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林玲 陈贻锴 +3 位作者 童绎 郑志 林建银 朱进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为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常见致病原发突变的频谱,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 为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常见致病原发突变的频谱,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以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3个家系22位临床诊断为LHON的患者及其母系亲属21人的线粒体DN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临床拟诊为LHON的13个家系中,11个家系存在mtDNA位点11778G→A突变,另2个家系存在14484位点T→C突变。说明中国LHON病人存在线粒体DNA11778或14484位点突变,其中14484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基因 突变 线粒体DNA PCR-SSCP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赖春涛 杨凌 +7 位作者 尚军 张晓君 王景群 王薇 秦朝晖 王虔 孙林 余华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i006,共4页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 目的 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 3个片段后 ,用 377测序仪对mtDNA上 11778、346 0、14 4 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果  96例患者中 4 0例 (41 7% )线粒体基因突变 ,其中男性 34例 (85 % ) ,女性 6例 (15 % ) ;34例 (85 % )为 11778位点突变 ,2例 (5 % ) 346 0位点突变 ,4例 (10 % ) 14 4 84位点突变 ;346 0及 14 4 84突变均为散发病例 ;有家族史者突变表达占 87 0 % (2 0 /2 3) ,无家族史者突变占 2 7 4 % (2 0 /73) ;头颅MR显示 11778突变者中 3例有脑白质区病灶 ,1例LHON合并垂体瘤 ;12例突变阳性者检查脑脊液 ,11例有炎性脱髓鞘改变。结论 LHON以 11778突变常见 ;起病及病程多样化、散发病例比例较高、眼底微血管病改变不易发现、脑脊液改变与炎性脱髓鞘雷同导致LHON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 ,应尽早行突变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Glu)A14693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永梅 冀延春 +8 位作者 刘晓玲 周翔天 赵福新 孙艳红 韦企平 张娟娟 刘燕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DNA测序分析,在tRNAGlu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视力障碍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12338C突变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冀延春 刘晓玲 +5 位作者 赵福新 张娟娟 章豫 周翔天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8,共7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发现两个家系成员中视力都仅有先证者一人损害严重,即外显率很低。经常规的方法对母系成员进行mt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F2。线粒体DNA ND4 G11696A是一个已知的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而T12338C位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亚基ND5的第2个碱基,该突变使起始密码子由蛋氨酸转变成苏氨酸,并且紧连tRNALeu(CUN)的3′末端。这可能影响tRNA Leu(CUN)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以及起始密码子改变导致线粒体ND5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需求能量高的视神经受损和视力损害。因此,线粒体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突变可能协同作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但外显率很低说明突变本身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对这两个家系发病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 外显率 线粒体DNA 突变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福新 周翔天 +6 位作者 张娟娟 瞿佳 冀延春 章豫 周晖晖 戴显宁 管敏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ND1基因 突变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基因治疗中ND4基因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皓 徐凤岚 +5 位作者 王贵攀 裴晗 刘荣 胡维琨 李涛 李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构建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基因治疗做准备。方法人工合成人的正常ND4基因,构建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纯化与浓缩后,用特异扩增ND4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 目的构建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基因治疗做准备。方法人工合成人的正常ND4基因,构建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纯化与浓缩后,用特异扩增ND4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用地高辛标记的H1探针点杂交方法检测病毒液中rAAV2/2-ND4的物理滴度。结果构建的rAAV2/2-ND4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够特异地扩增出ND4目的基因条带,基因组测定物理滴度为400×109vg·mL-1,证明该重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人ND4基因腺相关病毒,作为一种先进的载体系统,为今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NADH脱氢酶4 重组腺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778突变家系异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利平 马旭 金学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11778点突变家系的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对LHON的发病率和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研究5个11778点突变LHON家系,其中母系成员68例,发病者27例;除2例携带者外,66例母系成员接受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11778点突变家系的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对LHON的发病率和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研究5个11778点突变LHON家系,其中母系成员68例,发病者27例;除2例携带者外,66例母系成员接受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家系之间突变的异质性以及异质性与发病和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在5个家系中,2个家系为同质突变(纯合突变),包括24例母系成员和10例患者;3个家系为异质突变(杂合突变),包括42例母系成员和17例患者。同质突变和异质突变母系成员之间LHON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突变患者之间的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HON患者11778的突变存在异质性,但其异质性对发病和视力预后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基因突变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778位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敏 宋丹 +4 位作者 安慧娟 陈慷 王志立 鲍玉洲 赵朝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与视神经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均不相同,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相似,因此易被误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LHON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与视神经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均不相同,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相似,因此易被误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LHON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定量突变特异性Taqman探针技术检测LHON线粒体DNA(mtDNA)11778G〉A突变的方法,实现快速、简便、准确地筛查mtDNA11778位点突变LHON患者。