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的大鼠脑区金属元素空间分布
1
作者 师程程 刘曼雪 +4 位作者 程琳 耿柠波 于颖 张海军 陈吉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脑区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脑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有关,其中镁、锌元素是脑中含量较丰富的元素,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尾壳核、侧隔核、纤维边缘以及侧嗅束部分,而铜主要分布在侧隔核、纤维边缘、第三脑室区域。痕量金属铬和镍主要分布在胼胝体。LA-ICP-MS可以对体内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成像,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元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揭示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la-icp-ms 原位成像 元素分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栾燕 孙晓辉 +1 位作者 刘民武 何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在矿物微量元素分析方面具有原位、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近年来磁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进展迅速,并在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Agilent...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在矿物微量元素分析方面具有原位、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近年来磁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进展迅速,并在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Agilent 7700X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和Photo Machines Analyte Excite 193 nm激光,建立了LA-ICP-MS测定磁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组成的分析方法。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玻璃标样BIR-1G、BHVO-2G、BCR-2G和GSE-1G为校正标准,采用无内标-多外标法对磁铁矿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测定了NIST612和自然岩浆磁铁矿BC28的微量元素组成,以评估本实验室建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NIST612所有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30)变化于1.31%~6.33%之间,多数元素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及前人LA-ICP-MS方法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BC28大部分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30)小于10%,其中11个重要微量元素与前人LA-ICP-MS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0%。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磁铁矿原位微区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分析数据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磁铁矿 微量元素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
3
作者 何常芬 梁宇寰 +3 位作者 胡宇思 李波 薛忠喜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9,共15页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整个成矿过程,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点和元素Mapping分析,有助于查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和稀散金属禀赋,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猪拱塘闪锌矿具富集Ge和Cd,贫Fe、Mn、Co、In和Sn的特征,早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集Fe、Mn、Cu和Ge,而晚阶段闪锌矿富集Cd。闪锌矿微量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闪锌矿晶格。稀散金属Ge+Ga与Cu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8),其与Zn的替代方式为Ge^(4+)+Ga^(3+)+Cu^(+)↔4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GGIMFis地质温度计和硫逸度计算结果,指示猪拱塘铅锌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低硫逸度环境。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动力学背景,猪拱塘铅锌矿床应属于逆冲推覆背景的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拱塘铅锌矿床 闪锌矿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la-icp-ms 元素面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质谱微区原位元素定量分析技术研发及应用”入选2024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
4
