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粒锆石不同束斑LA-ICP-MS原位微区U-Pb年龄对比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1
作者 孟重天 郝宇杰 +7 位作者 李予晋 王世昌 任枫荻 张宇婷 商青青 张峻硕 李泽宇 罗炜丞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9,共17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在束斑直径分别为32μm、24μm和16μm条件下进行了定年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32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0.8 Ma(2σ,n=26,MSWD=0.36);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1±1.5 Ma(2σ,n=27,MSWD=0.085);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574~562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6±2.9 Ma(2σ,n=29,MSWD=0.070)。在24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3±0.7 Ma(2σ,n=30,MSWD=0.22);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1~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2±1.5 Ma(2σ,n=29,MSWD=0.1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68~561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5±2.9 Ma(2σ,n=30,MSWD=0.054)。在16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63~15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1.4 Ma(2σ,n=25,MSWD=0.45);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3±2.0 Ma(2σ,n=30,MSWD=0.06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75~563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7.0±4.3 Ma(2σ,n=30,MSWD=0.028)。以上结果表明,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因此,文中尝试建立的小束斑(24μm及16μm)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新方法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的建立有利于扩大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应用范围,对颗粒较小、结构复杂的锆石颗粒进行定年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小束斑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2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别珍套山西段中酸性侵入岩岩石成因: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制约
4
作者 胡运行 顾枫华 +2 位作者 章永梅 席姣姣 张英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22,共24页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两件闪长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0.2Ma、458.4Ma及403.3~402.2Ma,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中—晚奥陶世,闪长岩则侵位于早泥盆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三类岩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指示三者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均表现为亏损地幔向球粒陨石过渡的趋势,锆石εHf(t)值分别为-2.4~8.7、-2.5~3.5,二阶段Hf模式年龄远大于成岩年龄。此外,别珍套山西段花岗岩高Sr、低Y和Yb,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受到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其Mg#值为28.9~31.0,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闪长岩属准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Mg#值为17.3~22.1,同样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但可能为区域局部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西天山别珍套山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为中奥陶世到早泥盆世北天山洋向南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别珍套山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宇 钟世华 +5 位作者 李三忠 赵鸿 薛梓萌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400,共13页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意义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来自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探究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微区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信号采集时间较短时会得到较大的U-Pb定年误差,但它的改变并不会对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含矿物包裹体和不含矿物包裹体的分析点可知,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同样不会对定年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然而,若选择的锆石分析位置含有磷灰石等副矿物包裹体,得到的分析数据会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多误判,如推断出错误的岩浆氧逸度特征等。因此,锆石微区分析前必须首先查明所分析的位置是否存在副矿物包裹体,而在探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地质意义前必须将受到矿物包裹体混染的锆石数据予以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副矿物包裹体 信号采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令浩 孙冬阳 +3 位作者 胡明月 袁继海 范晨子 詹秀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2,共16页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具有高灵敏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等含U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研究,但磁偏转式质量分析器的使用导致该质谱仪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影响U-Pb同位素与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时采集...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具有高灵敏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等含U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研究,但磁偏转式质量分析器的使用导致该质谱仪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影响U-Pb同位素与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时采集。本文通过优化仪器信号稳定性和实验方法,对目前常用的7种锆石U-Pb标准样品进行U-Pb定年和Ti、REEs、Hf等关键元素同时定量分析,探讨了多元素同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对于U-Pb定年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LA-SF-ICP-MS仅检测U-Pb同位素方法,同时开展多元素含量检测可能会使U-Pb同位素信号强度稳定性下降,导致单点U-Pb年龄结果误差及离散程度增大。与仅测定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果相比较,根据不同锆石样品中U-Pb同位素含量高低,多元素同时检测获得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和207Pb/235U年龄变化范围不同程度地增大,其中207Pb/235U年龄受影响明显,单点207Pb/235U年龄误差从~1.5%增大至~2.0%,单点年龄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从0.5%~1.3%增大至1.2%~3.3%。