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L-半乳糖-1-磷酸磷酸酶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莹莹 赵智慧 +2 位作者 卜娇迪 赵锦 刘孟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55,共6页
枣果是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果实之一,而L-半乳糖-1-磷酸磷酸酶(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atase,GPP)基因是抗坏血酸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至今未见该基因在枣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拟南芥等植物GPP保... 枣果是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果实之一,而L-半乳糖-1-磷酸磷酸酶(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atase,GPP)基因是抗坏血酸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至今未见该基因在枣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拟南芥等植物GPP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a‘Jinsixiaozao’)叶片中克隆出该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813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29.083kDa,理论pI值为5.28,命名为ZjGPP(登录号KJ739593);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肌醇单磷酸化酶结合区域,属于FIG家族蛋白;其氨基酸与其他植物GPP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桃、苹果和刺梨等蔷薇科植物的GPP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乳糖-1-磷酸磷酸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光诱导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任锡亮 李英 +1 位作者 侯喜林 王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7,共5页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cDNA2 034 bp全长序列。以苏州青为材料,进行光及黑暗对照处理,观察GLDH活性和L-抗坏血酸含量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cDNA2 034 bp全长序列。以苏州青为材料,进行光及黑暗对照处理,观察GLDH活性和L-抗坏血酸含量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不结球白菜L-抗坏血酸水平和GLDH活性升高,而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植株的L-抗坏血酸含量和GLDH活性没有发现这种日变化,表明GLDH活性可能受光诱导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l-乳糖-1 4-内酯脱氢酶(GLDH) 光诱导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和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PP-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蓬文 姬志娟 +2 位作者 杨芳 赵志炜 盛树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探讨 APP17肽及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蛋白磷酸酯酶 -1( PP-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对照组、APP17肽治疗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大剂量中药治疗组 ,每组动物 8只。... 为探讨 APP17肽及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蛋白磷酸酯酶 -1( PP-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对照组、APP17肽治疗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大剂量中药治疗组 ,每组动物 8只。用 D-半乳糖制备脑老化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或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灌胃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进行治疗 ,3个月后取脑组织做 P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D-半乳糖小鼠和大剂量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治疗组小鼠海马 PP-1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淡 ;而正常小鼠、APP17肽保护和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小剂量治疗的 D-半乳糖小鼠海马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 ,胞浆与突起深染。结果提示 :抑制凋亡的 PP-1在 D-半乳糖小鼠海马表达降低。 APP17肽和小剂量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治疗能影响 D-半乳糖脑病小鼠脑内 PP-1的表达 ,使之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17 左旋-乳糖老化 蛋白磷酸酯酶-1 中药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菠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园园 林咸永 +2 位作者 金崇伟 章永松 方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 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DHA)含量随着铵硝比的提高逐渐增加.菠菜叶片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在铵硝比小于50%时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铵硝比则显著降低;铵硝比不影响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均随着供铵比例提高而逐渐提高,且与As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铵硝比增加菠菜叶片AsA含量,与其提高MDHAR、DHAR活性和加快AsA的再生循环有关,而与其对GalLDH和AAO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抗坏血酸 菠菜 l-乳糖-1 4-内酯脱氢酶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玉萍 李英 +2 位作者 高红亮 王建军 侯喜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0-2244,共5页
对不结球白菜‘常州乌塌菜’、‘矮脚黄’和‘二青’生长过程中维生素C(AsA)含量和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 对不结球白菜‘常州乌塌菜’、‘矮脚黄’和‘二青’生长过程中维生素C(AsA)含量和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AsA含量的积累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模式,且‘常州乌塌菜’中的AsA含量显著高于‘矮脚黄’和‘二青’;GalLDH活性与As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3个品种中GalL-DH活性与AsA积累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AO和APX活性的变化趋势则与As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而‘常州乌塌菜’中AAO活性显著低于其它2个品种,但APX活性无显著差异;MDAR和DHAR的活性则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中AsA含量主要受GalLDH酶活性调节,同时AsA代谢酶AAO也对AsA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MDAR和DHAR酶活性对AsA积累的作用主要在生长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抗坏血酸 l-乳糖-1 4-内酯脱氢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代谢及其调控关键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芳 汪晓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2-859,共8页
