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食品营养强化剂L-抗坏血酸钾标准中重金属限量指标的探讨
1
作者 马志扬 刘德文 李冬梅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L-抗坏血酸钾是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批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可作为维生素C的物质来源之一进行使用。国内外法规标准对L-抗坏血酸钾的重金属(铅、总砷、汞)指标限值方面有所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目前L... L-抗坏血酸钾是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批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可作为维生素C的物质来源之一进行使用。国内外法规标准对L-抗坏血酸钾的重金属(铅、总砷、汞)指标限值方面有所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目前L-抗坏血酸钾的国内外标准及我国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制定我国L-抗坏血酸钾标准中重金属的限量指标进行探讨,为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强化剂 标准 l-抗坏血酸 重金属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联合超声处理对鲜切芋艿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琳 胡兴成 +4 位作者 罗紫玮 王冕 涂晓媛 陈炳智 江玉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7-277,共11页
为探究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联合超声(ultrasound,US)(AS)处理对鲜切芋艿片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永定六月红芋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AA溶液浸泡15 min后,进行US(53 kHz、400 W、10 min)处理,测定贮藏期间鲜切芋艿感官... 为探究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联合超声(ultrasound,US)(AS)处理对鲜切芋艿片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永定六月红芋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AA溶液浸泡15 min后,进行US(53 kHz、400 W、10 min)处理,测定贮藏期间鲜切芋艿感官品质及褐变相关酶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S处理可以降低鲜切芋艿的失水率,维持较高的硬度,延缓褐变指数升高,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抑制丙二醛含量累积,抑制表面微生物繁殖,从而维持鲜切芋艿较高的感官品质;与对照组相比,贮藏期间AS处理组还能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抑制酚类物质消耗速率,并减缓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速率,抑制可溶性醌的积累,延缓风味劣变。上述结果表明,AS处理能够保持鲜切芋艿较好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芋艿 l-抗坏血酸 超声处理 褐变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酶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项蓉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赵彦巧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是规模化生产AA-2G的可行方法。该文综述体外酶法合成AA-2G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和蔗糖磷酸化酶合成AA-2G的研究现状,并对AA-2G的功能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酶法合成 糖基转移酶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媛 冯晓元 +3 位作者 石磊 杨军军 张莹莹 张开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4-938,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或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偏磷酸提取水果或蔬菜样品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提取液中的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可直接进行检...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或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偏磷酸提取水果或蔬菜样品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提取液中的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可直接进行检测,脱氢抗坏血酸在磷酸钠溶液中(pH 7.0-7.2)用L-半胱氨酸还原成L-抗坏血酸,之后测定以L-抗坏血酸表达总维生素C含量,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由总维生素C含量减去L-抗坏血酸含量获得。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 3.5)为流动相,在245 n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50 mg/L的浓度范围内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42.0,19.4μg/kg,脱氢抗坏血酸的检出限为262μg/kg。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水平下,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2.8%-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抗坏血酸 D-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高荫榆 雷占兰 +1 位作者 谢何融 郭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62,共3页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效率。结果表明,AP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和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脂 棕榈酸甲酯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酶法合成、分离及其性质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水根 陶冠军 +4 位作者 秦昉 熊幼翎 唐学燕 何志勇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1-215,共5页
利用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丙酮体系中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硅胶柱分离法和高效液相(HPLC)制备法来纯化,纯度分别达到86.5%、90.4%和95.5%。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对纯品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并用Du Nou... 利用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丙酮体系中合成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硅胶柱分离法和高效液相(HPLC)制备法来纯化,纯度分别达到86.5%、90.4%和95.5%。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对纯品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并用Du Nouy拉环法测定出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mmol/L。采用淬灭DPPH.和ABTS+.自由基方法来衡量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L-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棕榈酸酯淬灭醇溶性DPPH.自由基能力具有显著差异,而淬灭水溶性ABTS+.自由基无显著差异,说明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 CMC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枞酸L-抗坏血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韦瑞松 段文贵 +2 位作者 韦日水 岑波 耿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首次采用去氢枞酸和L-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酰氯法合成去氢枞酸L-抗坏血酸酯。