥发性成分的GC×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0.850 mm、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10 h、液料比10∶1(mL∶g),该条件下精油得率为1.02%。利用GC×GC-MS对2种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总状土木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共鉴定30个成分,而顶空进样共鉴定82个成分,共有成分8个,均主要以倍半萜类为主。而所得的总状土木香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水蒸气蒸馏鉴定的主要精油成分和GC含量分别为土木香内酯29.65%、β-榄香烯28.11%、β-瑟林烯12.88%,顶空进样鉴定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GC含量分别为土木香内酯46.34%和异土木香内酯4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土木香 精油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法数据处理算法的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贤 颜能 +3 位作者 杨艳 吴智威 徐岳 俞晓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910,共15页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ingle particl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SP-ICP-MS)法将高通量的粒子计数技术与ICP-MS时间分辨分析相结合,进行快速的单个颗粒逐一表征。此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单个颗粒的质量和粒径...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ingle particl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SP-ICP-MS)法将高通量的粒子计数技术与ICP-MS时间分辨分析相结合,进行快速的单个颗粒逐一表征。此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单个颗粒的质量和粒径信息,还能获得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元素含量信息。经过20余年的发展,SP-ICP-MS法正逐渐成为表征单颗粒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显著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业内诸多学者对其仪器运行条件优化、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SP-ICP-MS表征纳米颗粒的技术路线、数据处理算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单颗粒定量分析的关键问题及其未来研究方向。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前业内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建立的颗粒事件鉴别算法、溶液信号的判定阈值算法、颗粒信号质量控制和精确的颗粒定量表征方法尚未明确统一,仍然缺乏足够普适的数据处理方式,这使得SP-ICP-MS技术在广泛的纳米颗粒应用中仍需面对准确定量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CP-MS 单颗粒 质谱 分析技术 数据处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鉴别阿胶中杂皮源成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小龙 朱晓玲 +4 位作者 江丰 陈梦圆 吴婉琴 黄坤 王福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μm)上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分别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全扫描检测,采用Library View软件建立不同杂皮源特征肽的一级精确质量数据库和二级碎片质谱库。样品同法处理后上样分析,采用Peak View软件将样品高分辨数据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质谱图、精确分子离子质量数、碎片离子质量数、保留时间等相关参数进行靶向筛查鉴别分析。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样品阿胶、阿胶糕、阿胶口服液、阿胶膏、阿胶浆筛查分析,发现有1批次阿胶口服液、1批次阿胶糕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牛皮-黄明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口服液和阿胶糕中可能加入牛皮;1批次阿胶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猪皮-新阿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样品中可能加入猪皮。该方法可实现无标准品情况下阿胶掺伪的定性筛查,具有高通量、准确、简便、快捷的特点,为阿胶品质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鉴别 杂皮源成分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乳蛋白糖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如玉 慕宇 +2 位作者 范慧艺 张霖雯 祁艳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1,共6页
糖化作为一种非酶翻译后修饰,对改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牛乳中因富含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热处理及其它加工过程中易发生乳糖化,从而形成早期美拉德重排产物(Amadori Rearrangement Products,ARPs)和晚期糖化终... 糖化作为一种非酶翻译后修饰,对改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牛乳中因富含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热处理及其它加工过程中易发生乳糖化,从而形成早期美拉德重排产物(Amadori Rearrangement Products,ARPs)和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糖化产物作为乳品质量的标志物,了解乳蛋白糖化反应及其产物的结构功能特性在乳品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在蛋白质鉴定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已被应用于牛乳蛋白质及其乳糖化产物的结构分析。本文综述了LC-MS、UPLC-MS、ESI-MS和MALDI-MS等相关质谱技术表征乳蛋白糖化机制,不仅在分子水平上揭示蛋白质修饰的相关功能特性及结构信息等,同时为乳蛋白糖基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质谱技术 糖化 晚期糖化终产物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去除脂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饲料中45种除草剂和杀虫剂农药残留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祥龙 王卉 +3 位作者 宋苏 夏梦 范广宇 魏云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109,共9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增强型脂质去除(EMR-lipid)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饲料中的45种除草剂和杀虫剂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优化了仪器参数、提取试剂、样品净化方式、增强型脂质去除吸附剂活化用水的体积和N-... 