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N-LSTM在桥梁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潘浩 李富年 +2 位作者 余兴盛 秦寰宇 陈志丹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40,共6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需求,提高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将深度学习与时序数据库InfluxDB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预警机制,提高现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危险感知能力。以赣江特大桥为背景,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 为了更好地满足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需求,提高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将深度学习与时序数据库InfluxDB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预警机制,提高现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危险感知能力。以赣江特大桥为背景,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结合起来构建CNN-LSTM模型,对桥梁的挠度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CNN-LSTM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出桥梁的挠度数据,在置信区间为±0.1 mm的情况下,准确率达到92.8%,在预测未来十分钟的挠度数据中,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97。实践表明时序数据库InfluxDB与CNN-LSTM模型的融合增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潜在威胁的感知能力,有效提高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预警报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长短时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CNN-lstm模型 Influx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与LSTM技术的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研究
2
作者 吴志杰 刘昌义 +5 位作者 胡夏嵩 唐彬元 李帅飞 邓太国 梁晓娜 雷浩川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3-1098,共16页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方法,获取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2019~2022年间2处排土场边坡形变结果,开展排土场边坡形变特征和降雨因素对边坡形变趋势的影响研究,并利用排土场边坡时序形变结果进行LSTM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南、北2处排土场边坡年平均形变速率为-62~21 mm·a^(-1),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为255 mm、214.5 mm;对比日降雨量值表明,降雨后排土场边坡形变表现出呈相对加速沉降的变化趋势;在LSTM模型的预测样本中最大误差为2.42 mm,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AE)分别为1.14 mm、0.97 mm,表明使用SBAS-InSAR技术与构建LSTM模型在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及预测方面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及类似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SBAS-InSAR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LSTM的排露沟流域气象水文演变分析及径流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永德 陈佩 +3 位作者 许尔文 任小凤 敬文茂 张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BO-LSTM排露沟流域径流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排露沟流域降水、气温和径流呈现两段式的上升趋势,分界点在2010年,降水和径流,第一阶段上升趋势均高于第二阶段,斜率依次为10.74、3.16;气温则相反,第二阶段高于第一阶段,斜率为0.11。并且降水、气温和径流的MK突变检验z值均大于0。(2)降水量在5—10月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而气温在12月—次年4月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大。(3)排露沟流域气温主要有3 a、14 a两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4 a;径流存在19 a、9 a和3 a三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9 a;降水主要存在4 a、11 a两个主周期,第一主周期为11 a。(4)BO-LSTM排露沟径流预测模型,精度R 2为0.63,均方根误差为14047 m 3,模型在径流量较小月份的预测精度大于径流量较大的月份。【结论】近20年来排露沟流域的降水、气温及径流均呈上升趋势;排露沟流域径流、降水及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排露沟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径流预测模型可以适用于排露沟流域。上述研究结果为祁连山水资源效应研究和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预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水资源 径流演变 排露沟流域 径流预测 神经网络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 贝叶斯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的深部未钻地层可钻性预测方法
4
作者 朱亮 李晓明 +1 位作者 纪慧 楼一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64,共9页
在制定深部地层钻进提速方案时,对地层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精度低,难以满足钻井设计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模型对深部未钻地层的可钻性进行预测。并将SAE-LSTM... 在制定深部地层钻进提速方案时,对地层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精度低,难以满足钻井设计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模型对深部未钻地层的可钻性进行预测。并将SAE-LSTM组合模型的训练时间和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一的LSTM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AE-LSTM组合模型预测地层可钻性训练用时最短,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误差最小,拟合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08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189,决定系数R^(2)为0.966,其RMSE和MAPE最小,R 2最大,较其他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该方法为地层参数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能改善以往预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地层问题时预测效率低、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层钻探 岩石可钻性 预测模型 栈式自动编码器 lstm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船舶油耗模型研究
5
作者 李智东 易文欣 +1 位作者 陆丛红 周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9-375,共7页
针对船舶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建立了准确的船舶油耗模型,为船舶采取各种航行策略优化措施提供了决策基础.基于丹麦籍客滚轮的实测运行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取,利用LSTM神经网络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案例船的油耗模... 针对船舶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建立了准确的船舶油耗模型,为船舶采取各种航行策略优化措施提供了决策基础.基于丹麦籍客滚轮的实测运行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取,利用LSTM神经网络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案例船的油耗模型.将各模型对测试集和额外时间序列测试集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STM模型对两种测试集的预测误差均低于1.30%,预测精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而其他模型对额外时间序列测试集的预测性能会下降,稳定性和预测精度均不如LSTM模型.考虑到油耗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实际应用场景,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油耗模型具有较大的优势,对后续的船舶油耗率预测及航行策略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耗率预测 黑箱模型方法 数据预处理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Dst指数预报方法
6
作者 李绍文 牛俊 +2 位作者 梅冰 姚俐竹 李炎斌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52,共12页
