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法制备PEG-400辅助下的Bi^(3+)敏化NaLa(WO_4)_2∶Eu^(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益 张波 +3 位作者 张奇才 任启芳 陈少华 童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4-789,821,共7页
本文通过PEG-400辅助水热合成了NaLa(WO_4)_2∶Eu^(3+)-Bi^(3+)红色荧光粉,并且运用XRD、SEM、EDS、PL等测试手段对荧光粉体的结构、形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10.0范围内,可以制备出纯相的NaLa(WO_4)_2∶Eu^(3+... 本文通过PEG-400辅助水热合成了NaLa(WO_4)_2∶Eu^(3+)-Bi^(3+)红色荧光粉,并且运用XRD、SEM、EDS、PL等测试手段对荧光粉体的结构、形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10.0范围内,可以制备出纯相的NaLa(WO_4)_2∶Eu^(3+)-Bi^(3+)。当Eu^(3+)的掺量达到5mol%,产品呈现为分散性较好的四方状微晶,粒径为5~6μm。增加Bi^(3+)的掺量,产物形貌向圆球状转变。在λ_(ex)=396 nm的波长激发下,粉体发出强烈红光,此时的Eu^(3+)位于NaLa(WO_4)_2晶体中非反演对称中心位置。当Bi^(3+)的掺杂量为0.8mol%时,Eu^(3+)的荧光强度提升了近4.2倍,持续增加Bi^(3+)掺量,会出现浓度猝灭现象。不仅如此,关于铋离子桥:WO_4^(2-)→Bi^(3+)→Eu^(3+)的级联能量传递机理也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wo4)2∶eu^3+-Bi^3+荧光粉 水热法 发光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3+)或Sm^(3+)掺杂对NaGd(WO_4)_2∶Eu^(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翟永清 赵鑫 +5 位作者 杨帅 孙庆琳 邓德芮 胡正磊 丁士文 苗曼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7-99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光LED用NaGd_(0.95-x)(WO_4)_2∶0.05Eu^(3+),x Bi^(3+)(x=0,0.02,0.04,0.06,0.08)和NaGd_(0.95-y)(WO_4)_2∶0.05Eu^(3+),y Sm^(3+)(y=0,0.01,0.02,0.03,0.04)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光LED用NaGd_(0.95-x)(WO_4)_2∶0.05Eu^(3+),x Bi^(3+)(x=0,0.02,0.04,0.06,0.08)和NaGd_(0.95-y)(WO_4)_2∶0.05Eu^(3+),y Sm^(3+)(y=0,0.01,0.02,0.03,0.04)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少量离子掺杂对NaGd(WO_4)_2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纯相;颗粒形貌呈四方盘状,且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Bi^(3+)或Sm^(3+)的引入使颗粒尺寸由原来的4μm分别增加至5μm和6μm。该系列荧光粉均可被近紫外光(394 nm)有效激发,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14 nm处,归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掺杂适量的Bi^(3+)或Sm^(3+)可有效提高NaGd_(0.95)(WO_4)_2∶0.05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红光的色纯度,其中Sm^(3+)的引入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wo4)2 红色荧光粉 水热法 Bi^3+和Sm^3+ 敏化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KLa(MoO_4)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利 吉日嘎兰图 +1 位作者 齐向东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5-96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粒度均匀、呈规则球形。这种荧光材料可以被紫外光279 nm、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5 nm有效激发,发射主峰位于617 nm,是一种可应用于白光LED转换用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oO4)2:eu3+ 水热合成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NaLa(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艳 张晓蓉 +1 位作者 许艳红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13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掺杂浓度、反应物浓度等系列对合成NaLa(MoO4)2∶Eu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微米花状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为四方晶系,在464nm紫外激发下,观察到其发射主峰位置在615nm。当反应条件分别为PVP=0.75g、Eu3+掺杂浓度1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微米花状结构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Mo/WO_4)_2∶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园园 黄榕 +1 位作者 徐家跃 张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3-3547,3552,共6页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Eu^(3+)掺杂的NaY(Mo/WO_4)_2红色荧光粉,并用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了XRD和激发-发射光谱表征。研究发现随着Eu^(3+)掺杂量逐渐增加,发光强度随之变化。当Eu^(3+)掺杂浓度为30mol%,荧光粉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荧光粉能被3...