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椎融合还是非选择性融合? 被引量:7
1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6-267,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特发性脊柱 胸椎融合 手术治疗 非选择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0-271,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特发性脊柱 融合节段 手术治疗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行选择性胸椎融合还是非选择性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8-269,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特发性脊柱 选择性胸椎融合 非选择性融合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的认识
4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7-268,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特发性脊柱 选择性融合 手术治疗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置钉上棒矫形顺序的研究
5
作者 林徐苗 陈锴 +5 位作者 邵杰 杨明园 刘佳昊 张国友 石志才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双侧组)、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患者20例(凸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等)、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者的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凸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8±13.1)min vs(198.4±16.5)min,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凸侧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优于双侧组[(8.0±2.3)°vs(9.9±3.2)°,P=0.03;(81.9±5.4)%vs(77.8±5.8)%,P=0.02)];双侧组和凸侧组的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5.4%(17/312)和1.4%(4/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双侧组生活质量评估的治疗满意度为(4.61±1.38)分,凸侧组为(4.50±1.44)分,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电生理监测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Lenke 5C型AIS患者,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5C 脊柱矫形术 矫形顺序 矫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矫形治疗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报道
6
作者 马宇龙 汪东 +5 位作者 田天 沙鑫 刘涛 崔凯 郑润龙 谭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金标准~([1])。该技术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存在以下不足:(1)融合后手术节段运动永久丧失,脊柱僵硬,导致日常活动不便~([2]);(2)融合... 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金标准~([1])。该技术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存在以下不足:(1)融合后手术节段运动永久丧失,脊柱僵硬,导致日常活动不便~([2]);(2)融合节段的近端或远端应力增加,受力不平衡,可出现adding-on现象~([3]),严重时需翻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明 海涌 +3 位作者 陈晓明 邹德威 马华松 邵水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9.1%,腰弯矫正率71.4%,有2例发生躯干失平衡;B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0.8%,腰弯矫正率73.5%,1例发生躯干失平衡。结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KingⅡB型融合胸腰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 陈强 +5 位作者 倪春鸿 侯铁胜 朱晓东 王善松 赵新刚 刘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9.1%,腰弯矫正率71.4%,有2例发生躯干失平衡;B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0.8%,腰弯矫正率73.5%,1例发生躯干失平衡.结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KingⅡB型融合胸腰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 融合节段 三维矫形 king—Moe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终板软骨的共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兆龙 邱勇 +3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王守丰 吴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21-626,I0001,共7页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含凸侧与凹侧。切片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凸侧与凹侧的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IOD),并计算这4个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显示终板软骨有类似四肢长骨骺板样软骨内成骨组织形态,与凹侧比较凸侧显示了更强的软骨细胞活性。凸侧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前三者的IOD值均明显大于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凸侧Ⅱ型胶原表达的IOD值与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因子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0.91(P<0.05),IOD之间为0.64~0.98(P<0.05),均呈正性相关。结论:AIS患者顶椎凸侧与凹侧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SOX9、L-SOX5、SOX6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其可能是脊柱不同部位间机械应力差异下的继发性变化;4个因子的共表达异常触发AIS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软骨内成骨 SOX9 L—SOX5 SOX6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和弯型与SRS-22问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伍伟飞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钱邦平 孙旭 杨宗 闫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SRS-22问卷 严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华 钱邦平 +5 位作者 邱旭升 孙旭 蒋军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并有2年以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并有2年以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32例Lenke1型AI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双肩水平,其中男6例,女26例,手术时年龄13-19岁,平均14.9岁,上胸弯Cobb角平均为23.7°±8.0°(10°-36°),主胸弯Cobb角平均47.5°±6.9°(40°-62°)。按照上端融合椎不同将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上端融合椎为T3,19例;B组,上端融合椎为T4,13例。A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Risser征、上胸弯及主胸弯柔韧度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及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影像学肩关节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喙突高度差(CPH)和锁骨角(CA)。结果:A组随访时间2-4.5年,平均3.6±1.3年;B组随访时间2-4.8年,平均3.1±2.1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及CA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CA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及RSH、CPH、CA较术后1年均显著减小(P〈0.05),均获得较满意的双肩平衡。结论:对于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AIS患者,上端融合椎为T3或T4对重建术后双肩平衡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对此类患者上端融合至T4即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和满意的双肩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1 双肩平衡 上端融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弯融合术后附加现象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耿翔 王孝宾 +4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弯融合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探讨远端固定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UV)的选择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54例... 