Dst指数是当前使用较广泛的用于反映磁暴过程的小时地磁指数,对Dst指数的预报是现代空间天气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LSTM神经网络方法,利用2008-2022年的太阳风参数和Dst指数建立Dst指数预报模型,分别为使用全时域数据建模的LSTM模型... Dst指数是当前使用较广泛的用于反映磁暴过程的小时地磁指数,对Dst指数的预报是现代空间天气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LSTM神经网络方法,利用2008-2022年的太阳风参数和Dst指数建立Dst指数预报模型,分别为使用全时域数据建模的LSTM模型和仅使用磁暴期间数据建模的Storm模型.使用LSTM模型对2001-2002年间的Dst指数进行滚动预报,预报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提前1~6 h的Dst指数预报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均方根误差在11 nT以内. Storm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LSTM模型在磁暴(尤其是强磁暴, Dst<–100 nT)主相期间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对2001-2002年期间的23次强磁暴事件预报结果表明, Storm模型对磁暴期间提前6 h的预报结果相关系数较LSTM模型由0.902提升至0.948.综合两个预报模型组成的LSTMStorm模型对Dst指数的预报结果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均方根误差在9 nT以内,相比单LSTM模型的预报精度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指数预报 lstm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lstm-Stor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SARIMA-LSTM模型的城市用水量实时预测
7
作者 李轩 吴永强 +2 位作者 王佳伟 杨伟超 张天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9,6,共5页
为提高气象波动下城市用水量预测精度,通过季节性分解的趋势—季节性—残差程序(STL)将城市时用水量分解为趋势分量、季节性分量和残差分量3部分,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季节性部分进行捕捉,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趋... 为提高气象波动下城市用水量预测精度,通过季节性分解的趋势—季节性—残差程序(STL)将城市时用水量分解为趋势分量、季节性分量和残差分量3部分,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季节性部分进行捕捉,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趋势部分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5个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对波动性明显的残差部分进行关系捕捉,构建了SVM-SARIMA-LSTM用水量实时预测模型,并利用衡水市3个月时用水量数据和气象数据训练SVM-SARIMA-LSTM模型,以随后1周的实测数据作为验证集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VM-SARIMA-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_(MAP))比SARIMA模型低4.502%,均方根误差(E_(RMSE))降低了39.084%,确定系数R^(2)提高了9.965%,最大绝对误差(E_(maxA))减小了55.946%,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所建模型通过整合关键气象因素,准确地捕捉到城市用水量的季节性趋势及非季节性波动,展现了优良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IMA模型 支持向量机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SVM-SARIMA-lstm模型 STL分解程序 气象因素 用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动态修正一维机理模型的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
8
作者 王芳 马素霞 +1 位作者 田营 刘众元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16-3425,共10页
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实时监测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于机理模型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在某些不同于其建模条件的工况下,预测误差较大;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预测精度高,但缺乏物理意义,可解释性差。为此,提出一种CFB机组NO_(x)... 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实时监测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于机理模型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在某些不同于其建模条件的工况下,预测误差较大;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预测精度高,但缺乏物理意义,可解释性差。为此,提出一种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预测融合模型,首先构建一维循环流化床整体半经验模型模拟炉内燃烧给出NO_(x)排放浓度初始预测值,其次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误差校正模型,对初始预测值进行动态修正。以两台CFB机组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优于单一的一维半经验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网络、BP神经网络等模型。机理与机器学习方法的结合使得融合模型既具备高的预测精度,又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动态建模 测量 NO_(x)排放浓度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聚类-云模型-LSTM网络的分接开关气象易损性评估预警
9
作者 龚禹璐 崔龙飞 +4 位作者 陈静 王典浪 须雷 李东 尹启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2,共8页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极端气象灾害对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on load tap changer,OLTC)破坏严重、易造成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云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的有载分...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极端气象灾害对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on load tap changer,OLTC)破坏严重、易造成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云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的有载分接开关气象灾害易损性评估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变压器气象监测数据,建立致灾因子评估体系;根据FCM聚类算法,将传统云模型的阈值划分进行改进,得到客观云模型,将主客观云模型与其进行结合构建组合云模型。基于自然灾害理论,考虑地理孕灾环境、设备本身的抗灾能力、灾害风险累积程度以及面对灾害的风险综合处理能力等因素,对待评估灾害指标进行动态修正,将修正后的指标计算在组合云模型的隶属度中,从而得到OLTC各灾害易损性等级。最后,应用LSTM神经网络提取各致灾因子与各灾害易损性之间的关联规则,并进行气象灾害预警,形成最佳应对策略。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OLTC气象灾害易损性评估预警方法准确率较高,达到了防灾减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极端气象灾害 改进云模型 lstm神经网络 易损性评估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家居企业财税风险预警研究
10
作者 黄晖兴 《森林防火》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鉴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及国际环境变化,家居行业财务风险显著提升。为有效防控家居行业财税风险,确保家居企业保持稳定持续发展,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和LSTM神经网络模型财税风险测度模式,并对2011—2023年间77家上市家居企业... 鉴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及国际环境变化,家居行业财务风险显著提升。为有效防控家居行业财税风险,确保家居企业保持稳定持续发展,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和LSTM神经网络模型财税风险测度模式,并对2011—2023年间77家上市家居企业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开展家居企业财税风险测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所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近年来家居行业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面临较高财税风险;最后提出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三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神经网络 因子分析法 家居企业 财税风险模型 风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GA和LSTM的边坡变形预测优化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海平 王顺辉 +2 位作者 陈兰兰 范永超 万俊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考虑到BP神经网络模型忽略边坡监测数据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以及LSTM模型由于超参数选择存在主观性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A-LSTM)相结合的边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发挥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LSTM预... 