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和溶剂体积比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物料摩尔比1.2∶1.0(L-抗坏血酸:去氢枞酸酰氯),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首次采用去氢枞酸和L-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酰氯法合成去氢枞酸L-抗坏血酸酯。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和溶剂体积比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物料摩尔比1.2∶1.0(L-抗坏血酸:去氢枞酸酰氯),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溶剂体积比0.5∶1.0(二氯甲烷:DMF)。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去氢枞酸L-抗坏血酸酯的产率达70.56%。采用IR,UV及HPLC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去氢枞酸L-抗坏血酸酯是一种新型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枞酸 l-抗坏血酸 去氢枞酸 l-抗坏血酸 抗氧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化学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红 陶静 姚小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8,共5页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等关键因素对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以物质的量比1∶1.35的比例,于25℃的反应温度下,在98%浓硫酸中反应40h后,反应混合物经过冰水洗涤、甲苯重结晶、石油醚洗涤,产率可达86.3%。该方法后处理工序简单,分离效果好,产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宜工业化生产。合成的产品经熔点、红外光谱及质谱进行鉴定,符合GB16314-1996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棕榈酸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化学合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 被引量:7
9
作者 晏日安 姜新慧 +2 位作者 张广文 黄才欢 段翰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非水介质中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L-AS)。脂肪酶用量固定为L-抗坏血酸质量的20%,底物L-抗坏血酸与硬脂酸的摩尔比限定为1:2,对影响脂肪酶催化的因素如溶剂、温度、溶剂量、反应时间、分子筛用量和摇床转速... 研究了非水介质中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L-AS)。脂肪酶用量固定为L-抗坏血酸质量的20%,底物L-抗坏血酸与硬脂酸的摩尔比限定为1:2,对影响脂肪酶催化的因素如溶剂、温度、溶剂量、反应时间、分子筛用量和摇床转速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在30mL叔丁醇中加入6.82mmolL-抗坏血酸,13.64mmol硬脂酸,0.24g脂肪酶和3.0g4A分子筛,摇床转速150r/min,反应在55℃水浴中进行48h。通过分离提纯,产品采用红外及质谱检测后确定为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产率最高时达64.7%。脂肪酶重复使用5次,最低产率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 脂肪酶催化 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酯的酶催化合成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广璞 刘菊香 刘长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以没食子酸和L-抗坏血酸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合成了L-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酯,并测试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没食子酸10 mmol,L-抗坏血酸20 mmol,脂肪酶0.25 g,环己酮20 mL,50℃反应24 h的条件下,没食子酸转化率达8... 以没食子酸和L-抗坏血酸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合成了L-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酯,并测试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没食子酸10 mmol,L-抗坏血酸20 mmol,脂肪酶0.25 g,环己酮20 mL,50℃反应24 h的条件下,没食子酸转化率达82.7%。抗氧化性试验表明,L-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酯可以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其IC50分别为9.97μmol/L和2.45 mmol/L,而L-抗坏血酸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23.55μmol/L和5.14 mmol/L,抗氧化活性明显好于L-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酯 没食子酸 l-抗坏血酸 抗氧化性 脂肪酶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宁 刘雅南 +2 位作者 刘涛 李健 陆占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19-422,共4页
L-抗坏血酸酯类衍生物种类很多,功能不尽相同,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食品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L-抗坏血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酯类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酯类衍生物 合成 应用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建伟 赵海珍 +4 位作者 吕凤霞 别小妹 张充 陆兆新 彭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从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苦味肼基自由基体系及还原力测试等方面研究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VC脂肪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其添加到猪油和大豆油当中,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VC脂肪酸... 从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苦味肼基自由基体系及还原力测试等方面研究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VC脂肪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其添加到猪油和大豆油当中,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VC脂肪酸酯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还原能力也较强,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相当。VC脂肪酸酯在猪油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2%,100℃下强制氧化20h时,猪油的过氧化值为42.8 meq/kg,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大豆油中添加质量分数0.2%,强制氧化14 h时,大豆油的过氧化值为11.9 meq/kg,其抗氧化能力大于TBHQ,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接近,说明VC脂肪酸酯是一种有潜力的食品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动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亚 杨艳 +1 位作者 余爱农 胡停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2,127,共7页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均会加快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过程的降解,溶液的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过程也有较大影响,当p H为4.5时较宜生成无色中间体;而当p H为6.8时较适宜生成褐色物质。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自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各条件下,生成无色中间体的活化能均小于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红 陶静 李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0-352,417,共4页
