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2 位作者 倪俊峰 符洪涛 彭怡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最优石灰掺量。然后通过龙湾二期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的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疏浚淤泥处理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石灰改性 淤堵 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 土体盐碱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固化-真空预压联合处理废弃淤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超 俞越中 +5 位作者 柏彬 董超强 章荣军 范舟 吴巍 孙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絮凝调理和化学固化改性处理能改善高含水率淤泥初始不良工程特性,将废弃淤泥(浆)资源化利用为路堤填料对淤泥强度有一定要求。已有研究证实了絮凝-固化-真空预压联合法(VPFSCM)可以有效处理高含水率淤泥浆(含水率>300%),且处理后的... 絮凝调理和化学固化改性处理能改善高含水率淤泥初始不良工程特性,将废弃淤泥(浆)资源化利用为路堤填料对淤泥强度有一定要求。已有研究证实了絮凝-固化-真空预压联合法(VPFSCM)可以有效处理高含水率淤泥浆(含水率>300%),且处理后的淤泥强度满足路堤填料需求。通过室内模型箱试验探索VP-FSCM工艺处理废弃淤泥(含水率约为150%~300%)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优化VP-FSCM工艺在处理淤泥中的外加剂配方(类型和掺量等)。试验结果表明:VPFSCM处理废弃淤泥后土体28 d不排水抗剪强度为絮凝-固化法(FSCM)处理废弃淤泥后的2.76倍,证实了VP-FSCM处理废弃淤泥的高效、可行性。沉降脱水和力学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VPFSCM工艺处理废弃淤泥的最佳外加剂种类为水泥(OPC)、高炉矿渣(GGBS)、生石灰(CaO)和聚丙烯酰胺(PAM),且最优掺量分别为5.0%、5.0%、1.5%、0.12%;在最佳外加剂类型和掺量条件下,真空压力越高,处理后的废弃淤泥不排水抗剪强度越高,养护后含水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淤泥 絮凝 固化 真空预压 抗剪强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絮凝-真空预压加固疏浚泥效果分析
3
作者 陈俊 李兴兵 +2 位作者 徐桂中 刘超 李明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8-203,共6页
利用石灰絮凝-真空预压技术加固高含水率疏浚泥效果良好,但大规模使用石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提出有限絮凝-真空预压技术,即将饱和石灰水溶液灌入排水体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利用钙离子改善排水体周围土体结构,再采用真空预... 利用石灰絮凝-真空预压技术加固高含水率疏浚泥效果良好,但大规模使用石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提出有限絮凝-真空预压技术,即将饱和石灰水溶液灌入排水体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利用钙离子改善排水体周围土体结构,再采用真空预压技术快速固结疏浚泥,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静置时间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真空预压技术相比,采用有限絮凝-真空预压技术处理的疏浚泥的累计出水量提高了19.4%,含水率降低了21.3%,十字板剪切强度提升了215.1%;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处理效率,认为14 d为最佳絮凝静置时间。研究成果可为疏浚泥的可持续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加固 石灰水溶液 含水率 有限絮凝 真空预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底泥掺外加剂真空预压脱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禹杨 吴燕 +2 位作者 胡保安 张铮 刘银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2,共5页
太湖环保疏浚工程产生的高含水率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而且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二次污染.为实现底泥的快速脱水,便于资源化利用,针对底泥疏浚工程的传统堆场处置方式存在的缺点,尽快脱除由于淤泥沉降作用积累的大量上清液,采用真空预压并加... 太湖环保疏浚工程产生的高含水率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而且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二次污染.为实现底泥的快速脱水,便于资源化利用,针对底泥疏浚工程的传统堆场处置方式存在的缺点,尽快脱除由于淤泥沉降作用积累的大量上清液,采用真空预压并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脱水剂的方法进行疏浚底泥脱水.同时做了空白试验,测定了排水速率,检测出水水质.试验结果表明:掺外加剂试验组疏浚底泥的含水率在650 h内从76.0%降至46.5%,而无外加剂的空白组试验含水率只降至53.4%.所用脱水剂不与絮凝剂、淤泥和淤泥中的有机质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对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出水的浊度、CODMn以及pH值在废水排放的规范之内.所以,真空预压并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脱水剂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脱水,同时保证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脱水 真空预压 絮凝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在工程废浆处理中的防淤堵作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武亚军 陆逸天 +3 位作者 骆嘉成 强小兵 段俊杰 王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33,共9页
