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c/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检测亚硝酸根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梦瑶 孔令蜜 +3 位作者 朱佩思 彭斌 黄杉生 袁寅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498,510,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组装在L-半胱氨酸(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Cytc)电化学行为;采用电化学方法以及紫外一可见光谱对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在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保持了良...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组装在L-半胱氨酸(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Cytc)电化学行为;采用电化学方法以及紫外一可见光谱对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在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保持了良好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用Cytc/L-Cys修饰金电极检测亚硝酸根,响应电流与亚硝酸根浓度在5.0×10^-6~4.5×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0.031c+8.165×10^-6,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S/N=3)为1.5×10^-7mol·L^-1。电极用于模拟样品及咸菜样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回收率为89.0%~1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法 修饰金电极 l-半胱氨酸 细胞色素c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转化维生素C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明辉 何辉 +1 位作者 杨星 王育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件,提高维生素C钠质量。在反应温度为62℃时,转化率提高到96.01%。在转化反应中碳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碳酸氢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l-古龙酸 维生素c 酯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一新 王升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探讨了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细胞色素c(Cytc)的电化学行为,Cytc在该电极表面的平均吸附量Г=1 .366×10-10 mol/cm2。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证实,通过静电作用固定在L 半胱氨酸...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探讨了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细胞色素c(Cytc)的电化学行为,Cytc在该电极表面的平均吸附量Г=1 .366×10-10 mol/cm2。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证实,通过静电作用固定在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上的Cytc保持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活性。在低扫速时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表明Cytc与电极之间是表面过程。通过交流阻抗谱求得在细胞色素c/L 半胱氨酸膜修饰金电极上的标准异相电子迁移速率常数k0s为 7 .529×10-4 cm/s。吸附到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表面的Cytc对H2O2 的还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效应,初步研究了电催化机理。Michaelis Menten常数为Kappm =1. 21×10-3 mol/L,与其它蛋白质相比,吸附在L Cys/Au膜电极上的Cytc对H2O2有较好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l-半胱氨酸 H2O2 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苏氨酸在糖及维生素C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长伟 马沛生 +1 位作者 朱春英 赵树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用精密数字密度计和粘度计测定了L-苏氨酸在不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蔗糖及维生素C水溶液中的密度和粘度,计算了L-苏氨酸的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理论水化数和粘度B系数,讨论了溶剂组成变化对L-苏氨酸迁移偏摩尔体积、粘度B... 用精密数字密度计和粘度计测定了L-苏氨酸在不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蔗糖及维生素C水溶液中的密度和粘度,计算了L-苏氨酸的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理论水化数和粘度B系数,讨论了溶剂组成变化对L-苏氨酸迁移偏摩尔体积、粘度B系数和理论水化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共溶质含量的增加,迁移偏摩尔体积、粘度B系数随之增加;而由于葡萄糖、蔗糖及维生素C分子与L-苏氨酸荷电中心的直接相互作用,削弱了两性离子带电中心对周围水分子的电致收缩效应,造成了理论水化数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维生素c 水溶液 体积 葡萄糖 蔗糖 密度 粘度 氨基酸 蛋白质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产L-色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娄秀平 沈健增 +2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1-926,共6页
研究了9种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生长及其发酵产L-色氨酸产量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肌醇和叶酸可显著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及L-色氨酸的合成,叶酸和肌醇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00... 研究了9种维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8生长及其发酵产L-色氨酸产量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肌醇和叶酸可显著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及L-色氨酸的合成,叶酸和肌醇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00 2 mg/L和0.2 mg/L;较高浓度的生物素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生长及色氨酸的合成,其最适添加量为0.12 mg/L;较低浓度VB6的添加严重抑制色氨酸的合成,当其质量浓度增至0.8 mg/L时,菌体浓度和色氨酸的产量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分别提高11.8%和27.2%。添加VB5可略微提高色氨酸的产量,最优质量浓度为0.4 mg/L。添加VB1、VB2、VB3和VC虽然对菌体的生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色氨酸合成却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ti JN8 l-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文贵 袁海涛 《饮料工业》 2006年第9期33-36,共4页
