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阿拉伯盆地Khuff—Sudair组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3 位作者 童晓光 王玉梅 贾爱婷 陶亲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下志留统Qusaiba段烃源岩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开始生油,早白垩世土仑期开始生气;生成的...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下志留统Qusaiba段烃源岩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开始生油,早白垩世土仑期开始生气;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垂直运移和上覆地层砂岩水平运移到上二叠统Khuff组储集层内;下三叠统Sudair组提供了有效的区域盖层;由于石油的生成和排烃早于圈闭的形成,所以很难聚集成藏,而天然气的生成和排烃时间与圈闭的形成时间一致,所以天然气在基底活动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目前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North-South Pars气田特有的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拉伯盆地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 Qusaiba烃源岩 khuff储集层 断层 裂缝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与油气藏成因成藏组合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鸿友 沈安江 +1 位作者 王艳清 陆俊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域性盖层将泉三、四段至嫩江组油层自然地划分为上、中、下3套有成因联系的油气成藏组合:泉三、四段至青一、二段为下部成藏组合,青三段至姚家组为中部成藏组合,嫩江组为上部成藏组合,同一成藏组合具共同的区域性盖层。同传统年代划分方案相比,新的划分方案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以成藏控制因素———区域性盖层为划分依据,这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层序地层学 区域性盖层 油气组合 泉头-嫩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浩武 童晓光 +2 位作者 王建君 温志新 张永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7-613,共7页
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为波斯湾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侏罗系Arab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和Hith组层间硬石膏是成藏组合的基本储盖要素。侏罗系Tuwaiq Mountain组、Hanifa组和Diyab组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烃类,烃源岩有机质... 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为波斯湾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侏罗系Arab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和Hith组层间硬石膏是成藏组合的基本储盖要素。侏罗系Tuwaiq Mountain组、Hanifa组和Diyab组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烃类,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在始新世中晚期大面积成熟生油,此时阿尔卑斯构造运动Ⅰ幕已形成众多圈闭,油气生成之后即可直接运移至圈闭中。Arab组储集层分布面积广,以颗粒灰岩为主,成岩阶段早期原生孔隙破坏少,后期普遍经受白云岩化和淋滤作用,储集层物性优越。Hith组硬石膏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遭受断层的破坏程度较弱,油气很少能穿越它进入上部储集层,仅在相变尖灭带或大型断裂处造成油气垂向逸散。由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多属近源成藏,油气侧向运移的距离短,最有潜力的区域为侏罗系台内盆地分布区,Arab组储集层的油气丰度主要取决于Hith组盖层的封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Arab-Hith组合 侏罗系烃源岩 Arab储集层 硬石膏 油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2
4
作者 伍顺利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68,共27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近年在川东北地区相继发现了铁山坡、渡口河、普光、龙岗以及元坝等大中型气田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因此,本文以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为核心开展川东...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近年在川东北地区相继发现了铁山坡、渡口河、普光、龙岗以及元坝等大中型气田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因此,本文以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为核心开展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的研究,并最终预测有利勘探区带。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文从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相人手,结合川东北地区含油气系统以及成藏事件,并通过对典型油气藏特征的剖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成藏组合特征。受开江-梁平海槽演化的控制,研究区长兴期—飞仙关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蒸发台地以及陆棚。长兴组—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生物礁相孔缝型灰岩储层、台缘(内)滩相孔缝型白云岩储层以及台内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以下志留统、中.上二叠统烃源岩为研究核心,研究区主要发育S1-P3ch含油气系统以及P2.P3-P3ch.T1f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典型气藏剖析,将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藏划分为S1.P2.P3生-P,ch储短距离垂向运聚模式(元坝模式)以及S1.P2.P3生-P3ch.T1f垂向运聚模式(龙岗-普光模式)。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为核心建立3类油气成藏组合,分别为生物礁相灰岩成藏组合、台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以及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综合对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在时空上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南大巴山前冲断带、川东冲断带的达州-开江-梁平-带以及阆中-平昌斜坡带的龙岗地区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有利勘探区带;通南巴背斜西南部、九龙山背斜中南部以及中部断褶带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长兴—飞仙关 模式 油气组合 有利勘探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东旭 吴兴宁 +1 位作者 曹荣荣 于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演化模式:加里东运动末期的岩溶作用改善了中组合白云岩的储层物性;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演化模式:加里东运动末期的岩溶作用改善了中组合白云岩的储层物性;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覆盖在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之上,两者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到达生排烃高峰期,中组合形成了广泛的上生下储式气藏;早白垩世以后,构造调整导致先存天然气藏调整,在有侧向遮挡的部位形成了现今的气藏。预测了古隆起东侧中组合有利区,岩性圈闭是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 组合 白云岩储层 储层特征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