作者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0,共1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区原位分析技术,是地质科学领域的前沿分析技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该技术方法开发、参考物质研制与应用的科研单位之一。首次建立了LA-...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区原位分析技术,是地质科学领域的前沿分析技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该技术方法开发、参考物质研制与应用的科研单位之一。首次建立了LA-ICP-MS基体归一定量校准技术,并成功优化应用于硫化物“矿物桥”、稀土氟碳酸盐、战略性矿产锂铍轻元素、单个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等不同基体的样品分析方法开发,系统地开展了基体效应、线扫描技术、元素赋存状态研究与应用等研究,引领了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原位分析 基体归一定量校准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栖有孔虫(Florilus decors)壳体微量元素/钙比值的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长江口外海域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南海明 许博超 +6 位作者 黄湘通 杨守业 郭肖伊 王飞飞 邱敏志 张晓洁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6,共9页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钙比值的技术,研究了氦气载气流量、能量密度、束斑大小、激光剥蚀频率等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活体有孔虫原位分析方法。应用确定的测试条件对2016年7月取自长江口外的底栖有孔虫优美花朵虫样品(Florilus decors)进行测试,发现Mg、Sr等元素/钙比值在壳体不同位置上无显著差异,而Mn的数据较为离散,可能与有孔虫生长过程中经历的水环境及其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原位微区分析 la-icp-ms 有孔虫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向阳坪铀矿床矿石矿物LA-ICP-MS原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的制约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涛 黄宏业 +3 位作者 李杰 刘子杰 陈琪 邹明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3-440,共18页
向阳坪铀矿床是桂北苗儿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对该矿床矿石矿物REE开展了微区原位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铀黑∑REE介于689.12×10^-6~869.31×10^-6之间,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强Eu负... 向阳坪铀矿床是桂北苗儿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对该矿床矿石矿物REE开展了微区原位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铀黑∑REE介于689.12×10^-6~869.31×10^-6之间,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强Eu负异常及Ce正异常,TE1,3值介于1.26~1.33之间,具典型M型四分组效应;沥青铀矿∑REE介于569.73×10^-6~3373.83×10^-6之间表现出两种特征:①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大具强Eu负异常和弱Ce正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型;②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小,Eu负异常明显弱Ce负异常,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Y/Ho值范围狭窄,指示具有相同物源;矿石矿物稀土元素与围岩存在较大差异,亲缘性不明显。成矿作用伴随围岩发生蚀变及围岩高铀背景;成矿流体具多阶段、富U-Y-REE特征,铀主要来自深部热液,围岩贡献不显著;矿床定位受构造-岩体联合控制,矿体规模、形态受构造规模、产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la-icp-ms原位分析 沥青铀矿 铀黑 成矿流体 向阳坪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在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海 葛良全 +2 位作者 谷懿 张庆贤 熊盛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7-3141,共5页
从新疆采集了13件岩矿石样品,用于研究蚀变过程中矿物的元素含量变化特征。成都理工大学研制的IED-6000型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仪被应用于获得蚀变过程中矿物的化学和物理数据。这种无损的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仪主要是以低功耗X光管和电... 从新疆采集了13件岩矿石样品,用于研究蚀变过程中矿物的元素含量变化特征。成都理工大学研制的IED-6000型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仪被应用于获得蚀变过程中矿物的化学和物理数据。这种无损的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仪主要是以低功耗X光管和电致冷Si-PIN半导体探测器为基础,采用毛细管X射线透镜实现微区测量的功能,并且能够集成到任何显微镜上进行测量,焦斑长轴直径约110μm。通过微区X射线荧光测量,将黝铜矿更正为黄铁矿,提高了矿物鉴定的效率及准确性;在蚀变剖面研究中,矿化岩石样品的长石颗粒都富含Cu和Zn元素,可以作为找矿直接指示元素。Cr,Mn和Co等元素含量与矿化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微区X射线荧光 多毛细管X射线透镜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缝区金属元素原位定量分析研究
8
作者 韩美 贾云海 +5 位作者 戴联双 胡净宇 赵雷 张熹 韦晨 王海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06-3413,共8页
X80高钢级管线钢是我国长距油气输送管线的主要用材,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同厂家钢板焊后焊缝金属韧性差异较大,严重影响油气储运安全。迫切需要一种能对沿焊缝厚度方向的元素分布进行快速、准确原位定量分析的方法,帮助探索X80管线钢母材... X80高钢级管线钢是我国长距油气输送管线的主要用材,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同厂家钢板焊后焊缝金属韧性差异较大,严重影响油气储运安全。迫切需要一种能对沿焊缝厚度方向的元素分布进行快速、准确原位定量分析的方法,帮助探索X80管线钢母材与焊材的共同作用对焊缝金属韧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一种用LA-ICP-MS法对钢材焊缝中Mn元素、Ni元素、Cr元素、Al元素及Nb元素进行原位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优化激光脉冲频率20 Hz、激光能量100%(激光输出Imaged Aperture模式)、剥蚀孔径100μm及离焦距离0μm等提升质谱信号的强度及稳定性。实验采用基体匹配的标准样品进行校准,以基体元素^(57)Fe作为内标辅以校正。