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iK-Net单场强震记录场地放大函数估计及标准差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龙伟 陈卓识 袁晓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1-145,共5页
考虑场地条件的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关键是对场地特征的量化表示。场地的放大函数是场地特征的综合反映。选取KiK-net数据库软硬两类场地,通过单场地震记录分析建立场地放大函数的概率模型,给出场地放大函数及离散性量化估计;初步分析... 考虑场地条件的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关键是对场地特征的量化表示。场地的放大函数是场地特征的综合反映。选取KiK-net数据库软硬两类场地,通过单场地震记录分析建立场地放大函数的概率模型,给出场地放大函数及离散性量化估计;初步分析场地放大函数与输入地震动的关系,并分析其离散性或标准差。主要结论可以概括如下:软硬两类场地的场地放大函数与输入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值密切关联;对数线性、对数非线性二次函数回归拟合场地放大函数的标准差与非条件情况下的标准差无显著差别,但是软土场地相对于硬土场地标准差较小;硬土场地当周期T<0.3s时,log10(SAF)随着log10(PSAR)的增大而减小,而T>0.3s时,log10(SAF)随着log10(PSAR)的增大基本不变或稍微增大;对于软土场地,log10(SAF)随着log10(PSAR)的增大趋于减小,特别是T<1.0s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函数 kik-net 单场地震记录 标准差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记录的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东升 王曙光 孔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有显著影响,准确描述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生成人工地震波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模型,分别给出了其确定性参数取值和随机参数取值。首先以大量Ki K-net强震记录为... 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有显著影响,准确描述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生成人工地震波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模型,分别给出了其确定性参数取值和随机参数取值。首先以大量Ki K-net强震记录为样本,提取其强度非平稳特性;然后选取地震动强度非平稳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识别出了模型的参数;最后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各震级、震中距不同场地类别的三维模型参数取值。结果表明,所得强度非平稳模型能够反映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规律,可将其用于结构抗震分析和人工地震动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非平稳特性 强度包线函数 kik-net强震记录 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记录场地放大系数的深度校正因子估计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卞方东 丁海平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7年第4期14-19,56,共7页
日本KiK-net强地震动观测台网记录了大量的地表和钻孔下基岩加速度记录,这为分析场地地震效应提供了基础。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对震级、震中距及震源距进行了选择,筛选出102个台站1 233组数据记录。利用这些地震记录,采用Cadet提出... 日本KiK-net强地震动观测台网记录了大量的地表和钻孔下基岩加速度记录,这为分析场地地震效应提供了基础。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对震级、震中距及震源距进行了选择,筛选出102个台站1 233组数据记录。利用这些地震记录,采用Cadet提出的场地放大系数的校正因子方法,计算、拟合了基于土层深度的放大系数校正曲线函数,并根据得到的场地放大系数的校正因子,计算了场地影响系数Fa,给出了不同场地影响系数的建议值。结果表明,深度校正因子的估计对基于中国场地分类的场地调整系数有着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放大系数 校正因子 场地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记录的水工建筑物反应谱研究
4
作者 刘健 李聪 +2 位作者 韩勃 万志 刘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71,共4页
鉴于一些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法是经过简化的经验设计方法,未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等影响,分析处理了遍布日本超过1400组KiK-net强震数据,分别按照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和欧洲抗震规范(Eurocode 8)的场地分类方法... 鉴于一些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法是经过简化的经验设计方法,未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等影响,分析处理了遍布日本超过1400组KiK-net强震数据,分别按照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和欧洲抗震规范(Eurocode 8)的场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场地条件的平均反应谱曲线,对平均反应谱曲线进行标定,并与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对比,提出设计反应谱修改优化的建议。结果表明,场地条件主要对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平台段高度、下降段的下降速率有影响;随着场地由硬变软,平台段高度逐渐降低,这与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Eurocode 8中的规定有所不同;在长周期段,自振周期大的结构在软弱场地上受到的地震作用更大,加速度反应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 反应谱 场地条件 场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条件校正的PGA放大系数简化估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龙伟 吴晓阳 唐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地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motion acceleration,PGA)是直观反映地震动强度的一个物理量,概念清晰且工程应用方便.场地条件校正的PGA及其校正方法是特定工程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选取日本具有地表和井下记录KiK-net台网的32... 地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motion acceleration,PGA)是直观反映地震动强度的一个物理量,概念清晰且工程应用方便.场地条件校正的PGA及其校正方法是特定工程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选取日本具有地表和井下记录KiK-net台网的32个台站及地震数据,通过对实测地震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场地校正的PGA放大系数(f_(PGA))的简化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回归给出f_(PGA)概率密度函数参数与场地特征参数线性组合之间的线性和二次函数形式的拟合公式;并采用f_(PGA)概率预测模型,提出了多超越概率水平地表PGA值的预测方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场地f_(PGA)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可以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拟,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均值和标准差)与单一场地特征参数相关性较小,但与场地特征参数的线性组合相关性较大.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简化估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PGA放大系数 场地校正 简化方法 ki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深厚土层地震反应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婷婷 陈龙伟 +2 位作者 吴晓阳 袁晓铭 李瑞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2-179,共8页
