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火山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向坤鹏 李永军 +4 位作者 李钊 王冉 杨高学 段丰浩 李甘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3.8±2.4 Ma,MSWD=0.82(95%置信度),时代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51.05%~59.31%,T...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3.8±2.4 Ma,MSWD=0.82(95%置信度),时代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51.05%~59.31%,TiO2为0.90%~1.33%、全碱K2O+Na2O为3.97%~8.07%,富钠贫钾(Na2O/K2O〉2)。A12O3为16.58%~19.84%、MgO为2.50%~5.01%,Mg#为35.04~47.62,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高(∑REE=41.12×10-6~73.93×10-6),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2.01~5.33),具轻微负Eu异常(Eu/Eu*=0.72~0.88)。相对富集LILE(Ba、Th、K和Sr),轻微亏损HFSE(Zr、Hf),Nb和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由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受俯冲带流体的影响,属于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火山作用的产物。西准噶尔东部增生造山作用滞后于西部,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与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莎 王春龙 +4 位作者 黄文婷 伍静 梁华英 高志辉 林锦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碱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6±2.1Ma,MSWD=1.17;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2±3.1Ma,MSWD=2.3。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据斑岩矿床年龄、斑岩矿床在十杭带时空分布特征及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提出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洋壳向南西俯冲而引发的的十杭带深断裂构造活动复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斑岩钼钨矿床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右旗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月娟 黄欣 +4 位作者 陈树旺 张海华 苏飞 公繁浩 张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0-377,共8页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右旗 幸福之路组 凝灰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早三叠世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吾尔喀什尔地区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向坤鹏 李永军 +4 位作者 杨洋 王冉 杨高学 孙勇 王军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4-544,共11页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主要分布于吾尔喀什尔山西部,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沉积地层。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02含量为51.18%~62.48%,Ti02为O.60%~1.49%、全碱(K20+N赴O)为1.26%~6.28%,相对富钠贫钾。A12...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主要分布于吾尔喀什尔山西部,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沉积地层。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02含量为51.18%~62.48%,Ti02为O.60%~1.49%、全碱(K20+N赴O)为1.26%~6.28%,相对富钠贫钾。A120,为15.53%~18.68%、MgO为2.64%~7.55%,Mg^#为41.2-58.5,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高(∑REE=36.21×10^-6-97.10×10^-6),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2.88-6.72),具轻微负Eu异常(Eu/Eu^#=0.74~1.07)。相对富集LILE(Rb、Ba、Th和K),亏损HFSE(Zr、Hf),Nb和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岩石源区主要受俯冲流体交代,受地壳物质混染较弱,整体具有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岩伴生的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63.3±4Ma。综合分析认为铁列克提组火山岩属于大陆边缘弧火山作用的产物,同时,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可能至少延续至晚泥盆世。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一成吉斯岩浆弧的性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晚泥盆世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通 翟庆国 +3 位作者 王军 苏犁 康珍 索朗次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91-1703,共13页
俄久卖高级变质岩位于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的玛依岗日地区,是目前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石的唯一代表。该高级变质岩由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组成,本文以正片麻岩为研究重点。正片麻岩锆石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核一幔一边结构。根... 俄久卖高级变质岩位于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的玛依岗日地区,是目前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石的唯一代表。该高级变质岩由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组成,本文以正片麻岩为研究重点。正片麻岩锆石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核一幔一边结构。根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锆石核部年龄范围为242~2490Ma,记录了岩浆岩源岩的年代信息:锆石幔部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年龄为207Ma±2Ma,相应的Th/u值介于0.02-0.30之间,代表正片麻岩原岩的岩浆结晶时代.该年龄与羌塘中部地区晚三叠世高压变质作用和岛弧岩浆作用在时空上相对应。锆石增生边的年龄为161~197Ma.对应的Th/u值介于0.02-0.15之间,代表片麻岩发生主变质作用的时代,可能是班公湖一怒江洋盆向北的俯冲消减作用在羌塘中部地区的响应。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正片麻岩具有类似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俄久卖高级变质岩原岩的形成与区域上广泛存在的晚三叠世构造、岩浆及角度不整合事件相对应,可能指示羌塘盆地统一基底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这对深入认识羌塘盆地基底的时代、性质及含油气盆地资源远景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基底 高级变质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廖震 王玉往 +4 位作者 王京彬 龙灵利 邹滔 张会琼 李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92-2306,共15页
