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临床经验医师应用LOCSⅢ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评分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乔利亚 李晓霞 +5 位作者 顾铮 简泠雪 张烨 蔡啸谷 管征 李思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临床经验医师应用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Ⅲ,LOCSⅢ),基于裂隙灯及数码照片进行晶状体混浊程度评分的一致性。方法从邯郸眼病研究5 a随访项目中,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现场调查... 目的评价不同临床经验医师应用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Ⅲ,LOCSⅢ),基于裂隙灯及数码照片进行晶状体混浊程度评分的一致性。方法从邯郸眼病研究5 a随访项目中,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现场调查受试者51人(102眼)。首先由受过LOCSⅢ评分培训的高年资眼科副主任医师(评分员A)于现场参照LOCSⅢ标准图片,在裂隙灯下对晶状体核混浊程度(nuclear opacity,NO)、核颜色(nuclear color,NC)、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C)、后囊膜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PSC)进行评分,随后采集晶状体数码照片。评分员A和1名眼科住院医师(评分员B)根据晶状体数码照片独立进行NO、NC、C、PSC评分。然后一位经过LOCSⅢ晶状体评分培训的白内障专业副主任医生对评分员B进行培训,同时与评分员A进行讨论并统一对LOCSⅢ标准评分方法的理解后,评分员B进行第2次评分。均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检验评分员A基于裂隙灯及数码照片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的一致性,评分员B培训前、后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的一致性,以及评分员B培训前、后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与评分员A基于裂隙灯及数码照片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评分员A基于现场裂隙灯和晶状体数码照片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的ICC分别为:NO 0.89、NC 0.89、C 0.90、PSC0.65;评分员B培训前、后LOCSⅢ晶状体评分ICC分别为:NO 0.90、NC 0.90、C 0.89、PSC 0.12;评分员B培训前、后基于数码照片与评分员A基于裂隙灯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ICC分别为NO 0.77、0.82,NC 0.79、0.85,C 0.77、0.89,PSC 0.05、0.46;评分员B培训前、后与评分员A基于数码照片的LOCSⅢ晶状体评分比较ICC分别为:NO 0.83、0.81,NC 0.80、0.84,C 0.76、0.88,PSC 0.26、0.85。结论眼科临床经验对临床医师采用LOCSⅢ进行NO、NC、C评分影响不大,对PSC评分影响较大,而LOCSⅢ标准评分方法培训可以弥补眼科医师临床经验的不足,但不能提高基于裂隙灯和数码照片的LOCSⅢ对PSC评分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灯 数码照片 locsⅲ晶状体评分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密度测量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裴雪婷 鲍永珍 黎晓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LOCSⅢ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成核型白内障核混浊度(NO)1~5、核颜色(NC)1~5,皮质型白内障(C)1~4和后囊下型白内障(P)1~4,每级30眼。采用Pen...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LOCSⅢ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成核型白内障核混浊度(NO)1~5、核颜色(NC)1~5,皮质型白内障(C)1~4和后囊下型白内障(P)1~4,每级30眼。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晶状体密度。分析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和LogMAR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核型白内障眼的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呈线性正相关(r=0.973,r=0.822);晶状体密度值与LogMAR视力的相关系数r=0.867。皮质型白内障眼的晶状体密度值与C分级评分值的相关系数r=0.634;晶状体密度值与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均呈负相关(r=-0.453;r=-0.380)。结论核型白内障的晶状体密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反映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视力损害程度。晶状体密度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皮质型白内障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密度 PENTACAM Scheimpflug系统 l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晓明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 目的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例132眼,根据白内障类型分为核型组39例39眼、皮质型组48例48眼和后囊下型组45例45眼。术前记录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根据LOCSⅢ分级体系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并评分,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DLI值,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记录术中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值。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核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晶状体核混浊度(NO)评分值、晶状体核颜色(NC)评分值、CDE值均呈负相关(r=-0.593、-0.618、-0.606、-0.524,均P〈0.01)。皮质型组和后囊下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均呈负相关(皮质型组:r=-0.653、-0.614,均P〈0.01;后囊下型组:r=-0.583、-0.577,均P〈0.01),2个组DLI与CDE值均无明显相关性(r=-0.245,P=0.093;r=-0.225,P=0.137)。3个组患者LogMAR视力、LOCS Ⅲ评分值与CDE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DLI与LogMAR视力和LOCS Ⅲ分级评分值均呈负相关,可以反映视力损害程度和晶状体混浊程度。DLI可以为核型白内障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使用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 iTrace l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