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24
2
作者 孟旭阳 王晓霞 +3 位作者 柯昌辉 李金宝 杨阳 吕星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4-1719,共16页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A/CNK值为1.01-1.14,Na2O为3.15%~3.83%,K2O为3.04%~5,70%,K2O/Na2O为0.84-1.80,Mg^n为0.24-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该花岗岩富集Rb、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华阳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物质为主。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等的估算显示,华阳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50-8000C。花岗岩的锆石εHt(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6.17~2.27,平均值为-3.19;二阶段模式年龄孔。为1.65-1.12Ga,加权平均值为1.46G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阳花岗岩是早—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岩体的形成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有关.是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或后碰撞伸展早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岩体 五龙岩体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岩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东吴运动的沉积响应差异:来自扬子和华夏板块吴家坪组或龙潭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梁新权 周云 +3 位作者 蒋英 温淑女 付建刚 王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92-3606,共15页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而在华夏板块,东吴运动发生时间相对较早,始于早二叠世晚期,可能由古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以及陆陆碰撞引起,主要体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的形成以及大量二叠纪花岗岩的侵入。对晚二叠世吴家坪组碎屑锆石所进行的LA-ICPMS U-Pb年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和华夏碎屑锆石所构成的年龄频谱和所反映的信息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来自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72Ma,峰值为259Ma,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时间非常一致,说明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来自华夏板块龙潭组(相当于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明显与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不一样,华夏龙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变化范围宽广,介于250~3652Ma之间,具有258Ma、290Ma、447Ma、988Ma和1880Ma5个大的峰值以及360Ma、541Ma、823Ma和2500Ma4个小的峰值。这些锆石年龄,除了2500Ma外,在华夏地块中部有同期岩浆岩出露。这说明华夏吴家坪组碎屑物源复杂,源区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历史,包括晋宁、加里东和印支等造山作用。华夏板块晚二叠世早期碎屑物源可能通过造山作用和短距离搬运来自华夏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碎屑锆石 吴家坪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二叠纪 扬子与华夏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陶豪托西圈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磊 史兴俊 +3 位作者 张建军 杨奇荻 童英 王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6-1547,共12页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北部庆格勒图附近零星分布着数个基性侵入岩体,陶豪托西圈辉长岩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早期资料显示,这些基性侵入岩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2件陶豪托西圈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北部庆格勒图附近零星分布着数个基性侵入岩体,陶豪托西圈辉长岩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早期资料显示,这些基性侵入岩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2件陶豪托西圈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76-275Ma,相当于早二叠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陶豪托西圈辉长岩中存在早期分离结晶所形成的斜长石的富集,而其中Nb的负异常可能是源区特征的反映,暗示着该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而不是伸展环境下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阿拉善北部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的岩浆活动存在幔源岩浆的强烈参与,这一时期该地区可能属于俯冲背景下的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早二叠世 地球化学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地块东部新元古代东风山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5
作者 权京玉 迟效国 +3 位作者 张蕊 孙巍 范乐夫 胡兆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364,共12页
对松嫩地块东部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以及张广才岭群红光组的蚀变红柱石二云母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测年结果显示,小兴安岭晨明镇的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 对松嫩地块东部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以及张广才岭群红光组的蚀变红柱石二云母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测年结果显示,小兴安岭晨明镇的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存在3组峰值年龄,分别为757Ma±9Ma、917Ma±10Ma和1709Ma±75Ma;张广才岭钓鱼台地区的红光组蚀变红柱石二云母片岩主要有2组峰值年龄,843Ma±10Ma和927Ma±6Ma,此外还获得2495-1012Ma分散的古—中元古代锆石年龄。上述结果表明东风山群形成于新元古代。结合区域地层资料,可以判定东风山群为一套具有稳定陆缘沉积建造组合特征的中低级变质岩系,其原岩为一套含硼较高的泥质岩、灰岩、炭质泥岩及砂岩。认为原定张广才岭群需要解体,其中部分具有稳定陆缘沉积建造组合特征的富铝片麻岩类、富铝云母片岩类和强变形的大理岩类岩石应归属于东风山群。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合特征指示松嫩地块东部存在与格林维尔期有关的新元古代变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地块 前寒武纪 东风山群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卢氏八宝山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曾令君 星玉才 +3 位作者 周栋 赵太平 姚军明 包志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7,共13页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段,岩体呈筒状,可能为古火山机构岩颈相的超浅成侵入体,成矿组合上为独特的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八宝山岩体边缘相为钾长花岗斑岩、中心相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者的LA-ICP-MS锆...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段,岩体呈筒状,可能为古火山机构岩颈相的超浅成侵入体,成矿组合上为独特的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八宝山岩体边缘相为钾长花岗斑岩、中心相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非常一致,分别为146.6±1.6Ma和145.9±1.9Ma,说明他们可能是同期岩浆侵入作用分异的产物。钾长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也非常相似,εHf(t)值分别为-27.55~-20.71和-27.30~-21.90,tDM2值分别为1.80~2.93Ga和2.03~2.92Ga,表明该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八宝山岩体可能是扬子俯冲陆壳部分熔融的作物,并可能混入少量的太华群和熊耳群的物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为俯冲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山岩体 华北克拉通南缘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1
