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国内不同产地红茶香气代谢物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秋霜 秦丹丹 +7 位作者 方开星 姜晓辉 王青 李波 李红建 倪尔冬 潘晨东 吴华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242,共11页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醇类、酯类、醛类、酸类、酮类、烯类等12种类型。醇类物质在总芳香化合物中所占比例相当高,达到了22.90%~47.16%,江苏红茶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江西、湖北、广东、浙江等,山东最低;酯类物质占总芳香化合物的2.75%~26.30%,其中中国台湾红茶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感官审评发现,红茶样品普遍展现出甜香这一共性特征,但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如药甜香、熟甜香、火甜香、果甜和蜜甜等;广东罗坑的红茶样本具有浓郁的杏仁香,感官审评得分最高(96.0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国内红茶样本进行区分,结合差异性分析获得变量投影重要性>1.0的27种差异香气代谢物;其中7种代谢物具有香气活性(香气活性值>1),包括芳樟醇、苯乙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己酸、1-甲基萘、香叶醇。中国台湾红茶中水杨酸甲酯、广东红茶中的苯乙醛可以作为与其他产区红茶进行区分的标志性香气代谢物。本研究为辨别不同产地国内红茶香气品质特点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代谢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代谢 香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冬冬 郭强 +3 位作者 陈奎竹 顾海立 乔隆 乔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组10只。造模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8周后取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骨微观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骨代谢相关指标,用液质联用技术构建大鼠血清代谢物图谱,观察代谢物及相关通路的分布差异。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骨小梁百分比提高,骨微观结构恢复(P<0.05)。IHC染色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股骨中Runx2表达水平升高(P<0.05)。sham组、GLE-H组、OVX组相互交叉出现3-(3-甲氧基苯基)丙酸、乙酰胺、Equol、1-油酰基-Sn-甘油-3-磷胆碱共4种共调节代谢产物,在sham组呈高表达,OVX组呈低表达,GLE-M组又恢复至高表达。KEGG通路分析显示,sham组与OVX组间涉及的主要通路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和分泌等,GLE组与OVX组为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结论GLE可能通过调控体内的代谢产物防治P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向代谢 代谢产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宫颈癌发展进程的特征代谢谱研究
3
作者 翟青枝 马韵之 +5 位作者 叶明侠 王铭洋 李阳 李莉 孟元光 李立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代谢谱均有明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癌之间的代谢差异,并使用Metabo Analyst 5.0对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构建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和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的分类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3组经过滤后共得到1543种代谢物,其中包含407个组间差异代谢物。研究发现内源代谢物PGE2同时存在于3组中,且其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状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显示宫颈癌具有特异的癌症相关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磷酸代谢等。研究基于代谢产物构建了3种可用于辅助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模型,即全模型、简化模型和PGE2模型。结果表明代谢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全模型及简化模型均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与健康人群,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人群。前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90、0.92和0.84,后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81、0.95和0.85。PGE2模型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的AUC值分别是0.74和0.80。结论:宫颈癌的不同发展进程其代谢谱具有显著差异,且这些代谢物有成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拭子 代谢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茶树新品系‘春绿’代谢物分析
4
作者 钟秋生 单睿阳 +3 位作者 林郑和 黄婷 李鑫磊 陈常颂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 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含量差异最大;而LC-MS鉴定出297个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176个上调,121个下调,主要集中在多酚类、醇酸类、糖类等,其中咖啡碱差异最大。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等。OPLS-DA的可变贡献分析表明,大多数潜在生物标志物与能量代谢和品质相关,亚麻油酸、油酸、叶绿醇、羟基哌扣立酸、核糖醇、木糖与能量代谢相关,绿原酸、色氨酸、咖啡碱、茶碱等与品质密切相关。这些代谢物质和代谢通路分析为‘春绿’品质形成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系 代谢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物的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韩蓉 马燕 +4 位作者 李圣杰 孟新涛 许铭强 张婷 潘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分析共得到334种代谢产物。依据log_(2)FC绝对值≥1和错误发现率(FDR)<0.05分析,‘混果’与‘巨人’共筛选出112种差异代谢物;‘混果’与‘深秋红’间筛选出118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无刺丰’共筛选出67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向阳’共筛选出160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状元黄’共筛选出126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不同大果沙棘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上。基于VIP值>1、log_(2)FC绝对值≥1和FDR<0.05筛选标准,发现共有差异代谢物5种,且大果沙棘中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丙烷及聚酮类化合物的总体丰度较高,占比分别在38%~81%和15%~49%之间,其中芥酸酰胺、亚油酸、棕榈酸、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芦丁等可能是鉴别不同新疆大果沙棘的关键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的代谢差异,为新疆大果沙棘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果沙棘 向代谢 差异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镇巴腊肉熏制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柯美伶 韩帅 +5 位作者 朱联旭 任宏强 吴国飞 王令 张涛 路宏朝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共9页