为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作用,对上海某场地的原始废浆和添加药剂的废浆均分别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在沉降柱试验中研究了原始废浆和添加不同药剂后废浆的沉降和浊度特性,结果显示添加CPAM的废浆固液分离最快,上清液... 为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作用,对上海某场地的原始废浆和添加药剂的废浆均分别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在沉降柱试验中研究了原始废浆和添加不同药剂后废浆的沉降和浊度特性,结果显示添加CPAM的废浆固液分离最快,上清液浊度最低;添加PAFC的废浆固液分离最慢,上清液浊度最高。在真空预压试验中研究了出水量、含水率、颗粒分布及孔隙变化,颗分结果表明加药沉淀后废浆中的细颗粒会"生长"成粗颗粒;压汞试验反映了原始泥浆、加药絮凝、真空预压各个阶段孔隙的变化过程;出水量测试显示普通真空预压开始不久出水速率便迅速衰减,而药剂真空预压的出水速率一直很大,说明药剂真空预压法具有非常好的防淤堵作用。最后,从废浆中的土颗粒生长、游离细颗粒流失和降低水流阻力三方面对药剂真空预压的防淤堵作用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化学药剂 工程废浆 防淤堵 颗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试验 被引量:59
6
作者 武亚军 陆逸天 +1 位作者 牛坤 孙德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5-1373,共9页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采用最佳絮凝效果时的絮凝剂和配比,进行了室内药剂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出水量和废浆浆面高度进行监测;试验前后进行了含水率、颗粒分布、压汞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发现:1废浆含水率从絮凝前的163%,降低到絮凝后的96%,经过真空预压后再降低到37%;2加入絮凝剂后絮体中的黏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多,即絮凝会使小颗粒长大;3处理后废浆的孔隙率明显下降,沿径向向内逐渐减小。研究表明药剂真空预压法技术可行、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 药剂 废弃泥浆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小丹 李建平 赵维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对真空预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边界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考虑井阻和涂抹的双向渗流和变形的砂墙地基固结度计算公式.在有限元计算中,将殷宗泽的双屈服面模型与修正的考马拉-黄模... 为进一步了解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对真空预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边界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考虑井阻和涂抹的双向渗流和变形的砂墙地基固结度计算公式.在有限元计算中,将殷宗泽的双屈服面模型与修正的考马拉-黄模型相结合,并改进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处理方法,考虑了砂井阻力的影响.工程实例表明,该分析计算方法考虑了土体的剪胀性、剪缩性和黏弹塑性,可以较好地模拟真空度在砂井和地基土中的传递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法 加固机理 有限元 本构模型 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废浆处理过程中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机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武亚军 牛坤 +3 位作者 陆逸天 唐海峰 陈云 康旭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3,共9页
选择有机高分子絮凝剂APAM作为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真空预压处理废浆的模型试验,探讨处理过程中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经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含水率由176%降至约40%,而经普通真空预压处理后工程废浆含水率... 选择有机高分子絮凝剂APAM作为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真空预压处理废浆的模型试验,探讨处理过程中药剂真空预压法的防淤堵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经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含水率由176%降至约40%,而经普通真空预压处理后工程废浆含水率由176%降至135%,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效果非常明显;(2)药剂真空预压中采用了120μm、180μm和300μm三种不同等效孔径的过滤膜,发现三种过滤膜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结果相差不大,证明在药剂真空预压中改变等效孔径对防淤堵的影响不明显,其能够防淤堵主要是由于加入药剂改善了废浆性质;(3)加入药剂APAM后,由于吸附架桥作用土颗粒的粒径会增大而形成絮凝团聚体,在真空预压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防淤堵作用,真空预压结束后连接团聚体的长链会断开,颗粒分布又恢复到接近原始废浆的状态;(4)常规反滤准则不再适用于药剂真空预压法,这可能与团聚体形状呈不规则的链状有关,仅仅用粒径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反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法 APAM 等效孔径 防淤堵机理 粒径增大 增渗作用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宁波废弃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武亚军 周振 +3 位作者 王栋 陆逸天 汪建钢 林富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3,共7页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型箱中不同位置处的泥样做压汞试验,研究泥样微观孔隙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絮凝剂后,初始上清液浊度较为接近,且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斜率较大,絮体尚未稳定;24h后浊度曲线斜率较小,絮体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上清液浊度最低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加入絮凝剂后泥浆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大于0.075mm的颗粒由原来的11.78%增加到了79.69%.废弃泥浆絮凝后静置24h后排出上清液含水率从278%降至157%,真空预压136h后从157%降低到了约47.2%,固液分离的效率较高.经过药剂真空预压后,泥浆中孔隙被大大压缩,孔径峰值区域从絮凝后真空前的1 000~120 000nm减小到100~20 000nm,且距离中心越近孔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 絮凝 宁波废弃泥浆 模型试验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机理与排水体防淤堵处理技术 被引量:79