研究了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其电化学行为,并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发现该电极对VC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10.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VC在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VC的浓度在1.0×10-3... 研究了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其电化学行为,并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发现该电极对VC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10.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VC在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VC的浓度在1.0×10-3 ̄1.0×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0×10-6mol/L,与紫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修饰电极 维生素c 快速循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亮氨酸-U-^(13)C_6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亮 杜晓宁 李良君 《同位素》 CAS 2011年第B12期106-111,共6页
本工作以黄色节杆菌ATCC39106为出发菌株,通过诱变选育,获得突变株TS151,并研究了适用于13 C标记L-亮氨酸生产的发酵工艺、提纯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220r/min摇床、培养时间92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酸稳定在15g/... 本工作以黄色节杆菌ATCC39106为出发菌株,通过诱变选育,获得突变株TS151,并研究了适用于13 C标记L-亮氨酸生产的发酵工艺、提纯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220r/min摇床、培养时间92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酸稳定在15g/L以上,提取收率稳定在70%。产品13 C标记L-亮氨酸丰度达到97.03%,纯度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标记 l-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提取物和维生素C组合物对紫外照射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璇 李萍 +4 位作者 孙静 郑嘉妮 余丹阳 张艳美 陈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3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提取物和维生素C(Vitamin C,V_(C))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体外培养HaCaT细胞并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未接受紫外辐照,无槐提取物、V_(C)或二者组合物处理)、紫外线辐射组、125μg/mL槐...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提取物和维生素C(Vitamin C,V_(C))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体外培养HaCaT细胞并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未接受紫外辐照,无槐提取物、V_(C)或二者组合物处理)、紫外线辐射组、125μg/mL槐提取物(接受紫外辐照及槐提取物处理)、125μg/mL维生素C(接受紫外辐照及维生素C处理)以及125μg/mL组合物组(接受紫外辐照及组合物处理,槐提取物和V_(C)质量比为1:1)。采用荧光染色和酶标仪检测技术来评估槐提取物、V_(C)及二者组合物对紫外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产生的活性氧物质(ROS)和线粒体ROS的抑制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槐提取物、V_(C)和组合物对紫外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中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CPDs)和细胞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槐提取物、V_(C)和组合物对UVA处理后HaCaT细胞生成的总ROS抑制率分别为38.23%±9.23%、27.20%±6.87%及64.13%±4.08%,与单独使用槐提取物或V_(C)处理相比,组合物显著提高总ROS抑制率(P<0.01)。槐提取物、V_(C)和组合物对线粒体ROS(Mitochondrial DNA,mtROS)的抑制率分别为50.29%±4.92%、38.81%±8.66%及84.74%±3.68%,与单独使用槐提取物或V_(C)处理相比,组合物极显著提高mtROS抑制率(P<0.01)。此外,在UVB照射后,槐提取物、V_(C)及组合物可极显著减少CPDs的生成(P<0.01),这种效应在组合物组效果更为显著(与槐提取物组比较P<0.05;与V_(C)组比较P<0.01)。同时,槐提取物和组合物显著降低UVA照射后炎症因子IL-6的分泌(P<0.01;P<0.05),表明槐提取物及组合物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槐提取物和维生素C组合物能减轻紫外线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为未来体内研究和开发具有健康益处的槐提取物和V_(C)组合物提供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提取物 维生素c HAcAT细胞 抗氧化活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联合L-精氨酸应用缓解乙醇中毒
9
作者 李宝霞 林英男 李敬龙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维生素C与L-精氨酸联合应用对乙醇中毒的预防与缓解作用。以200只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g/kg,30 min后腹腔注射乙醇4 g/kg,实验组一口服维生素C 100mg/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8 g/kg,实验... 本文主要研究维生素C与L-精氨酸联合应用对乙醇中毒的预防与缓解作用。以200只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g/kg,30 min后腹腔注射乙醇4 g/kg,实验组一口服维生素C 100mg/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8 g/kg,实验组二口服维生素C 100 mg/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g/kg,实验组三腹腔注射L-精氨酸8 g/kg,30 min后实验组一、二、三注射乙醇4 g/kg,观察实验现象。本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与L-精氨酸联合应用对大耳白兔乙醇中毒有预防和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l-精氨酸 大耳白兔 乙醇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优化制备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静华 刘占峰 +1 位作者 杜晓宁 宋明鸣 《同位素》 CAS 2019年第6期418-424,I0003,共8页
采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ZLD118(HS-、AECr)发酵制备稳定同位素双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对菌种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制备高丰度稳定同位素13C、15N双标记L-赖氨... 采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ZLD118(HS-、AECr)发酵制备稳定同位素双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对菌种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制备高丰度稳定同位素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经离子交换树脂提纯、活性炭脱色精制后,产品的13C丰度达98.61%,15N丰度为98.15%,纯度为98.47%,产率为88.8%。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进一步用于放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13c、15N双标记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HPLC-DAD法测定L-乙酰氧基丙酰氯中碘帕醇杂质B和C的前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军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3期22-23,共2页