镇巴腊肉是陕西省的一种传统腌腊肉制品。为探究镇巴腊肉在熏制过程中的代谢物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熏制前期(8、16 d)、中期(24 d)和后期(32、40 d)的腊肉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差异代谢物与腊肉风味形成的关系... 镇巴腊肉是陕西省的一种传统腌腊肉制品。为探究镇巴腊肉在熏制过程中的代谢物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熏制前期(8、16 d)、中期(24 d)和后期(32、40 d)的腊肉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差异代谢物与腊肉风味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鉴定出94种共表达的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发现氨基酸、脂质代谢是主要的代谢途径。进一步对腊肉熏制各阶段代谢物的时间表达趋势分析发现,随着熏制时间的延长,镇巴腊肉中的有机杂环化合物(例如乌药碱)含量逐渐减少,而对腊肉风味有显著贡献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物(如精氨酸、赖氨酸和胆固醇)含量则逐渐增加。综上所述,熏制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提升镇巴腊肉的风味物质含量,且安全性和质量也逐渐提高。本研究结果为优化镇巴腊肉的传统加工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该产品实现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腊肉 向代谢 熏制时间 差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天敌马六甲肉食螨对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贡晨光 薛丁榕 +4 位作者 何志平 刘兴泉 许东宾 吴昊 伍祎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马六甲肉食螨在粮仓应用后对小麦代谢物组成的差异和特点,利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小麦加螨和不加螨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合在线和本地数据库(Thermo mzcloud)进行化学成分鉴定,采...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马六甲肉食螨在粮仓应用后对小麦代谢物组成的差异和特点,利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小麦加螨和不加螨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合在线和本地数据库(Thermo mzcloud)进行化学成分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进行数据模型的识别,筛选标准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6.0数据库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结果表明小麦加螨和不加螨二者之间差异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其中鉴定到的化合物中,储藏开始时筛选得到48种差异代谢物,2个月后58种,4个月后71种,6个月后58种。加螨和不加螨经通路分析后发现主要体现在4条最主要的代谢通路上,储藏开始时富集程度最高的代谢通路为视黄醇代谢,2个月后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4个月后为鞘脂代谢生物合成,均富集到1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视黄酸、2-氧代己二酸、生殖激素和鞘氨醇,6个月后为酪氨酸代谢,富集到2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假定蛋白和多球壳菌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中投放马六甲肉食螨后,代谢物质种类未发生变化,物质含量产生了差异,主要是酸类和醇类,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为应用天敌防治储粮害虫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推动天敌马六甲肉食螨防控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六甲肉食螨 小麦 向代谢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产物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闫露 马亚雄 +4 位作者 李美琴 彭松 赵梦诗 秦韬 李兆龙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对其代谢物成分变化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设置空白对照组(Y1)、低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2,接菌量1%)、中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3,接菌量3%)、高剂量植物...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对其代谢物成分变化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设置空白对照组(Y1)、低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2,接菌量1%)、中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3,接菌量3%)、高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4,接菌量5%),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测定发酵前后党参渣中的物质成分变化,并对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后,党参渣的代谢物由2710种增加至2736种,从中筛选到560种共有的差异代谢物,被注释的有227种,包括脂质和类脂分子(14.54%)、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12.33%)、莽草酸及苯丙烷类(11.89%)、有机杂环化合物(10.13%)、生物碱及衍生物(8.81%)、有机酸及衍生物(8.37%)以及脂肪酸(7.93%)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1.13倍,木脂素含量增加1.04倍,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1.01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1.16倍。通过对共有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得到差异最具显著的代谢通路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另外,Y2、Y3、Y4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128、132、204种。Y2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关键通路为氰氨酸代谢通路,Y3与Y4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关键通路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不同的接菌量可以诱导党参渣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且涉及的功能也有所不同。