10
作者 蔡袁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25,I0003,共26页
针对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效果差的关键问题,全面总结了笔者及其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4个方面:(1)采用超低压固结–渗透仪进行了大量的吹填淤泥固结、渗透试验,发现了初始含水率和液限对压缩–渗透性状的影响规律,建立... 针对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效果差的关键问题,全面总结了笔者及其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4个方面:(1)采用超低压固结–渗透仪进行了大量的吹填淤泥固结、渗透试验,发现了初始含水率和液限对压缩–渗透性状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定量演化规律。(2)吹填淤泥真空预压过程中的位移、应变发展规律和土柱形成机理。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和粒子追踪测速(PTV)技术,获得了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应变发展规律,揭示了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机理,获得了真空预压作用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级配吹填淤泥的土柱形成过程。(3)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计算方法。基于不均匀应变假定提出了土柱区内、外固结计算公式,获得了不同边界真空度时空变化下的固结规律。以土柱形成过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土柱影响的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计算方法。(4)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从增强真空渗流场、延缓土柱形成和改良土性等方面,优化排水板滤膜孔径,提出了分级、增压式、絮凝–真空预压等多项防淤堵处理技术,缓解排水体淤堵,提高固结速率,加速吹填淤泥处理,增强加固效果。研究成果对吹填淤泥场地开发利用,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淤泥 真空预压 固结 土柱 增压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污泥真空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亚军 唐欣 +2 位作者 崔春义 王光坤 胡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2-780,共9页
针对城市生活污泥处置,为了实现填埋场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提出了基于药剂调质的真空预压法.通过比阻试验确定了用于某生活污泥的调质药剂FeCl_3的最优添加量;对采用FeCl_3和CaO不同调质药剂的污泥分别进行了固结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 针对城市生活污泥处置,为了实现填埋场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提出了基于药剂调质的真空预压法.通过比阻试验确定了用于某生活污泥的调质药剂FeCl_3的最优添加量;对采用FeCl_3和CaO不同调质药剂的污泥分别进行了固结试验和真空预压试验,研究了调质污泥的固结特性与渗透特性.结果表明:单独采用FeCl_3调质污泥时存在最优添加量,试验中FeCl_3的最优添加量为干基的20%,此时污泥比阻最小,渗透性最好;经药剂调质污泥的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均比原始污泥有较大程度提高,其中FeCl_3和生石灰混合调质的污泥提高幅度最大,FeCl_3调质的次之,生石灰调质的最小;经药剂调质的污泥在真空预压试验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排水效果,其中FeCl_3和生石灰混合调质污泥的处理效果最好,FeCl_3调质的次之,生石灰调质的稍差,与固结试验得到的结果一致;经混合药剂调质处理后泥饼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47 kPa,含水率从84.2%降至70.6%左右,体积大为减小.研究成果对于真空预压原位处理污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 城市生活污泥 深度脱水 比阻 固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中生石灰的增渗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武亚军 牛坤 +2 位作者 唐海峰 胡志刚 陆逸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53-3461,共9页
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工程废弃泥浆,将传统的固化剂生石灰作为添加药剂,在静置沉降阶段测试了不同添加量时浑液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对于静置沉降后不同添加量的泥浆絮体进行了真空预压试验,研究了真空预压过程中的排水量变化特... 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工程废弃泥浆,将传统的固化剂生石灰作为添加药剂,在静置沉降阶段测试了不同添加量时浑液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对于静置沉降后不同添加量的泥浆絮体进行了真空预压试验,研究了真空预压过程中的排水量变化特性及试验结束后模型箱内的颗粒分布特性,采用MIP试验研究了真空预压前、后不同位置处孔隙的分布变化规律;基于SEM试验解释了生石灰在废浆处理中的水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加入生石灰不仅能加快静置沉降阶段浑液面的沉降速率,而且由于生石灰水化物结晶体能将土颗粒联接起来,形成体积较大、结构松散、可以起到骨架作用的土团粒,后期的增渗作用十分明显;(2)在0.2%、0.5%、0.8%生石灰的3种添加量中,掺量为0.5%时,静置沉降和真空预压阶段泥面沉降速度均为最快;(3)经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后,废浆中的孔隙孔径由处理前的3 184~11 308 nm为主减小至681~3 244 nm为主,孔隙总量减小约6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压法 废弃泥浆 生石灰 增渗作用 扫描电镜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水平真空两段式脱水法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蒲诃夫 潘友富 +1 位作者 KHOTEJA Dibangar 周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2-1509,共8页