内蒙古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浅成-超浅成岩脉发育,并与矿脉密切共生。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岩脉与矿脉同属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成因被定为与矿区次火山岩脉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 内蒙古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浅成-超浅成岩脉发育,并与矿脉密切共生。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岩脉与矿脉同属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成因被定为与矿区次火山岩脉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选取矿区分布最广,且与矿脉相伴出现的霏细岩脉和英安斑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英安斑岩脉样品DJ-7和YX-20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1Ma和239±1Ma,而霏细岩脉样品DJ-1的形成年龄为162±1Ma。因此,矿区岩脉至少形成于两个不同时代,即印支早期和燕山中期。结合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英安斑岩脉和霏细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分别为同造山-后造山转换阶段和造山后的伸展阶段。因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可以确定在140Ma左右,所以本文认为矿区岩脉的形成与矿床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只是为后者提供了有利的就位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脉 锡多金属矿床 大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存智 杨坤光 +1 位作者 徐扬 程万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6,共8页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武岩,具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ICP-MS法对北大巴基性岩墙中的岩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岩体结晶年龄为(431.0±3.2)Ma。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数据表明,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大巴早古生代伸展构造受到扬子板块北缘的幔源裂谷作用制约。在裂谷演化过程中,上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板块拉伸减薄,使北大巴地区中上地壳发生强烈构造伸展并形成大面积呈线状分布的基性岩墙群,并且该处(431.0±3.2)Ma的年龄值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北大巴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大陆裂谷 北大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藤县印支期基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华 黄炳诚 +3 位作者 倪战旭 韩淑朋 潘艺文 黄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6-87,共12页
桂东南灵山-藤县断裂带内基性侵人岩的演化背景,是认识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三门滩岩体角闪苏长岩和东胜岩体石英角闪苏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0.0Ma±0.9Ma和236.5Ma士1.3Ma。岩... 桂东南灵山-藤县断裂带内基性侵人岩的演化背景,是认识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三门滩岩体角闪苏长岩和东胜岩体石英角闪苏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0.0Ma±0.9Ma和236.5Ma士1.3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低镁、富钛铁的特征;稀土含量低且变化大,∑REE(43~189)×10-6,8Eu值0.79~1.63,以具Eu正异常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强烈富集,伴有Ce、P和Sm弱富集的“三隆起”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Ta、Nb和Zr、Hf在弱富集的背景上显示为“谷”形,总体显示为大陆性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藤县基性侵入岩形成于中三叠世,属大陆性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为桂东南地区印支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基性侵入岩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祁雨沟金成矿系统辉钼矿Re-Os年龄和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61
9
作者 姚军明 赵太平 +4 位作者 李晶 孙亚莉 原振雷 陈伟 韩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河南祁雨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最北部,属典型的角砾岩筒型成矿系统。矿区16号角砾岩筒下伏斑岩体锆石的ε_(Hf)(t)值为-10.50~-14.43,Hf模式年龄为2.57~2.93Ga,表明花岗斑岩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 河南祁雨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最北部,属典型的角砾岩筒型成矿系统。矿区16号角砾岩筒下伏斑岩体锆石的ε_(Hf)(t)值为-10.50~-14.43,Hf模式年龄为2.57~2.93Ga,表明花岗斑岩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4.1±2.3Ma,与7号角砾岩筒中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35.6±5.6Ma一致。这些年龄数据与熊耳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基本相同,共同指示其形成于地壳缩短增厚之后的伸展减薄过程。熊耳地体的地壳缩短增厚缘于同碰撞时期沿马超营断裂带的A型俯冲作用,而A型俯冲导致了包括祁雨沟金矿系统、燕山期花岗岩类和脉状造山型矿床在内的熊耳矿集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 ICPMS u-pb年龄 HF同位素 辉钼矿RE-OS年龄 祁雨沟金矿 熊耳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南缘汝阳群沉积时代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猛 王超 王钊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5-1139,共25页
汝阳群分布在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位于河南-陕西-山西交界地区,主要为一套未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于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上,其上被洛峪群整合覆盖。长期以来,其地质时代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汝阳群下部白草坪组4个石... 汝阳群分布在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位于河南-陕西-山西交界地区,主要为一套未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于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上,其上被洛峪群整合覆盖。长期以来,其地质时代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汝阳群下部白草坪组4个石英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的^(207)Pb/^(206)Pb年龄分布范围为3 000~1 800 Ma,主要集中在2 600~2 400 Ma之间(约占67%),年龄主峰值为2 550~2 500 Ma,说明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太古代末以及古元古代的地质体。其中,最年轻锆石的^(207)Pb/^(206)谐和年龄值分别为1 817±22 Ma、1 838±23Ma、1 924±17 Ma和1 829±28 Ma,说明汝阳群沉积时代不老于1 800 Ma,与其上覆洛峪群中近期获得1 611±8 Ma的年龄相吻合,因此其形成时代应为中元古代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阳群 白草坪组 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兴安盟杜尔基地区花岗岩岩石学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丽丽 程志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1-908,共18页
