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LB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苗期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1
作者 宋迎辉 付森杰 +6 位作者 朱灿灿 代书桃 秦娜 景雅 张真 薛淑霞 李君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7-2146,共10页
【目的】研究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在调控高粱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高粱(Sorghum bicolor)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高粱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家族,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 【目的】研究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在调控高粱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高粱(Sorghum bicolor)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高粱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家族,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调控元件以及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32个LBD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除6号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组,均含有CX2CX6CX3C结构域,其中Class I有25个家族成员,含有相对完整的GAS和LX6LX3LX7L结构域,Class II有7个家族成员,甘氨酸组成的保守序列均为GRA,LX6LX3LX7L结构域不完整。同一组内的成员保守结构域蛋白序列一致性更高,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高度相似;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高粱LBD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的同源性大于双子叶植物;顺式调控元件分析发现,SbLBD启动子序列中光响应元件G-box、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数量最多,其次是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另外检测到低温响应元件LTR和干旱诱导元件MBS。表达分析发现,Class II中的7个成员和Class I中的SbLBD24在高粱各生育期和多数组织中表达量均较高。在模拟干旱处理下,高粱幼苗中SbLBD6下调表达,SbLBD26上调表达。【结论】不同组SbLBD基因保守序列存在差异。高粱LBD家族基因可响应低温、干旱、光强和光周期等多种逆境条件,且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SbLBD6和SbLBD26可能在高粱干旱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lbd基因家族 基因组鉴定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LBD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
2
作者 于涵 杨磊 +6 位作者 姜涛 刘博 钱程 陈玉金 朱华利 李伟 王景才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3-3345,共13页
【目的】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侧生器官边界域(LB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文冠果抗逆品种选育及其在盐碱地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文冠果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从文冠果基... 【目的】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侧生器官边界域(LB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文冠果抗逆品种选育及其在盐碱地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文冠果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从文冠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LBD基因家族成员,通过ExPASy、MEME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XsLBD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预测分析。对2个月苗龄的文冠果苗进行NaCl浓度为50、100、150 mmol/L盐胁迫处理,以NaCl浓度为0 mmol/L为对照组(CK),对盐胁迫下文冠果根和叶组织中Xs LBD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从文冠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3个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XsLBD1~XsLBD43。XsLBD家族蛋白编码138~404个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pI)为4.60~9.75,分子量为15696.60~44476.88 k D,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除XsLBD4、XsLBD8、XsLBD9、XsLBD20蛋白外,其余所有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有42个XsLBD家族基因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XsLBD43基因则游离在染色体外。基于文冠果、拟南芥、水稻和毛果杨LBD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78个LBD家族蛋白可分为两大组(Class I和Class II),其中Class I中包含38个XsLBD家族蛋白。XsLBD基因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为1~5个,内含子数目为0~4个;所有Xs LBD家族蛋白均含有Motif2和Motif3。XsLBD家族基因启动子中包含激素(水杨酸、脱落酸、生长素等)、应激(低温、干旱诱导等)及植物生长发育(种子特异性调控和昼夜节律控制等)响应元件。对文冠果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文冠果根、叶13个XsLBD家族基因中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的基因分别有12和11个,其中,XsLBD42基因在根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CK高出约40倍。【结论】筛选获得43个XsLBD基因家族成员,其结构相对简单,具有一定保守性;XsLBD家族基因参与调控文冠果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应激反应等过程;XsLBD9、XsLBD11、XsLBD23和XsLBD42等基因在文冠果盐胁迫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lbd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LB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梁雪枫 窦汝娜 +1 位作者 陈飞宇 姜振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侧生器官边界域(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营养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对大豆... 