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构造带屏边群变碎屑沉积岩物源信息及区域构造指示: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1
作者 程岩 李大鹏 +1 位作者 涂家润 陈静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9-2022,共14页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屏边群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碎屑锆石的来源,探讨了屏边群的最老沉积时代、物源信息及对区域的构造指示。结果表明,根据最年轻的5颗岩浆成因碎屑锆石,屏边群的沉积时代不老于新元古代末期(~565 Ma),而并非之前认识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U-Pb年龄及不同时代锆石εHf(t)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表明屏边群的物源区呈现出强烈的多源性,其特征的~0.8 Ga及~1.8 Ga的年龄峰与扬子地块西缘同时代沉积记录一致,暗示扬子地块西缘为屏边群碎屑物质的主要物源区。结合哀牢山构造带内哀牢山-藤条河断裂以东早古生代碎屑沉积岩锆石年龄结构的一致性,证明自前寒武纪末期至早古生代,区域持续接收扬子地块西缘源区物质贡献。因此,哀牢山构造带内藤条河断裂以东至屏边地区均属于扬子西地块南缘的延伸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边群 碎屑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源区信息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岫岩地区晚三叠世五凤山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证据
2
作者 杨仲杰 伞志强 +3 位作者 张苍江 任传涛 刘建宇 杨群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0-1567,共18页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并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8.0±1.26 Ma;该岩体具高Si、富碱、K_(2)O/Na_(2)O(0.97~1.00,平均0.99)比值接近于1,A/CNK<1.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弱—中等负Eu异常,总体属于I型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重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反映其具有壳源特征;另外,该岩体具高Sr低Y、Yb,低Nb、Ta特征,反映该岩体具有华北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且该岩体较高的Nb/Ta值,进一步说明存在幔源物质的参与,并存在一定岩浆混合作用。同时五凤山岩体的εHf(t)值介于-26.22~-13.69之间,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93.57~1411.77 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913.22~2130.38Ma,均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源区母岩浆主要由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上述研究结果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基本一致,属于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结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应该是同碰撞形成的华北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岩石,岩浆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还可能存在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可能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深俯冲过程中大陆地壳折返,进而促使板片断离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凤山岩体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辽东岫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招远滕家金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对金成矿的制约
3
作者 张泽涛 段留安 +3 位作者 郭云成 张平阳 孟广安 王建田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6-1435,共20页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解矿床成因的基础。【研究方法】对来自滕家矿区钻孔中不同深度的2类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较低的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7.10~20.59),Eu/Eu*=0.64~0.94,无明显Eu负异常;具有高Sr(436×10^(-6))、低Yb(0.65×10^(-6))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平均值为158.9±2.0 Ma和158.7±1.7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_(εHf)(t)=-29.44~-20.89,对应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3065~2529 Ma。【结论】滕家矿区2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同属于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家金矿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胶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聂荣微陆块的构造亲缘性——来自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3
4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2 位作者 王明 吴彦旺 胡兆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78-1792,共15页
聂荣微陆块位于安多与那曲之间,呈眼球状透镜体近东西向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中。聂荣微陆块主体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花岗岩岩基组成。为了更好地认识聂荣微陆块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并对其构造演化进行约束... 聂荣微陆块位于安多与那曲之间,呈眼球状透镜体近东西向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中。聂荣微陆块主体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花岗岩岩基组成。为了更好地认识聂荣微陆块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并对其构造演化进行约束,分析了基底岩石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3件片麻岩样品的野外产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片麻岩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样品锆石微量元素示踪、成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锆石U-Pb年龄在820~843Ma之间,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时代。片麻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估算结果显示,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94~856℃。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介于-0.8~0.5之间,平均值为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8~1.96Ga。结合区域资料,安多片麻岩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裂解拉张的环境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微陆块上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是罗迪尼亚大陆全球裂解事件的产物,并可能与扬子板块边缘的裂解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聂荣微陆块 安多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五台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雪 陈岳龙 +3 位作者 李大鹏 刘烊 魏娟娟 闫家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1-876,共16页