通过对相关质谱干扰进行分析,优选同位素^(27)Al、^(53)Cr、^(55)Mn、^(60)Ni及^(93)Nb。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达0.9927~0.9996,定量限0.23~2.57μg·g^(-1)。将建立的LA-ICP-MS微区原位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分析焊材相同而母材成分不同的2种X80管线钢焊缝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发现在两种母材中含量接近的Mn、Cr、Al、Nb元素在焊缝根部表现的稀释情况相当,而在两种母材中含量差异较大的Ni元素在距焊缝根部8.4 mm以内的含量差异显著。冲击试验结果显示,母材中Ni元素含量高的焊缝韧性相对明显高。对焊缝根部进行SEM分析,发现Ni元素含量提高利于生成板条状贝氏体组织。分析结果表明,X80管线钢中加入0.14%的Ni元素可减少母材对根部焊缝金属中Ni元素的稀释作用,较高的Ni元素含量通过促进低温板条贝氏体相变而提高焊缝冲击韧性。所建立的LA-ICP-MS原位定量分析方法对保障X80长输管线的安全运行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焊缝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原位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Th-Pb副矿物的原地原位测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较与微区晶体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勤燕 陈能松 刘嵘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3,共7页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的重要性。介绍了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测定点的晶体化学特征,应用激光剥蚀微探针—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MS)技术对其进行了锆石的U-Pb表面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麻粒岩相变质发生在2.050Ga前,锆石来源为多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原位测年 微束分析 晶体化学 U-Th-Pb副矿物 麻粒岩 北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虎拉林金矿床黄铁矿LA-ICP-MS原位测试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6
10
作者 巩鑫 魏小勇 +6 位作者 赵元艺 刘春花 水新芳 杜蔺 宋小军 衮民汕 谭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5-760,共16页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虎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虎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虎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虎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存在PyⅠ、PyⅡ和PyⅢ三期黄铁矿,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Ⅱ为金主成矿期,其Cu、Pb、Zn、Ag、Au、Bi、As、Mo、V、Cr、Mn、Sb、Sn和G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PyⅠ、PyⅡ和PyⅢ三期黄铁矿中, Co、Ni、As、Se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u、Pb、Zn、Bi及Te、Mo、V、Cr、Mn、Sb、Sn、Ga分别以金属矿物微粒及纳米微粒金属矿物包体存在于黄铁矿颗粒中或间隙;Au、Ag以银金矿微粒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及间隙中,且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不同期次黄铁矿的Co/Ni值均小于10,且在Co-Ni成因判别图中PyⅠ主要分布于沉积区, PyⅡ与PyⅢ则主要分布于沉积改造区及岩浆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虎拉林金矿床首先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之后受到来自含Au、Ag、Cu、Pb、Zn、Bi等元素成矿流体的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物质源于早白垩世深部岩浆,且成矿过程中存在岩浆热液与早期沉积地层的混染作用,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微量元素 la-icp-ms原位分析 虎拉林金矿床 上黑龙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观测法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影响煤储层矿物和孔裂隙结构的新方法
11
作者 杜艺 吕春阳 +3 位作者 严世杰 付常青 徐伟丰 桑树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4,共12页
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技术能够在封存CO_(2)的同时增产煤层气,兼具碳减排和能源开发的双重效益。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含水状态下,超临界CO_(2)(ScCO_(2))-H_(2)O-煤体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煤储层矿... 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技术能够在封存CO_(2)的同时增产煤层气,兼具碳减排和能源开发的双重效益。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含水状态下,超临界CO_(2)(ScCO_(2))-H_(2)O-煤体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煤储层矿物与孔裂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CO_(2)-ECBM的有效性。通过室内物模实验,充分利用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AM)具有提供大尺寸高分辨率背散射图像的优势,实现了原位观测,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对反应前后矿物和孔裂隙的参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不同尺度矿物和孔裂隙在数量、面积及分形维数上的变化规律,形成了研究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影响机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ScCO_(2)-H_(2)O对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最为显著,而对长石、磷灰石和黏土矿物的影响相对较弱;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煤体的溶胀作用促进了新的孔裂隙和裂缝的形成,尤其是在直径大于10μm的孔裂隙;③碳酸盐矿物部分溶解可增加孔裂隙形态的复杂性,而晶胞型充填碳酸盐的完全溶解则会降低孔裂隙的分形维数。