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Eu^(3+)掺杂的NaY(Mo/WO_4)_2红色荧光粉,并用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了XRD和激发-发射光谱表征。研究发现随着Eu^(3+)掺杂量逐渐增加,发光强度随之变化。当Eu^(3+)掺杂浓度为30mol%,荧光粉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荧光粉能被395 nm波长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主要体现为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的红光发射,因此适合于解决白光LED缺乏红光成分而导致的显色性差问题。研究发现适量的W^(6+)取代Mo^(6+),不但可以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而且有利于改善材料的色纯度。W^(6+)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at%。在395 nm激发下,NaY(Mo_(0.9)W_(0.1)O_4)_2∶Eu^(3+)荧光粉的色度坐标为(0.666,0.331),优于传统商业红色荧光粉Y_2O_2S∶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Mo/wo4)2∶eu3+ 白光LED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Zn(WO_4)_2∶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鹏 杨定明 +1 位作者 王刚 胡文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03,共3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红色荧光粉掺铕钨酸锌锶[SrZn(WO_4)_2∶Eu^(3+)],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衍射峰与标准卡片(JCPDS 08-0490和JCPDS15-0774)的衍射峰基本一致...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红色荧光粉掺铕钨酸锌锶[SrZn(WO_4)_2∶Eu^(3+)],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衍射峰与标准卡片(JCPDS 08-0490和JCPDS15-0774)的衍射峰基本一致,说明掺杂Eu^(3+)未改变基质晶格结构。在样品的激发光谱中,394nm为主激发峰,属于Eu^(3+)的f-f跃迁吸收。在波长为394nm的紫外激发下,样品发射主峰位于616nm,归属于Eu^(3+)的~5D_0→~7F_2跃迁。当Eu^(3+)掺量为7%(mol,摩尔分数)时,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SrZn(wo4)2∶eu3+ 红色荧光粉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400辅助水热合成NaLa(WO_4)_2及掺杂Eu^(3+)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益 张奇才 +2 位作者 张波 方辉 方有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通过PEG-400辅助水热法制备了NaLa(WO_4)_2,利用XRD、SEM、FTIR、TG等方法对粉体的结构、形貌、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变化从pH=1.0到pH=9.0时,产物会发生由WO_3-NaLa(WO_4)_2的物相转化。在180℃,pH=9.0,V_(PEG-400):V_(H_... 通过PEG-400辅助水热法制备了NaLa(WO_4)_2,利用XRD、SEM、FTIR、TG等方法对粉体的结构、形貌、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变化从pH=1.0到pH=9.0时,产物会发生由WO_3-NaLa(WO_4)_2的物相转化。在180℃,pH=9.0,V_(PEG-400):V_(H_2O)=1:1时获得单分散"千层酥"状三维微晶NaLa(WO_4)_2,Eu^(3+)掺入后,在λ_(ex)=394 nm的激发波长下,Eu^(3+)的~5D_0→~7F_2的跃迁强度远大于~5D_0→~7F_1的跃迁强度,Eu^(3+)处于NaLa(WO_4)_2晶格非反演对称中心位置,粉体表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继续增大Eu^(3+)掺杂量至20mol%,会出现浓度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A la(wo4)2∶eu3+荧光粉 发光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Na_(8.33)La_(1.67)(SiO_4)_6O_2∶Eu^(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金叶 陈远豪 +1 位作者 刘浩文 姚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红色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利用Hitachi F4600表征其发光光谱。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呈多峰发射,分别对应...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红色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利用Hitachi F4600表征其发光光谱。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呈多峰发射,分别对应于Eu^(3+)的~5D_0-~7F_j(j=0,1,2,3,4)能级跃迁,主峰是位于615 nm的~5D_0-~7F_2跃迁发射。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改变Eu^(3+)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射强度随之改变,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材料的Eu^(3+)浓度为15%时,发光强度最大。讨论了浓度猝灭的机理,理论计算表明引起Eu^(3+)离子能量弥散的主要原因是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固相法 能量弥散 白光LED Na8.33la1.67(SiO4)6O2∶e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Li_2SrSiO_4:Eu^(3+)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0
9