棉子糖系列寡糖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种子耐贮性及脱水耐性等关系密切.棉子糖系列寡糖的合成从棉子糖的合成开始,由半乳糖苷肌醇上的半乳糖基的转移依次生成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寡糖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调控体系,其中肌... 棉子糖系列寡糖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种子耐贮性及脱水耐性等关系密切.棉子糖系列寡糖的合成从棉子糖的合成开始,由半乳糖苷肌醇上的半乳糖基的转移依次生成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寡糖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调控体系,其中肌醇-1-磷酸合成酶、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棉子糖合成酶、水苏糖合成酶和毛蕊花糖合成酶等参与了棉子糖系列寡糖的生物合成过程.本文对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的代谢及其重要调控酶的特性、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乳糖苷合成酶 肌醇-1-磷酸合成酶 棉子糖系列寡糖 棉子糖合成酶 水苏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GMP、GME和GG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惠 张敏 马锋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克隆苹果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DP-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GDP-甘露糖-3′,5′-表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和GDP-1-半乳糖磷酸酶(GDP-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orylase,GGP)的基因序列并分... 【目的】克隆苹果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DP-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GDP-甘露糖-3′,5′-表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和GDP-1-半乳糖磷酸酶(GDP-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orylase,GGP)的基因序列并分析其表达特性,探讨GMP、GME和GGP基因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嘎啦’苹果幼果为材料,分别运用RT-PCR和PCR法克隆GMP、GME和GGP基因的cDNA和gDNA全长序列,对其序列及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以上基因在苹果不同组织(幼叶、成熟叶、衰老叶、花、幼果、成熟果和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克隆及序列分析显示,GM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280bp,编码361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3个内含子;GME基因的cDNA全长为1 323bp,编码376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5个内含子;GG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677bp,编码446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6个内含子。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P、GME和GGP在苹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表达量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升高;在花、幼果和成熟果中,GMP、GME和GGP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克隆获得了苹果的GMP、GME和GGP基因,其在苹果不同组织的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表达特性,但GME的表达水平远远低于GMP和GGP,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苹果As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GMP、GGP较GME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 GDP-甘露糖-3′ 5′-表异构酶 GDP-1-乳糖磷酸酶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乳素在Jurka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的蛋白质组分析
8
作者 林夏鸿 林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9-693,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催乳素(PRL)在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D1.1细胞中所激活的信号传导分子。方法:应用重组人催乳素(rhPRL)刺激JurkatD1.1细胞。利用磷酸化金属亲和层析法(PMAC)和免疫沉淀法(IP)富集磷酸化蛋白,单向凝胶电泳(1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催乳素(PRL)在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D1.1细胞中所激活的信号传导分子。方法:应用重组人催乳素(rhPRL)刺激JurkatD1.1细胞。利用磷酸化金属亲和层析法(PMAC)和免疫沉淀法(IP)富集磷酸化蛋白,单向凝胶电泳(1 DE)或者双向凝胶电泳(2 DE)分离磷酸化蛋白。分析不同组的凝胶,获取有差异的蛋白质条带和斑点。质谱分析并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匹配鉴定。结果:PMAC法获取的磷酸化蛋白用1 DE分离,胶扫描分析发现对照组和rhPRL刺激组之间存在五条明显差别的条带,其中三条条带在rhPRL刺激组,两条在对照组。质谱分析并与数据库匹配,成功鉴定刺激组中一条条带的蛋白质,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IP法获取的磷酸化蛋白,经过2 DE分离,胶扫描分析后,挖取rhPRL刺激组凝胶的九个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并与数据库匹配,成功鉴定三个斑点的蛋白质分别是核内受体辅助抑制因子2变异体、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和锌指蛋白ZIM3。结论:催乳素上调磷酸化热休克蛋白90(Hsp90),Hsp90可能参与催乳素的信号传导。催乳素信号分子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可能有核内受体辅助抑制因子2变异体和锌指蛋白ZIM3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 蛋白质组学 热休克蛋白 核内受体辅助抑制因子 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 锌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发草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9
作者 罗巧玉 谢惠春 +5 位作者 马永贵 周连玉 杨昊虹 管迟明 王自超 马玉寿 《草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77-1485,共9页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代谢循环在植物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抵御水分胁迫等氧化损伤的重要防御体系。本研究通过测定7个水分梯度[重度水涝(HW)、中度水涝(MW)、轻度水涝(LW)、对照(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代谢循环在植物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抵御水分胁迫等氧化损伤的重要防御体系。本研究通过测定7个水分梯度[重度水涝(HW)、中度水涝(MW)、轻度水涝(LW)、对照(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HD)]下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地上和地下部分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参与AsA-GSH循环的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干旱和水涝胁迫对发草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35 d重度水涝和干旱胁迫下发草植株死亡,轻度和中度水涝条件下,随着水涝胁迫强度加剧,地上与地下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氧化还原力均呈增加趋势;而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剧地上与地下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氧化还原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水分胁迫诱导发草AsA合成途径中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及再生途径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提高,且不同水分胁迫下各酶的活性变化与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氧化还原力大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轻度和中度水涝胁迫下发草能够通过较高的AsA合成和再生能力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运作效率,清除过多的活性氧物质。研究通过AsAGSH循环角度解释发草适应干旱和水涝胁迫的机理,为利用发草开展退化高寒湿地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涝胁迫 抗坏血酸 谷胱甘肽 l-乳糖-1 4-内酯脱氢酶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