尽管如此,多元素同时检测方法对于各样品最终测定年龄没有明显的影响,相对于TIMS年龄,各样品的谐和年龄和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偏差分别小于1.0%和0.7%,完全满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试要求。同时测定锆石样品中的关键微量元素含与其推荐值相对误差小于10%。因此,采用LA-SF-ICP-MS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该方法亦可用于其他副矿物U-Pb年龄与关键微量元素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 锆石 U-PB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波洛尕熊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孔会磊 李青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江伟 南卡俄吾 国显正 贾群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本不显示铕异常。Rb/Sr、Nb/Ta、Zr/Hf等特征反映闪长玢岩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6±1.6)Ma(MSWD=0.41),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东昆仑地区前人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为后碰撞伸展阶段地壳重熔的产物,东昆仑在约228 Ma就已全面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印支期中基性岩脉尤其是闪长玢岩脉经常与东昆仑地区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关系密切,在今后金矿找矿勘查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 后碰撞 石英闪长玢岩 波洛尕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察汉诺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2 位作者 王涛 李善平 郑英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8-2796,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对察汉诺地区新识别的晚奥陶世花岗伟晶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76~491Ma的捕获锆石年龄和441~455Ma的伟晶岩形成年龄,岩浆锆石ε_(Hf)(t)介于-0.38~0.22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401~1458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钾低钠,具有富碱与钾玄质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Eu负异常显著(δEu=0.17~0.2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Sr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高Fe、Mg、Ca,低Ti、Al、Na的特点属Ca-Mg-Fe辉石族普通辉石,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榍石的SiO_(2)、TiO_(2)、CaO含量低于理论值,含相对较高的Al_(2)O_(3)、F和FeO,指示榍石形成于高温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期俯冲的大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的高温流体导致上地壳中元古界的熔融的混合岩浆在近地表形成了察汉诺伟晶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柴北缘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锆石U-Pb 矿物学 HF同位素 察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9
作者 李淼 刘晓春 陈龙耀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1337,共20页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格林维尔期(~944M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过程中,这些沉积岩原岩经深熔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随后在泛非期(~550Ma)再次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主体属于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类似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Nb、Ta和Ti亏损,富集Rb、Th和K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反映其源区很可能是以杂砂岩为主混合少量泥质岩的沉积岩,沉积物源区可能来自与俯冲有关的大陆岛弧地区,也就是说拉斯曼丘陵在1000Ma前处于印度-南极克拉通边缘的成熟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中山片麻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 S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栖霞地区~2.9Ga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Hf-O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智云宝 李秀章 +5 位作者 孙斌 王立功 王巧云 戴广凯 赵西强 郭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7-1921,共15页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和Hf-O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变质基性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907.9±6.3Ma,代表了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的形成时间,并遭受新太古代早、晚期变质作用。这是~2.9Ga唐家庄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在胶东地区首次报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等,Th、Nb、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中等分异的REE配分模式。岩石中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O同位素组成,εHf(t)值介于-0.68~+4.21,δ18 O值介于1.38‰~6.73‰。结合前人的工作,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胶东地区经历~2.9Ga岩浆事件,局部地段仍保留下了同时期的变质表壳岩;(2)唐家庄岩群是中太古代初始的洋盆环境中所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建造;(3)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晚期是亏损地幔新生地壳加积的主要时期,局部地壳再循环了较老的陆源物质;(4)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伸展构造背景,岩浆底侵作用使岩石发生强烈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变质基性火山岩 锆石SHRIMP U-Pb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高通岭钼矿床赋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付王伟 许德如 +5 位作者 吴传军 傅杨荣 周迎春 周岳强 王智琳 林舸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27,共9页
海南高通岭岩体产有高通岭小型热液脉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为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研究表明,组成高通岭岩体的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变接触,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暗示它们可能是同一岩... 海南高通岭岩体产有高通岭小型热液脉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为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研究表明,组成高通岭岩体的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变接触,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暗示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系列的产物。对细粒正长花岗岩(GTL-4)和粗粒正长花岗岩(GTL一9)样品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0.8±2.4)Ma(MSWD=2.8)和(100.2±1.7)Ma(MSWD=2.7)。结合锆石CL图像中清晰的震荡环带、Th/U的值(0.15~0.94)和以往研究成果,认为高通岭岩体结晶年龄应为100Ma左右,可能是同期的中高温岩浆含矿热液导致了高通岭钼矿床的形成;而90~97Ma年龄系中低温热液活动的年龄,导致了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中低温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赋矿岩体 la-icp—ms锆石UPb 高通岭钼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高家店岩体锆石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爱雪 吕水 +4 位作者 许曼 韦文国 刘海龙 吴再忠 安梦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3-524,共22页
