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对低盐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姜佩歧 薛昱轩 +3 位作者 张迎浩 孙旭 徐双意 郭秀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I0001-I0004,共12页
以淮扬特色菜肴狮子头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pH值、色泽、持水能力、质构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探究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对低盐(1%NaCl)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使得低盐狮子头的pH值、L^(*)值和a^(*)值显著升... 以淮扬特色菜肴狮子头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pH值、色泽、持水能力、质构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探究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对低盐(1%NaCl)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使得低盐狮子头的pH值、L^(*)值和a^(*)值显著升高,而b^(*)值显著降低(P<0.05)。该处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低盐狮子头的烹饪损失和加压损失(P<0.05),并改善其质构特性(P<0.05)。此外,狮子头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和醛类物质。己醛、壬醛、(E)-2-壬烯醛、庚醛和1-辛烯-3-醇这5种挥发性物质对狮子头风味的贡献尤为显著。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经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的狮子头在综合评分上显著高于低盐处理组(1%NaCl)和传统处理组(2%NaCl)(P<0.05)。由此可见,超声辅助L-赖氨酸处理不仅有效改善了低盐狮子头的品质,还促进了其良好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超声 狮子头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批准谷氨酸棒杆菌CGMCC 14498发酵生产的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作为饲料添加剂
2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2022年9月14日,欧盟发布条例(EU)2022/1492,批准谷氨酸棒杆菌CGMCC 14498(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CGMCC 14498)发酵生产的L-赖氨酸盐酸盐(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和L-赖氨酸硫酸盐(L-lysine sulphate)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所有... 2022年9月14日,欧盟发布条例(EU)2022/1492,批准谷氨酸棒杆菌CGMCC 14498(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CGMCC 14498)发酵生产的L-赖氨酸盐酸盐(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和L-赖氨酸硫酸盐(L-lysine sulphate)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所有动物,本条例在发布后第二十天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饲料添加剂 发酵生产 l- 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氨基酸添加对低盐乳化肠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孙启梦 吴雨奇 +4 位作者 赵亚楠 潘锦锋 董秀萍 白艳红 李胜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8,共10页
以含0.8%(m/m)食盐乳化肠为低盐对照组,含1.6%(m/m)食盐乳化肠为常盐对照组,在低盐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L-赖氨酸(L-lysine,Lys)和L-精氨酸(L-arginine,Arg)为实验组,通过测定肉糜pH值、流变学特性,乳化肠保水性、微观结构以... 以含0.8%(m/m)食盐乳化肠为低盐对照组,含1.6%(m/m)食盐乳化肠为常盐对照组,在低盐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L-赖氨酸(L-lysine,Lys)和L-精氨酸(L-arginine,Arg)为实验组,通过测定肉糜pH值、流变学特性,乳化肠保水性、微观结构以及4℃贮藏3、20 d的色泽、水分状态、水分分布、质构特性、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指标,探究添加碱性氨基酸对低盐乳化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盐含量对乳化肠各项品质指标均有负面影响,但随着Lys、Arg添加量的增加,肉糜pH值升高,乳化肠保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水分分布均得到改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贮藏过程中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减弱。综上,Lys、Arg可有效改善低盐乳化肠因减盐导致的品质降低问题,在肉制品的加工与生产过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肠 碱性 l-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赖氨酸的培养优化和产酸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会波 林海龙 +2 位作者 罗虎 周勇 卢宗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133,共4页
在5L发酵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了谷氨酸棒杆菌连续培养生产L-赖氨酸的研究。相同发酵条件下,优化培养基和原始培养基中的菌种生物量分别达到8.0g/L和9.3g/L,最快生长速率分别为0.53g/L/h和0.72g/L/h。发酵48h后,优化培养基中的L-赖氨... 在5L发酵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了谷氨酸棒杆菌连续培养生产L-赖氨酸的研究。相同发酵条件下,优化培养基和原始培养基中的菌种生物量分别达到8.0g/L和9.3g/L,最快生长速率分别为0.53g/L/h和0.72g/L/h。发酵48h后,优化培养基中的L-赖氨酸浓度、产酸总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20.8g/100mL、588.2g和0.713g酸/g糖,和原始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6.1%、2.3%和12.2%。优化培养基显著降低了L-赖氨酸生产的原料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 培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赖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海梅 潘仕荣 +1 位作者 温玉婷 郭振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并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聚合,生成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得到聚-L-赖氨酸。