详细研究了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并且对影响产物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如脂肪酶、溶剂、温度、底物比、添加剂),首次通过加入相转移剂提高反应产物浓度,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适反应条... 详细研究了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并且对影响产物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如脂肪酶、溶剂、温度、底物比、添加剂),首次通过加入相转移剂提高反应产物浓度,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适反应条件:3mL叔戊醇为溶剂,催化剂为Novozyme435,其最佳用量为0.05g,底物棕榈酸与抗坏血酸摩尔比3:1,0.3g4A分子筛作为吸水剂,0.3g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得到产物浓度为16.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Novozyme435 叔戊醇 四丁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大贵 祝显虹 +2 位作者 余泗莲 彭化南 张小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2-1757,共6页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可回收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直接酯化法 酯交换法 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D-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橙子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燕 张立秋 +2 位作者 曲平 史晓丽 刘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1,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橙子中L-抗坏血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20 g/L偏磷酸溶液作为橙子中L-抗坏血酸的提取剂,超声5 min提取。液相色谱柱采用Inertsil ODS-3C_(18)(5μm,4.6 mm×250 m...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橙子中L-抗坏血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20 g/L偏磷酸溶液作为橙子中L-抗坏血酸的提取剂,超声5 min提取。液相色谱柱采用Inertsil ODS-3C_(18)(5μm,4.6 mm×250 mm),柱温25~℃,0.05 mol/L磷酸溶液-甲醇(90∶10)作为流动相,流速0.800 m L/min,检测波长245 nm。L-抗坏血酸标准品以不同浓度进样,获得标准曲线Y=60 408.6x+38 583.7,相关系数R^2=0.999 6;在1μg/m L^50μg/m L范围内L-抗坏血酸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μg/m L;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橙子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亚凉 宁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1,67,共5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坏血酸衍生物并具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化学防腐剂——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C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 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坏血酸衍生物并具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化学防腐剂——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C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及抑菌率分别为1.0g/L,88.83%;0.75g/L,80.47%;0.75g/L,82.12%;其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常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且高温处理对其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表明VC酯对细菌、酵母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 抑菌作用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志良 何璧如 莫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在常温下,反应物L-抗坏血酸与苯甲酸按摩尔比为65反应,可得到产物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产物为白色鳞片状结晶,产率为72.6%,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添加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实验组的油脂过氧化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L-... 在常温下,反应物L-抗坏血酸与苯甲酸按摩尔比为65反应,可得到产物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产物为白色鳞片状结晶,产率为72.6%,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添加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实验组的油脂过氧化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2‰浓度下,可基本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与1‰苯甲酸的抗菌能力相当。这些实验表明,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具有抗菌、抗氧化的双重作用。本研究可为新型、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 合成 抗氧化作用 油脂 抗菌作用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处理新糯米的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光 陈远娇 +2 位作者 杨波 岑涛 王梅桂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为了改善新糯米制粉品质不好的问题。以新鲜糯米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L-抗坏血酸处理糯米的工艺条件,并对速冻汤圆的蒸煮及食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处理糯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质量分数0.... 为了改善新糯米制粉品质不好的问题。以新鲜糯米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L-抗坏血酸处理糯米的工艺条件,并对速冻汤圆的蒸煮及食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处理糯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质量分数0.039%、氧化时间48 h、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糯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上升,与原糯米粉相比,峰值黏度增加81.5%;汤圆的硬度、黏弹性和咀嚼性增加,感官评分上升,浑汤率下降,能够显著提升新糯米粉的峰值黏度和改善速冻汤圆的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糯米粉 峰值黏度 速冻汤圆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少强 刘志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研究了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方法。用甲醇对油样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进行提取,对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用水解产物对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进行滴定。该方法灵敏性高、准确可靠。
关键词 食用油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2 6-二氯酚靛酚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