作者 翟永清 王欣 +2 位作者 冯仕华 刘毅兰 游志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焙烧3h即得目标产物Li2SrSiO4:Eu3+,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3121,晶胞参数:a=0.5012nm,c=1.2360nm;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96nm处;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典型的Eu3+的5D0→7F2跃迁导致的;当Eu3+掺杂摩尔分数x在0.04~0.24的范围内时,随Eu3+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无浓度猝灭现象发生。由于该荧光粉能够有效吸收396nm附近的近紫外光,因此适合做350~410nm InGaN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rSiO4:eu3+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凝胶-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La_2O_3∶Eu^(3+)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金生 柳少华 +2 位作者 周单 黄榕 周全惠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La2O3∶Eu3+,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及掺杂Eu3+浓度对La2O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及形貌;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 利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La2O3∶Eu3+,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及掺杂Eu3+浓度对La2O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及形貌;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衰减曲线来表征荧光粉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00℃时,所制备样品为六方晶系La2O3∶Eu3+;SEM图显示掺杂Eu3+含量为5%的La2O3颗粒直径为15μ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分别为626 nm和396 nm,发射光谱中596 nm和626 nm的发射峰对应的是Eu3+离子的5D0→7F1和5D0→7F2跃迁,其荧光寿命为0.75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沉淀法 la2O3 eu3+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粉Gd_2(MoO_4)_3∶Eu^(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玲 魏小娟 +3 位作者 李文生 董其铮 孙卫民 张定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射出很强的白光,在Eu3+和Dy3+共同掺杂的体系中,可以观察到由于Dy3+向Eu3+的能量传递使Dy3+敏化Eu3+的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白色荧光粉 钼酸盐 Gd2(MoO4)3∶eu3+、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K_2Ba(WO_4)_2∶Sm^(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强 陈娟妮 +4 位作者 张晋春 武秀兰 王保兴 霍哲哲 魏腾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8-912,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K2Ba(WO4)2∶x 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具有三方晶系结构,在402 nm处有较强的激发峰,与近紫外LED芯片相匹配。在402 nm...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K2Ba(WO4)2∶x 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具有三方晶系结构,在402 nm处有较强的激发峰,与近紫外LED芯片相匹配。在402 nm激发下,出现了Sm3+的4G5/2→6HJ(J=5/2,7/2,9/2,11/2)的特征跃迁,最强峰位于602 nm处,对应于Sm3+的4G5/2→6H7/2跃迁。Sm3+的最佳掺杂量为x=0.02,且Sm3+之间的临界距离为2.776 nm,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Ba(wo4)2∶Sm3+ 固相法 发光 红色荧光粉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Sr_3(PO_4)_2∶Eu^(2+)蓝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健 沈常宇 +3 位作者 孙玉环 张宏 王乐 李晨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28-303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N2-H2还原气氛下合成了一系列Sr3(PO4)2∶Eu2+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量的Eu2+掺杂不会改变其晶体结构;Sr3(PO4)2∶Eu2+荧光粉在3...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N2-H2还原气氛下合成了一系列Sr3(PO4)2∶Eu2+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量的Eu2+掺杂不会改变其晶体结构;Sr3(PO4)2∶Eu2+荧光粉在310~390nm范围内可以有效的被激发,激发峰位于359nm;发射光谱为主峰位于438nm宽带发射(带宽约为150nm),对应于Eu2+的4f65d1→4f7跃迁.通过高斯拟合发现,Eu2+至少占据了Sr3(PO4)2两种不同的Sr2+格位,形成两个发光中心(430和459nm).当Eu2+的掺杂浓度为7%时,其具有最大的发光强度,继续增大Eu2+的掺杂浓度,Sr3(PO4)2∶Eu2+的发射光谱会出现浓度猝灭现象,且其发射峰会随着铕离子浓度增加而发生红移。Sr3(PO4)2∶Eu2+荧光粉在近紫外区有着强而宽的吸收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发射相匹配,相对发光强度是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BAM)的1.3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白光LED用蓝色荧光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PO4)2∶eu2+ 蓝色荧光粉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In_2(MoO_4)_3:Eu^(3+),Bi^(3+)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安 张丁非 +1 位作者 杨柳 段作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7-819,共3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在1000℃空气气氛中合成了In2(MoO4)3:Eu3+、Bi 3+红色荧光粉。