深厚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是工程抗震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的一维土层反应分析方法是当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的主流程序,但后者对前者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缺少系统的认识。选取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30个... 深厚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是工程抗震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的一维土层反应分析方法是当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的主流程序,但后者对前者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缺少系统的认识。选取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30个覆盖层厚度大于50 m的台站场地和台站所记录的1218条地震数据,采用DEEPSOIL(DP)、LSSRLI-1(LS)、SHAKE2000(SHAKE)、SOILQUAKE(SQ)以及SOILRESPONSE(SR)等5款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计算场地地表加速度及反应谱。通过标定加速度反应谱的3个特征参数(即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特征周期T_(g)和平台值β_(max))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评估5款土层反应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5款程序中SR计算PGA的准确率最高,SQ最低;T_(g)的计算结果各程序间差别不明显,SQ的准确率略高于其他程序;5款程序计算β_(max)的准确率基本无差别。计算特征参数准确率随着参数相对误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分析结果可为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深厚土层场地地震反应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线性化 深厚土层 标定反应谱特征参数 ki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卓越周期估算震级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庆旭 王延伟 +2 位作者 刘娟 莫红艳 曹振中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震级估算是地震预警系统(EEWs)的核心任务。基于最大卓越周期参数(τ^(p)_(max))的震级估算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τ^(p)_(max)计算细节被忽视,导致τ^(p)_(max)的震级估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利用日本的大量井下强震记录,对τ^... 震级估算是地震预警系统(EEWs)的核心任务。基于最大卓越周期参数(τ^(p)_(max))的震级估算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τ^(p)_(max)计算细节被忽视,导致τ^(p)_(max)的震级估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利用日本的大量井下强震记录,对τ^(p)_(max)计算涉及的滤波范围、滤波阶数和平滑系数的设置进行优化,提出了τ^(p)_(max)的优化计算方法,即滤波范围选用高通0.001 Hz,滤波阶数为1阶,平滑系数取0.95。利用日本和智利的初至3~6 s P波对比分析优化后的τ^(p)_(max)和优化前的τ^(p)_(max)以及c的震级估算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τ^(p)_(max)与震级的相关性和震级估算的误差均好于优化前的τ^(p)_(max)和c。本文给出的τ^(p)_(max)优化计算方法,可以显著地改善τ^(p)_(max)在EEWs中的震级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震级估算 最大卓越周期 ki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层与基岩场地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培玄 周正华 +1 位作者 赵纪生 刘红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4-291,共8页
以3条人造合成地震动和3条强震动记录为地震动输入,建立了四类场地的6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确定了覆盖土层厚度对地震动频带影响范围;并以日本kik-net三维台站强震动记录为基础,通过井下记录与地表... 以3条人造合成地震动和3条强震动记录为地震动输入,建立了四类场地的6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确定了覆盖土层厚度对地震动频带影响范围;并以日本kik-net三维台站强震动记录为基础,通过井下记录与地表记录反应谱的对比分析,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场地覆盖土层对某一频率范围内的地震动有显著放大作用,土层与基岩场地的周期大于6s的长周期成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结论可为扩充研究基岩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基础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土层 长周期 反应谱 一维等效线性化 ki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估计场地放大效应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亦恺 丁海平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选取了KiK-net井下台阵的73个台站的262组加速度记录,每组数据均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孔底基岩记录,共计524条加速度记录,建立了相应的73个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采用shake91软件进行了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首先分别由孔底... 选取了KiK-net井下台阵的73个台站的262组加速度记录,每组数据均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孔底基岩记录,共计524条加速度记录,建立了相应的73个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采用shake91软件进行了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首先分别由孔底加速度记录通过正演计算得到地表加速度和露头基岩加速度,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得到露头基岩加速度;然后根据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的定义,即地表有效峰值加速度除以露头基岩有效峰值加速度,分别得到了各类场地正、反演计算结果的放大倍数统计值,并取正、反演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场地最终放大倍数;最后给出了场地有效峰值加速度的调整系数。结果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选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场地放大倍数 场地影响系数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随场地深度变化的相干性分析
10
作者 洪娜 陈清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147,共8页
目前有关地震动相干性研究基本上是限于自由场地的地面运动相干性问题。为探究地震动随场地深度变化的相干性,寻求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场地随深度变化的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以日本KiK-net台网采集的2 679对地震动记录为基础,利用随机振... 目前有关地震动相干性研究基本上是限于自由场地的地面运动相干性问题。为探究地震动随场地深度变化的相干性,寻求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场地随深度变化的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以日本KiK-net台网采集的2 679对地震动记录为基础,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场地随深度变化的地震动相干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平向地震动分量相干函数计算值的拟合,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场地的水平向地震动随深度变化的相干函数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震级及震中距(<200 km)对相干函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剪切波速对相干函数产生较大的影响,与浅层土相比,深层土剪切波速的影响更大;水平向地震动的相干函数值随深度和频率的增大呈指数形式衰减;相较于深度的影响,频率对相干函数值衰减速率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对地震动相干函数值的估计中,场地条件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场地由硬变软,相干函数值随深度的衰减愈来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向地震动 随场地深度变化的相干函数 kik-net台网记录 不同类型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岩深度反演地震动的比较
11
作者 张可凡 吴亦恺 +1 位作者 丁海平 于彦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速远大于500 m/s,称为输入面2),分别建立了一维土层模型。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了基岩输入界面1和界面2的地震动,分别计算了界面1和界面2的峰值加速度PGA比值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比值。经比较,在不同的地表地震动强度输入下,无论是Ⅱ类还是Ⅲ类场地,界面1和界面2的PGA比值和EPA比值基本上介于1.0~3.0之间。显然,基岩输入面越深,剪切波速越大,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基岩输入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地表地震动 场地效应 地震波反演 基岩输入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