考虑到BP神经网络模型忽略边坡监测数据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以及LSTM模型由于超参数选择存在主观性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A-LSTM)相结合的边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发挥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LSTM预测时序数据的优势。以海明矿业露天采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LSTM网络模型以及GA-LSTM网络模型对边坡监测点GNSS49变形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比各模型达到收敛条件的时间。结果表明,GA-LSTM模型与其他模型达到同一收敛条件的时间差异不大,GA-LSTM模型的拟合准确度在0.1~0.2 mm,是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5~7倍,是BP神经网络模型的10~20倍,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其预测值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可为矿山边坡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决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遗传算法 lstm神经网络 优化网络模型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CSO优化CNN-Bi-LSTM网络的井底钻压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剑 肖禹涵 +1 位作者 周忠易 杨俊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井底钻压,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建立了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混合模型。采用三角函数驱动的粒子群优化(TDCSO)方法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高预测钻压的精度;采用美国犹他州FORGE ... 为了准确预测井底钻压,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建立了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混合模型。采用三角函数驱动的粒子群优化(TDCSO)方法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高预测钻压的精度;采用美国犹他州FORGE 58-32井和FORGE 58-62井的2个公开数据集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和均方误差等指标进行模型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TDCSO-CNN-Bi-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3个关键性能指标较好,其中决定系数大于0.980,明显优于现有的LSTM、GRU、CNN-LSTM、CNN-Bi-LSTM等方法。研究表明,所提出的TDCSO-CNN-Bi-LSTM模型在井底钻压预测方面具有出色的准确性,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并与自动钻进系统集成,实现对钻压的精准控制,不仅提高了钻井效率,还降低了钻井成本,对未来的钻井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钻压 lstm 神经网络 优化算法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STM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祥 张浩 +1 位作者 马玉立 陈良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1,共5页
当前对电动汽车(EV)充电负荷预测的研究缺少真实的数据支撑,并且模型考虑场景过于简单,影响因素考虑不到位,预测结果缺乏说服力。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多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影响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考虑天气、季节、... 当前对电动汽车(EV)充电负荷预测的研究缺少真实的数据支撑,并且模型考虑场景过于简单,影响因素考虑不到位,预测结果缺乏说服力。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多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影响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考虑天气、季节、温度、工作日、节假日等因素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分析各影响因素权重;其次,建立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真实数据训练得到用于预测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影响因素权重分析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改进LSTM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常州某小区的真实数据对所提预测方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精确预测,且负荷预测结果可为有序充电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预测 lstm神经网络模型 影响因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 有序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PSO-LSTM的太阳能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露露 黄晋浩 +1 位作者 花敏 周雯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78,共8页
太阳能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可将其转化为电能以供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使用,对太阳能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地利用能量,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维持网络持续稳定运行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来预测太阳... 太阳能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可将其转化为电能以供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使用,对太阳能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地利用能量,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维持网络持续稳定运行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来预测太阳能辐照强度,其中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被引入寻找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优参数。选取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来预测太阳辐照数据中的线性分量;采用PSO算法来优化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有助于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采用优化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数据中的非线性分量;最后将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组合模型比ARIMA、LSTM等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能量预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主轴热误差预测建模分析的改进IGWO-LSTM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能杰 王洪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针对电主轴复杂运行工况下的热误差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LSTM神经网络参数预测模型IGWO-LSTM。通过对灰狼算法收敛因子a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来提高算法寻优性能;通过IGW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与LSTM隐含层节点数组成... 针对电主轴复杂运行工况下的热误差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LSTM神经网络参数预测模型IGWO-LSTM。通过对灰狼算法收敛因子a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来提高算法寻优性能;通过IGW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与LSTM隐含层节点数组成的IGWO-LSTM闭环系统对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同时提升模型预测精度。为了验证该算法性能,将它与改进前的算法进行对比,通过求取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对这两种神经网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文中算法的3种指标均优于改进前的LSTM模型,具有更好的热误差预测准确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热误差 IGWO-lstm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DS-InSAR和LSTM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本浩 王延霞 +1 位作者 项学泳 胡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8,共5页
