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县域LS因子提取与分析——以陕西长武县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曹佳云
杨勤科
+1 位作者
王程
丑述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LS计算是利用USLE等坡面模型进行流域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的基础,在对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试点县进行LS因子提取工作的基础上,以长武县为例,总结介绍县域LS因子提取的主要技术环节、主要技术要点及工作流程,并对LS因子提取结果进行...
LS计算是利用USLE等坡面模型进行流域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的基础,在对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试点县进行LS因子提取工作的基础上,以长武县为例,总结介绍县域LS因子提取的主要技术环节、主要技术要点及工作流程,并对LS因子提取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提取的坡度、坡长、LS因子的统计和空间分布特征看,基本可反映该地区的塬面、塬坡、现代沟坡和川地等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可提取LS因子,该因子具有一定科学性,可满足土壤侵蚀的宏观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因子
提取
区域土壤侵蚀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省LS因子赋值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妙金
汪小钦
+1 位作者
曾舒娇
吴思颖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为分析福建省LS赋值方法的区域适宜性,提高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估算精度,本文利用福建省实测数据、南方红壤区多种母岩(花岗岩、第四纪红黏土、泥质页岩)下的细沟侵蚀与细沟间侵蚀数据及相关参照值,对Wischmeier、McCool、刘宝元、陈明华...
为分析福建省LS赋值方法的区域适宜性,提高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估算精度,本文利用福建省实测数据、南方红壤区多种母岩(花岗岩、第四纪红黏土、泥质页岩)下的细沟侵蚀与细沟间侵蚀数据及相关参照值,对Wischmeier、McCool、刘宝元、陈明华等坡度坡长赋值算法的估算结果与参照值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通过福建省实测值比值的方式,刘宝元算法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南方红壤区的多种母岩条件下福建省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低,综合考虑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低、坡度陡及福建省实测数据和降雨情况,认为刘宝元算法对福建省具有更为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侵蚀模型
ls因子
赋值方法
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杨荣康
张静
+4 位作者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205,共9页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获取的皇甫川流域2018—2022年逐年15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以15 m正方形栅格作为DEM基准,设置梯度下降的栅格尺寸探究LS因子的不同尺度效应。[结果](1)随着DEM的空间分辨率从15 m下降至90 m,坡度因子(S因子)的效应量增加,坡长因子(L因子)的效应量则减小;(2)LS因子的归一化结果表明:RUSLE模型的整体平均绝对误差在DEM空间分辨率为50 m时达到计算阈值,此分辨率下LS两因子效应量接近,所计算的地形因子参与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具有优势;(3)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水系周围出现高值,且南部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北部。[结论]DEM数据的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阈值,在阈值处计算LS因子可显著提高其精度,将高精度的LS因子代入RUSLE模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精度,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效应
ls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USPED模型模拟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蒲阳
徐亚莉
+1 位作者
王汝兰
罗明良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分析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研究样区,基于实测高程点数据构建DEM,采用USPED模型对样区土壤侵蚀/沉积潜力进行模拟,并结合地形因子(坡度、LS因子、曲率)探讨其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型模拟...
为了分析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研究样区,基于实测高程点数据构建DEM,采用USPED模型对样区土壤侵蚀/沉积潜力进行模拟,并结合地形因子(坡度、LS因子、曲率)探讨其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总体趋势为土壤侵蚀能力均大于沉积能力,侵蚀面积比均大于沉积面积比,但在不同分级的地形因子对应的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中揭示了不同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
ls因子
曲率
USP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综述
被引量:
14
5
作者
张洪江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73-87,共15页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试用土壤流失方程式预报年平均土壤流失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由于土壤流失方程式在30年代初萌生于美国,我国在试用过程中,对于该方程式中某些因子的解释及其值的计算方法尚存在一些差异。另一方面,因...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试用土壤流失方程式预报年平均土壤流失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由于土壤流失方程式在30年代初萌生于美国,我国在试用过程中,对于该方程式中某些因子的解释及其值的计算方法尚存在一些差异。另一方面,因为该方程式是一个纯经验性的方程,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在使用过程中,都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综述
降雨
因子
ls因子
可蚀性
因子
C值
R值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估
6
作者
浦惠民
李辉
+3 位作者
杨悦
王钊齐
杜小龙
李建龙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6期1-8,共8页
为了定量评估苏州市吴中区陆域生态红线区生态服务功能,以2000-2015年植被生长最佳时期的7~8月份为研究时段,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定量估算固碳释氧功能、水量平衡法估算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侵蚀方程估算土壤保持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0-201...