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侧生器官边界域(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营养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对大豆LBD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系统进化结果显示,大豆LBD基因家族的89个成员可分为2大类、7个亚族。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大豆LBD基因家族编码的氨基酸数量范围在50 aa~325 aa,分子量为8 164.16 Da~60 499.65 Da,等电点介于4.69 pl~9.15 pl,不稳定系数为43.46~83.94。Motifs和基因结构分析发现,LBD基因家族成员保守性较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LBD基因家族成员含有与植物光响应相关的29种顺式作用元件,与植物激素相关的11种元件,以及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6种元件。转录组分析发现,大豆LBD基因在DN50品种的生长节间伸长区(EZ)、成熟区(MZ)和茎尖(ST)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LBD家族成员主要在MZ和ST高表达,其中GmLBD5、GmLBD23、GmLBD38、GmLBD46、GmLBD49、GmLBD71、GmLBD75和GmLBD78在EZ、MZ和ST均高表达,是调控大豆株高的关键候选基因。同时,还发现一些基因在茎组织特异表达,例如GmLBD83在EZ表达量较高,而GmLBD15、 GmLBD59、 GmLBD61和GmLBD84只在MZ高表达,GmLBD14、 GmLBD18、 GmLBD21、 GmLBD27、GmLBD55、GmLBD66和GmLBD70只在ST高表达。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LBD基因调节大豆节间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靶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lbd基因家族 生信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LB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邢光伟 王梦醒 +4 位作者 马小飞 赵贤 张婷 聂小军 宋卫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5-863,共9页
为深入发掘小麦LBD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LBD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了75个小麦LBD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它们划分为ClassⅠ... 为深入发掘小麦LBD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LBD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了75个小麦LBD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它们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除了5D和7D外,其余染色体均含有LBD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分析表明,15个LBD基因参与了小麦功能基因调控。利用RNA-seq数据对所有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和胁迫下存在着差异表达,多个组织特异和胁迫响应相关LBD基因被鉴定到,可作为后续功能研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lbd基因家族 逆境胁迫 共表达网络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亭亭 龚达平 +4 位作者 张磊 陈雅琼 赵维 向小华 孙玉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LBD是一类具有LOB(lateral organ boundaries)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LBD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和表达谱分... LBD是一类具有LOB(lateral organ boundaries)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LBD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有98个LBD基因成员,其基因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含有1~3个外显子。LBD基因家族可分成I和II两大类,两类均含有CX_2CX_6CX_3C保守结构域,但II类不含有LX_6LX_3LX_6L形成的"卷曲螺旋"二级结构,根据与拟南芥LBD蛋白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则可细分成5个亚家族(Ia、Ib、Ic、Id和II)。将LBD基因与表达序列标签(EST)比对,发现36个基因有EST证据;EST、芯片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LBD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部分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全基因组中LBD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同金 张晓雪 +4 位作者 张晓辉 王海平 邱杨 宋江萍 李锡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 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华 许娜丽 +8 位作者 姚明明 余慧霞 王彦青 邱国岩 刘凤楼 刘彩霞 张晓岗 李清峰 王掌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6,共15页
为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小麦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关系,以长穗偃麦草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含有32个成员,根据其结构域特征,可分为ClassⅠ... 为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小麦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关系,以长穗偃麦草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含有32个成员,根据其结构域特征,可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ClassⅠ又可分为ⅠA、ⅠB、ⅠC、ⅠD和ⅠE,ClassⅡ可分为ⅡA和ⅡB;该基因家族的结构域、基因结构相对保守,不同成员之间具有相似的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对32个基因的上游序列预测,发现基因上游序列中含有光响应、多种激素、逆境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说明LBD基因的表达受到光、激素、逆境等多种因素的诱导。与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粗山羊草、大麦进行共线性分析发现,Tel-2E-LBD2、Tel-3E-LBD4、Tel-4E-LBD1和Tel-4E-LBD6为长穗偃麦草特有的LBD基因,而其他28个LBD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和大麦基因组中均发现第1、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间的片段重复;普通小麦、圆锥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的A基因组中第4、5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均有易位现象,同时,乌拉尔图小麦4A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内片段重复而在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的A基因组上发现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内易位与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lbd基因家族 小麦近缘属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云杉LBD基因家族鉴定及盐胁迫响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萍 隋明明 白玉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0-1458,共9页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具有耐旱、耐寒、耐沙埋的优良抗性。