目的:分析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弯融合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探讨远端固定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UV)的选择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54例Lenke1A型AIS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女43例,男11例,平均年龄14.4岁。平均随访3.2年,在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观察融合远端附加现象,主胸弯下端椎(lowest end vertebra,LEV)向远端移动且Cobb角增加50以上或LIV远端椎间隙成角5°以上为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将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有12例(22.2%)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纳入病例组;未发生附加现象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变量分析发现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术前LIV偏离骶骨中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LIV与LEV相距节段数、uv与中立椎(neutral vertebra,NV)相距节段数、LIV与稳定椎(stable vertebra,sv)相距节段数以及Risser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IV偏距超过10mm、未固定到NV(NV—LIV〉0)、Risser征2级以下是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远端固定椎选择不当和骨骼发育程度低是术后发生附加现象的重要原因;固定到NV是最佳选择,当选择Nv-1作为LIV时,术前UV偏离CSVL的距离超过10mm容易发生附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1A 内固定 附加现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文伟 邱贵兴 +5 位作者 吴志宏 刘勇 王以朋 仉建国 翁习生 杨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关节突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角对上胸椎后凸角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清华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钱邦平 朱锋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AIS患者50例,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上肢抱胸体位下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椎(T2T5)后凸角(upper thoracic kyphosis,UTK)及胸椎(T5T12)后凸角(total kyphosis,TK)。两种弯型患者分别按TK大小分为两组:A组TK〈10°,B组10°≤TK≤40°。分别将两种弯型的A组及B组的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单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UTK平均为6.9°,B组为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AIS患者TK与UTK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双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的UTK平均为12.0°,B组为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与UTK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对UTK无明显影响;而单胸弯型AIS患者的UTK会随着TK的减小而减小,在对单胸弯型AIS患者进行胸椎融合时,应考虑其对术后矢状面形态重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胸弯 上胸椎后 胸椎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型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超 邱勇 +4 位作者 束昊 刘臻 王信华 王斌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6.1°);男性患者61例,年龄14~18岁(15.7±1.0岁),Risser征3~5(3.5±0.5),Cobb角10°~40°(25.9°±5.9°)。对所有患者拍摄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然后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距离。对不同性别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角度AIS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8.8%,其中男性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6.4%,明显高于女性的6.6%(P<0.05)。两组均以单胸弯最为常见,各种典型弯型在两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弯中,胸椎左侧凸的发生率为3.4%,其中男性患者胸左侧凸的发病率为10.7%,明显高于女性的1.7%(P<0.05)。在冠状面上,男性患者的躯干失平衡率为28.3%,明显高于女性的20.1%(P<0.01)。结论:小角度AIS各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和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体生长板中Runx2及Ⅹ型胶原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扬 王守丰 +3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朱泽章 朱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55-659,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差异,探讨其在AI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对12例AIS患者行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手术或前路矫形手术时获取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差异,探讨其在AI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对12例AIS患者行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手术或前路矫形手术时获取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分成凸、凹侧2组,共72枚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unx2和Ⅹ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unx2 mRNA表达。所有染色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IS患者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两侧的Ⅹ型胶原、Runx2和Runx2 mRNA表达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Ⅹ型胶原的表达总量低于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Runx2的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Runx2表达量高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的表达(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Runx2 mRNA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的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凸侧单一细胞Runx2 mRNA表达量低于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Ⅹ型胶原阳性细胞密度和Runx2阳性细胞密度低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阳性细胞密度(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存在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动力学,这可能是力学条件改变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其可能在AIS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 椎体 生长板 软骨细胞 RUNX2 X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改变
17