通过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4个典型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对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及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期间的地壳演化进行了探讨.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侵入金刚库组中的片麻状花岗岩锆石的U-Pb年... 通过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4个典型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对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及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期间的地壳演化进行了探讨.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侵入金刚库组中的片麻状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为2548Ma,因此五台群的上限年龄约为2.5Ga;金刚库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原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63Ma和2636Ma,因此五台群的下限年龄约为2.7Ga.五台群的地质年龄为2.5-2.7Ga,属于新太古代.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均为2.8Ga左右,指示2.8Ga左右是五台山区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片麻状花岗岩 tDM2平均为2.57Ga,与锆石结晶年龄非常接近,表明2.5Ga左右也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的主要增生期.地壳的增长是幕式的,2.8Ga和2.5Ga都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五台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新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聂飞 范文玉 +4 位作者 董国臣 刘书生 王霞 董美玲 朱华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37-1847,共11页
新街岩体位于昌宁-孟连带北段,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新街岩体侵位于约82Ma。岩体Si O2含量为74.28%~75.17%,富钾(K2O/Na2O=1.44~1.73)和较低钙Ca O(0.37%~0.41%),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1.156,富集R... 新街岩体位于昌宁-孟连带北段,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新街岩体侵位于约82Ma。岩体Si O2含量为74.28%~75.17%,富钾(K2O/Na2O=1.44~1.73)和较低钙Ca O(0.37%~0.41%),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1.156,富集Rb、Th、K、LREE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Ti、Zr、Hf等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表明,新街岩体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新街岩体负且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16.9^-0.5)和古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19~2.28Ga),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并有不同程度的幔源物质加入。由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洋封闭发生在65Ma左右,新街岩体很可能是在喜马拉雅新特提斯洋洋壳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新街岩体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厅宫铜矿侵入岩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勇 丁俊 +5 位作者 李光明 董随亮 黄瀚霄 崔晓亮 戴婕 闫国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4-680,共17页
西藏厅宫斑岩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最早开发的斑岩铜矿之一,矿区大面积分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均为容矿岩体,因此详细开展这几套岩体的评价工作,对于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 西藏厅宫斑岩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最早开发的斑岩铜矿之一,矿区大面积分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均为容矿岩体,因此详细开展这几套岩体的评价工作,对于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上述三类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Rb-Sr、Sm-Nd、Pb同位素,结果显示三类岩体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50.32 Ma、48.34 Ma、49.41 Ma,早于成矿事件,与成矿事件无关。三类岩体均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明显负δEu,δEu随SiO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推测与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有关,微量元素均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Ba、Nb、Sr、Ti,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Cs、Rb。Pb同位素结果表明初始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计算值较为分散,分别为18.414~18.5137、15.616~15.7039、38.6394~39.0029,放射成因Pb含量较高。初始n(^87Sr)/n(^86Sr)同位素较为均一,主要介于0.70320~0.70477之间。初始n(^143Nd)/n(^144Nd)同位素介于0.51260~0.51265之间,计算得出的εNd(t)为0.51~1.44,均大于0。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厅宫矿区大面积分布的容矿始新世岩体并非为成矿岩体,上述岩体具有同源复式侵入特征,岩浆起源与特提斯洋发生的板片前端的拖拽作用造成板片的回旋、断离有关,岩浆起源于新生下地壳/地幔,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过AFC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Sr—Nd—Pb同位素 厅宫斑岩铜矿 西藏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乌须克劳格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高峰 孟贵祥 +3 位作者 吴建 姜彦勇 雷印祥 童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70-1183,共14页
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近年来找矿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矿产,这些矿产基本上围绕该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乌须克劳格岩体分布。该岩体组成比较复杂,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 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近年来找矿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矿产,这些矿产基本上围绕该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乌须克劳格岩体分布。该岩体组成比较复杂,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28.9±1.9Ma和427.2±1.7Ma,被解释为岩石的结晶年龄。2类岩石都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铝、钙含量,K_2O/Na_2O值普遍偏低,介于0.15~0.40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右倾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负Eu异常不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高场强元素Th、Nb、Ta、P、Ti等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Sr等相对富集,具有高Ba、Sr含量和高(La/Yb)_N、Sr/Y值,显示出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同时岩体具有高正ε_(Hf)(t)值和年轻的模式年龄。这些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晚志留世乌须克劳格岩体是大陆边缘弧环境下大洋板片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乌须克劳格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拉山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4
9
作者 包创 陈岳龙 李大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3-1524,共12页