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侧生器官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尚未报道有关沙地云杉中LB...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具有耐旱、耐寒、耐沙埋的优良抗性。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侧生器官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尚未报道有关沙地云杉中LBD基因家族的研究。本研究参考挪威云杉全基因组数据及沙地云杉转录组数据鉴定沙地云杉LBD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检测LBD基因在不同组织(茎尖、主根、侧根、茎和叶)及盐胁迫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沙地云杉转录组中共鉴定出30个LBD基因(PmLBD1-30),蛋白序列长度在119~309 aa之间,分子量为10.5~33.4 kD,等电点介于5.15~9.26之间,Cell-PLoc亚细胞定位显示均位于细胞核中;所有的LBD蛋白结构域、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并由相似的基序组成;根据系统发育树可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Class I a~e),沙地云杉在各类中的成员依次为4,11,5,1,9个;qRT-PCR试验结果显示,PmLBDs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如PmLBD2/5/18/19在茎中高表达,ClassⅠb中的PmLBD9/20/23基因在侧根中强烈表达;大多数PmLBDs的表达强烈响应盐胁迫,17个PmLBD基因在盐处理后上调表达,而6个PmLBD基因在盐处理后下调表达,且同一亚族基因表达情况呈现相似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lbd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L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进化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强 何智彪 +4 位作者 李国瑞 赵秀平 张帅 韩雯毓 陈永胜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
【目的】探究蓖麻LBD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组成和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和鉴定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蛋白质保守基序、进化选择压力、系统发育树和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 【目的】探究蓖麻LBD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组成和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和鉴定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蛋白质保守基序、进化选择压力、系统发育树和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得出30个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根据LBD结构域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特征,将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分为Class 1和Class 2两类,各有24个和6个。基因结构与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表明,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与蛋白质保守基序较为简单;亚细胞定位显示,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全部定位于细胞核,RcLBD12同时也定位于细胞膜。表达量数据分析表明,在蓖麻中,LBD基因家族成员广泛参与叶、茎、根、胚等的发育调控并响应非生物胁迫。【结论】蓖麻LBD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历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片段复制的情况,经历了较强的纯化选择,并且参与调控蓖麻多个组织部位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RcLBD6与RcLBD27可能在蓖麻抵御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进化选择压力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杨L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原 程紫涵 +4 位作者 姜嘉慧 刘霖 樊高峰 周博如 姜廷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5,共10页
[目的]LBD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杨树LBD基因家族的研究报道很少,为了更加深入且全面研究LBD基因家族,本研究对杨树LBD家族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本研... [目的]LBD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杨树LBD基因家族的研究报道很少,为了更加深入且全面研究LBD基因家族,本研究对杨树LBD家族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转录组测序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分布、基因重复事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盐胁迫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在杨树中共鉴定出58个LBD基因,这些基因均匀分布在16条染色体和2个支架上。并发现杨树LBD家族基因之间的重复事件多达19对,其中片段重复16对,串联重复3对,且重复基因对的Ka/Ks值均小于1,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受到纯化选择。通过分析杨树与其他5个物种之间LBD基因的同源进化关系,发现与单子叶植物相比,LBD与双子叶植物具有更强的同源关系。通过分析其启动子,发现大量与激素、非生物胁迫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RNA⁃Seq和RT⁃qP⁃CR分析盐胁迫下LBD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随机挑选8个基因能够受到盐胁迫的诱导,猜测这些基因有可能在盐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对杨树LBD家族基因的鉴定与分析,以及进一步对小黑杨耐盐胁迫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的依据,为后续通过获取转基因植物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是否具有应答盐胁迫的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lbd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