高家店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地区,为早燕山期侵入的复式岩基,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及其间的过渡类型。岩体内部赋存有高家店热液脉型金矿床,花岗岩和闪长岩是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精确厘定高家店岩体侵... 高家店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地区,为早燕山期侵入的复式岩基,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及其间的过渡类型。岩体内部赋存有高家店热液脉型金矿床,花岗岩和闪长岩是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精确厘定高家店岩体侵入期次,以高家店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高家店岩体4件岩石样品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石英正长岩结晶年龄为(197.4±1.9)Ma,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6.7±1.2)Ma,灰白色黑云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5.8±1.7)Ma,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175.3±1.9)Ma,表明高家店岩体的侵入时代为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内见有闪长岩暗色包体,说明岩体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所有样品锆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左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较强的Ce正异常和不同程度的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介于682~824℃之间,代表了岩浆形成的初始温度;岩浆具有随时间的演化温度逐渐降低的特征,与区域岩浆锆石具有相同的配分模式和结晶温度范围,锆石Ce^(4+)/Ce^(3+)值较高,代表了相对较高的氧逸度,暗示高家店岩体较强的成矿潜力,尤其黑云二长花岗岩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店金矿床 热液脉型 锆石U-PB 锆石微量元素 氧逸度 地球化学 高家店岩体 冀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东段二郎坪群火山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13
作者 赵姣 陈丹玲 +4 位作者 谭清海 陈淼 朱小辉 郭彩莲 刘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利用阴极发光(CL)技术和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东段军马河、湾潭和湍河3个地区的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火山岩中的锆石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形态和微弱的、宽的振荡环带... 利用阴极发光(CL)技术和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东段军马河、湾潭和湍河3个地区的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火山岩中的锆石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形态和微弱的、宽的振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分析揭示,所有锆石都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重稀土和Th、U含量(ΣREE为(397.7~7 941.6)×10-6;ΣHREE为(376.7~7 774.2)×10-6;Th为(107.9~5 824.2)×10-6;U为(89.3~3 841.9)×10-6)以及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明显富集的左倾稀土配分曲线型式,所有锆石的Th/U比值皆大于0.4,显示典型岩浆锆石特征。LA-ICP-MS定年结果获得3地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63±1.8)Ma、(475±1.5)Ma和(473±1.3)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北秦岭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463~475Ma。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二郎坪群火山岩具有弧后盆地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的二郎坪基性火山岩463~475Ma的结晶年龄明显晚于其南侧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的原岩年龄((791±6)Ma)以及变质年龄((502±11)Ma),而且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玄武岩,也与二郎坪火山岩不同,因而指出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与二郎坪火山岩没有直接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 基性火山岩 二郎坪群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石雷钨矿区隐伏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宇 王成辉 +5 位作者 秦锦华 张树德 钟先源 张能鑫 国鑫瑞 方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6-1074,共19页
石雷钨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赣南地区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矿集区内,其成矿作用与矿区内隐伏花岗岩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该隐伏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等特征缺少限定。本文对石雷矿区内隐伏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 石雷钨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赣南地区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矿集区内,其成矿作用与矿区内隐伏花岗岩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该隐伏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等特征缺少限定。本文对石雷矿区内隐伏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雷隐伏花岗岩具有高Si、Fe,贫P、Mg的特征,属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分异指数(DI)介于92.18~94.68之间,显示其经历过较高程度岩浆分异演化。稀土总量较低(98.45×10^(-6)~148.67×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0.45~1.74),具有强烈Eu负异常(0.02~0.10),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出“海鸥式”。微量元素方面,石雷隐伏花岗岩亏损Ti、Zr、Nb等高场强元素及Ba、P等元素。本次研究确定石雷隐伏花岗岩侵位年龄分别为:黑云母花岗岩(158.2±1.6 Ma)→二云母花岗岩(157.5±1.4 Ma)→白云母花岗岩(156.5±1.4 Ma),显示同期不同阶段的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石雷矿区内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板内伸展环境中,是岩石圈“全面伸展—减薄”和地幔软流圈上涌的产物。3种花岗岩平均成岩温度为769℃~780℃,氧逸度logfO_(2)较低(-15.21~-14.13),Zr+Nb+Ce+Y平均值为267.04×10^(-6),锆石Ce^(4+)/Ce^(3+)值较低(平均31.06~93.6)。本文结合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石雷隐伏花岗岩可归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隐伏花岗岩的高度结晶分异及低氧逸度条件,为钨元素在岩浆演化晚期阶段富集成矿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石雷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性质: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示踪 被引量:52