本实验旨在建立增强型脂质去除(EMR-lipid)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饲料中的45种除草剂和杀虫剂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优化了仪器参数、提取试剂、样品净化方式、增强型脂质去除吸附剂活化用水的体积和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添加量和样品的基质效应等,实验选用低流失的DB-5MS气相色谱柱,超高惰性的453A1925-UI石英棉衬管,采用1%的乙酸乙腈超声提取、EMR-lipid和PSA混合吸附剂净化,EMR-lipid吸附剂活化用水的体积为5 mL,PSA吸附剂的用量为0.12 g,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45种农药在10~500μg/L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1~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5~3.3μg/kg,定量限为1.7~10.1μg/kg,除了杀扑磷回收率为58.01%~59.27%外,其他项目的回收率为68.34%~114.7%,方法精密度(RSD)为0.7%~11.0%(n=6),该方法的净化效果及检出限等指标均优于现行的饲料检测标准,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市场上30份饲料样品中45种农药的残留污染情况,结果显示,有3份样品中3种农药被检出,分别是毒死蜱8.3μg/kg、阿特拉津10.1μg/kg、氟乐灵20.1μg/kg,该方法样品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环境友好,可用于饲料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增强型去除脂质技术 多农残 水产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活性成分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钰龙 陈俊妃 +1 位作者 董益阳 马强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1,共9页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分离鉴定技术,旨在寻找合适的方法对蒲公英属植物成分进行处理、分离和鉴定,为其药用、食品保健和能源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蒲公英 提取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质谱用于脂质识别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晓蓉 尹伊颜 +1 位作者 欧阳津 那娜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膜流动、神经递质传递和运输以及能量供应等多个过程。研究表明,癌细胞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物微环境和快速增殖的需求,其脂质代谢过程不同于正常细胞。因而,对脂质组分进行快速检测、识别及监测研... 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膜流动、神经递质传递和运输以及能量供应等多个过程。研究表明,癌细胞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物微环境和快速增殖的需求,其脂质代谢过程不同于正常细胞。因而,对脂质组分进行快速检测、识别及监测研究,对了解生命过程、监测诊疗过程变化、提升诊疗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质谱是直接获取分子结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生物分子及脂质鉴定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常压质谱技术(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AMS)不断涌现,该技术无需样品预处理,为直接快速脂质识别及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软电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复杂多样的脂质分子检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喷雾离子化(ESI)作为主要的软电离技术之一,易于离子化中高极性的生物样品,能够满足生物体内大多数脂质的检测需求。因此,研究人员基于ESI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癌症脂质代谢研究,实现了不同脂质的鉴定和相对定量研究。由于脂质存在丰富的异构体,人们又创新性地将各种化学衍生法和其他技术与AMS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复杂脂质结构异构体的准确识别和相对定量研究。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5年用于脂质检测的主要常压质谱技术及应用进展,并汇总了质谱解析脂质精细结构的典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质谱 离子化技术 脂质 脂质精细结构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22种有机紫外吸收剂
19
作者 包得军 冯壮壮 +5 位作者 张续 孙琦 张卓娜 胡小键 朱英 林潇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本研究将蛋白质沉淀技术、高效脂质去除技术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清中22种有机紫外吸收剂(OUVs)的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分别以甲... 本研究将蛋白质沉淀技术、高效脂质去除技术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清中22种有机紫外吸收剂(OUVs)的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分别以甲醇-水和甲醇-0.1%氨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正、负离子电喷雾电离(ESI+/ESI‒)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扫描,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22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3,方法检出限(MDL)为0.02~0.48 ng/mL,方法定量限(MQL)为0.02~1.60 ng/m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22种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9.9%~136.1%,日内精密度为1.5%~25.4%,日间精密度为0.6%~23.5%。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校正后,22种目标分析物在胎牛血清中的基质效应为83.0%~119.9%。应用该方法测定110份人血清样本,结果显示,除3-亚苄基樟脑(3-BC)、2-(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2-丙烯基)苯酚(UV-9)、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2,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8)和2,4-二羟二苯甲酮(BP-1)未检出外,其余17种目标分析物均有检出,检出率为0.9%~65.5%,检出水平为<MQL~11.7 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适用于人血清中22种OUV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有机紫外吸收剂 血清 蛋白质沉淀技术 高效脂质去除技术 人体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油脂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祎博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9期52-54,共3页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LC-MS)结合了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在油脂检验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油脂的成分、污染物、氧化与劣化产物及转基因成分,确保油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色...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LC-MS)结合了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在油脂检验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油脂的成分、污染物、氧化与劣化产物及转基因成分,确保油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深入探讨其在油脂检验中的优势,并详细分析其在油脂成分分析、污染物检测、油脂氧化与劣化分析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全面展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油脂检验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 油脂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