结论认为,该研究方法可更直观和科学地揭示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的影响机理,还可应用于其他研究背景中储层物性原位改造的机理分析,如压裂液作用、微生物作用、酸化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 原位观测 ScCO_(2)-H_(2)O-煤反应 原位定量表征 孔裂隙结构 地球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染色实验:一种揭示矿物中Co元素含量和分布的方法
12
作者 秘亚迪 宋明春 +5 位作者 肖庆玲 李杰 石雅楠 杨云 王一存 黄伟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6-2701,共16页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NaClO)染色实验常作为一种黄铁矿岩相学研究的前处理方法,用于揭示黄铁矿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然而,染色后所呈现的不同的反射光颜色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待查明。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东唐杖子金矿...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NaClO)染色实验常作为一种黄铁矿岩相学研究的前处理方法,用于揭示黄铁矿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然而,染色后所呈现的不同的反射光颜色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待查明。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东唐杖子金矿床和冀西北后沟金矿床中的载金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次氯酸钠染色、电子探针(EPMA)面扫描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研究,以查明黄铁矿染色后颜色与成分的关系。结果显示:唐杖子金矿床与后沟金矿床的黄铁矿经过染色后,在反射光下其表面共识别出4种颜色区域,分别为蓝色、蓝紫色、浅黄色和橙黄色,其中,在单个颗粒中,蓝色和蓝紫色多成对出现,而浅黄色和橙黄色成对出现。对比黄铁矿颜色差异,可以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显微结构,如震荡环带、穿切关系及交代结构等。2个金矿床中黄铁矿的不同颜色区域微量元素含量不同,浅黄色和蓝紫色区域Co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橙黄色与蓝色,而As、Au、Cu、Pb、Ni、Ti、V、Se等元素含量较低且无规律性变化。电子探针面扫结果显示,黄铁矿的染色结构与Co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完全一致,而与Ni、Au、As、Cu等元素无明显相关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通过使用次氯酸钠对黄铁矿进行氧化染色后所形成的颜色差异和结构特征,主要与Co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有关。本研究为黄铁矿的岩相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且对矿物破坏较弱的方法,能直观揭示黄铁矿中Co、Ni等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对相关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次氯酸钠染色 电子探针面扫 矿物显微结构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载金黄铁矿硫同位素Nano-SIMS原位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静 梁金龙 +1 位作者 倪师军 向启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同位素来源区分清楚。本次研究采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NanoSIMS)对不同阶段的黄铁矿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斑岩脉中载金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分布基本表现为核部高、环带低的特点,其中,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为0~1.3‰,显示硫来自于深源岩浆,而环带的δ34S值为-4.5‰^-1.3‰,表明成矿过程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沉积硫的混入;千枚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2‰和-26.5‰),显示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过程所产生的硫同位素特征,而自形黄铁矿环带的δ34S值为-5.1‰~1.3‰,同样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硫与一定程度沉积硫的混合。笔者综合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后认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活动的频发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了足够的热源,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Nano-SIMS原位分析 矿物 岩浆活动 阳山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探针测试方法及其在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伟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52,共14页
