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汉卿 杜晓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1,共5页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受事宾语 当事宾语 双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瞍矇、俳优在俗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逵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3,共6页
《神乌赋》的发现,将俗赋产生的时代提前至西汉末年,而甘肃马圈湾汉代烽燧木简上有关《韩朋赋》的文字,说明敦煌发现的一些俗赋也是由汉代流传下来的。赋的形成同先秦时以赋诵为职能的瞍矇很有关系,《师旷》中保存了早期文赋的作品;赋... 《神乌赋》的发现,将俗赋产生的时代提前至西汉末年,而甘肃马圈湾汉代烽燧木简上有关《韩朋赋》的文字,说明敦煌发现的一些俗赋也是由汉代流传下来的。赋的形成同先秦时以赋诵为职能的瞍矇很有关系,《师旷》中保存了早期文赋的作品;赋的形成同以讲故事、表演戏剧的俳优也关系密切,《晏子春秋》中保存了早期俗赋类作品。俗赋主要是俳优创作而推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赋 辞赋 瞍嚎 俳优 《师旷》 《晏子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用历问题辩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庞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跟《礼记》中的《月令》文字相同,差别只是十二篇合为一长篇,又被《淮南子·时则训》全文抄录,仅文字上略作修改,其中所记天象、物候多来自于《夏小正》。主要受对《月令》的解读影响,从汉代开始,学者...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跟《礼记》中的《月令》文字相同,差别只是十二篇合为一长篇,又被《淮南子·时则训》全文抄录,仅文字上略作修改,其中所记天象、物候多来自于《夏小正》。主要受对《月令》的解读影响,从汉代开始,学者对于《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制的认识便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高诱、郑玄等认为《十二纪》纪首(亦即《月令》)以孟冬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所用正是秦朝的颛顼历,而更多的汉代学者囿于经学思维,认为《月令》乃周礼,所行即周制。唐代孔颖达疏解《月令》时,为维护"三礼俱出于周"的正统观念,对郑玄的解说曲加弥缝,承认其说《月令》"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但否认出于秦制,而认为是吕不韦宾客所传的圣王旧章。孔颖达之说深刻影响到后世读书人对《月令》亦即《十二纪》纪首的一般看法。另外,由于《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且后世一些学者对"改正朔"的理解过于机械,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十二纪》纪首所行非秦制,甚者以此为据强调《吕氏春秋》与秦统治政策间的矛盾。本文梳理各家论难,辨析各自言说背后的思想背景与材料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十二纪》纪首之以十月为岁首,在《季秋》和《孟冬》篇中已明文昭昭,而秦在《吕氏春秋》成书之时已采用颛顼历,也可由《史记·秦本纪》和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编年记》得到证明,故《十二纪》纪首确实是以孟冬之月,即《夏小正》十月为一年之始,《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即秦颛顼历。战国秦汉时期,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传本和改写的现象颇为常见,但也因此导致后人在阅读时容易因文本被著录的形式和所纳入的书籍类型而形成若干先入之见,干扰对文本的解读。《十二纪》纪首用历问题聚讼多年仍莫衷一是,即是其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十二纪》纪首 《月令》 历制 十月 颛顼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百家争鸣的高亢谢幕余音——《吕氏春秋》的体育养生思想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京龙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8,157,共5页
《吕氏春秋》一书对秦代以前,尤其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是战国文化中心西移的标志性产物,包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其中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认识的升华等等,在中国体育思... 《吕氏春秋》一书对秦代以前,尤其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是战国文化中心西移的标志性产物,包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其中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认识的升华等等,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体育养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言“辩”的语言哲学审视 被引量:2
5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4,共8页
通过对“辩”(辩说)的多方面分析,《吕氏春秋》不仅初步论及了主体间交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明了成功交际的若干规范性要求,而且对普通名言在表达普遍之道方面的限度也有所涉及。这些论述吸取了先秦诸子在语言之思方面的诸多积极成果,... 通过对“辩”(辩说)的多方面分析,《吕氏春秋》不仅初步论及了主体间交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明了成功交际的若干规范性要求,而且对普通名言在表达普遍之道方面的限度也有所涉及。这些论述吸取了先秦诸子在语言之思方面的诸多积极成果,并有所创新,构成了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历史演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辩说 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吕氏春秋》的人性观
6
作者 张文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诞生于先秦的《吕氏春秋》在吸收并改造了前人有关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性论:在人性内涵上,主张"生之谓性";在人性品级上,提倡圣、凡同一,人人平等;在人性修养上,既反对"纵欲",又不赞成"禁欲&quo... 诞生于先秦的《吕氏春秋》在吸收并改造了前人有关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性论:在人性内涵上,主张"生之谓性";在人性品级上,提倡圣、凡同一,人人平等;在人性修养上,既反对"纵欲",又不赞成"禁欲",提出了"行情适欲"的情欲观,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生之谓性 本生 贵生 行情适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预《春秋》学在《春秋》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华 晁岳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焦点是《左氏春秋》是否传《春秋》,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通过确定“正例”、“变例”以及《春秋》学传授系统,并著成《春秋释例》,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左氏《春秋》学体系,使《左氏春秋》从一部史... 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焦点是《左氏春秋》是否传《春秋》,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通过确定“正例”、“变例”以及《春秋》学传授系统,并著成《春秋释例》,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左氏《春秋》学体系,使《左氏春秋》从一部史书变成解经的《春秋左氏传》,标志着古文经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杜预构建的左氏《春秋》学体系,对后世《春秋》学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成为《春秋》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文之争 《春秋》学 《春秋经传集解》 五十凡 变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