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MHUG-E技术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的开发
1
作者 任亮 张奎 +3 位作者 杨平 刘建伟 胡志海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满足乙烯市场对优质乙烯原料的需求,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生产优质乙烯原料(MHUG-E)技术第二代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与上一代催化剂RHC-131相比,RIC-33和RIC-31催化剂活性更适合加... 为满足乙烯市场对优质乙烯原料的需求,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生产优质乙烯原料(MHUG-E)技术第二代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与上一代催化剂RHC-131相比,RIC-33和RIC-31催化剂活性更适合加工直馏柴油,同时反应所得的未转化柴油具有更高的链烷烃含量,未转化柴油和轻石脑油馏分均可作为优质乙烯原料。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RIC-33和RIC-31的原料适应性好、活性适中、稳定性高,同时其再生催化剂具有与新鲜剂相当的活性和链烷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MHUG-E 改质 催化剂 直馏柴油 链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酸性质对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反应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苏益民 单贤根 +3 位作者 李慧萍 何子川 卢文丽 李泽朕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煤直接液化精制油具有环烷烃含量高和芳烃含量低等特点。为提高柴油产物的十六烷值,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环烷烃进行开环不断链反应,然而当下使用的工业催化剂RCC强酸占比过高,导致脱烷基和脱氢缩焦等副反应加剧,十六烷值没有得到有... 煤直接液化精制油具有环烷烃含量高和芳烃含量低等特点。为提高柴油产物的十六烷值,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环烷烃进行开环不断链反应,然而当下使用的工业催化剂RCC强酸占比过高,导致脱烷基和脱氢缩焦等副反应加剧,十六烷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设计并制备了合适酸性质的催化剂进行加氢改质反应。首先,对不同硅铝原子比的USY分子筛开展NH_(3)-TPD测试,通过酸量和中强酸/强酸比例筛选出最优的USY-11作为裂化组分。然后,制备不同分子筛含量的载体,分子筛质量分数分别为40%,25%,20%。最后,利用络合浸渍法负载加氢金属Ni和W,制备出加氢改质催化剂C1,C2,C3。通过XRD、H_(2)-TPR、NH_(3)-TPD、N_(2)吸脱附测试、碳硫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考察分子筛质量分数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2催化剂的中强酸/强酸比例最大,金属-硫键的键合强度最高,反应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幅度最小,积碳最少;在温度为350℃,压力为13 MPa,空速为2.5/h,氢油体积比为750的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的三种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分别对精制油加氢改质,结果显示,使用酸性质最优的C2催化剂时产物油的链烷烃含量最高,柴油选择性最高,十六烷值比使用工业催化剂时高1.5,表现出最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催化剂 分子筛 煤直接液化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性能评价
3
作者 李保良 魏增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评估某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后的性能,确认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方法通过催化剂再生前后的装填数据对比、活性损失评价、选择性能分析、产品质量及分布、装置能耗变化等评估催化剂再生后各项性能。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精制平均温... 目的评估某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后的性能,确认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方法通过催化剂再生前后的装填数据对比、活性损失评价、选择性能分析、产品质量及分布、装置能耗变化等评估催化剂再生后各项性能。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精制平均温度提高3℃,裂化平均温度提高11℃,再生后的催化剂活性损失较小。液体C5+组分收率达到98.04%,化学氢耗为2.1%,催化剂选择性能良好。目标产品重石脑油收率为27.2%,3号喷气燃料收率为18.7%,柴油收率为47.0%;重石脑油芳潜为56.7%,3号喷气燃料烟点为22.1 mm,柴油十六烷值为61.2,较原料提高了20.7个单位,产品质量优良。结论催化剂再生后各产品的分布和关键性质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再生的催化剂性能可满足装置实际生产及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改质 催化剂再生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钼催化剂对煤/生物油共炼体系的加氢改质和抑焦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博远 杨露 +3 位作者 刘聪聪 付信忠 李国荣 杨腾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制备一种油溶性钼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煤与生物油的浆态床加氢共炼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硫化形成的高分散纳米MoS_(2)具有丰富边缘活性位点,在800μg/g加量下反应后干基无灰煤转化率为98.8%,液体产物收率达81.0%...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制备一种油溶性钼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煤与生物油的浆态床加氢共炼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硫化形成的高分散纳米MoS_(2)具有丰富边缘活性位点,在800μg/g加量下反应后干基无灰煤转化率为98.8%,液体产物收率达81.0%,且O质量分数大幅降低至2.80%。油溶性钼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加氢饱和及加氢脱氧效果,促进了原料煤的氢解转化和生物油的加氢改质。固体产物的热解性质和微观形貌对比则进一步证实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有显著的抑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生物油 干基无灰煤转化率 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03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研制及应用通过技术鉴定
5
作者 梁颖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6,共1页