其聚合度由黏度法测定,化学结构由IR1...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并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聚合,生成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得到聚-L-赖氨酸。其聚合度由黏度法测定,化学结构由IR1、H NMR证实,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和聚-L-赖氨酸分子均以Α-螺旋构型存在。由本法制备的聚-L-赖氨酸可获很好的产率(>70%),其相对分子质量由单体/引发剂摩尔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N^E-苄氧羰基-l- 聚(N^E-苄氧羰基) -l- 三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复合盐对小麦粉及其制品品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滨 李庆龙 +1 位作者 周锡樑 甘平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5,共8页
以GB14880-1994中规定的谷物食品强化L-赖氨酸(Lys)标准的下限值(0.8 g/kg)为基准,设计在小麦粉中分别强化相当于Lys下限值0.55、1.10和1.65倍的L-赖氨酸锌(LZn)+L-赖氨酸-L-谷氨酸盐(LG),Zn强化参照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PNDC)... 以GB14880-1994中规定的谷物食品强化L-赖氨酸(Lys)标准的下限值(0.8 g/kg)为基准,设计在小麦粉中分别强化相当于Lys下限值0.55、1.10和1.65倍的L-赖氨酸锌(LZn)+L-赖氨酸-L-谷氨酸盐(LG),Zn强化参照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PNDC)规定的下限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了流变学特性(粉质、拉伸)等基础分析,并制作了馒头、面条或面包。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适度强化LZn+LG复合盐,对改善小麦粉的品质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用较高的LZn+LG强化量时,所制馒头的外观及内部结构特性都有明显改善;强化LZn+LG对制作的面条没有不良影响;强化LZn+LG的面包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面包体积、表皮及包心色泽、内部纹理结构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该研究为L-赖氨酸复合盐的在谷物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l-赖氨酸-l-谷氨酸盐 l- 小麦粉 制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的制备及表征
7
作者 徐盈 严琼姣 +1 位作者 李娟 李世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与D,L-丙交酯共聚,制备了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并用FT-IR,1H-NMR,13C-NMR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FT-IR,1H-NMR,13C-NMR谱图表明各步反应产物的生成,根据1H-NMR谱图中质子峰的积分面积之比得到共聚物中各单体的摩尔分数。结论: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被成功引入到聚乳酸主链中,且共聚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可通过投料比的不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乙-N^ε-苄氧羰基-l--乳) 3S-[4-(苄氧羰基基)丁基]-吗啉-2 5-二酮 D l-丙交酯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合成代谢中NADPH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伟国 徐建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9-1017,共9页
L-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之一,它对平衡氨基酸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改善动物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L-赖氨酸的发酵不同于L-谷氨酸的发酵,每形成1 mol的L-赖氨... L-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之一,它对平衡氨基酸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改善动物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L-赖氨酸的发酵不同于L-谷氨酸的发酵,每形成1 mol的L-赖氨酸需要消耗4 mol的NADPH,而每生产1 mol的L-谷氨酸只需消耗1 mol的NADPH,因此在L-赖氨酸发酵过程中,提高代谢途径中的NADPH量是增加L-赖氨酸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作者从谷氨酸棒杆菌中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NADPH代谢以及与NADPH代谢相关的酶三个方面概述了L-赖氨酸合成代谢中NADPH代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代谢途径 NADPH 谷氨酸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对低盐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胡吟 刘涵 +4 位作者 刘倩 乔玉萍 王芳 林亲录 丁玉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2-36,41,共6页
为提高低盐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了L-赖氨酸(L-Lys)添加量对低盐鱼糜凝胶的质构、色泽、持水性、水分流动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糜凝胶强度随着L-Lys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L-Lys能够使低盐鱼糜凝胶(1.0%N... 为提高低盐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了L-赖氨酸(L-Lys)添加量对低盐鱼糜凝胶的质构、色泽、持水性、水分流动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糜凝胶强度随着L-Lys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L-Lys能够使低盐鱼糜凝胶(1.0%NaCl)达到与对照鱼糜凝胶(2.5%NaCl)相当的凝胶强度;随着L-Lys添加量的增大,鱼糜凝胶的p H和持水性增大,而L-Lys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色泽的影响不显著;添加L-Lys使鱼糜凝胶不易流动水的比例提高,易流动水比例降低。