建立了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乙酰氧基丙酰氯(APC)中碘帕醇杂质B和C前体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均满足要求。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批次APC原料的检测,并与相应批次的碘帕醇产品中杂质B和C的检测结... 建立了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乙酰氧基丙酰氯(APC)中碘帕醇杂质B和C前体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均满足要求。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批次APC原料的检测,并与相应批次的碘帕醇产品中杂质B和C的检测结果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本方法适用于APC中碘帕醇杂质B和C前体的检测,并对碘帕醇产品中杂质B和C的含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乙酰氧基丙酰氯 碘帕醇杂质B和c 高效液相色谱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3-正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韩红霞 张晋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目的 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L-3-正丁苯酞(L-3-n-butylphthalide, NB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32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AE组、... 目的 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L-3-正丁苯酞(L-3-n-butylphthalide, NB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32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AE组、NBP低剂量组(L-NBP)和NBP高剂量组(H-NBP),每组8只。使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 MOG35-55)作为抗原乳剂免疫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EAE模型制作成功后,L-NBP组和H-NBP组分别以3.25,6.5 mg/(kg·d)NBP腹腔注射,连续28 d。免疫当日起,每7 d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每天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对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IL-6和IL-18含量;real time-PCR检测脊髓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受体1(TNFR1)、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Ⅰ及ROCK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IL-10含量降低,IL-18、IL-6和IL-1β含量增加,TNF-α、TNFR1及IL-1β mRNA表达升高,RhoA、ROCKⅠ及ROCKⅡ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E组相比,L-NBP和H-NBP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发病潜伏期延长,高峰期延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IL-10含量增高,IL-1β、IL-6和IL-18含量降低,TNF-α、TNFR1及IL-1β mRNA表达降低,RhoA、ROCKⅠ和ROCK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NBP组相比,H-NBP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发病潜伏期延长,高峰期延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IL-10含量增高,IL-1β、IL-6和IL-18含量降低,TNF-α、TNFR1和IL-1β mRNA表达降低,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能够减轻EAE小鼠外周及中枢炎症反应,进而改善EAE的神经障碍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正丁苯酞 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RhoA/ROcK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接种副干酪乳杆菌生产L-乳酸酸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辉 陈顺 +3 位作者 李杨 敖静 高晓梅 孙玉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4,共4页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为31.35mg/L,Vc含量为16.58mg/100g,Vc含量相比原料白菜下降较少,原料白菜Vc含量为19.24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维生素c(Vc) 副干酪乳杆菌 发酵条件 纯种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仔菜VC含量分析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爱妮 周聪 +1 位作者 赵敏 范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98-201,共4页
优化树仔菜VC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不同条件下树仔菜中VC含量的变化规律。在GB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的基础上,研究手工研磨与组织捣碎机捣碎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贮存时间对树仔菜VC含量的影响... 优化树仔菜VC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不同条件下树仔菜中VC含量的变化规律。在GB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的基础上,研究手工研磨与组织捣碎机捣碎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贮存时间对树仔菜VC含量的影响、树仔菜不同器官组织VC含量的差别以及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肥对树仔菜产品VC含量的影响、不同月份树仔菜VC含量的变化等。结果表明,研磨法制样测得的VC含量高于捣碎法;树仔菜产品和匀浆样品中VC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加草酸打浆的树仔菜匀浆样品VC测定结果高于不加草酸的匀浆样品;树仔菜不同部位VC比较结果为叶片>嫩茎,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肥以及5~6月份采摘的树仔菜VC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仔菜 V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中黄酮、多酚和V_C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金娥 赵金玲 张海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干、鲜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用DPPH.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对比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干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远高于鲜青蒿;且干青蒿叶提取液抗氧化能力远大于鲜青蒿叶提取液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干、鲜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用DPPH.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对比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干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远高于鲜青蒿;且干青蒿叶提取液抗氧化能力远大于鲜青蒿叶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当提取液体积为1mL时:DPPH.