由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中石化集团公司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实业部共同完成的“LH-03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研制及应用”,于2003年3月1日通过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随着进... 由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中石化集团公司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实业部共同完成的“LH-03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研制及应用”,于2003年3月1日通过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随着进口高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及重油转化深度的逐渐增大,导致二次加工柴油的硫、氮、胶质、芳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lh—03加氢改质催化剂 研制 技术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含量对多产乙烯原料型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慧胜 徐景东 +2 位作者 艾子龙 陈伟敏 徐人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为实现减油增化、降低柴汽比、拓宽乙烯原料来源,从而提高炼化企业经济效益,可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后用作乙烯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分子筛含量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含量增加,催化剂总酸量增... 为实现减油增化、降低柴汽比、拓宽乙烯原料来源,从而提高炼化企业经济效益,可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后用作乙烯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分子筛含量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含量增加,催化剂总酸量增大,且弱酸占比增加;提高分子筛含量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柴油的芳烃指数(BMCI),但其收率也会降低;在收率为50%的情况下,得到的改质柴油BMCI最低可降至8.6,与原料相比降低25.7,是优质的乙烯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乙烯原料 改质催化剂 分子筛含量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亮 许双辰 +3 位作者 杨平 戴立顺 胡志海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清洁柴油的需要,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新一代高性能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与上一代催化剂RIC-2相比,RIC-3催化剂对柴油十六烷值提高能力和密度降低能力更优,且催化剂装填堆密度降低约25%;RIC-3催化... 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清洁柴油的需要,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新一代高性能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与上一代催化剂RIC-2相比,RIC-3催化剂对柴油十六烷值提高能力和密度降低能力更优,且催化剂装填堆密度降低约25%;RIC-3催化剂对性质不同的催化裂化柴油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缓和的反应条件下,柴油十六烷值提高10~12个单位;催化剂稳定性和再生性能良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焦化柴油和焦化汽油的混合油为原料,在氢分压7.1 MPa以及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可以生产硫质量分数小于5g/μg、十六烷值大于51的清洁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十六烷值 催化剂 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质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Ⅰ.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四氢萘的反应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吉雷 柳云骐 +1 位作者 王利强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41,共6页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前躯物,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和共胶法分别制得3种不同的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以四氢萘为模型化合物对其选择性开环脱芳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氢萘的加氢开环过程是由加氢脱氢、异构化、开环作用、脱...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前躯物,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和共胶法分别制得3种不同的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以四氢萘为模型化合物对其选择性开环脱芳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氢萘的加氢开环过程是由加氢脱氢、异构化、开环作用、脱烷基及烷基转移等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共胶法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四氢萘转化率较高,并且其异构化和开环能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催化剂;湿混法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选择性,四氢萘转化率较高,但其异构化和开环选择性较低;干混法催化剂作用下的四氢萘转化率、异构化选择性、开环选择性及加氢选择性均较低。采用共胶法和湿混法催化剂时四氢萘加氢开环主要遵循单分子机理,生成重组分的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开环 非负载催化剂 改质 劣质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FCC柴油加氢改质的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甫村 朱金玲 +2 位作者 田然 张志华 阎子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51-1955,共5页
芳烃选择性开环反应能够有效地提高FCC柴油的十六烷值,并保证较高的柴油收率。本文从载体材料、活性金属和助剂组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用于FCC柴油加氢改质的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中... 芳烃选择性开环反应能够有效地提高FCC柴油的十六烷值,并保证较高的柴油收率。本文从载体材料、活性金属和助剂组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用于FCC柴油加氢改质的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中的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柴油 改质 选择性开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M2工业再生及TM2-DSO技术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宝成 霍东亮 +3 位作者 崔德强 余济伟 刘燕来 张学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1,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加氢改质(TMD)工艺技术的脱硫效果,将M2催化剂成功进行了首次器外再生,再生后与选择性脱硫剂DSO组合进行TM2-DSO技术第2阶段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FCC)汽油经TM2-DSO工艺技术处理后,硫质量分数由198×10-...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加氢改质(TMD)工艺技术的脱硫效果,将M2催化剂成功进行了首次器外再生,再生后与选择性脱硫剂DSO组合进行TM2-DSO技术第2阶段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FCC)汽油经TM2-DSO工艺技术处理后,硫质量分数由198×10-6降至44×10-6,烯烃体积分数从47.7%降至28.8%,芳烃体积分数从17.0%增加到21.4%,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0.7个单位,马达法辛烷值(MON)损失0.5个单位,化学氢耗为0.27%,汽油收率为9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外再生 FCC汽油 改质 TM2-DSO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兰玲 贝耀明 方向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39,共4页