15
作者 杨德彬 许文良 +2 位作者 裴福萍 王清海 柳小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54,共12页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0.3±2.8)Ma(n=17)和(115.8±3.1)Ma(n=18),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体的岩相学和具有震荡环带岩浆锆石的存在表明该类花岗岩均为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混合岩化成因。西庐山和女山花岗岩中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和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存在以及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暗示岩浆源区既有扬子地块基底物质又有华北地块基底物质,其中某些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改造。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地块基底物质的存在与扬子地块沿郯庐断裂带于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U-PB 示踪 岩石成因论 蚌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甲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永磊 王登红 +2 位作者 张长青 侯可军 王成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本文对钦甲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发育环带结构,Th/U值较高(大于0.1),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钦甲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其不同单元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 本文对钦甲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发育环带结构,Th/U值较高(大于0.1),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钦甲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其不同单元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12.4±1.8 Ma、434.8±1.7 Ma、442.4±1.8 Ma,为晚奥陶世—志留纪,反映了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为进一步理解华南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 广西 加里东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巴什尔希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7
作者 高晓峰 校培喜 +3 位作者 谢从瑞 范立勇 过磊 奚仁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1008,共8页
巴什尔希岩体分布在东昆仑西段白干湖断裂和阿尔金断裂之间,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其中二长花岗岩与白干湖钨、锡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对锆石内部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Th/U比值的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 巴什尔希岩体分布在东昆仑西段白干湖断裂和阿尔金断裂之间,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其中二长花岗岩与白干湖钨、锡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对锆石内部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Th/U比值的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58.0±9.0)Ma。结合前人对巴什尔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432.3±0.8)Ma,初步认为该岩体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侵入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巴什尔希花岗岩为弱准铝质或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是东昆仑地区加里东期局部弧后盆地拉张过程中,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 巴什尔希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岚 杨理勤 +4 位作者 王亚平 张勇 陈雪 冯亮 陈占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利用配有的New Wave213nm激光和ThermoFisher X Series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对年龄在158~1065Ma之间的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激光频率为10Hz,斑束直径为30μm下,91500、GJ-1、TEMORA-1、Pl... 利用配有的New Wave213nm激光和ThermoFisher X Series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对年龄在158~1065Ma之间的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激光频率为10Hz,斑束直径为30μm下,91500、GJ-1、TEMORA-1、Pleovice和Qinghu标准锆石所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9±11)Ma(2σ,n=21),(604.4±4.7)Ma(2σ,n=25),(419.3±3.4)Ma(2σ,n=14),(338.7±2.4)Ma(2σ,n=23)和(158.9±1.7)Ma(2σ,n=18),年龄分析测定的单点相对偏差(2σ)均小于5.6%,加权平均年龄的相对偏差(2σ)均小于1.08%。5个标准锆石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值完全一致。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以NIST610为外标,对上述标准锆石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Pleovice除了Nb比文献给定的值偏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和91500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都落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GJ-1中的Pb、Th和U落在TIMS测定值的范围之内,TEMORA-1中的Th和U落在SHRIMP测定的值之内,Qinghu中的Th和U落在SIMS测定的值之内。从5个标准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可看出,所获得的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被引量:42
19
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3 位作者 裴福萍 杨承海 柳小明 胡兆初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具有典型生长环带的自形锆石。对锆石吸收程度不同部位测定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年龄介于(1783±8)Ma ̄(1895±8)Ma,49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8)Ma。这一结果表明,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这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时间及胶东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吻合,进而暗示五河杂岩应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杂岩 锆石 U-PB 蚌埠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57
20
作者 秦志鹏 汪雄武 +3 位作者 多吉 唐晓倩 周云 彭惠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14.81Ma)—花岗闪长斑岩。以辉钼矿为例,甲玛矿床显示有3期成矿作用,各期成矿过程分别对应于花岗斑岩或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3期不同强度的岩浆作用过程。甲玛矿床的形成是3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 成矿意义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