法清除总自由基能力,干青蒿(92.53%)>鲜青蒿(7.58%);水杨酸法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干青蒿(31.45%)>鲜青蒿(21.73%);邻苯三酚法清除过氧阴离子的能力,干青蒿(76.36%)>鲜青蒿(18.58%),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随提取液体积增大而增加,二者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叶 黄酮 多酚 Vc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及维生素C的抗羟基自由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宗铭 方岩雄 +2 位作者 张焜 崔英德 李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大豆甙和芦丁作为黄酮化合物的代表 ,并与维生素C比较 ,研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 ,并以大豆、橙皮、柑皮和青椒提取物作羟基自由基清除剂 ,研究这些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 ,大豆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 ,... 以大豆甙和芦丁作为黄酮化合物的代表 ,并与维生素C比较 ,研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 ,并以大豆、橙皮、柑皮和青椒提取物作羟基自由基清除剂 ,研究这些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 ,大豆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 ,其次是芦丁 ,再次是维生素C ;含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物比含维生素C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大 ,其中以大豆提取物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维生素c 抗羟基自由基 比较研究 大豆甙 芦丁 医用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防治百草枯中毒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国玉 吴晓飞 +3 位作者 伍德生 王芳莉 张晓华 蔡兆根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并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干预,观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研究其在百草枯(PQ)所致肝损伤中的...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并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干预,观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研究其在百草枯(PQ)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染毒组、VC干预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染毒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VC干预组于灌药同时给服VC溶液按180 mg/kg,分别于6、24、72 h后将其处死,留取肝脏,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1、TNF-a和IL-1β的表达。结果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TNF-aI、L-1β及MD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VC干预组明显低于单纯染毒组(P<0.05);染毒组SOD-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VC干预组明显高于单纯染毒组(P<0.05)。结论 MDA、SOD-1、TNF-a和IL-1β在PQ中毒大鼠肝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VC可下调肝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组织SOD活性,对改善PQ中毒大鼠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百草枯中毒 肝脏 MDA SOD-1 TNF-aI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静 刘立明 +3 位作者 刘杰 秦苏东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工艺和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工艺。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鉴于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发酵工艺是唯一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在发酵条件优化和一步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2-酮基-l-古龙酸 发酵生产 一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莉 向莉 +1 位作者 陈轩 肖甚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4413-4416,共4页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和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维生素C标准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待测样品匀浆处理后在此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结果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校准曲线方程...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和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维生素C标准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待测样品匀浆处理后在此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结果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校准曲线方程Y=0.0208X+0.001(r^2=0.9998),无花果和无花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69.08 mg/100 g和64.06 mg/100 g,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均在90%以上。结论无花果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且无花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无花果 含量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纳米杂化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屈建莹 陈文静 +1 位作者 王珏 朱莉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366,共4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玻碳(GC)电极为基底,自组装金纳米粒子(AuNPs)及L-半胱氨酸(L-Cys)研制杂化膜修饰电极(L-Cys/AuNPs/MWNTs/GC)。实验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溶液中对细胞色素c(Cyt c)的直接电子转移反...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玻碳(GC)电极为基底,自组装金纳米粒子(AuNPs)及L-半胱氨酸(L-Cys)研制杂化膜修饰电极(L-Cys/AuNPs/MWNTs/GC)。实验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溶液中对细胞色素c(Cyt c)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Cyt c于0.121V(vs.Ag/AgCl)附近产生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5~3.2×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7,检出限为2.4×10-5 mol/L。该传感器响应快速,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金溶胶 l-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