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古元古代,而对其斜长角闪岩的精确定年数据尚缺。采用LA-Mc-IcP-MS技术.对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Th-Pb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巴彦乌拉山组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300Ma... 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古元古代,而对其斜长角闪岩的精确定年数据尚缺。采用LA-Mc-IcP-MS技术.对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Th-Pb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巴彦乌拉山组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300Ma。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来自叠布斯格岩群的再循环产物,并且遭受了1988-2239Ma和1892-1940Ma的变质一深熔事件,其中1892-1940Ma的年龄可能代表斜长角闪岩先期变质一深熔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反映了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拼接的强烈构造事件;1813~1877Ma的年龄为花岗岩的变质及先期高级变质岩退变质为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主要反映了华北板块东、西部块体的拼合事件。而斜长角闪岩中没有1813-1877Ma的年龄记录,可能是构造热事件的温度不足以引起已经发生过多次部分熔融的斜长角闪岩干体系再次发生熔融而结晶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乌拉山 古元古代 斜长角闪岩 la-icp-ms锆石u-pb HF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赛马碱性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凤超 宋运红 +2 位作者 胥嘉 顾玉超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K_(2)O为9.46%~11.91%,MgO为0.46%~1.36%,里特曼指数为7.54~17.01;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高于300×10^(-6),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大于10,个别达到100以上;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碱性岩石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3.37~-9.30,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102~1855 Ma。通过岩石成因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赛马碱性杂岩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挤压向陆内伸展、拉张转换的动力背景下的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赛马碱性杂岩侵位时代(225.8±1.9 Ma)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开始伸展减薄的时间,也是郯庐断裂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晚三叠世 赛马碱性杂岩 辽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富川鲁洞辉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时毓 三元合 +6 位作者 郭智超 刘希军 王新宇 吴祥珂 冯佐海 杨金磊 张晓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桂东北富川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广泛存在。利用LA-ICP-MS法对桂东北富川鲁洞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7.8±1.5 Ma,代表了辉绿玢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对华南中生代... 桂东北富川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广泛存在。利用LA-ICP-MS法对桂东北富川鲁洞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7.8±1.5 Ma,代表了辉绿玢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对华南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鲁洞辉绿玢岩与印支期花岗岩及与之相关矿床为晚三叠世同一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华南晚三叠世处于大陆裂解或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鲁洞辉绿玢岩原岩可能为新生地壳/幔源物质与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合,以新生地壳/幔源物质为主;华南不仅存在燕山期成矿作用,而且印支期成岩成矿作用在华南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玢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中生代 南岭成矿带 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梁河地区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永娟 林仕良 +3 位作者 丛峰 邹光富 陈莉 谢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2-1491,共10页
对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闪长岩岩株中的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18.7Ma±1.5Ma和119.8Ma±1.0Ma,表明它们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基本同时形成。其中在闪长岩中发现1颗约140M... 对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闪长岩岩株中的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18.7Ma±1.5Ma和119.8Ma±1.0Ma,表明它们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基本同时形成。其中在闪长岩中发现1颗约140Ma的岩浆锆石,可能指示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初期的岩浆事件,2颗晚三叠世锆石继承核的年龄分别为208.2Ma±6.7Ma和221.9Ma±2.4Ma,记录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全岩εNd(t)值(-8.03、-7.70),但却表现出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18.7Ma:-5.60^-3.28;119.8Ma:-6.73^-3.09),表明它们来自于结晶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不同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与北冈底斯带相比,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幔源组分参与花岗质岩石形成的程度较低。滇西梁河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梁河 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地壳加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唐菊兴 +3 位作者 鲁捷 郭娜 袁慧香 连敦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_(Lu/Hf)=-0.97~-0.94,ε_(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垅钨矿田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阳新复式岩体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丽雪 黄圭成 夏金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58,共16页