【结论】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木脂素、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活性物质的生成与释放;其共有差异代谢物富集的显著性差异代谢通路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渣 植物乳杆菌 发酵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菲 刘天平 +4 位作者 关雅今 郝伟超 温鼎声 谢水林 别亚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额颞入路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36 h收集血浆及脑组织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在p<0.05的条件下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剔除外源性代谢物,最后进行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化合物分类、KEGG通路分析及VIP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结果显示,8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149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包括(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反式肉桂酸和肉桂酰甘氨酸。脑组织代谢组学结果显示58个差异代谢物上调,53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2,3-二氢黄酮-3-醇、胍基乙酸(GAA)、N-乙酰-D-色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2-羟基喹啉和N-乙酰-L-天冬氨酸(NAA)。在血浆和脑组织中,前五类化合物中共同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脂质样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以及有机氧化合物。血浆和脑组织的共同代谢通路涉及氨基酸代谢、消化系统、癌症概述和脂类代谢通路。(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GAA、氧化型谷胱甘肽及NA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IS的早期筛查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向代谢 生物标志物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产物差异
10
作者 赵阳 邓建朝 +5 位作者 张思蓉 李春生 相欢 王迪 赵永强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6,共13页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质过程中的蚝油总蛋白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水分、总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呈上升趋势,而糖类、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从蚝油样品中共鉴定出618种代谢物,主要分为脂类和类似脂类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及有机杂环化合物等14类。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p<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需满足>2或<1/2,在该条件下共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有10种,下调代谢物有11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脂质代谢、赖氨酸降解、核苷酸代谢等相关通路,这说明蚝油变质过程中各营养物质的消耗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油变质 向代谢 谢瓦曲霉 差异代谢 OPLS-DA分析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二氧化氯处理对仔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曹子铭 王文亮 +7 位作者 贾卫亮 谢霞 张剑 弓志青 宋莎莎 史君彦 甲承立 王延圣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3-240,共8页
仔姜是重要的调味食品,但贮运过程中容易失水萎蔫、组织褐变、腐烂变质。为了探究二氧化氯(ClO_(2))对仔姜贮藏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前期研发的ClO_(2)缓释剂处理仔姜,定期测定其色泽、失重率及相对电导率,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进行代... 仔姜是重要的调味食品,但贮运过程中容易失水萎蔫、组织褐变、腐烂变质。为了探究二氧化氯(ClO_(2))对仔姜贮藏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前期研发的ClO_(2)缓释剂处理仔姜,定期测定其色泽、失重率及相对电导率,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进行代谢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5℃贮藏条件下,ClO_(2)显著延缓失重率、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增加和白度指数的下降(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875个与仔姜色泽和质地等品质相关的代谢物,表明ClO_(2)通过调控甘油磷酸胆碱、花生四烯酸和花生酮等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稳定细胞膜结构,从而减少仔姜物质消耗和水分流失;此外,ClO_(2)还通过增加圣草酚、表儿茶素和松柏苷等酚类物质含量缓解膜脂过氧化,抑制褐变。代谢组学显示ClO_(2)处理更有利于保持仔姜采后贮藏品质和营养价值,延长货架期,为仔姜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推进ClO_(2)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_(2) 仔姜 向代谢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饲喂方式下翘嘴鳜肠道代谢的差异
12
作者 方婷 赵秀侠 +7 位作者 高娜 卢文轩 梁阳阳 汪翔 蒋阳阳 孙雯 严香兰 崔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两组间肠道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7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上调,7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组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胆汁分泌、嘧啶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通路中。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配合饲料显著改变了鳜的肠道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向代谢 饲喂方式 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青海不同地区牦牛酸奶代谢产物的差异
13
作者 任海佳 吴海玥 +3 位作者 付石军 胡蓉 闫忠心 项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5-47,共13页
为探究青海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及机制,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为探究青海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及机制,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和P<0.05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青海玉树(Y)、果洛(G)、海北(B)、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牦牛酸奶中共有显著差异代谢物325个,其含量组成以脂类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为主,占总显著差异代谢物的67.40%。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表明,共有186条代谢途径,以校正后P值筛选前30条代谢途径,其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昼夜节律、嘌呤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途径中。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代谢差异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提高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差异代谢 代谢途径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特色浆果白刺和黑枸杞关键特征成分分析