7
作者 高昕宇 赵太平 +2 位作者 高剑峰 薛良伟 原振雷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3-325,共23页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 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 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和(139 ±4) Ma, 普遍含有...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 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 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和(139 ±4) Ma, 普遍含有大量继承锆石。两个岩体均属于具有高硅(SiO2 = 64.80%~73.30%)、高铝(Al2O3 = 14.24%~19.21%)、富碱(K2O + Na2O = 7.66%~9.37%)、低镁(MgO = 0.21%~0.73%)特征的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到过铝质花岗岩(ACNK = 0.93~1.24), 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ΣLREE/ΣHREE = 13.7~21.8)。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 两个岩体均具有弱Eu负异常-Eu正异常(δEu = 0.64~1.27, 平均0.82), 富集Sr、Ba, 亏损Y、Yb。文峪晚期侵入的第5期侵入体具明显的Eu负异常(0.63~0.70, 平均0.66), 中等的Sr含量, 亏损Y、Yb。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 两个岩体均属于高Sr、低Yb含量的埃达克质花岗岩, 源区残留石榴子石而无斜长石残留, 形成于压力较高的加厚下地壳; 文峪第5期侵入体的低Sr、Y含量的特征表明源区除石榴子石外还有斜长石残留, 形成于加厚地壳向正常地壳减薄的环境。文峪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 = -19.92~ -12.25, 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961~2442 Ma, 反映物质来源以古元古代陆壳物质为主; 娘娘山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值, 除一个点为-8.08外, 其余点介于-29.74~ -20.18之间, 两阶段Hf模式年龄除一个点为1699 Ma外, 其余点主要集中于2460~3057 Ma之间, 物质来源以新太古代陆壳为主。两者的继承锆石的εHf(t)值和tDM2年龄也均表明其来源于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地壳物质, 与太华杂岩解体的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两个部分时限一致, 也与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地壳增长历史基本一致。结合两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认为文峪和娘娘山岩体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加热, 促使下地壳部分熔融。从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 反映了花岗岩岩浆活动的源区或岩浆房逐渐向浅部迁移, 及地壳从挤压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成因机制 文峪花岗岩体 娘娘山花岗岩体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9
8
作者 张敏 陈培荣 +3 位作者 黄国龙 谭正中 凌洪飞 陈卫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4-994,共11页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花岗岩 南岭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北部上石炭统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牛亚卓 魏建设 +1 位作者 史冀忠 陈高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0-1727,共8页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北部 上石炭统 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源郝坪奥陶系五峰组顶部斑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3
10
作者 谢尚克 汪正江 +1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事件年龄,对湖南桃源郝坪剖面的斑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五峰组顶部斑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42.2±8.1 Ma,该年龄反映了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火山活动的时...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事件年龄,对湖南桃源郝坪剖面的斑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五峰组顶部斑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42.2±8.1 Ma,该年龄反映了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火山活动的时代,与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年龄(443.7±1.5Ma)相一致,同属晚奥陶世。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对于探讨晚奥陶世生物绝灭、沉积环境变化与年代地层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坪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晚奥陶世 火山活动 生物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南川地区昆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海迪 李荣社 +4 位作者 计文化 查显锋 刘银 潘术娟 时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9,共12页
在格尔木以南小南川地区测制了一条近S—N向的剖面。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结合室内显微结构研究,在小南川昆南构造混杂岩带识别出6种不同的构造岩片,自北往南依次为含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绿片岩岩... 在格尔木以南小南川地区测制了一条近S—N向的剖面。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结合室内显微结构研究,在小南川昆南构造混杂岩带识别出6种不同的构造岩片,自北往南依次为含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绿片岩岩片、块状大理岩岩片、粉砂质板岩岩片、片理化火山碎屑岩岩片、板理化沉凝灰岩岩片和片岩岩片,岩片之间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脆性或韧性断层接触。对构造混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片理化英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3Ma±110Ma和499Ma±11Ma。对比分析认为,含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绿片岩岩片与块状大理岩岩片应属于中元古代万保沟群,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粉砂质板岩岩片、片理化火山碎屑岩岩片、板理化沉凝灰岩岩片分别为火山弧及与弧相关的弧前-弧后盆地建造;片岩岩片为增生楔内部的物质。昆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年代学研究为细化昆南增生杂岩带的增生-就位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时代限定,进而为昆仑造山带乃至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过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昆南构造混杂岩 岩片划分 物质组成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通 翟庆国 +3 位作者 王军 苏犁 康珍 索朗次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91-1703,共13页