为了定量评估苏州市吴中区陆域生态红线区生态服务功能,以2000-2015年植被生长最佳时期的7~8月份为研究时段,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定量估算固碳释氧功能、水量平衡法估算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侵蚀方程估算土壤保持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苏州市吴中区重要生态红线区的固碳释氧总量为39761.03±5817.71t/mon,单位固碳释氧量总体为2073.21±293.45kg/hm^2/mon,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为929.45±313.85 kg/hm^2/mon,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1500~2400 kg/hm^2/mon之间;水源涵养总量7997.66±369.96万m^3/a,单位水源涵养量最高的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为6357.78±355.68m^3/hm^2/a,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为1703.32±402.42m^3/hm^2/a,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3000~4500m^3/hm^2/a之间;土壤保持总量为720.61±52.87万t/a,单位土壤保持量最高的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为757.29±61.67t/hm^2/a,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仅为5.72±2.50t/hm^2/a,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200~650t/hm^2/a之间。经实地验证表明,利用该方程实现了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释氧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ls因子
分析
RUSLE核算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县域LS因子提取与分析——以陕西长武县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曹佳云
杨勤科
王程
丑述仁
机构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88)
文摘
LS计算是利用USLE等坡面模型进行流域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的基础,在对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试点县进行LS因子提取工作的基础上,以长武县为例,总结介绍县域LS因子提取的主要技术环节、主要技术要点及工作流程,并对LS因子提取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提取的坡度、坡长、LS因子的统计和空间分布特征看,基本可反映该地区的塬面、塬坡、现代沟坡和川地等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可提取LS因子,该因子具有一定科学性,可满足土壤侵蚀的宏观评价要求。
关键词
ls因子
提取
区域土壤侵蚀
DEM
Keywords
ls
extracting
regional soil erosion
DEM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LS因子赋值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妙金
汪小钦
曾舒娇
吴思颖
机构
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和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C08B01)
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重点项目(2017Y4010)
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2017L3012)
文摘
为分析福建省LS赋值方法的区域适宜性,提高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估算精度,本文利用福建省实测数据、南方红壤区多种母岩(花岗岩、第四纪红黏土、泥质页岩)下的细沟侵蚀与细沟间侵蚀数据及相关参照值,对Wischmeier、McCool、刘宝元、陈明华等坡度坡长赋值算法的估算结果与参照值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通过福建省实测值比值的方式,刘宝元算法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南方红壤区的多种母岩条件下福建省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低,综合考虑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低、坡度陡及福建省实测数据和降雨情况,认为刘宝元算法对福建省具有更为普遍的适用性。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侵蚀模型
ls因子
赋值方法
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
Keywords
Fujian Province
soil erosion model
assignment method of
ls
factor
erosion ratio of rill and inter-rill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杨荣康
张静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20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15300)
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024JC-YBQN-0263)。
文摘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获取的皇甫川流域2018—2022年逐年15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以15 m正方形栅格作为DEM基准,设置梯度下降的栅格尺寸探究LS因子的不同尺度效应。[结果](1)随着DEM的空间分辨率从15 m下降至90 m,坡度因子(S因子)的效应量增加,坡长因子(L因子)的效应量则减小;(2)LS因子的归一化结果表明:RUSLE模型的整体平均绝对误差在DEM空间分辨率为50 m时达到计算阈值,此分辨率下LS两因子效应量接近,所计算的地形因子参与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具有优势;(3)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水系周围出现高值,且南部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北部。[结论]DEM数据的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阈值,在阈值处计算LS因子可显著提高其精度,将高精度的LS因子代入RUSLE模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精度,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效应
ls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Keyword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cale effect
ls
factor
RUSLE
soil erosion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USPED模型模拟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蒲阳
徐亚莉
王汝兰
罗明良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出处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348)
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C002)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生态安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ESP1606)
文摘
为了分析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研究样区,基于实测高程点数据构建DEM,采用USPED模型对样区土壤侵蚀/沉积潜力进行模拟,并结合地形因子(坡度、LS因子、曲率)探讨其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总体趋势为土壤侵蚀能力均大于沉积能力,侵蚀面积比均大于沉积面积比,但在不同分级的地形因子对应的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中揭示了不同的相关性。
关键词
DEM
坡度
ls因子
曲率
USPED
Keywords
DEM, slope,
ls
, curvature, USPED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综述
被引量:
14
5
作者
张洪江
出处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73-87,共15页
文摘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试用土壤流失方程式预报年平均土壤流失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由于土壤流失方程式在30年代初萌生于美国,我国在试用过程中,对于该方程式中某些因子的解释及其值的计算方法尚存在一些差异。另一方面,因为该方程式是一个纯经验性的方程,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在使用过程中,都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改进。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综述
降雨
因子
ls因子
可蚀性
因子
C值
R值
K值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估
6
作者
浦惠民
李辉
杨悦
王钊齐
杜小龙
李建龙
机构
苏州优德通力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
出处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6期1-8,共8页
基金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项目(2014WZHB01)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87)
APN全球变化项目(ARCP2015-03CMY-Li)等资助
文摘
为了定量评估苏州市吴中区陆域生态红线区生态服务功能,以2000-2015年植被生长最佳时期的7~8月份为研究时段,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定量估算固碳释氧功能、水量平衡法估算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侵蚀方程估算土壤保持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苏州市吴中区重要生态红线区的固碳释氧总量为39761.03±5817.71t/mon,单位固碳释氧量总体为2073.21±293.45kg/hm^2/mon,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为929.45±313.85 kg/hm^2/mon,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1500~2400 kg/hm^2/mon之间;水源涵养总量7997.66±369.96万m^3/a,单位水源涵养量最高的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为6357.78±355.68m^3/hm^2/a,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为1703.32±402.42m^3/hm^2/a,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3000~4500m^3/hm^2/a之间;土壤保持总量为720.61±52.87万t/a,单位土壤保持量最高的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为757.29±61.67t/hm^2/a,最低的是甪直风景名胜区,仅为5.72±2.50t/hm^2/a,其他生态红线区基本相差不大,在200~650t/hm^2/a之间。经实地验证表明,利用该方程实现了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固碳释氧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ls因子
分析
RUSLE核算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县域LS因子提取与分析——以陕西长武县为例
曹佳云
杨勤科
王程
丑述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省LS因子赋值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陈妙金
汪小钦
曾舒娇
吴思颖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杨荣康
张静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USPED模型模拟为例
蒲阳
徐亚莉
王汝兰
罗明良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综述
张洪江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估
浦惠民
李辉
杨悦
王钊齐
杜小龙
李建龙
《农技服务》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