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代思想界的启蒙特征及其理论谱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志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周代思想界具有不同于殷商及以前时期神学蒙昧主义的整体特征,即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启蒙”。它凸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于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奠定的敬德保民人道传统的西周时期。周代的典籍,后世疑伪者甚多。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 周代思想界具有不同于殷商及以前时期神学蒙昧主义的整体特征,即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启蒙”。它凸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于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奠定的敬德保民人道传统的西周时期。周代的典籍,后世疑伪者甚多。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征,有必要对周代古籍的真伪做一个仔细的考量。周代的思想启蒙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与制度原因。它以人性的自我意识、认知世界的哲学意识、精辟的逻辑学思想、专业的游说学思想以及人本意识、道德意识为主要形态,围绕着“内圣外王”之道,展开了对“人道”系统的丰富思考与深刻建构,奠定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轴心文明”传统,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启蒙 人的觉醒 人本人道 内圣外王 思想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王受命称王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3,共8页
史称周文王平虞芮之讼而受命称王 ,后儒曾以正统观念加以怀疑是不对的。文王受命并称王在西周古文献及古文字资料中是有充分证据的 ,也是完全可信的。周文王受命称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0 5 8年。
关键词 周文王 文王受命称王 平虞芮 文王称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考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次沅 周晓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8-54,共7页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是《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日食说”提出后,它成为西周年代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考察了这条记录在古书中的各种来源;讨论了它作为天象记录的可靠性;评述了近人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是《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日食说”提出后,它成为西周年代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考察了这条记录在古书中的各种来源;讨论了它作为天象记录的可靠性;评述了近人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案。对于“郑”的地望,文章在简述前人的工作后提出它与“日食说”有关的种种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年代学 日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与《天问》所见商末周初史事 被引量:3
4
作者 代生 江林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楚辞·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的记载,在楚辞学界仍存有歧义。通过对新出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天问》反映了商末周初的基本史实:文王被封西伯,"号衰"以行九邦;商纣俎醢梅伯以与文王等诸侯盟誓,巩固自身统治;周人迁岐... 《楚辞·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的记载,在楚辞学界仍存有歧义。通过对新出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天问》反映了商末周初的基本史实:文王被封西伯,"号衰"以行九邦;商纣俎醢梅伯以与文王等诸侯盟誓,巩固自身统治;周人迁岐社社主为军社,开始征商历程;周公"不嘉"武王对殷纣的猛力射杀,在他制礼作乐时取消了以人为牲的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商末周初 出土文献 史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平王所奔西申之地望 被引量:7
5
作者 邵炳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在周“二王并立”这一政治格局形成之际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即《竹书纪年》之“西申”。... 在周“二王并立”这一政治格局形成之际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即《竹书纪年》之“西申”。由于西申侯具有长期经营宗周西陲的政治基础 ,具有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 ,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故宜臼被废之后奔“西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诗经》 西申 周平王 地望 中国 南申 周成王 周宣王 申伯 居住地 申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周文王的即位与称王——读清华简《保训》札记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振波 车今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3,共2页