就改善催化裂化柴油新一代加氢改质催化剂FC-4512应用的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并在600kt/a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室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体积空速0.8~1.5h^(-1),反应温度350~380℃,氢油体积比600~8... 就改善催化裂化柴油新一代加氢改质催化剂FC-4512应用的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并在600kt/a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室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体积空速0.8~1.5h^(-1),反应温度350~380℃,氢油体积比600~800,反应氢分压6.0~8.0MPa。工业应用可根据装置自身特点,利用工艺条件的互补性,调整操作参数,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好,可由原料中的7 000μg/g降到产品的5.8μg/g;降凝效果明显,凝点可由-4℃降至-7℃;十六烷值提高10.9个单位,柴油收率大于95%。该催化剂对原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催化裂化 改质催化剂 工艺条件 脱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薇 范煜 鲍晓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综述了FCC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特点,讨论了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汽油改质催化剂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具有高度加氢异构-适度芳构化双功能和长期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将是FCC汽油改质催化剂今后... 综述了FCC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特点,讨论了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汽油改质催化剂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具有高度加氢异构-适度芳构化双功能和长期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将是FCC汽油改质催化剂今后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开发进展 催化剂研究 改质催化剂 新型催化剂 长期稳定性 分析比较 研究开发 异构 双功能 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雯 何观伟 +2 位作者 张芳 袁岚 吕宏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3,19,共4页
为了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制备一种高活性加氢改质催化剂。该催化剂成分包括USY分子筛为主要的裂化成分,氧化铝水合物拟薄水铝石为载体的主体成分,Ni和W的盐类和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并且添加P元素作为助剂。在工艺条件温... 为了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制备一种高活性加氢改质催化剂。该催化剂成分包括USY分子筛为主要的裂化成分,氧化铝水合物拟薄水铝石为载体的主体成分,Ni和W的盐类和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并且添加P元素作为助剂。在工艺条件温度340℃,压力6.0 MPa,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600的条件下,柴油十六烷值提高6个单位,硫含量降低且保证柴油收率在97%。这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进行工业放大,增加了柴油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改质催化剂 十六烷值 脱硫 催化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产低凝点清洁柴油的加氢裂化/加氢改质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松 关明华 张晓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针对目前沸石型加氢裂化过程采用的催化剂所产柴油凝固点较高,尤其是在深拔柴油或不切尾油来生产宽馏分柴油时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高中压加氢裂化/改质催化剂FC-20,通过高压和中压加氢裂化试验,研究了其加氢裂化特性,发现当以β沸石替代Y... 针对目前沸石型加氢裂化过程采用的催化剂所产柴油凝固点较高,尤其是在深拔柴油或不切尾油来生产宽馏分柴油时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高中压加氢裂化/改质催化剂FC-20,通过高压和中压加氢裂化试验,研究了其加氢裂化特性,发现当以β沸石替代Y沸石做裂解组分使用在高中压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时,处理重质馏分油可以多产低凝点柴油,对劣质柴油馏分在中压下进行加氢改质具有临氢降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化 改质 催化剂 沸石 低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氢改质催化剂对环烷基柴油改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光 吴子明 +3 位作者 李扬 孙洪江 关明华 范思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43,共4页
以环烷基柴油为原料,分别采用轻油型、灵活型及中油型加氢改质催化剂进行加氢改质实验,研究不同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环烷基柴油加氢改质可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的重石脑油以及低温流动性能优异的改质柴油,当改质剂为轻油... 以环烷基柴油为原料,分别采用轻油型、灵活型及中油型加氢改质催化剂进行加氢改质实验,研究不同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环烷基柴油加氢改质可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的重石脑油以及低温流动性能优异的改质柴油,当改质剂为轻油型改质剂时,需要的改质反应温度、反应氢耗最低;当改质剂为灵活型改质剂时,改质产物分布灵活性最佳;以中油型改质剂为改质段催化剂时,液体产品收率最高且改质柴油品质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基柴油 改质 催化剂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粒大小Beta分子筛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祥彬 王甫村 +1 位作者 孙发民 秦丽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合成了3种不同晶粒大小的改性Beta分子筛;以拟薄水铝石和不同晶粒大小的改性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相应的加氢改质催化剂;对改性Beta分子筛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微反装置上以四氢萘为原料,对3种加氢改质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 