阳新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岩体,也是鄂东南地区矿产最集中的地段。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小规模的黑云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阳新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及相应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阳... 阳新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岩体,也是鄂东南地区矿产最集中的地段。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小规模的黑云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阳新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及相应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阳新岩体形成于143~139 Ma之间,且主体岩性石英闪长岩侵位略早于黑云石英闪长岩。它们均是鄂东南地区岩浆活动高峰期的产物。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87~876℃之间,黑云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686~805℃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阳新石英闪长岩的ε_(Hf)(t)值为-11.42^-3.31,黑云石英闪长岩的ε_(Hf)(t)值明显偏低且分布范围较大,为-21.75^-1.44。结合岩体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以及矿物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认为阳新岩体应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在成岩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作用。其中,石英闪长岩结晶略早,形成温度较高,黑云石英闪长岩结晶稍晚,形成温度较低,且黑云石英闪长岩的源区较石英闪长岩有更多壳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地区 阳新岩体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Ti温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交界涑水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其 刘祥 第五春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涑水杂岩作为华北克拉通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条山地区出露最好且研究程度最高。在晋陕交界处的韩城和河津地区也有零星的古老变质基底杂岩出露,通常认为是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的西延。用LA-ICP-MS锆石U-Pb方... 涑水杂岩作为华北克拉通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条山地区出露最好且研究程度最高。在晋陕交界处的韩城和河津地区也有零星的古老变质基底杂岩出露,通常认为是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的西延。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得研究区内的基底岩石角闪斜长片麻岩、透辉斜长片麻岩和二长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260±28Ma、2053±34Ma和2098±27Ma,表明晋陕交界处涑水杂岩的形成年龄明显小于中条山地区的涑水杂岩,其形成时代主要应为古元古代早期,而非太古宙。锆石Hf同位素显示,所分析的锆石多数具有低ε_(Hf)(t)值,最低可达-6,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30~2933Ma,表明这些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岩石为太古宙岩石再循环的产物,暗示在晋陕交界处可能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地壳物质,同时也支持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地块划分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涑水杂岩 基底岩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创 陈岳龙 +2 位作者 步小飞 陈雪 李大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3-1425,共13页
采用LA-MC-ICP-MS测定技术,对怒江河流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6个组段:50~74Ma、84~235Ma、275~413Ma、451~569Ma、657~1429Ma和1602~3436Ma,其中最主要的年龄组段为50~74Ma和... 采用LA-MC-ICP-MS测定技术,对怒江河流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6个组段:50~74Ma、84~235Ma、275~413Ma、451~569Ma、657~1429Ma和1602~3436Ma,其中最主要的年龄组段为50~74Ma和84~235Ma。50~74Ma的年龄段为新特提斯洋从俯冲到碰撞闭合的阶段,约65Ma的年龄峰值可能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主体碰撞的远程地质记录。84~235Ma年龄段代表了中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年龄峰值约为110Ma,可能指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的碰撞拼接此时已经完成,通过U-Pb年龄分布对比,羌塘地块几乎没有给怒江河流沉积物提供物质。怒江河流沉积物中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18.7^+11.7之间,模式年龄分布于0.65~4.05Ga之间,其中中生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分布于-16.4^+2.9之间,与中拉萨地块有密切的亲缘性,同时含有少量北拉萨地块的特征。因此,怒江河流沉积物代表了中拉萨地块与北拉萨地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怒江 特提斯 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奇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明明 何建国 +3 位作者 张松 高红雷 孔维豪 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0.7055)、正ε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阿奇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路永严 包从法 +5 位作者 闫庆贺 何小虎 王核 刘梦帆 高昊 潘奕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10,共17页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51.8±1.5 Ma,是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圆盘背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Nb、Ta,具有明显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高分异、低氧逸度、富集挥发分(F)和金属元素(Sn)的特征以及和成矿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表明圆盘背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锡多金属成矿的母体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值(0.708865~0.708918),较低的ε_(Nd)(t)值(-8)和锆石ε_(Hf)(t)同位素值(-15.5~-5.1)以及较大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1568 Ma)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2182~1526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岩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圆盘背花岗岩可能是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底垫导致部分地壳熔融形成的。区域伸展可能与华南地块下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平板俯冲和随后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圆盘背矿床 粤东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地区晚三叠世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20
作者 张潇 王晰 +1 位作者 王鹏 郭嘉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1-761,共11页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该地区斑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1.6±2.9 Ma(MSWD=1.8,N=13),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高硅(SiO_(2)=75.24%~75.40%)、富碱(K_(2)O+Na_(2)O=9.45%~9.60%)和富铝(Al2O3=13.06%~13.13%)等特征,A/CNK为1.01~1.03,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锆石饱和温度TZr=780~788℃(均值784℃),δEu=0.14~0.15,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K、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定程度上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为ε_(Hf)(t)=0.2~4.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40~959 Ma,暗示该花岗岩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古亚洲洋 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