粉体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度计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相立方晶体结构,该荧光粉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发射高强度的612nm红光。E... 通过固相反应法在1000℃空气气氛中合成了In2(MoO4)3:Eu3+、Bi 3+红色荧光粉。粉体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度计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相立方晶体结构,该荧光粉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发射高强度的612nm红光。Eu3+浓度为40%(摩尔分数)时,In2(MoO4)3:Eu3+发光强度较高。In2(MoO4)3:0.4Eu3+、Bi 3+荧光粉,Bi 3+浓度为3%(摩尔分数)时,发光强度最大,高于没有掺Bi 3+的In2(MoO4)3:0.4Eu3+荧光粉。和CaMoO4:Eu3+相比,In2(MoO4)3:0.4Eu3+、0.03Bi 3+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因此,In2(MoO4)3:0.4Eu3+、0.03Bi 3+是一种可能应用于近紫外白光LED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红色荧光粉 In2(MoO4)3 eu3+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粉MPO4∶Eu3+,Bi3+/Tb3+(M=La,Gd,Y)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叶 王庆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PO4∶Eu3+,Bi3+(M=La,Gd,Y)及MPO4∶Tb3+(M=La,Gd,Y)荧光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仪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LaPO4和GdPO4属单斜晶系,而YPO4属体心立方晶系。用Diamond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出了晶...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PO4∶Eu3+,Bi3+(M=La,Gd,Y)及MPO4∶Tb3+(M=La,Gd,Y)荧光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仪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LaPO4和GdPO4属单斜晶系,而YPO4属体心立方晶系。用Diamond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出了晶胞结构。对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MPO4(M=La,Gd,Y)均属于正磷酸盐,但由于晶格结构不同,其发光性质也不同。立方晶系的YPO4更有利于掺入其中的稀土离子的发光,Bi3+离子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样品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磷酸盐 MPO4∶eu3 Bi3+/Tb3+(M=la Gd Y) 晶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燃烧法制备Sr_3Y_2(BO_3)_4:Eu^(3+)荧光粉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鹏 张晓凡 朱建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144,1149,共5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物及助燃剂,使用简单的凝胶燃烧法,通过调整B2O3用量,制备出了不同含量Eu3+掺杂的Sr3 Y2(BO3)4基红光荧光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分析(SEM)及荧光光谱分析(FDS)。分析结果显示,... 以柠檬酸为络合物及助燃剂,使用简单的凝胶燃烧法,通过调整B2O3用量,制备出了不同含量Eu3+掺杂的Sr3 Y2(BO3)4基红光荧光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分析(SEM)及荧光光谱分析(FDS)。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烧结温度比固相法降低了100℃,且其粉体的分散性和颗粒度都得到了改善,并且得到Eu3+最佳的掺杂浓度为12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Y2(BO3)4:eu 荧光粉 溶胶凝胶燃烧法 光致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燃烧法制备Sr_(3-3x/2)(VO_4)_2∶xEu^(3+)红色荧光粉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峥 郭亚晋 +2 位作者 郭鹏 夏金虹 韦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4-710,共7页
利用稀土离子Eu^(3+)作为激活剂,采用溶胶燃烧法制备了Sr_(2.85)(VO_4)_2∶0.1Eu^(3+)红色荧光粉。用SEM、XRD和荧光光谱表征了荧光粉体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XRD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最佳退火温度为950℃。该荧光粉在280... 利用稀土离子Eu^(3+)作为激活剂,采用溶胶燃烧法制备了Sr_(2.85)(VO_4)_2∶0.1Eu^(3+)红色荧光粉。用SEM、XRD和荧光光谱表征了荧光粉体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XRD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最佳退火温度为950℃。该荧光粉在280 nm光下被高效激发,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18 nm处,对应于Eu^(3+)的5D0到7F2的能级跃迁,表现出较强发射强度。