动态流变结果表明,G'达到第一个峰值的温度随着L-Lys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达到最低点的温度随着L-Lys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1%L-赖氨酸能够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为生产低盐鱼糜凝胶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鱼糜凝胶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海梅 潘仕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合成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用IR1、H-NMR、GPC、DSC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MPEG-PLL-1、MPEG-PLL-2、MPEG-PLL-3、MPEG-PLL-4中PL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53、0.795、0.848、0.861,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3×104、6.1×104、8.6×104、9.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N'-苄氧羰基-l-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嵌段共聚物 开环聚合 生物降 解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metX、dapA基因敲除对苏氨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扬勇 伍展红 郑穗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4,共7页
谷氨酸棒杆菌中metX基因编码蛋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dapA基因编码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为研究这两个基因缺失对苏氨酸积累的影响,以谷氨酸棒杆菌R102(AHVr)为出发菌株,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 谷氨酸棒杆菌中metX基因编码蛋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dapA基因编码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为研究这两个基因缺失对苏氨酸积累的影响,以谷氨酸棒杆菌R102(AHVr)为出发菌株,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metX、dapA单基因缺失突变株R102ΔmetX、R102ΔdapA以及双基因缺失的突变株R102ΔmetXΔdapA。对出发菌以及上述3株重组菌进行初步摇瓶发酵试验,用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苏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3株重组菌的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58、2.38和3.01 g/L,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5%、31.5%和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基因敲除 谷氨酸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对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芮 朱宗帅 +2 位作者 郭秀云 彭增起 张雅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6,共6页
为研究高盐(3%NaCl)和低盐(1%NaCl)条件下添加L-赖氨酸(L-Lys)对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提取腌制后的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再通过荧光染色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探究添加L-Lys在不同N... 为研究高盐(3%NaCl)和低盐(1%NaCl)条件下添加L-赖氨酸(L-Lys)对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提取腌制后的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再通过荧光染色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探究添加L-Lys在不同NaCl用量条件下对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1%NaCl+0.06%L-Lys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0%NaCl组和1%NaCl组(P<0.05),但与3%NaCl组和3%NaCl+0.06%L-Lys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添加L-Lys能够在低盐条件下降低鸡腿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1%NaCl+0.06%L-Lys组α-辅肌动蛋白-2、β-烯醇化酶、原肌球蛋白α-1链、肌球蛋白轻链2、肌球蛋白轻链3较1%NaCl组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1%NaCl+0.06%L-Lys组的肌球蛋白重链、M蛋白、β-烯醇化酶、肌球蛋白轻链2、肌球蛋白轻链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3%NaCl组(P<0.05)。结果表明,0.06%L-Lys的添加在1%NaCl条件下对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具有整体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 l-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辅因子NADPH合成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汉昆 徐建中 张伟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共9页
该文通过敲除谷氨酸棒杆菌( C. glutamicum )中参与NADPH合成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 zwf )、苹果酸酶基因( malE ),并将自身NADP^+-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 icd Cg )替换为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 )NAD +-依赖型异柠... 该文通过敲除谷氨酸棒杆菌( C. glutamicum )中参与NADPH合成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 zwf )、苹果酸酶基因( malE ),并将自身NADP^+-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 icd Cg )替换为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 )NAD +-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 icd Sm ),构建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LYS Δzwf ΔmalE Δicd Cg ::icd Sm ,并研究阻断NADPH合成途径对胞内腺嘌呤核苷酸、吡啶核苷酸、细胞生长、葡萄糖消耗速率、产物合成的影响。与出发菌 C. glutamicum LYS相比,重组菌胞内NADH提高38.58%,NADH/NAD^+提高53.84%。而NADPH降低89.51%,明显低于出发菌,NADPH/NADP^+降低93.13%。摇瓶结果表明,重组菌葡萄糖代谢能力明显减弱,生长也相对缓慢,菌体量降低4.36%。同时 L-赖氨酸产量降低87.69%,而在胞内积累了大量副产物,如丙酮酸、乳酸等。为进一步研究NADPH调控 L-赖氨酸产生菌胞内微环境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l-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辅因子NADPH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路平 徐建中 张伟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7,共14页