根据传世文献,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号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改元。是否改元,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寻。清华简《保训》如果确为周文王遗嘱,其中"惟王五十年"一语,可以证明周文王生前已经称王,但不足以证明他从... 根据传世文献,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号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改元。是否改元,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寻。清华简《保训》如果确为周文王遗嘱,其中"惟王五十年"一语,可以证明周文王生前已经称王,但不足以证明他从即位之年就已经称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王 即位 改称号 改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礼的制度根基与精神基础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07,共8页
周礼的制度基础在于嫡庶之制,西周几乎所有重要制度例如宗法、丧服、封建、继统法等都以嫡庶之制为基础,或由嫡庶之制而产生。西周王制正是通过嫡庶之制客观地为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奠定了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西周王制的精神基础则在亲... 周礼的制度基础在于嫡庶之制,西周几乎所有重要制度例如宗法、丧服、封建、继统法等都以嫡庶之制为基础,或由嫡庶之制而产生。西周王制正是通过嫡庶之制客观地为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奠定了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西周王制的精神基础则在亲亲、尊尊,亲亲的原则在于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加强宗族集团的内部团结,纳天下于一家;尊尊原则通过突出天子对诸侯、诸侯对大夫、宗子对庶子、贤者对庶人的统领作用而建构差等秩序。亲亲尊尊作为精神原则不是表达于观念世界,而是内寓于礼乐制度与伦理生活中,这正是周礼至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嫡庶之制 亲亲尊尊 西周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81,共19页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虽包含音乐却不特指音乐。明晰的“乐教”思想、完备的“乐教”体系及有效的“乐教”管理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虽不能说原始音乐歌舞对周代“乐教”没有影响,但二者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前者是服务于“通天”的巫觋文化,后者是落脚于“治民”的世俗文化。前者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在任何一个史前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后者的文化精神却只有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才绽放异彩。如果说“制礼”乃“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那么,“作乐”则是用以协和万邦、融洽上下、调节情感的文化创制,其旨则在让周人这一“道德之团体”在宗法封建的制度环境下享有和谐生活与艺术感受,培育出快乐精神,以保周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乐教”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制度保障,培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向度和民族性格,故值得特别珍视和努力弘扬,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愉悦 音乐 周公 制礼作乐 快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成》历日解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次沅 刘次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66-373,共8页
全面分析月相术语、《武成》历日和武王代纣年代的关系。以生霸望一死霸朔、生霸上弦-死霸下弦和生霸月初-死霸望后三种月相说为例,分析了《武成》月相历日。加以岁在鹑火、日在析本的条件,得到克商的首选日期分别在公元前1070年... 全面分析月相术语、《武成》历日和武王代纣年代的关系。以生霸望一死霸朔、生霸上弦-死霸下弦和生霸月初-死霸望后三种月相说为例,分析了《武成》月相历日。加以岁在鹑火、日在析本的条件,得到克商的首选日期分别在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1071年和公元前1046年。文章得到的一系列中间结果可供历史学家在综合各方面信息时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相术语 西周年代学 历日 武成 武王伐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道统与制礼法:汉代孔子见老子图的图像逻辑及其传播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子对于汉室的现实意义是,他还是制作礼法的素王。孔子和周公一道,成为统治者利用的资源,被国家祭祀,也被视觉化。孔子见老子图从庙堂到墓葬的传播,也反映了汉代经义和谶纬思想传播的过程,由上而下、逐渐混杂、逐渐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见老子 周公辅成王 谶纬 汉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9,共6页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西周社会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公庙墓地性质管窥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丛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根据岐山周公庙墓地目前的考古发现,认为其性质为周王陵的可能性很小,而极可能是周公家族墓地。作为西周政治中心的丰镐一带,或仍然是今后寻找周王陵不应放弃的目标。
