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的CUDA算法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明 严壮志 黄彬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提高基于格子波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LB)模型图像去噪方法的性能,研究了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的CUDA算法,即分别利用纹理内存、共享内存以及直接使用全局内存来实现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中的迁移过程.利用合成图像和真实图像的... 为提高基于格子波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LB)模型图像去噪方法的性能,研究了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的CUDA算法,即分别利用纹理内存、共享内存以及直接使用全局内存来实现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中的迁移过程.利用合成图像和真实图像的去噪实验表明,针对非线性图像扩散LB模型,GPU相对CPU的加速比可达90倍以上;而且加速比的提高与GPU流处理器的数目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非线性图像扩散 lb模型 CUD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可压缩流体流动的LB多速度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施卫平 胡守信 阎广武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12,共6页
建立了用于计算可压缩流体流动的三速度六角形LatticeBoltzmann模型,此模型要求粒子碰撞过程不仅满足质量和动量守恒,而且满足能量守恒.确定了此模型平衡态的形式,导出了此模型对应的宏观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此... 建立了用于计算可压缩流体流动的三速度六角形LatticeBoltzmann模型,此模型要求粒子碰撞过程不仅满足质量和动量守恒,而且满足能量守恒.确定了此模型平衡态的形式,导出了此模型对应的宏观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此模型可用于计算具有温度变化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给出了一维压力波传播问题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流动 lb多速模型 空气动力学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鞘等离子体的LB碰撞输运模型
3
作者 叶如彬 邱孝明 黄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从离子动力学方程出发,利用LB碰撞模型研究了离子-离子碰撞效应对前鞘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电子分布假定为等温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结果表明,在低碰撞频率和高碰撞频率下,LB碰撞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前鞘等离子体中的离... 本文从离子动力学方程出发,利用LB碰撞模型研究了离子-离子碰撞效应对前鞘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电子分布假定为等温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结果表明,在低碰撞频率和高碰撞频率下,LB碰撞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前鞘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离子碰撞行为。离子-离子碰撞对表面等离子体的输运行为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鞘等离子体 lb碰撞模型 分布函数 输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LSTM-LB分频时序预测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繁苗 高鹭 +3 位作者 李鹏程 张飞 张晓琳 秦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21-3030,共10页
针对现有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存在的误差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MD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适应于预测数据量大、波动性大的时间序列,提出一种分配函数,解决分解后子序列的分配问题。EMD将原始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子序列,分配函数... 针对现有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存在的误差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MD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适应于预测数据量大、波动性大的时间序列,提出一种分配函数,解决分解后子序列的分配问题。EMD将原始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子序列,分配函数根据子序列的波动状态划分出极端子序列和非极端子序列。极端子序列由LSTM进行训练预测,非极端子序列子序列由LB进行训练预测,将所有子序列整合为最终预测结果。与已有的一些模型方法相比,各数据集的预测精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经验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路 lb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 分配函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波尔兹曼两相流模型模拟椭圆纤维捕集颗粒物过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浩明 赵海波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7,10,共8页
使用LB气固两相流模型模拟椭圆纤维捕集颗粒物过程,考察了在不同捕集机制(包括扩散、惯性和拦截)主导下椭圆纤维的捕集效率以及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过程。通过与同体积分数圆柱的捕集效率比较发现:椭圆纤维具有更大的捕集范围,因此扩散... 使用LB气固两相流模型模拟椭圆纤维捕集颗粒物过程,考察了在不同捕集机制(包括扩散、惯性和拦截)主导下椭圆纤维的捕集效率以及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过程。通过与同体积分数圆柱的捕集效率比较发现:椭圆纤维具有更大的捕集范围,因此扩散捕集效率高于圆柱纤维,与长短轴之比成正比;影响惯性和拦截效率的因素则比较多(包括椭圆形状、放置方向甚至是颗粒粒径),在这两种机制主导下,通常椭圆捕集效率仍然高于圆柱纤维(除了椭圆长轴平行于来流方向的情况)。最后通过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了一系列修正系数,使其与原有的圆柱纤维效率计算公式结合,能够用来计算椭圆纤维的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两相流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布袋除尘器 椭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attice Boltzmann压力模型模拟纳米增注实验的流动参数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祖斌 狄勤丰 +2 位作者 顾春元 黄家祺 王新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7-299,共3页
经岩心流动实验证实,岩心经纳米颗粒吸附法处理后,水流速度加快,岩心的水相渗透率有了大幅提高,平均达到82%。采用Forchheimer-Darcy模型描述岩心微孔道内的流体流动特征,建立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单元(REV)尺度上的不可压Lattice Boltzmann... 经岩心流动实验证实,岩心经纳米颗粒吸附法处理后,水流速度加快,岩心的水相渗透率有了大幅提高,平均达到82%。采用Forchheimer-Darcy模型描述岩心微孔道内的流体流动特征,建立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单元(REV)尺度上的不可压Lattice Boltzmann(LB)压力模型,编制了修正反弹格式的LB模拟程序,模拟了多块岩心的渗流效果,计算了纳米颗粒吸附法处理前、后的相关流动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LB压力模型适合模拟多孔介质的流动,在纳米增注渗流机制研究方面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压力模型 纳米增注实验 滑移长度 水相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