合成了3种不同晶粒大小的改性Beta分子筛;以拟薄水铝石和不同晶粒大小的改性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相应的加氢改质催化剂;对改性Beta分子筛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微反装置上以四氢萘为原料,对3种加氢改质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性能进行考察;在200mL加氢装置上,以催化裂化柴油为进料,评价3种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较小晶粒Beta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效增加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位;采用小晶粒Beta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四氢萘转化率和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大小 Beta分子筛 改质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F-66/FC-52组合催化剂在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辛丁业 马晓伟 +1 位作者 郭斐 焦志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4-228,共5页
分析了FF-66及FC-52型催化剂在某公司1.5 M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工业应用表明,在反应压力11.5 MPa、精制床层平均温度360℃、裂化床层平均温度369℃的条件下,产品柴油硫、氮质量含量均小于2.0μg/g,石脑油收率由14.5%增加... 分析了FF-66及FC-52型催化剂在某公司1.5 M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工业应用表明,在反应压力11.5 MPa、精制床层平均温度360℃、裂化床层平均温度369℃的条件下,产品柴油硫、氮质量含量均小于2.0μg/g,石脑油收率由14.5%增加至32.9%,产品柴油收率由50.9%下降至39.4%,装置柴汽比由3.22下降至1.20。FF-66、FC-52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和较高的石脑油产品选择性。该催化剂级配体系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同类装置制定油品质量升级及降低柴汽比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FF-66 FC-52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加氢催化剂在锦西石化分公司加氢改质装置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波 朱赫礼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介绍了FF-36和FC-50加氢催化剂首次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加氢改质装置的使用情况,对催化剂的硫化方法和钝化步骤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对比了国产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在操作条件、产品质量和对装置能耗影响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国... 介绍了FF-36和FC-50加氢催化剂首次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加氢改质装置的使用情况,对催化剂的硫化方法和钝化步骤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对比了国产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在操作条件、产品质量和对装置能耗影响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国产催化剂相对于进口催化剂在操作条件上稍微苛刻一些,在脱硫率、脱氮率和柴油十六烷值上分别提高1.63百分点、2.6百分点和8.9个单位,而在能耗上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硫化 催化剂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35M催化剂在乌石化0.6Mt/a汽油加氢装置工业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3-1208,共6页
将抚顺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FO-35M催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在乌石化0.6 Mt/a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考察了FO-35M催化剂在乌石化工业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并采用不同工艺条件进行了国Ⅳ和国Ⅴ标定。实验结果表明,FO-35M催化... 将抚顺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FO-35M催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在乌石化0.6 Mt/a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考察了FO-35M催化剂在乌石化工业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并采用不同工艺条件进行了国Ⅳ和国Ⅴ标定。实验结果表明,FO-35M催化剂在乌石化0.6 Mt/a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装置上运转59个月,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乌石化0.6 Mt/a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装置可实现重汽油先脱硫后芳构工艺和重汽油先芳构后脱硫(M-DSO)工艺的灵活切换;国Ⅳ工况标定结果显示,M-DSO工艺操作条件缓和,在降硫、降烯烃的同时,较好的恢复辛烷值。M-DSO工艺国Ⅴ工况生产结果显示,重汽油硫含量降至12 mg/kg左右,辛烷值损失小于2个单位,回调全馏分汽油硫含量可降至10 mg/kg以下,能够满足乌石化国Ⅴ汽油出厂调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35M催化剂 改质 降烯烃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津莲 梁家林 +1 位作者 龚剑洪 袁起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共7页
为实现页岩油的高效利用,通过加氢改质脱除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等杂质,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装置,分别使用富含Y分子筛的SCG催化剂与富含ZRP型分子筛的DCC催化剂,考察催化剂与反应苛刻度对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 为实现页岩油的高效利用,通过加氢改质脱除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等杂质,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装置,分别使用富含Y分子筛的SCG催化剂与富含ZRP型分子筛的DCC催化剂,考察催化剂与反应苛刻度对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氮率高达99.74%的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转化率高达79%~85%,液体产品收率高达89%~94%;使用SCG催化剂时的汽油收率高,在反应温度为500℃、剂油质量比为6.0的条件下,收率高达51.77%,研究法辛烷值(RON)在90以上,且汽油收率随着转化率提高呈线性下降;使用DCC催化剂时的液化气(LPG)收率与三烯(乙烯+丙烯+丁烯)收率更高,在反应温度为560℃、剂油质量比为10.3的条件下二者分别高达41.62%和32.90%,且二者均随着转化率提高而大幅度增加。两种催化剂上汽油中烯烃含量均随着转化率提高而线性降低,RON线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改质 催化裂化 催化剂 汽油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