内蒙古兴安盟杜尔基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区域集中保存了大量与造山事件有关的构造和岩浆记录,是研究大兴安岭地区造山过程、演化... 内蒙古兴安盟杜尔基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区域集中保存了大量与造山事件有关的构造和岩浆记录,是研究大兴安岭地区造山过程、演化及后期造山作用叠加和改造的理想地区。杜尔基花岗岩主要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组成。从主量元素上看,杜尔基地区花岗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整体呈现高硅、高碱、过铝、低钙的特征。岩体中SiO_2含量大于72%,表现为高分异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是本地区花岗岩中主要的暗色矿物,P_2O_5与SiO_2呈现负相关性,这些特征指示杜尔基地区花岗岩具有Ⅰ型岩浆岩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技术,对杜尔基地区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位于杜尔基镇北侧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31.5±0.3)Ma;位于杜尔基镇中部的正长花岗岩体岩的侵位年龄为(213±1)Ma,其中并含有一定量的(238±2)Ma的年龄信息,为捕掳锆石,表明在正长花岗岩侵位之前可能还存在一期238 Ma的岩浆活动;位于杜尔基镇西侧的正长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31±1)Ma,其中含有一定量的(150±1)Ma的年龄信息,为捕掳锆石,表明在正长花岗岩侵位前存在一期较早的岩浆活动。可将杜尔基地区花岗岩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中晚三叠世(213 Ma),晚侏罗世(150 Ma),早白垩世(130Ma)。杜尔基岩体所呈现的3期岩浆活动,均指示了一个拉张的构造背景,而缺少与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从年龄上看,杜尔基岩体总体缺少早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因而与其周边的孟恩陶勒盖锌铅银矿具有成因上的联系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构造域 大兴安岭 杜尔基花岗岩 “花岗岩海”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洪水川地区科科鄂阿龙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战庆 陈有炘 刘成军 高景民 魏方辉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96,共19页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量呈带状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我国一条巨型花岗质岩浆岩带,它的发育与该地区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缘洪水川地区的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量呈带状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我国一条巨型花岗质岩浆岩带,它的发育与该地区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缘洪水川地区的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3组谐和锆石年龄:第一组年龄大于402Ma,为捕获围岩的锆石年龄;第二组年龄为243.9±3.0Ma(MSWD=0.94),代表该区玄武质岩浆底侵事件;第三组年龄为218.3±1.4Ma(MSWD=0.52),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具有高Sr,低Y、Yb,高Sr/Y比值,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异常不明显,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其较低的Nb、Ta和较高的Mg#、Cr、Ni含量,高Nb/Ta比值,说明了在金红石稳定域内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交代了岩石圈地幔。岩体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昆仑地区在218Ma的晚三叠世时期发生了岩石圈地壳拆沉作用,它是早期俯冲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形成的加厚下地壳,在高压缺水的条件下相变为榴辉岩相并拆沉进入软流圈,部分熔融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先与岩石圈地幔反应,然后与地壳围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最终形成了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科科鄂阿龙岩体 la ICP—MS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岩 晚三叠世 地壳拆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床赋矿围岩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何江涛 陈柏林 陈安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05-306,共2页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区位于阿尔金山北坡,是阿尔金北缘地区重要的中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对阿尔金地区的深入研究,大平沟金矿区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并对大平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矿床类型以及成矿时代展开了细致的研...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区位于阿尔金山北坡,是阿尔金北缘地区重要的中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对阿尔金地区的深入研究,大平沟金矿区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并对大平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矿床类型以及成矿时代展开了细致的研究(杨屹等,2001;杨风等,2001;李学智等,2002;陈柏林等,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钾长变粒岩:la—MC—icp-ms锆石 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大平沟金矿 阿尔金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邬光辉 张宝收 +2 位作者 苏文 汪海 席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5-1035,共11页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中地区3个志留系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二期物源年龄:南华纪中期...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中地区3个志留系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二期物源年龄:南华纪中期、古元古代中期。碎屑锆石测定的年龄表明塔中志留系物源均来自前寒武纪,塔中东部源区方向的塔南隆起基底在奥陶纪已隆升成为蚀源区。大量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年龄表明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碎屑锆石 la—icp-ms年龄 物源 超大陆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科克苏河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婷 徐学义 +2 位作者 李智佩 白建科 茹艳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9-1938,共10页
大哈拉军山组在西天山地区广泛分布,其建组剖面沿科克苏河上游出露,剖面总体反映出由陆相向海相转变的递进伸展、直至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沉积-火山喷发序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安山岩形成于358.9Ma... 大哈拉军山组在西天山地区广泛分布,其建组剖面沿科克苏河上游出露,剖面总体反映出由陆相向海相转变的递进伸展、直至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沉积-火山喷发序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安山岩形成于358.9Ma±2.3Ma,属早石炭世初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此套以钙碱性为主的火山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样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明确显示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的亏损,呈现出Nb-Ta-Ti的负异常,与受地壳混染的大陆裂谷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Zr-Zr/Y环境判别图也表明其可能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结合科克苏河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地层的层序特征,认为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应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同天山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后区内岩石圈剧烈拉伸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大哈拉军山组 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2
16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