针对目前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软土)时存在的板材弯折和淤堵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絮凝沉积-水平真空两段式脱水法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首先,开展PVD和水平排水板(PHD)对比模型试验,表明PHD相对于PVD具有板材... 针对目前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软土)时存在的板材弯折和淤堵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絮凝沉积-水平真空两段式脱水法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首先,开展PVD和水平排水板(PHD)对比模型试验,表明PHD相对于PVD具有板材变形小、脱水速率均匀、长期脱水效果好等优点。就研究案例而言,PVD的最终排水量仅为PHD的77.4%。然后,研究了絮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即APAM)对絮凝沉积-水平真空两段式脱水法排水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絮凝剂的添加可以大幅提高疏浚淤泥的脱水效率。絮凝剂主要通过沉积脱水降低含水率以及絮凝簇团作用改善土体的不均匀固结问题两个方面来整体提高脱水效率;相较于没有添加絮凝剂的试验组,适量添加絮凝剂(0.45%干土质量)可缩短35%的脱水时间。最后,分析了静置沉积时长(即真空介入时间点)对脱水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介入过早不利于絮凝剂发挥最大脱水效果且易带来明显的不均匀固结问题,最佳介入时间为静置沉积24 h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排水板 真空预压 絮凝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构建药剂真空预压法加固超软土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亚军 顾赛帅 +3 位作者 强小兵 黄伟钧 卢立海 骆嘉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5-743,共9页
针对温州某工程中的高含水率超软土,通过添加不同药剂结合真空预压开展模型桶试验,对真空度、排水速率和含水率进行测试;选取工程实际中可行性较高的药剂开展模型池现场试验,探究不同药剂对土颗粒粒径及渗透性的影响.从两种试验可以得... 针对温州某工程中的高含水率超软土,通过添加不同药剂结合真空预压开展模型桶试验,对真空度、排水速率和含水率进行测试;选取工程实际中可行性较高的药剂开展模型池现场试验,探究不同药剂对土颗粒粒径及渗透性的影响.从两种试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模型试验中,经固化剂或絮凝剂+固化剂结合真空预压处理废浆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固效果.2)加入固化剂能够快速改变土体的界限含水率和抗压性能,通过胶结力生成骨架结构而增加了超软土渗透性,使真空排水阶段含水率降低120%.3)絮凝剂通过长链"架桥"吸附土颗粒生成链状体,絮凝脱水效果好,絮体含水率直接降低80%,但在真空阶段时渗透性较差,排水速率较慢;絮凝剂和固化剂组合添加不仅可以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而且由于固化剂的骨架构建作用使其在真空预压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特性.研究表明,基于骨架构建的药剂真空预压法加固超软土的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软土 固化剂 絮凝剂 药剂真空预压 渗透性 骨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滩涂软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雷 吕延栋 +3 位作者 王炳辉 金丹丹 竺明星 方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83-2390,共8页
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排水板淤堵与排水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首先通过沉降柱试验确定合适的有机絮凝剂,然后采用该絮凝剂,分别在48 h(开始介入真空预压,固结度为0)、60 h(排水速率明显下降,固结度为60%)及84 h(... 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排水板淤堵与排水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首先通过沉降柱试验确定合适的有机絮凝剂,然后采用该絮凝剂,分别在48 h(开始介入真空预压,固结度为0)、60 h(排水速率明显下降,固结度为60%)及84 h(排水速率近乎0,固结度为80%)时介入电渗,开展不同电渗介入时间的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试验。试验从排水量、十字板剪切强度、含水率与孔压等对比分析联合加固的有效性,确定其最佳电渗介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固结度为80%时介入电渗,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水速率减小的趋势,增长有效排水时间。同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孔压消散更加均匀。此外,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作用下,初始排水速率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土体的渗透性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板淤堵问题,说明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电渗 絮凝 十字板剪切强度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固化联合真空预压处理高含水率淤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志豪 章荣军 +1 位作者 郑俊杰 屠林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絮凝固化联合法(FSCM)是超高含水率疏浚泥浆(EHW-MS)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合理选择。然而,面向对填料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情形时,FSCM在固化效率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FSCM的基础上,引入低位真空预压技术(VP),对EHW-MS用作路堤... 絮凝固化联合法(FSCM)是超高含水率疏浚泥浆(EHW-MS)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合理选择。