离子探针能在单矿物颗粒内进行微区原位直接分析工作,主离子束斑大小可聚焦在5μm以内,可以检测到10-9级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精度高达1‰,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离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和同位素组... 离子探针能在单矿物颗粒内进行微区原位直接分析工作,主离子束斑大小可聚焦在5μm以内,可以检测到10-9级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精度高达1‰,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离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方法,列举了其在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应用,总结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首次公开发表离子探针微量元素测试技术研发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矿物微区原位直接分析 天体化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铜峪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原位分析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15
作者 熊潇 朱赖民 +1 位作者 郑俊 姜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33-,共1页
近年来铅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判断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形成大地构造环境的理想指标,因此铅同位素组成的准确分析测定应值得重视。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LA-MC-ICPMS)Pb同位素... 近年来铅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判断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形成大地构造环境的理想指标,因此铅同位素组成的准确分析测定应值得重视。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LA-MC-ICPMS)Pb同位素的高精度微区原位分析方法(Yuan et al.,2013),然而,直到目前国内外均未见到该分析方法在矿床学研究领域的工作和认识成果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原位分析 铜矿床 飞秒激光 等离子体质谱 微区 北秦岭 大地构造环境 矿物质来源 花岗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和锆石Ti温度计在地学中的应用及其Ti含量的微区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俊龙 吴石头 +3 位作者 杨岳衡 张超 王浩 龚庆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7,共15页
石英和锆石Ti温度计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石英和锆石Ti温度(压力)计发展史,并综述了其在地学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当前主要有3个石英Ti温度计和2个锆石Ti温度计计算公式,这些公式的使用范围和适用的地质情况... 石英和锆石Ti温度计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石英和锆石Ti温度(压力)计发展史,并综述了其在地学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当前主要有3个石英Ti温度计和2个锆石Ti温度计计算公式,这些公式的使用范围和适用的地质情况已有统一的认识。石英和锆石Ti温度计应用的前提是Ti含量的准确测定。本文综述了现有Ti元素含量微区分析技术(电子探针、离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点讨论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在石英和锆石Ti分析的技术难点,包括不可控的剥蚀行为、多原子离子团干扰、缺乏基体匹配的标准物质等。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采用飞秒激光、高灵敏度/高分辨SF-ICP-MS、三重四级杆ICP-MS等仪器,有望实现低含量(<5.0×10^(-6))Ti的准确测定,这为石英和锆石Ti温度计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Ti温度计 锆石Ti温度计 la-icp-ms 原位微区分析 元素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辉石和蛇纹石中原位LA-MC-ICP-MS锂和硼同位素分析
17
作者 夏群科 Martin C +1 位作者 Ponzevera E Harlow G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6-986,共1页
硼(B)和锂(Li)是不相容元素,倾向于进入液相(熔体或者高水活度流体),它们被广泛用于跟踪岩石中与流体活动相关的过程。现阶段大多数与俯冲相关的岩石锂同位素数据都来自于全岩分析;而硼同位素数据要么来自于全岩分析,要么来自于... 硼(B)和锂(Li)是不相容元素,倾向于进入液相(熔体或者高水活度流体),它们被广泛用于跟踪岩石中与流体活动相关的过程。现阶段大多数与俯冲相关的岩石锂同位素数据都来自于全岩分析;而硼同位素数据要么来自于全岩分析,要么来自于副矿物(如电气石)的原位分析,这制约了对锂和硼同位素在整个岩石及矿物中赋存和分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数 流体活动 原位分析 同位素分析 全岩 LA-MC-ICP-MS 自然历史博物馆 水活度 矿物 Emmanu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的矿物化学及其对矽卡岩白钨矿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腾 马东升 +2 位作者 陆建军 章荣清 张世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6-728,共13页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模很小,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热液应来自深部岩浆房而非此花岗斑岩。为此,我们对花岗斑岩进行了仔细的镜下观测,并且对其中的副矿物和黑云母以及矽卡岩中的白钨矿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应用原位LA-ICP-MS方法测定了矽卡岩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试图对白钨矿矿化的物质和流体来源提供确切的证据。通过研究,首次在矿床内花岗斑岩中发现了与未蚀变黑云母伴生的黑钨矿和铌铁矿,表明花岗斑岩至少在岩浆结晶作用晚期或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早期就已发生钨的矿物富集,为确定花岗斑岩是控制钨矿化的成矿岩体提供了依据。此外,发现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属铁叶云母)含有极高的氟含量(>3%),指示其应形成于富含氟的高分异岩浆。研究进一步揭示,矽卡岩中白钨矿的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花岗斑岩十分一致,而重稀土元素则显著亏损,而且Eu的含量较花岗斑岩更为富集。