14
作者 陈浩 迟明 +6 位作者 李莹 张艳珍 单斌 王煜泽 张予林 王雪飞 惠竹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3-252,共10页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和黑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两种西北地区特色野生浆果特征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筛选两...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和黑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两种西北地区特色野生浆果特征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筛选两种浆果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白刺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96.46 g/L,显著高于黑枸杞;白刺的可滴定酸质量浓度为3.43 g/L、总酚含量为7.03 mg/g,显著低于黑枸杞。白刺和黑枸杞中主要的单体酚类物质都是类黄酮类物质,但白刺中特征性单体酚类物质是芍药内酯苷、双香豆素和芍药醇,黑枸杞中特征性单体酚类物质是柚皮苷、根皮苷、原花青素B1等。白刺特征性挥发性物质为异戊酸、法尼醇、3-甲基丁酸乙酯、(-)-4-萜品醇、壬醛、己酸乙酯、左旋玫瑰醚,果香、花香和乳酪味等香气特征突出;黑枸杞特征性挥发性物质为辛酸甲酯、1-辛烯-3-醇、(E)-3-己烯-1-醇、(Z)-3-己烯-1-醇、癸醛、橙花醇、香茅醇、D-柠檬烯,花香、果香、青草味、蘑菇味和泥土味等香气特征突出。经筛选鉴定及统计分析得出2种浆果的非挥发性物质中有显著差异排名前10的化合物分别为组氨酸、杨梅素-3-葡萄糖苷、脯氨酸、伊里隆-4′-葡萄糖苷、2,3-二羟基苯甲酸、异戊酰谷氨酸、咖啡酸、3-羟基苯乙酸、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苷-3-O-葡萄糖苷。该研究结果可为白刺和黑枸杞两种特色浆果的差异化高值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黑枸杞 品质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
15
作者 陈维莹 石文丽 +6 位作者 李小金 靳蒙蒙 曾祥芳 于海涛 李升和 江昌盛 任曼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8-273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断奶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A组(单次灌胃组)于第7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于第14天、...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断奶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A组(单次灌胃组)于第7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灌胃生理盐水;试验B组(多次灌胃组)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对照组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灌胃生理盐水。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门静脉血液分析血清代谢物,采集空肠组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1)试验B组的终末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试验B组小肠长度显著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肝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空肠组织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A组和试验B组空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共鉴定到31个显著上调代谢物和12个显著下调代谢物;试验B组共鉴定到28个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7个显著下调代谢物。罗伊氏乳杆菌I5007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综上可知,罗伊氏乳杆菌I5007通过调节大鼠体内营养代谢,尤其是能量和氨基酸代谢,进而调控营养物质沉积,最终影响大鼠的生长速度、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向代谢 营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绿豆芽代谢物差异分析
16
作者 王新妤 张鸣慧 +4 位作者 姚玲 张丁 张振鑫 申慧芳 郭锋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绿豆芽的代谢物差异,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晋绿豆2号豆芽和滩绿116豆芽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豆芽中共检测出1 968种差异代谢物。根据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0.05的标准,共筛选得到差异显著的...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绿豆芽的代谢物差异,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晋绿豆2号豆芽和滩绿116豆芽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豆芽中共检测出1 968种差异代谢物。根据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0.05的标准,共筛选得到差异显著的代谢物1 064种,占总差异代谢物的54.07%。这1 064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丙烷、哌啶和吡啶类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通路、膦酸盐和次膦酸盐代谢通路,萜类主干生物合成通路,糖酵解/糖异生通路中。差异代谢物中,葫芦巴碱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其代谢途径为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径,该代谢途径属于丙烷、哌啶和吡啶类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滩绿116豆芽中葫芦巴碱含量显著高于晋绿豆2号豆芽。本研究结果为绿豆芽用种质资源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向代谢 差异代谢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甲基化对副干酪乳酪杆菌发酵剂贮藏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游明坤 张文羿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Zhang是一株具有调节免疫反应、抗氧化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菌的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更好利用该菌株,本研究重点关注甲基化对L.parac... 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Zhang是一株具有调节免疫反应、抗氧化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菌的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更好利用该菌株,本研究重点关注甲基化对L.paracasei Zhang发酵剂贮藏特性的影响。