针对常规InSAR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点密度较低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利用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的36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了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矿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该矿区地面沉降严重... 针对常规InSAR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点密度较低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利用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的36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了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矿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该矿区地面沉降严重区域未来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了解矿区地表沉降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DS-InSAR技术相较于传统的PS-InSAR技术,能够显著增加矿区监测点的数量,更全面地反映矿区地表沉降信息;②监测时段内,矿区共存在3处形变区,最大沉降量达32.4 mm,最大沉降速率为10.8 mm/a;③利用选取的6个沉降特征点,通过与GM(1,1)模型对比发现,LSTM神经网络模型展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④针对累计沉降量最大的区域,采用LSTM模型对该区域内的6个特征点未来12个月的累计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区域的未来沉降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暂未观察到明显的沉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沉降 DS-InSAR 预测模型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和Bi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太阳能供暖负荷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泽楷 侯宏娟 +1 位作者 孙莉 靳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5-422,共8页
针对太阳能供暖系统中因热量供需不匹配而引起的能源浪费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热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清洗,使数据准确完整;其次依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输入特征进行筛选;最后依据其空间-... 针对太阳能供暖系统中因热量供需不匹配而引起的能源浪费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热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清洗,使数据准确完整;其次依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输入特征进行筛选;最后依据其空间-时间特征建立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在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及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后,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在精确度上存在明显提升,验证了本模型在太阳能供暖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热负荷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O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琳娜 杨良斌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1,共9页
多隐含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权值与阈值更新依赖梯度下降算法,模型收敛速度慢,网络节点的权值计算易出现局部极值,导致LSTM神经网络模型不能得到全局最优,网络模型泛化能力下降,限制LSTM循环... 多隐含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权值与阈值更新依赖梯度下降算法,模型收敛速度慢,网络节点的权值计算易出现局部极值,导致LSTM神经网络模型不能得到全局最优,网络模型泛化能力下降,限制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应用。因此,利用加速粒子群优化算法(accelerat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的优化能力,提出一种改进LSTM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将均方根误差设计为适宜值函数,并利用APSO算法构建寻优策略,对各神经元节点间的权值进行全局优化,提升模型的泛化和预测性能。通过经典DataMarket及UCI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APSO-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传统LSTM模型有显著提升,验证了APSO-LSTM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权值优化 适宜值 APSO-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PMV物理方程和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的铁路客站旅客舒适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燕 邵长虹 +4 位作者 李瑞 李超 陈瑞凤 徐春婕 梁博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4,共9页
铁路客站的舒适度直接关系着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选取聊城西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MV物理方程、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及PMV&Attention-LSTM融合模型3种方法,针对旅客舒适度开展综合评估与分析。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运用... 铁路客站的舒适度直接关系着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选取聊城西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MV物理方程、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及PMV&Attention-LSTM融合模型3种方法,针对旅客舒适度开展综合评估与分析。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运用了标准化处理、数据集划分、网格搜索交叉验证等技术寻找最佳超参数,并记录了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和均方误差。在模型预测中,充分考虑了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光照、噪声等环境因素对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对比3种预测方法,结果显示,融合模型在考虑多维环境数据时可更准确地反映舒适度水平,表明该模型更适应铁路客站的复杂环境条件,可为提高候车厅舒适性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旅客舒适度 PMV 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 融合模型 聊城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功率区间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书欣 朱峰 +2 位作者 杨喜军 符杨 苏向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5-1476,I0019,共13页
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是保障海上风电并网系统调度运行的基础。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环境高度复杂、随机时空强烈耦合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新型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引入Vague软集概念,提出融合Vague集真... 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是保障海上风电并网系统调度运行的基础。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环境高度复杂、随机时空强烈耦合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新型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引入Vague软集概念,提出融合Vague集真隶属度和伪隶属度函数的交错式海上风电功率区间划分方法,实现风电功率数据Vague软区间化。其次,建立基于Vague-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海上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模型。通过类Vague软区间转换方法将双隶属度区间概率向量转化为海上风电功率复杂不确定信息下的区间预测结果。然后,从预测准确性、清晰性和兼顾性角度建立预测区间覆盖精度、预测区间宽度和预测综合水平等Vague软区间预测评估指标。最后,以我国东部某海上风电机组实际数据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可以兼顾预测区间的覆盖精度和清晰度,能够为海上风电不同工况下运行需求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Vague-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 Vague软集 软区间转换 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