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苏酸/DPPE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Langmuir膜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进京 孙润广 +3 位作者 王夫雨 郝长春 何光晓 马秀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比例的乌苏酸/DPPE混合单分子层并获取相应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分析π-A曲线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乌苏酸/DPPE混合单层膜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膜压对其稳定性、混合性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酸 lb膜技术 单层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LB膜的制备及光刻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筠 杨志广 +1 位作者 杨欢欢 李铁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8-230,共3页
合成了光致产酸剂N-对甲苯磺酸酯马来酰亚胺(TsOMI),及其与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DDMA)、对叔丁氧基苯乙烯碳酸酯(t-BOCSt)聚合得到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分子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LB膜的光敏性和光刻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分子... 合成了光致产酸剂N-对甲苯磺酸酯马来酰亚胺(TsOMI),及其与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DDMA)、对叔丁氧基苯乙烯碳酸酯(t-BOCSt)聚合得到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分子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LB膜的光敏性和光刻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分子可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备规整均匀的LB膜,在250nm紫外光照下,LB膜表现出化学增幅作用。以40层该聚合物LB膜为抗蚀层,经紫外曝光20min、显影10s后可得到分辨率为0.75μm(该掩膜所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的正型LB膜图形,进一步刻蚀得到分辨率为0.75μm的金膜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产酸剂 化学增幅 lb膜技术 光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制备和磁特性
3
作者 刘成林 钟菊花 +1 位作者 李远光 张兆奎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1-104,110,共5页
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γ-Fe2O3超微粒分散于硬脂酸/正己烷/氯仿溶液中,用LB膜进行有序组装,结果显示:γ-Fe2O3超微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能良好,覆盖度很高;γ-Fe2O3超微粒超微粒/硬脂酸复... 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γ-Fe2O3超微粒分散于硬脂酸/正己烷/氯仿溶液中,用LB膜进行有序组装,结果显示:γ-Fe2O3超微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能良好,覆盖度很高;γ-Fe2O3超微粒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具有一定的层状结构;用LB膜技术组装后,γ-Fe2O3,超微粒的磁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超微粒 lb膜技术 组装 层状结构 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C,DOPE和神经酰胺对鞘磷脂/胆固醇双层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张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用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对鞘磷脂(SM)/胆固醇(Chol)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压力较低时,每种混合脂双层膜都呈现均匀... 用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对鞘磷脂(SM)/胆固醇(Chol)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压力较低时,每种混合脂双层膜都呈现均匀分布的脂双层结构.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SM/Chol二元组分双层膜形成均一的液态有序相微区结构,衬底覆盖率达到80%;(2)DOPC的加入促使SM/Chol双层膜出现相分离现象,SM/Chol形成的液态有序相"岛状"微区结构漂浮在液态无序相的DOPC上部,约占总面积的30%;(3)DOPE与SM/Chol形成的双层膜明显不同于DOPC/SM/Chol,呈现出液态无序相、液态有序相及凝胶相3相共存的结构;(4)Ceramide诱导了SM/Chol双层膜结构发生重排,两层脂分子间发生翻转形成囊泡结构,部分神经酰胺从液态有序相中分离形成小颗粒结构.在较高膜压下,各系统都呈现出具有特定形态的双层膜结构.分子官能团的成键能力决定了双层膜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lb膜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素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6,共9页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因素温度、pH、浓度及胆固醇对于气液界面上磷脂酰胆碱的分子构象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磷脂酰胆碱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磷脂酰胆碱 lb膜技术 胆固醇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燕 李旸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利用LB膜技术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进行了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层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随着胆固醇比例... 利用LB膜技术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进行了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层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随着胆固醇比例的增加,混合膜呈现从点状结构向较大的片状与网状共存结构的转化,最终纯胆固醇形成高度紧密的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胆固醇 磷脂酰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刘晓燕 郝长春 孙润广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4-798,共5页
通过LB膜仪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了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 通过LB膜仪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了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PC/CER)二元混合系统单分子膜呈现为小的微区结构,当PC/CER二元混合系统与胆固醇混合时,随着胆固醇比例的增加,混合膜呈现从链状结构向较大的片状与网状共存结构的转化,最终纯胆固醇形成高度紧密的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lb膜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超晶格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8
作者 江雷 王德军 +2 位作者 李铁津 杨钧 王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988-991,共4页
在常温、常压下利用LB膜技术制备了磺化酞菁铜-脂肪酸有机超晶格,利用红外偏振光谱、紫外偏振光谱及小角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光学模拟法对X射线衍射峰位进行的计算机拟合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关键词 有机超晶格 lb膜技术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