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英藏黑水城出土文献特征新探
1
作者 束锡红 荆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2,共16页
本文以英藏黑水城K.K.II出土文献的出土特征、功能特征、版本特征和时间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发挥知识图谱知识组织、知识发现的功能,将原本零散的文献信息结构化组织起来,进行特征分析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充分发掘、解析英藏黑水城文献数... 本文以英藏黑水城K.K.II出土文献的出土特征、功能特征、版本特征和时间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发挥知识图谱知识组织、知识发现的功能,将原本零散的文献信息结构化组织起来,进行特征分析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充分发掘、解析英藏黑水城文献数据,探究K.K.II出土文献的整体特点及出土地“河边大塔”的功能与性质。通过特征分析及可视化呈现,K.K.II出土佛教文书兼具汉传、藏传教派特点;社会文书有一定的官府公文特点;同时有大量习字文书作为当时多民族语言交流的案例。结合出土文献的版本与时间特征可推断,河边大塔可能经历过多次填装,最初起经像瘗埋作用,之后填装有城内机关、寺庙等移藏的文书,至元代时期最终封闭。英藏黑水城知识图谱是西夏文献学共享共有的研究工具,更为西夏学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进一步扩展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知识图谱 英藏黑水城出土文献 特征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藏黑水城《佛顶心观音经》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红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25,共12页
《佛顶心观音经》是唐中期以后出现的疑伪经,共三卷,每卷内容独立,名称不同,主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诸多功德和灵验故事.其不同版本在敦煌、黑水城、应县木塔和房山石经等皆有保存.随着《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学者陆续整理出2... 《佛顶心观音经》是唐中期以后出现的疑伪经,共三卷,每卷内容独立,名称不同,主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诸多功德和灵验故事.其不同版本在敦煌、黑水城、应县木塔和房山石经等皆有保存.随着《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学者陆续整理出2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残叶。本文对英藏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某些残叶进行定名补正和缀合,《佛顶心观音经》的内容模式主要借鉴了唐智通、伽梵达摩、菩提流志等译观音经典。晚唐、五代以后,此经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传入西夏后,在仁孝天盛十七年(1165)之前被僧人法律翻译成西夏文,汉、夏文本在境内都有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 西夏文 《佛顶心观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藏西夏文《无常经》考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红芬 文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4,共10页
《无常经》全称《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在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中都有保存,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和敦煌文献存有汉文本。英藏、俄藏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此经典的版本和流传提供... 《无常经》全称《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在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中都有保存,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和敦煌文献存有汉文本。英藏、俄藏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此经典的版本和流传提供了依据。对英国国家图书馆藏Or.12380-3700aRV (K.K.II.0258.m)、Or.12380-3700b(K.K.II.0258.m)和Or.12380-3700bRV(K.K.II.0258.m)西夏文《无常经》残叶进行释读、版式考定和内容重新缀合,比较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汉文本的差异,并考察了此经典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藏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 《无常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