关键词 周公庙墓地 周王陵 周公家族墓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韦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23,共3页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书所称引的《归藏》,当即晋中经所藏之《归藏》。以为王家台秦简《归藏》即《易繇阴阳卦》或以为秦简《归藏》内容本事多出《穆天子传》的看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台秦简 汲冢书 《归藏》 《周易》 《穆天子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周公辅成王”与汉代政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二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以"周公辅成王"为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等地。周公辅成王的史实涉及幼主、权臣、宗室三个方面的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周公就已被视为圣人。西汉时期,霍光和王莽都曾在政治上效法周公。霍光是比附周公的正面典型,而王... 以"周公辅成王"为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等地。周公辅成王的史实涉及幼主、权臣、宗室三个方面的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周公就已被视为圣人。西汉时期,霍光和王莽都曾在政治上效法周公。霍光是比附周公的正面典型,而王莽则是假托周公的反面例子。到了东汉,官方更突出周公"圣师"的地位,并与兴学重教结合起来。"周公辅成王"汉画在东汉的出现与两汉的政治分不开,也同鲁地信仰周公的传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周公辅成王” 汉代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王料民与西周的人口统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金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3,共4页
在我国人口史上,关于2800年前的宣王料民,学者虽提出过种种推测,却一直没有经得起推敲的说明。它不是旧制度的复兴,不是对逃人的缉捕,更不是解放奴隶。它透露出来的是西周的人口统计方法,由于人口数量在当时是国家的重要机密,通过间接... 在我国人口史上,关于2800年前的宣王料民,学者虽提出过种种推测,却一直没有经得起推敲的说明。它不是旧制度的复兴,不是对逃人的缉捕,更不是解放奴隶。它透露出来的是西周的人口统计方法,由于人口数量在当时是国家的重要机密,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人口调查,在古代世界各国这是相当普遍的人口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人口 周宣王料民 人口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成氏》“文王服九邦”考辨——兼论《容成氏》的主体思想及其学派归属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卫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5,共8页
《容成氏》所述"文王服九邦"一事,存在着作者根据其主观立场,对史实进行增饰和改造的现象。作者之所以改造"文王服九邦"故事,并将其置于《容成氏》的"革命"之说中,主要是为了反衬"武王伐纣"的... 《容成氏》所述"文王服九邦"一事,存在着作者根据其主观立场,对史实进行增饰和改造的现象。作者之所以改造"文王服九邦"故事,并将其置于《容成氏》的"革命"之说中,主要是为了反衬"武王伐纣"的残酷性,从而凸显"禅让"优于"革命"。《容成氏》凸显"汤武革命"的暴力特征,是其不纯属于墨家或儒家学派的一个标志。《容成氏》的叙事风格及其思想,也受到了战国纵横家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容成氏》可谓一部糅合了儒家、墨家、纵横家思想的具有"杂家"特色的作品。《容成氏》的这一特色,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地学术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成氏 文王 九邦 杂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天子传》文学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8-110,共3页
《穆天子传》作者疑为周穆王同时或稍后的史官。其所记“多夸言寡实” ,绝非信史 ,而是主要以虚构手法写成的文学作品。《穆天子传》塑造了一个积极从事和平外交活动的周天子形象 ,表达了西周时期人民热爱和平。
关键词 《穆天子传》 周穆王 先秦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厉王、宣王纪日铭文的区分
18
作者 朱国平 黄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3,共9页
从金文历日的共存、实际天象进行授历考虑,可以界定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的对应时段。初吉并非月相。以月相为基础,对属于西周厉王、宣王时期的铜器进行分组,可以推定宣王元年为公元前826年。厉王元年目前尚难推定。宣王历日说明当时以... 从金文历日的共存、实际天象进行授历考虑,可以界定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的对应时段。初吉并非月相。以月相为基础,对属于西周厉王、宣王时期的铜器进行分组,可以推定宣王元年为公元前826年。厉王元年目前尚难推定。宣王历日说明当时以晦日作为月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纪日铭文 月相 厉王 宣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票居读简记(十一)
19
作者 王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7,共6页
笔者读清华大学、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札记,共8条。内容涉及字词释读、城市守卫器具名称,西周晚期及战国中晚期政治、军事、教育、文学,以及《尚书》今古文字。
关键词 周夷王 折毁 更政 革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纣“炮烙之刑”释疑
20
作者 张维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69,共6页
殷商“炮烙之刑”重点在“炮”,原意为烧杀,它与辽的“炮烙之刑”重点在“烙”,即灼伤,是不同的。殷纣的“炮格之法”是殷商“炮烙之刑”的一种具体执行办法,即在用薪或焦炭烧死人前,加入了罪犯在圜木(而非铜格、铜柱)上行走的娱乐成分... 殷商“炮烙之刑”重点在“炮”,原意为烧杀,它与辽的“炮烙之刑”重点在“烙”,即灼伤,是不同的。殷纣的“炮格之法”是殷商“炮烙之刑”的一种具体执行办法,即在用薪或焦炭烧死人前,加入了罪犯在圜木(而非铜格、铜柱)上行走的娱乐成分。殷纣的“炮格之法”,惩罚的并不是自由民,它对外惩罚诸侯反叛者,对内惩罚有怨望的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纣 炮烙之刑 炮格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