俄久卖高级变质岩位于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的玛依岗日地区,是目前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石的唯一代表。该高级变质岩由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组成,本文以正片麻岩为研究重点。正片麻岩锆石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核一幔一边结构。根... 俄久卖高级变质岩位于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的玛依岗日地区,是目前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石的唯一代表。该高级变质岩由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组成,本文以正片麻岩为研究重点。正片麻岩锆石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核一幔一边结构。根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锆石核部年龄范围为242~2490Ma,记录了岩浆岩源岩的年代信息:锆石幔部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年龄为207Ma±2Ma,相应的Th/u值介于0.02-0.30之间,代表正片麻岩原岩的岩浆结晶时代.该年龄与羌塘中部地区晚三叠世高压变质作用和岛弧岩浆作用在时空上相对应。锆石增生边的年龄为161~197Ma.对应的Th/u值介于0.02-0.15之间,代表片麻岩发生主变质作用的时代,可能是班公湖一怒江洋盆向北的俯冲消减作用在羌塘中部地区的响应。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正片麻岩具有类似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俄久卖高级变质岩原岩的形成与区域上广泛存在的晚三叠世构造、岩浆及角度不整合事件相对应,可能指示羌塘盆地统一基底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这对深入认识羌塘盆地基底的时代、性质及含油气盆地资源远景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基底 高级变质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地区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现冰 徐学义 +3 位作者 陈隽璐 唐卓 张越 孙小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52-2062,共11页
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地区火山岩出露于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一套钙碱性玄武安山岩,在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图上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特征((La/Yb)N=4.69~8.19,在微... 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地区火山岩出露于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一套钙碱性玄武安山岩,在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图上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特征((La/Yb)N=4.69~8.19,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明显的(HFSE)Nb、Ta、Zr、Hf亏损和(LILE)Cs、Rb、Ba、Pb相对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数据及相关图解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性质,岩浆源区与板块的俯7中相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用LA—ICP—MS法测得的锆石206^Pb/288^U年龄为388.0Ma±6.7Ma,可能代表了中泥盆世位于阿尔泰南缘志留纪陆缘岛弧南侧的一个新生岩浆岛弧。其岩浆形成应与阿尔曼太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壳俯冲相关,同是古生代阿尔曼太洋盆俯冲增生的产物,属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持续向南增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中泥盆世 岛弧火山岩 俯冲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稀土元素、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亮亮 翟德高 +4 位作者 刘家军 许永旺 杨婕坤 谭强 张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7-616,共20页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319.0±5.0 Ma(MSWD=4.9)、324.0±2.0 Ma(MSWD=1.3)和332.0±8.5 Ma(MSWD=5.7)。定年结果显示所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早石炭世,属于海西中期。锆石的原位微区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所有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强烈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特征,与岩浆锆石的特点一致。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锆石的εHf(t)值为-0.71^+10.2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09~1 436 M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根据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和锆石稀土元素数据,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演化,可以推测阿尔哈达地区可能存在时限为310~33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哈达 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稀土元素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花牛山群变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建强 第鹏飞 +3 位作者 杨婧 陈万峰 魏海峰 翟新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4,共11页
采用锆石U-Pb方法在甘肃北山地区花牛山群中变英安岩中获得LA-ICP-MS U-Pb年龄为(454.7±0.87)Ma(MSWD=0.28),属晚奥陶世早期的产物,该年龄可为准确厘定花牛山群的沉积时代提供新的依据,从而将其修订为上奥陶统。同时岩石地球化学... 采用锆石U-Pb方法在甘肃北山地区花牛山群中变英安岩中获得LA-ICP-MS U-Pb年龄为(454.7±0.87)Ma(MSWD=0.28),属晚奥陶世早期的产物,该年龄可为准确厘定花牛山群的沉积时代提供新的依据,从而将其修订为上奥陶统。同时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碱、高铝,富集Rb、Th、U、K、Pb,亏损Nb、Ta、Ti,无明显δEu异常,显示出明显的火山弧岩浆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形成与俯冲流体交代或俯冲沉积物的加入有关,与花牛山铅锌矿的喷流(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环境不同,因此,认为花牛山群并非花牛山铅锌矿的赋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弧 赋矿层位 锆石u—pb年龄 变英安岩 花牛山群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亚干铜镍钴矿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壳伸展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 李志丹 +4 位作者 张锋 段明 俞礽安 陈军强 谢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8-1386,共19页