作者 陈超 王征 +4 位作者 崔赓 宋凯 苏晓静 张恒 齐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内腰椎前凸角(LIF)、C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同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isser征、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椎体数目(NVF)及术前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依据患者术前CSA分为颈椎前凸组(L组,术前CL<0°)、颈椎后凸组(K组,术前CL≥0°);依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SA较术前的改变分为颈椎前凸增加组(I组)与颈椎前凸减少组(D组)。使用t检验分析L组与K组、I组与D组对应参数的差异性,使用LSD-t检验分析各组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L与I组和D组各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4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15.90±4.98岁,随访时间22.84±14.10个月。L组15例,K组17例;I组26例,D组17例。L组与K组、I组与D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CL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差异。L组与K组术前CL(P=0.000)、LIF(P=0.029)、SVA(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25),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2)并维持至末次随访(P=0.002)。I组与D组术前LL(P=0.043)、CL(P=0.009)有显著性差异(P<0.05)。I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08),TK较术前(P=0.000)及术后(P=0.001)增加;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5)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P=0.006)。D组术后LL较术前增加(P=0.011)并维持到末次随访(P=0.001)。I组术前CL与TK、SVA有相关性;D组CL术前与LL、SVA,术后与TLK、SVA,末次随访时与TLK有相关性。结论:术前颈椎后凸的患者较颈椎前凸的患者在术后CSA的改善更为明显;随访中TK增加、术后TLK改善可能有助于CSA的改善;术后只有LL增加而无TK、TLK的改变则可能不会引起CSA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5 矫形手术 颈椎矢状位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宗杉 朱泽章 +6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1例AIS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7例,年龄12~17岁(14.6±2.1岁)。... 目的:探讨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1例AIS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7例,年龄12~17岁(14.6±2.1岁)。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颈椎角(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CS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e,SS)以及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不同弯型将AIS患者分为单胸弯组、双胸弯组和腰弯组,比较3组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胸弯组61例,其中男13例,女48例,主弯Cobb角为51.2°±8.7°;双胸弯组40例,其中男7例,女33例,主弯Cobb角为53.7°±5.2°;腰弯组60例,男14例,女46例,主弯Cobb角为48.9°±4.8°。3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Cobb角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组的CSA、TK均显著小于双胸弯和腰弯组(P〈0.05),但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矢状面参数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组患者中,CSA与TK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单胸弯组r=0.73,P〈0.05;双胸弯组r=0.29,P〈0.05;腰弯组r=0.60,P〈0.05),但与LL及骨盆参数(PI、SS、PT)无显著相关性(P〉0.05)。双胸弯组TK与LL呈正相关性(r=0.40,P〈0.05),而在另外两组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胸弯型AIS患者较双胸弯型和腰弯型患者具有更小的颈椎前凸,3种弯型AIS患者的颈椎前凸均与TK呈正相关。单胸弯型患者的TK较另外两种弯型患者更小。双胸弯型患者的TK与LL密切相关,而单胸弯型与腰弯型患者的TK与LL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脊柱-骨盆矢状面 颈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色努矫形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英 刘敏 吴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3,共3页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期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1.17%,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占85%以上。脊柱侧凸若不采取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随着生长发育加快将发展为严重侧弯畸形,导致严重的胸廓畸形,使心肺功能受损。一旦导致严重...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期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1.17%,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占85%以上。脊柱侧凸若不采取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随着生长发育加快将发展为严重侧弯畸形,导致严重的胸廓畸形,使心肺功能受损。一旦导致严重的畸形,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应早发现、早治疗,矫形器治疗和运动疗法是目前公认的适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积极治疗 运动疗法 矫形器 疗效分析 改良 胸廓畸形 肺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的转归 被引量:5
20
作者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李劼 +5 位作者 胡宗杉 许彦劼 钱至恺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讨Lenke 5+型脊柱侧凸患者不同融合策略疗效及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矫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目的:探讨Lenke 5+型脊柱侧凸患者不同融合策略疗效及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矫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资料,共80例,男13例,女67例。按照手术策略不同,将纳入患者分成非选择性融合(non-selective,NS)组(n=21)和选择性融合(selective,S)组(n=59);根据末次随访时胸弯进展是否>5°,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进展(progressive group,P)组和非进展(non-progressive,NP)组。通过术前影像学参数对S组和NS组进行匹配,对匹配后S组和NS组,P组和NP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胸弯柔韧度、胸腰弯/腰弯(thoracolumbar/lumbar curve,TL/L)、胸弯Cobb角(thoracic curve,T)、胸弯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e translation of thoracic curve,AVT-T)、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e translation of thoracolumbar curve,AVT-TL)、双肩倾斜角(shoulder tilt,ST)、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CB)、上端固定椎(uppermo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或UIV+1倾斜角、T5~T12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凸研究协会问卷调查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分用于评估临床疗效。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分析胸弯进展相关因素,二元逻辑回归用于探讨胸弯进展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胸弯、胸腰/腰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NS组患者胸弯矫正较S组更明显(12.8°±5.6°vs 20.6°±4.0°,P<0.001),而在随访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胸弯、胸腰弯/腰弯均维持良好的矫正状态。末次随访时,S组中9例患者胸弯进展>5°(P组);另50例患者胸弯进展≤5°(NP组)。P组患者较NP组患者年龄小(14.0±0.6岁vs 15.4±1.1岁,P=0.004),Risser征低(2.3±1.3 vs 3.9±0.7,P<0.001),UIV+1倾斜角更大(22.7°±4.5°vs 19.7°±3.5°,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Risser征≤2(P=0.003)、术后UIV+1倾斜角(P=0.042)及UIV-上端椎(upper end vertebrae,UEV)<0(P=0.028)是术后胸弯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P组和NP组患者SRS-22自我形象维度评分均提高,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nke 5+型患者后路选择性融合后胸弯可获得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且术后至少两年随访期间胸弯未发生进展。但对于年龄偏小、Risser征低的Lenke 5+型患者,选择性融合策略的应用应谨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KE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发性矫正 选择性融合 非选择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