利用L.paracasei Zhang及其DNA甲基化突变株ΔpglX制备发酵剂并在30℃条件下贮藏90 d。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甲基化突变株在贮藏90 d后活菌数极显著提高(P<0.01);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贮藏90 d后野生型及其甲基化突变体的代谢物差异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差异代谢物质有269种,在负离子模式下主要富集到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柠檬酸循环、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在正离子模式下主要富集到生物素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研究结果证实DNA甲基化可以通过生成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类、脂肪酸类物质等提高L.paracasei Zhang的贮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 DNA甲基化 贮藏特性 发酵剂 pglX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感染布鲁氏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18
作者 牛生莲 李强 +5 位作者 王建玲 马丽 李积权 赵延梅 薛红梅 赵志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了解青海省感染布鲁氏菌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情况,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对布鲁氏菌感染羊血清代谢组学特征进行解析,发现3只感染羊与3只健康对照羊之间... 为了解青海省感染布鲁氏菌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情况,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对布鲁氏菌感染羊血清代谢组学特征进行解析,发现3只感染羊与3只健康对照羊之间存在15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除异维甲酸、犬尿喹啉酸、苯乙酰甘氨酸、二十碳五烯酸、(±)12(13)-二羟基己二酸外,其余10种差异代谢物水平降低。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关键代谢通路。该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宿主代谢紊乱特征,所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为布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同时为深入理解布病致病机制和开发新型防控策略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沅陵碣滩茶品质分析
19
作者 唐睿 黄怀生 +9 位作者 陈大海 王敏名 张大明 李晋中 李垚垚 黎娜 钟兴刚 邓传建 舒珲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为探究沅陵碣滩茶品质特征形成机理,从沅陵县不同茶叶加工企业分别选取碣滩1号和碣滩银毫两个等级样品,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法分析碣滩茶不同等级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共筛选获得34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的有13个... 为探究沅陵碣滩茶品质特征形成机理,从沅陵县不同茶叶加工企业分别选取碣滩1号和碣滩银毫两个等级样品,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法分析碣滩茶不同等级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共筛选获得34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的有13个代谢物(与碣滩银毫比),分别是异戊酸、邻二甲苯、焦没食子酸、6-郁金香甙B、酪胺、乙醇胺磷酸酯、氧化柠檬烯、黄豆苷元、6-甲氧脱乙酰异戊糖、酵母甾醇2、十九烷酸、醋酸去氧皮质酮、N-乙酰-L-瓜氨酸;下调的有21个代谢物,分别为阿夫儿茶精、二氢鞘氨醇、胭脂碱、7,8-二氢蝶酸、磷酸三苯酯、醛固酮、橙皮素-7-O-葡萄糖苷、3-氨基-3,4,6-三脱氧葡萄糖、2,6-二甲氧基-1,4-苯醌、蒺藜甙、氧化型谷胱甘肽、苯乙醛、海藻糖、天冬氨酸、水杨酸、3,4-二羟基苯丙酸、8-氨基-7-氧壬酸、D-艾杜糖醇、肉豆蔻醚、肉豆蔻油酸、芦丁;这些差异代谢物分别构成了碣滩茶两个等级产品的感官品质差异。通过KEGG富集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发现,影响两个等级碣滩茶品质差异的10条主要代谢通路为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蛋白质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莽草酸途径生物碱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2-草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以及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碣滩茶 茶叶品质 向代谢 沅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类黄酮化合物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20
作者 郑晓云 陈芸 +3 位作者 韩晓姗 李烨林 谭芷晴 王小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9-1519,共11页
【目的】从代谢组水平探究水稻类黄酮化合物在灌浆期间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品质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质稻金龙优2877为研究材料,普通稻天优华占为对照(CK),测定扬花7 d(灌浆前期)和扬花14 d(灌浆中期)籽粒的理... 【目的】从代谢组水平探究水稻类黄酮化合物在灌浆期间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品质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质稻金龙优2877为研究材料,普通稻天优华占为对照(CK),测定扬花7 d(灌浆前期)和扬花14 d(灌浆中期)籽粒的理化性质,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结果】2个水稻品种籽粒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金龙优2877水稻籽粒的垩白度低、整精米率和碱消值高,其米质达农业农村部的优质2级标准,而CK的米质未达优质标准。在2个水稻品种的2个时期籽粒中共检测出1325种代谢物,分为13类。灌浆前期,金龙优2877与CK对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04种,其中38种代谢物上调,166种代谢物下调;灌浆中期,金龙优2877与CK对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45种,其中136种代谢物上调,109种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肪酰基、类黄酮化合物和有机氧化合物三大类代谢物。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在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均被富集到,说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对水稻的品质发育比较重要。进一步提取类黄酮化合物并检测,发现在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过程中,金龙优2877的类黄酮化合物含量呈增长趋势,而CK的类黄酮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优质稻金龙优2877在灌浆前期到灌浆中期生长过程中的类黄酮化合物相关代谢通路活跃,类黄酮化合物积累增长。类黄酮化合物是影响优质稻金龙优2877与普通稻天优华占食味品质差异的关键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黄酮 次生代谢 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