设定发射波长为618 nm,得到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其最强激发峰为280 nm处,说明该荧光粉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同时研究了Eu^(3+)掺杂量和助燃剂柠檬酸对Sr2.85(VO4)2∶0.1Eu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出Eu^(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1。助燃剂柠檬酸有利于形成主体基质,使荧光粉颗粒更分散,同时改善晶粒形貌,提高荧光粉的相对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燃烧法 Sr2.85(VO4)2∶0.1eu3+ 红色荧光粉 柠檬酸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WO4∶Eu3+,Dy3+白色荧光粉的微波水热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永清 王恒刚 +4 位作者 李天姿 姜龙太 汪威澳 陈湘匀 荆雪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05-2110,共6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快速合成了Zn0. 9975-xWO4∶0. 0025Eu3+,x Dy3+(x=0,0. 0025,0. 005,0. 01,0. 02)一系列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光谱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180℃下仅用... 采用微波水热法快速合成了Zn0. 9975-xWO4∶0. 0025Eu3+,x Dy3+(x=0,0. 0025,0. 005,0. 01,0. 02)一系列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光谱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180℃下仅用2 h即可合成单斜晶系黑钨矿结构的Zn WO4∶Eu3+,Dy3+纯相,且有较高的结晶度;样品颗粒为类球形,尺寸在50 nm左右。在30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可以同时产生WO24-、Dy3+和Eu3+的特征发射,主峰分别位于472 nm、583 nm和617 nm。当样品组成为Zn WO4∶0. 0025Eu3+,0. 005Dy3+时,其色坐标为:x=0. 3359,y=0. 3064,接近理想白光,色温:529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白色荧光粉 微波水热法 Zn wo4 eu3+ Dy3+共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s用KSr_4(BO_3)_3∶Eu^(2+)荧光粉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佳 陈贵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2-1436,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Sr4(BO3)3∶x Eu2+(KSB∶x Eu2+)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光致发光光谱分别研究了样品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质。XRD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正交晶系的KSr4(BO3)3单相。当Eu2+的掺杂摩尔分数x...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Sr4(BO3)3∶x Eu2+(KSB∶x Eu2+)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光致发光光谱分别研究了样品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质。XRD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正交晶系的KSr4(BO3)3单相。当Eu2+的掺杂摩尔分数x为1.5%时,在激发光谱250~55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两个宽带激发,可归属为Eu2+的4f7-4f65d1跃迁;在400 nm激发下,发射谱呈现出一个不对称的黄色发射带,峰值位于560 nm处,可归属于Eu2+的4f65d1-4f7跃迁。因在KSr4(BO3)3化合物中存在3个Sr格位,根据其光谱特征可推测发射谱中非对称的发射带来源于多个Eu2+发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r4(BO3)3∶eu2+ 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Eu掺杂NaY(WO_4)_2荧光粉的合成与红色发光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梦娜 雷芳 +2 位作者 陈昊鸿 施鹰 赵景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Li+、Eu3+掺杂的NaY(WO4)2红色荧光粉,并且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纯相产物可以在1100℃下制备,然而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仅约100℃。和已报道的燃烧法产物不同,Eu3+掺杂产物的发光性质...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Li+、Eu3+掺杂的NaY(WO4)2红色荧光粉,并且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纯相产物可以在1100℃下制备,然而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仅约100℃。和已报道的燃烧法产物不同,Eu3+掺杂产物的发光性质证实了浓度猝灭现象的存在,掺杂9mol%时发光最强,有效激发波长是393 nm,发射光谱体现为高选择性的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因此适合于解决白光LED中缺乏红光成分的问题。Li+掺杂既没有改变Eu3+红光发射的择优性,又能够调节发光强度。研究发现合适的Li+浓度可以增强发光,但是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发光不利,掺杂30mol%时发光最强。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归因于点阵缺陷增加和Y原子格位不对称性增强对发光强度的不同影响之间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wo4)2 eu掺杂 Li掺杂 白光LED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