【研究目的】阿拉善左旗亚干铜镍钴矿床是内蒙古西部典型硫化物矿床,发育于超基性—中基性岩浆岩带,辉长岩为成矿母岩,正确认识该岩体的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及构造背景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采集相关样品,对亚干地区... 【研究目的】阿拉善左旗亚干铜镍钴矿床是内蒙古西部典型硫化物矿床,发育于超基性—中基性岩浆岩带,辉长岩为成矿母岩,正确认识该岩体的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及构造背景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采集相关样品,对亚干地区出露的辉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亚干辉长岩具有高Al_(2)O_(3)(15.99%~17.47%)、亚碱性(K_(2)O+Na_(2)O=4.94%~5.86%)、低TiO_(2)(0.81%~1.12%)、低P2O5(0.14%~0.21%)、富MgO(3.18%~5.64%)、低K_(2)O(1.14%~2.05%)特征,属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ΣREE)为71.43×10^(-6)~94.22×10^(-6),呈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a,富集不相容元素U、Sr,表明亚干辉长岩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岩浆后期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亚干辉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8.8±3.1)Ma,限定其成岩时代属中二叠世。锆石εHf(t)值介于–7.1~2.9,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272~2177 Ma。【结论】区域地质资料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亚干辉长岩原始岩浆在运移过程中可能受到部分地壳物质的交代混染作用,形成构造背景可能为晚古生代后碰撞伸展环境。亚干地区位于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自石炭纪开始向南俯冲,从被动大陆边缘转为主动大陆边缘。此外,亚干辉长岩的侵位时代限定了该区域碰撞闭合时间,为该区铜镍钴矿研究提供了新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钴矿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矿产勘查工程 亚干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德令哈石底泉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张张 李四龙 +2 位作者 杨强晟 刘旭鹏 商鹏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090,共10页
本文对青海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具有微偏向富镁、富铝、富钠的特点,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辉长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 本文对青海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具有微偏向富镁、富铝、富钠的特点,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辉长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其年龄值为2467±13Ma,时代为古元古代。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石底泉地区辉长岩为基底构造演化阶段裂解背景下,上地幔熔融侵位的产物。它们的形成确定了古元古代早期石底泉地区有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佐证了达肯大坂岩群的时代可能向下延至新太古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青海德令哈石底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5
18
作者 唐红峰 苏玉平 +2 位作者 刘丛强 侯广顺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一致,与典型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长岩有相似的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在La/Sm-La图上符合结晶分异趋势。因此,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属于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其成岩年龄373Ma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Nd同位素组成 卡拉麦里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兼论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 被引量:92
19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4 位作者 李才 董永胜 朱弟成 袁四化 朱同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5-2056,共12页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含量和Th/U值揭示了同一岩浆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岩浆锆石。获得堆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461Ma±7Ma(MSWD=1.3)、431.7Ma±6.9Ma(MSWD=0.54),分别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早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阶晚期)、晚期(早志留世Telychian阶中期)的岩浆作用事件。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具有MORB的特征,代表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残存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也是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目前为止认知时代最早的原-古特提斯洋壳的残迹。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确定及其年代学的约束,使得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并推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羌塘古生代增生楔及其中生代盆地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的巨型缝合带,晚古生代原-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导致了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火山岩、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大洋俯冲型榴辉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羌塘中部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原-古特提斯洋 堆晶辉长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西部达雄岩体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长勇 朱弟成 +6 位作者 赵志丹 许继峰 王立全 陈海红 谢烈文 董国臣 周肃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 MS年龄为107±1Ma,该年龄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锆石ε_(Hf)(t)值变化于-1.0~3.0,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974~1226Ma。花岗闪长岩富硅(SiO_2=70.65%~71.10%),富钙(CaO=3.21%-3.26%)、贫钾(K_2O= 2.81%~2.99%)、低P_2O_5(0.09%),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2,属于偏铝质花岗岩或弱过铝质花岗岩。闪长质包体Sio_2含量为57.84%,与寄主岩相比,闪长质包体更富CaO、MgO、TFe_2O_3和TiO_2。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属中钾钙碱性系列,ε_(Nd)(t)值分别为-4.6和-3.2,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相近(分别为1277Ma和1166Ma),并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质包体可能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似乎表明,冈底斯中西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110Na)很可能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这一初步认识对研究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宏大的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达雄岩体 冈底斯西部地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