然而,面向对填料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情形时,FSCM在固化效率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FSCM的基础上,引入低位真空预压技术(VP),对EHW-MS用作路堤填料提出一套新的技术方法——真空预压絮凝固化联合法(VP-FSCM),以达到淤泥浆深度脱水、提高固化效率的目的。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确定VP-FSCM的优越性,并探究其处理优势随等效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测试手段,分析和论证VP-FSCM的内在机理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VP-FSCM能使试样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最高提高至FSCM的1.65倍,并且强度优势稳定在1.2倍以上。其处理优势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C(A)SH凝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数量及发育程度得到明显提升,能进一步填充与密实土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浆 固化 絮凝 真空预压 抗剪强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联合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的试验及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司盟 温智力 +1 位作者 刘志明 彭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198-204,共7页
为了探究盐类对吹填土絮凝作用的影响及选择出最适合此类吹填土的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通过沉降柱试验和两组真空预压室内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使用絮凝联合真空预压法对含盐吹填土的加固效果,探究盐类对吹填土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盐类对吹填土絮凝作用的影响及选择出最适合此类吹填土的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通过沉降柱试验和两组真空预压室内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使用絮凝联合真空预压法对含盐吹填土的加固效果,探究盐类对吹填土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对吹填土泥浆起到有效的絮凝作用;添加絮凝剂能够缩短真空预压完成的时间;相同条件下,添加絮凝剂会改善土样加固效果并提高真空预压作用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絮凝剂 吹填淤泥土 沉降柱 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淤泥化学絮凝-真空预压深度脱水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东星 唐弈锴 伍林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29-3938,共10页
为实现疏浚淤泥高效快速脱水减容,选取化学絮凝和真空预压相结合的脱水技术,利用自制真空预压抽滤装置对5种类型絮凝剂调理淤泥进行系列室内脱水试验,通过上清液高度、泥水分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底泥含水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疏浚淤泥沉... 为实现疏浚淤泥高效快速脱水减容,选取化学絮凝和真空预压相结合的脱水技术,利用自制真空预压抽滤装置对5种类型絮凝剂调理淤泥进行系列室内脱水试验,通过上清液高度、泥水分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底泥含水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疏浚淤泥沉降过程与深度脱水效果。结果表明:5种絮凝剂对应最优添加量分别为Ca(OH)2(1 500 mg/L)、PAFSI(200 mg/L)、PAC(200mg/L)、HCA(50mg/L)、APAM(500mg/L);与原始淤泥自然沉降过程相比(底泥高度17.14 cm、含水率96.8%),真空预压可实现絮凝调理淤泥脱水减容、底泥平均含水率降至53.5%,使底泥体积进一步压缩20.48%~36.99%;真空预压作用下,絮凝调理淤泥在50 min内达到沉降速率峰值,前120 min内淤泥絮凝效果明显、泥水分离程度占据主导;与原始淤泥真空预压对比,絮凝-真空预压大幅提升淤泥沉降速率、有效缩短峰值对应沉降时间,最优絮凝剂(APAM)底泥沉降速率峰值、淤泥总高度沉降速率峰值对应时间点缩短87.5%和83.33%,峰值速率分别增加3.56倍、5.18倍;添加适量絮凝剂能有效改善淤泥脱水性能,增大泥粒尺寸、防堵促排,加速疏浚淤泥沉降与泥水分离效率。化学絮凝-真空抽滤技术有利于实现疏浚淤泥减量化,显著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堆积占地,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絮凝剂 真空预压 泥水分离 沉降速率 底泥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对盾构泥浆真空预压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桑松龄 张晨光 +1 位作者 陈敬轩 王炳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为提高盾构泥浆的脱水减容效果,使用絮凝联合真空预压法对杭州市某盾构工程的盾构泥浆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沉积试验研究聚合氯化铝(PAC)、石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效果与... 为提高盾构泥浆的脱水减容效果,使用絮凝联合真空预压法对杭州市某盾构工程的盾构泥浆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沉积试验研究聚合氯化铝(PAC)、石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效果与最优掺加量。设计室内抽滤试验装置并开展固结压缩试验,研究掺入絮凝剂后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盾构泥浆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PAC、石灰与APAM处理盾构泥浆后,盾构泥浆的脱水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最优絮凝剂配比分别为0.3%PAC、2%石灰和0.2%APAM。其中,APAM对提高泥浆自重沉积脱水的效果最好,石灰可以提高后期真空预压法处理盾构泥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模型试验 盾构泥浆 真空预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