方法根据mtDNA全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mtDNA11778G〉A突变的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分子生物室LHONDNA库任意选取标本84份,另抽取40名18~20岁健康体检者的血样40份作为正常对照,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特异性探针法和序列测定法检测LHONmtDNA11778G〉A突变,并对检测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mtDNA11778G〉A突变,84例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发现mtDNA11778G〉A突变者23例,阴性结果者61例,23例阳性患者样本扩增曲线结果显示ct值为22.993±0.708,正常对照组样本ct值均为0,与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完全相符,其符合率为100%,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突变特异性Taqman探针法检测LHONmtDNA11778G〉A突变位点的方法简单、省时、准确、直观、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用于对LHONmtDNA11778G〉A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学民 王珮 +3 位作者 胡宏阁 刘斌 李晓文 姜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778、14484、3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394、4136、4160、4216、1...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778、14484、3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394、4136、4160、4216、11696、14459、14482、14498八个已知继发突变位点的4对mtDNA片段,对3个LHON家系30位母系成员的血样进行检测。32份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血样作对照。参照mtDNA序列为剑桥标准mtDNA序列。结果:30位母系成员均含11778位点突变,其中1人合并4164位点突变(A→G)。与剑桥标准mtDNA序列对比,30位LHON母系成员和32位正常对照均含有11719位点突变。结论:11778是LHON患者常见的突变位点,4164位点突变可能是新的继发突变或正常人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11719位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存在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女性携带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译心 戴艳丽 +2 位作者 巩琰 黄厚斌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7-591,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女性基因携带者眼底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目前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却不清楚。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LHON女性携带者RNFLT和黄... 背景研究表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女性基因携带者眼底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目前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却不清楚。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LHON女性携带者RNFLT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的经mtDNA检测确诊的来自5个家系的5例女性LHON患者及来自16个家系的18例女性携带者,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5人25眼。所有入选者均行一般眼科检查和OCT检查,OCT扫描程序选择“视盘容积200×200”和“黄斑容积200×200”。记录视盘360。平均RNFLT、4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及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栅格9个子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统计分析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和患者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HON女性携带者内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46、0.024、0.008),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中心子区和外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平均、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象限RNF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2、0.051、0.238、0.663、0.110、0.104、0.419、0.371、0.158、0.063、0.563)。与LHON女性携带者相比,LHON女性患者除中心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鼻侧象限RNF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8、0.580)外,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内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子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平均、颞侧、上方、下方象限RNFLT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7、0.002、0.002、0.000、0.000、0.040、0.000、0.016、0.000、0.000)。结论LHON女性携带者视盘周围RNFLT正常,但黄斑4个内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中心子区和4个外子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本研究首次发现LHON女性基因携带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异常,提示LHON黄斑部病变早于RNFL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基因携带者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冀延春(综述) 管敏鑫(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与线粒体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在不同种族人群的LHON家系中,有50%以上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Ⅰ上ND1 G3460A、ND4 G11778A和/或ND6 T14484C的原发性突变引起的.然而...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与线粒体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在不同种族人群的LHON家系中,有50%以上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Ⅰ上ND1 G3460A、ND4 G11778A和/或ND6 T14484C的原发性突变引起的.然而,线粒体病呈现多样化的表型,相同的线粒体DNA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型,且不同的mtDNA突变又可以产生相似的表现型.LHON临床表型的多样性、男性多发、不完全外显和不同的基因表现度等现象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如环境、核修饰基因等)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起到修饰作用,而环境因素如慢性氰化物中毒、吸烟、饮酒、创伤应激、营养缺乏及mtDNA甲基化等均可能影响正常的线粒体功能.因此,环境与基因遗传模式的相互作用可能对LHON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 突变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DNA 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分析
12