由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分泌的初级代谢产物赖氨酸,其合成与胞内NADPH水平密切相关,但目前对谷氨酸棒杆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辅因子NADPH之间调节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作者以赖氨酸高产菌C.glutamicum XQ-5为出... 由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分泌的初级代谢产物赖氨酸,其合成与胞内NADPH水平密切相关,但目前对谷氨酸棒杆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辅因子NADPH之间调节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作者以赖氨酸高产菌C.glutamicum XQ-5为出发菌株,通过阻断磷酸戊糖途径构建了低NADPH水平的重组菌C.glutamicum XQ-5Δzwf::pgi,使胞内每1万个细胞的NADPH量从3.57×10^(-8)μmol降低至1.12×10^(-8)μmol。接着通过强化磷酸戊糖途径构建了高NADPH水平的工程菌C.glutamicum XQ-5Δpgi::(zwf-gnd),使胞内每1万个细胞的NADPH量从3.57×10^(-8)μmol提高至1.80×10^(-7)μmol。通过摇瓶发酵,不同NADPH水平下菌株的菌体生长情况、菌体量和胞内副产物积累明显不同。利用转录组学和其他实验,发现重组菌C.glutamicum XQ-5Δpgi::(zwf-gnd)中的panD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当panD基因被敲除后,重组菌C.glutamicum XQ-5ΔpanDΔpgi::(zwf-gnd)的赖氨酸质量浓度从41 g/L提高至55 g/L,比出发菌C.glutamicum XQ-5提高了14.3%。数据表明,通过过表达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NADPH水平导致赖氨酸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panD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这为进一步探究辅因子NADPH对赖氨酸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NADPH l- 天冬-α-脱羧酶 辅因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分子肽在赖氨酸发酵中应用探究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多 李澜潇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3,共6页
为了降低赖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减少成分复杂的玉米浆对发酵液的影响,提高分离提取良品率,该研究优化了L-赖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LS260的发酵条件,通过氮源分析,采用近似等效替代法,使用玉米小分子肽替代玉米浆,通过5 ... 为了降低赖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减少成分复杂的玉米浆对发酵液的影响,提高分离提取良品率,该研究优化了L-赖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LS260的发酵条件,通过氮源分析,采用近似等效替代法,使用玉米小分子肽替代玉米浆,通过5 L生物反应器发酵试验探究清洁发酵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培养基营养成分,结合营养适量流加发酵控制工艺,确定了最适合LS260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通过氮源等效替代试验,赖氨酸产量为124 g/L,转化率提高至71.5%;通过营养适量流加工艺将产量提高至136 g/L,发酵上清液透光率提高至84.4%;由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可知,生物素、KH_(2)PO_(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2 mg/L、4.11 g/L,最适接种量为25.49%。在试验所得的最适条件下,赖氨酸产量达到160.3 g/L,转化率达到71.5%。结果显示,最终产量和转化率与模型数值基本相符,发酵液上清液透明度大幅降低,为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创造了条件,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玉米小分子肽 清洁发酵 谷氨酸棒杆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诺氟沙星盐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永琼 祝宏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4期25-28,16,共5页
通过成盐方式增加诺氟沙星的水溶性。选择L-天冬氨酸、L-谷氨酸、D-半乳糖醛酸和D-葡萄糖酸分别与NFX作用制备四种诺氟沙星盐,并进行溶解度试验。结果显示,诺氟沙星L-天冬氨酸盐、诺氟沙星L-谷氨酸盐、诺氟沙星D-半乳糖醛酸盐和诺氟沙... 通过成盐方式增加诺氟沙星的水溶性。选择L-天冬氨酸、L-谷氨酸、D-半乳糖醛酸和D-葡萄糖酸分别与NFX作用制备四种诺氟沙星盐,并进行溶解度试验。结果显示,诺氟沙星L-天冬氨酸盐、诺氟沙星L-谷氨酸盐、诺氟沙星D-半乳糖醛酸盐和诺氟沙星D-葡萄糖酸盐的合成收率分别为59%、73%、60%和86%(以诺氟沙星计);当4种诺氟沙星盐的浓度(以活性物NFX计)分别为166、162、174和174mg/mL时,溶液的pH分别为4.9、5.1、5.4和4.3,满足生理对pH范围(pH4~8)的需要。4种诺氟沙星盐的制备工艺简单,水溶性良好,具有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l-天冬 诺氟沙星l-谷氨酸 诺氟沙星D-半乳糖醛 诺氟沙星D-葡萄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树状聚两性电解质的合成及pH响应性自组装行为
17
作者 徐晓婵 陈涛 +3 位作者 房文祥 董玉茹 牛磊 蔡春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52,共9页
通过发散法、开环聚合以及“点击化学”等方法合成了树状聚两性电解质聚(L-赖氨酸)-聚酰胺-胺-聚(L-谷氨酸)[(PLL)4-D2-b-D1-(PLGA)2],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第1代和第2代聚酰胺-胺。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 通过发散法、开环聚合以及“点击化学”等方法合成了树状聚两性电解质聚(L-赖氨酸)-聚酰胺-胺-聚(L-谷氨酸)[(PLL)4-D2-b-D1-(PLGA)2],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第1代和第2代聚酰胺-胺。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合电位电导滴定、1H-NMR、Zeta电位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PLL)4-D2-b-D1-(PLGA)2溶液的pH响应性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LL)4-D2-b-D1-(PLGA)2具有pH响应性多重胶束化行为,在酸性条件下形成PLL为壳、PLGA为核的聚集体,而在碱性条件下形成PLGA为壳、PLL为核的聚集体,同时伴随着PLGA和PLL链段从无规线团到α-螺旋构象的转变。随着溶液pH的增加,自组装聚集体由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再向纺锤形胶束转变,并在高pH下二次自组装形成松叶状分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两性电解质 聚(l-) 聚(l-谷氨酸) PH响应性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