这暗示形成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应直接来自花岗斑岩,即:在早期无水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的沉淀导致流体中的重稀土亏损而Eu相对富集;白钨矿随后再从这种流体中沉淀。此外,白钨矿的Eu含量与Sm、Gd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表明Eu的分配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主要以Eu2+存在,从而指示沉淀白钨矿的流体具有还原的性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文所提供的新证据,我们认为,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的钨和成矿热液应来自高分异且富F的花岗斑岩,而所需的钙则可能来自于碳酸盐围岩,即矿床内花岗斑岩应是形成钨钼矿床的物质来源,驱动热液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寻找隐伏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坪矿床 花岗斑岩 铌铁矿 黑钨矿 黑云母 白钨矿 电子探针 原位la-icp-ms 矿物质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金红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鑫 郑有业 +5 位作者 许荣科 蔡鹏捷 林成贵 白杰 孙述海 鲁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5-1703,共19页
鱼卡金红石矿床是青海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笔者在总结前人基础资料及详细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榴辉岩岩石学及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利用LA-ICP-MS法对该矿床中的金红石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 鱼卡金红石矿床是青海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笔者在总结前人基础资料及详细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榴辉岩岩石学及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利用LA-ICP-MS法对该矿床中的金红石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金红石赋存状态主要有五种,即包裹结构、粒间结构、串珠状结构、退变残余结构、丝缕状出溶结构,其中以粒间和串珠状赋存状态产出时,含矿性最好。同时,变质阶段的差异、流体活动的强弱将影响金红石的赋存状态。流体活动越弱时,野外表现为榴辉岩的新鲜程度越高、且少或不发育长英质脉体、矿物越自形,则越有利于形成粒间和串珠状金红石富矿;折返过程中流体或熔体作用过强、野外表现为广泛发育长英质脉体、榴辉岩中矿物呈他形产出时,则金红石已经退变为钛铁矿和榍石。总结前人的地球化学和年龄数据表明:富集地幔源区、演化程度高、陆壳混染程度低的富钛基性原岩是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主要物质来源,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促进了钛的进一步富集成矿,成矿年代集中在440~430Ma。金红石锆温度计显示的成矿温度主要在570~671℃之间,金红石中高场强元素Ti、Nb、Ta、Zr、Hf等富集,表明其可能形成于俯冲带环境。这些成因认识等将为柴北缘成矿带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工作部署、勘查评价及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矿床 榴辉岩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矿物质来源 鱼卡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田锡石特征对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制约
20
作者 韩文博 冯梦 +6 位作者 方贵聪 秦亚 冯佐海 康志强 招传 高冰冰 陈英男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2,共16页
栗木锡多金属矿田是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主要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等大-中型Sn多金属矿床组成,以花岗岩型Sn-Nb-Ta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W-Sn矿床为主。然而,区内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Sn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淀规律尚不... 栗木锡多金属矿田是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主要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等大-中型Sn多金属矿床组成,以花岗岩型Sn-Nb-Ta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W-Sn矿床为主。然而,区内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Sn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淀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栗木矿田内花岗岩和(长石)石英脉中的锡石开展了阴极发光(CL)显微结构和原位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不同成因类型锡石结晶过程的控制因素,以期精细刻画Sn矿化的成矿过程。根据锡石的产出位置、共生矿物和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发育在花岗岩和(长石)石英脉中的锡石分为岩浆型锡石和热液型锡石。CL图像显示岩浆型锡石亮度较暗,矿物无明显振荡环带构造,热液型锡石亮度较大且变化杂乱,普遍可见明显的韵律振荡构造。栗木矿区内不同成因类型锡石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和CL图像颜色的变化主要与锡石的结晶环境以及Ti、Fe和Nb含量有关。LA-ICP-MS原位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阶段到热液阶段,锡石中Nb、Ta、Zr、Hf元素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成因的锡石相同微量元素间的含量变化与元素的分配系数、成矿温度的变化、成矿流体中的挥发分以及其他矿物的分离结晶密切相关。不同成因锡石的W-Fe和U-Hf的相关关系表明,在栗木矿区中,从岩浆型到热液型锡石,成矿环境逐渐从氧化向还原环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铌钽矿床 锡石 la-icp-ms 原位分析 栗木矿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