作者 杜培洁 周军卫 +3 位作者 李晓文 金学民 宋国英 刘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6-868,共3页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突变 外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位点特异PCR法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家系的mtDNA11778G→A点突变
13
作者 钮淑兰 张英 +5 位作者 许玉凤 卜定方 任泽钦 王少玉 刘国华 戚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有定量突变比例的简单PCR方法,以识别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所携带的mtDNA 11778G→A点突变。方法 根据已知致病突变的碱基变化,设计M(突变)和N(正常)引物,分别与反向引物R配对扩增,严格控制退火温度...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有定量突变比例的简单PCR方法,以识别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所携带的mtDNA 11778G→A点突变。方法 根据已知致病突变的碱基变化,设计M(突变)和N(正常)引物,分别与反向引物R配对扩增,严格控制退火温度和其他PCR反应条件达到特异扩增。病例组为LHON家系共10个个体,对照组为40位正常人。结果 在先证者、母系已发病亲属和一个10岁男孩(未发病)体内分别检出突变比例各不相同11778G→A点突变,而在家系的正常配偶、父系子女及40位正常对照组未检出该突变。结论 位点特异PCR是一种不受DNA序列有否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检测突变的方法,适用于LHON等致病突变明确的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特异性PCR 线粒体基因组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例
14
作者 陈枝挺 方丽君 +4 位作者 王冰 王坚平 叶钦勇 黄华品 郑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87,91,96,共3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LHON)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该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同时受损为首发症状,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受累,因此,该病极易与视神经炎、视神经...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LHON)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该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同时受损为首发症状,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受累,因此,该病极易与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相混淆。本文就误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的1例LH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遗传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
15
作者 孟晓峰 陈辉 +3 位作者 杜培洁 宋国英 金学民 李晓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调查的家系中4个存在遗传早发现象,31位母系成员均存在11778位点,无继发位点突变;40例正常人4个位点均无突变。所有受试者中新发现11719和15326位点的突变。结论LHON存在遗传早发现象,但与各突变位点均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突变 早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阳阳 庞继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59,共5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线粒体疾病,主要由线粒体DNA (mtDNA)3个原发突变G11778A、G3460A和G14484C引起.LHON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双侧视力下降或...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线粒体疾病,主要由线粒体DNA (mtDNA)3个原发突变G11778A、G3460A和G14484C引起.LHON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和中心盲点.不完全外显和性别偏好是该病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但在美国进行的LHON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LHON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特点、动物模型、基因治疗等进行介绍,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 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博 周和政 +3 位作者 郑山根 张绍阳 张文强 陈云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突变 家系调查 二次打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a)C5601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晖晖 戴显宁 +9 位作者 林蓓 米慧 刘晓玲 赵福新 张娟娟 周翔天 孙艳红 韦企平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1042,共12页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0%。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对7个先证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家系均未携带G11778A、G3460A和T14484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在tRNAAla上发现了C5601T同质性突变,多态性位点分析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G2、G2a1、G2a1、G2、G2b、G2a1、G2。C5601T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Ala的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9位),可能引起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和ATP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因此,tRNAAlaC5601T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包括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这7个中国C5601T突变家系的表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 突变 视力损害 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俊 杜毅 何剑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4-687,共4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的遗传性线粒体病。当前治疗主要包括直接增强线粒体功能和阻止氧化损伤。本文将从线粒体鸡尾酒、艾地苯醌、α-三烯酶醌、溴莫尼定、中医中药、基因治疗、限制烟酒及物理疗法7个方面的...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的遗传性线粒体病。当前治疗主要包括直接增强线粒体功能和阻止氧化损伤。本文将从线粒体鸡尾酒、艾地苯醌、α-三烯酶醌、溴莫尼定、中医中药、基因治疗、限制烟酒及物理疗法7个方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进而为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艾地苯醌 α-三烯酚醌 溴莫尼定 中医中药 基因治疗 物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雪梅 高殿文 张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为了探讨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诊断方法 ,对无家族史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病例 ,应用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SfaNI、MaeⅢ双重鉴定np11778G→A突变及BsaHI检测np3460G→A突变的有无。结果二例呈现np11778点突变... 为了探讨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诊断方法 ,对无家族史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病例 ,应用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SfaNI、MaeⅢ双重鉴定np11778G→A突变及BsaHI检测np3460G→A突变的有无。结果二例呈现np11778点突变阳性 ,np3460点突变阴性 ,明确诊断为LHON。上述点突变的检测 ,是目前诊断散发性LHON的首选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 视神经 线粒体DNA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